用一张流程图 破解融媒流程再造的难题
——《珠江时报》融媒流程再造实例剖析

2017-06-24 13:15戴满香
传媒 2017年10期
关键词:信源流程图珠江

文/戴满香

用一张流程图 破解融媒流程再造的难题
——《珠江时报》融媒流程再造实例剖析

文/戴满香

2017年1月11日,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在《推进媒体深度融合 打造新型主流媒体》的署名文章中指出:推进媒体深度融合,“中央厨房”是标配,是龙头工程,一定要建好用好。

在媒体融合时代,“中央厨房”这种形式的探索一直为国内外业界所关注。“中央厨房”作为传统媒体向融媒转型的利器,从进入国内就被传统媒体寄予厚望,很多媒体都建设了“中央厨房”,希望借此走上媒体融合的康庄大道。但由于没有切实解决流程再造的内核问题,很多“中央厨房”沦为了“节庆厨房”。媒体人郭全中在“全中看传媒”微信公众号中提到:很多“中央厨房”到了国内之后,突然失去了每天做饭的功能,只能当领导人视察或者两会等重大事件发生时才能正常履行厨房的功能,已经沦为不折不扣的“节庆厨房”。身处佛山的《珠江时报》,为了应对广州媒体的大军入境和同城媒体的激烈竞争,较早进行了融媒转型的探索,其对“中央厨房”的探索始于2016年,通过融媒流程再造使“中央厨房”得以常态化运作。

为什么叫全媒体协同指挥中心

如何使“中央厨房”常态化运作?让“中央厨房”每天都能做菜,前提是“中央厨房”必须每天都有做菜的材料。如何保障每天都有做菜的材料?必须靠流程、靠机制保证。所以说流程再造才是保障“中央厨房”常态化运作的核心,才是融媒转型的关键。

2016年,《珠江时报》开始建设“全媒体协同指挥中心”,之所以没有叫“中央厨房”,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直接明了,建设这个中心是就是为全媒体服务的,怎么服务?需要通过协同指挥;二是要突出协同和指挥的内在逻辑,先协同然后才是指挥,没有协同就没有指挥。但在本质上“全媒体协同指挥中心”就是一座标准化的“中央厨房”。

《珠江时报》对于全媒体协同指挥中心的功能定位是:信息汇集、价值判断、沟通互动、策划提升、协同指挥、考核服务。其主要工作流程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信源管理,指集中信源,引导分流。信源主要包括:记者和特约通讯员的新闻报题;来自有关部门的宣传指令;来自各媒体的信源和互联网的信源,分为直接信源和间接信源,直接信源为直接与关键词“佛山、南海、禅城”有关的信源,间接信源为普适的民生类或热点类信源。其他信源包括在线新媒体用户、微信粉丝、微博粉丝、市民记者、小记者团、社会监督员、互动等信源。收集到的所有信源统一放到协同指挥平台上共享,并形成相应的素材库。

第二,值班的领导对每天收集到的全信息进行协同指挥,明确哪些信息需要重点推送,哪些信息放报纸版面,哪些信息需要拍摄视频,哪些信息做成H5和手游,哪些信息需要做成动漫,哪些信息新媒体推送,等等。编辑、美编及新媒体团队相关岗位的人员根据要求制作出不同形态的产品,在《珠江时报》版面、微信矩阵、微博矩阵、网站等各个平台推出。

第三,考核组工作人员根据绩效反馈,对当天的所有产品形成绩效评价结果,并予以公布。

如何发挥全媒体协同指挥中心的功能

描述一个功能定位并不难,难的是如何贯彻落实这个定位,真正发挥协同指挥的功能。为了形成全报社的融媒转型共识和融媒转型操作手法,《珠江时报》用头脑风暴的形式创意全媒体协同指挥流程图。报社前后召集了五次创意策划会,每次会议都是由报社总编辑召集,领导班子和全体编委参加,会议规格之高和会议次数之多在讲求时效和实效的报社实为罕见。

经过多次创意和修改,最后形成了《珠江时报》全媒体协同指挥流程图(如图)。流程图以协同指挥平台为中心,按照新闻产品的生产环节,从信源收集开始,到内容生产,到发布传播,到创意产品,再到信源收集,形成一个双向的闭环。而每一个环节又都与协同指挥平台实时保持双向沟通互动,确保全流程的所有信息和所有环节都是可共享的,切实达到协同的功能。

图 《珠江时报》全媒体协同指挥流程

为了让报社从业人员明晰每一个生产环节的功能,方便理解操作,流程图结合报社的业务实际情况对每个环节进行了简洁的功能描述,譬如,明确原创信源包括时报记者、社区传媒记者、市民记者、通讯员、微信用户互动、政府大数据;明确网络采集包括网络信息、舆情监测和视频监控;明确内容生产的范围包括:编辑出版、制图制表、动漫设计、视频制作;发布传播环节则包括内宣和外宣两大块,内宣包括《珠江时报》和社区报纸媒、微博矩阵、微信矩阵、南海新闻网、网络直播、APP客户端、手机报;创意产品包括佛山网宣工作、南海宣传智库、南海舆情中心、全景直播、市民议事厅、创思驿站、航拍VR等,属于《珠江时报》向媒体型服务业转型所衍生的系列融媒服务类产品。

可以说,这张全媒体协同指挥流程图是《珠江时报》对于融媒转型理念和操作规范的一个图示表达,一目了然,非常方便从业人员遵循。

探索全媒体协同指挥中心的价值

《珠江时报》的全媒体协同指挥中心从建设到投入使用,至今半年多时间,在提高融媒效率,提升融媒效能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比较明显的效果,并获得了上级领导的表扬。

探索价值一:适应融媒的需求,切实重构了采编发流程。从全媒体协同指挥流程图可以看出,《珠江时报》的融媒操作已经打破了原有的以部门为单位的新闻生产流程,变成了以新闻产品为单位的生产流程,是采编发流程的再造。而融媒流程再造是融媒转型的内核支撑和机制保证。

探索价值二:用机制解决了协同指挥常态化的问题。一是建立了日常工作群。《珠江时报》建立了协同指挥平台微信群、融媒交稿微信群和协同指挥平台QQ群作为协同指挥的日常工作群。

二是平台人员全天候值班。全天候都有人在协同指挥平台值班,包括信息员、舆情监测人员和考核人员等,实时处理指令,实时协调协同,实时指挥。

三是搭建了全媒体层级指挥系统。明确了协同指挥平台的总体协调指挥和督查功能,把技术指挥和现场指挥按层级功能进行布置,以确保分工合作、协同有序、指令畅通、令行禁止的指挥效果。将整个指挥流程设置为决策层→执行层→实施层→反馈层四个反映层级,每个层级明确了总指挥、副总指挥、成员以及具体功能。

四是建立了三级响应机制。《珠江时报》根据需要协同指挥信息的重要程度,建立了三级响应机制,分别明确了三级响应机制各自的响应事项、响应主体和响应流程。譬如,明确了一级响应的主体为决策层总指挥或副总指挥;二级响应的主体为决策层的编委成员;三级响应的主体为执行层。

可以说,《珠江时报》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的机制来确保全媒体协同指挥中心的日常化工作。

2016年12月20日凌晨,“注塑帮”微信公众号发布《生死38秒!被“环保”逼上绝路?五斗桥惊现企业老板跳河自杀!》的文章,被《珠江时报》全媒体协同指挥平台上值班的舆情监测员第一时间发现,报社马上启动一级响应,第一时间上报政府相关部门并撰写了专报,相关部门即时处置,后被证实是谣言,有效平息了一场网络舆情发酵事件。在这一事件中,《珠江时报》全媒体协同指挥中心反应迅速,有效协同指挥,高效响应处理得到了省市领导的表扬。

探索价值三:让全媒体协同指挥中心成为报社所有工作的协同指挥中枢。在现有的实际操作中,为了强化全媒体协同指挥平台的常态性作用,形成大家有事找平台的使用习惯,除采编业务外,目前报社很多行政和管理的功能也在逐步向平台转移,包括每天的广告和专题报位、各类跨部门的会议召集、全报社的绩效考核反馈,还有每天的派车、夜宵服务等,都会通过平台进行共享协同。接下来,还会将热线、咨询等其他的管理和服务逐渐过渡到平台,让全媒体协同指挥中心真正成为《珠江时报》的总参谋部,为《珠江时报》每天的运转进行高效协同和有效指挥,降低沟通成本,最大化沟通效率。

探索价值四:全媒体协同指挥中心成为报社转型媒体型服务业的平台支撑。在《珠江时报》全媒体协同指挥流程图中,有一个环节是创意产品,包括佛山网宣工作、南海宣传智库、南海舆情中心、市民议事厅、创思驿站等,这个环节严格意义上来说不属于融媒生产的应有流程,应该算延伸产品,属于媒体型服务业的范畴。《珠江时报》的融媒转型,最终目标是要重新确立核心竞争力,构建起一个新的发展模式——做媒体型服务业。

媒体型服务业不是传统的服务业,而是在互联网思维下带着强烈媒体基因和优势的服务业,具体来说,是指充分发挥媒体所具有的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在媒体这样一个独特的强大的信息沟通平台上,连接与用户相关的上下游资源,然后再开放给提供服务与接受服务的双方,形成一个解决问题的系统服务机制。在服务党委政府,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筑牢基层舆论阵地的同时,产生新的市场服务与竞争能力,寻求新的生存与发展模式。

把创意产品这个环节纳入全媒体协同指挥流程,目的是通过全媒体协同指挥中心这个平台,对前面环节所有信息进行二次甚至三次利用和挖掘,以达到更为高效的协同作战,最大化效益产出。

《珠江时报》的全媒体协同指挥中心投入使用至今半年时间,无论是平台的硬件还是流程机制的软件还在不断的探索完善中,在实效性方面尚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随着探索的深入,全媒体协同指挥流程图也会相应修改完善,通过它真正来破解融媒流程再造的难题。

作者系《珠江时报》编委、管理中心主任

猜你喜欢
信源流程图珠江
基于极化码的分布式多信源信道联合编码
占据价值之巅!珠江头排之上的“壹号”人生
广播无线发射台信源系统改造升级与实现
珠江新城夜璀璨
可信度的博弈: 伪健康信息与纠正性信息的信源及其叙事
基于空间差分平滑的非相关与相干信源数估计*
一种程序源代码的标准化流程图转化方法∗
“漫”游珠江
珠江:大河入海的前奏
腹腔镜手术护理流程图在腹腔镜手术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