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技术融合的云服务平台在食品安全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

2017-06-23 12:00李唯正张清凌周启鸣陈汉明陈宏运
食品工业科技 2017年11期
关键词:服务平台食品信息

晏 斌,李唯正,梁 岩,3,张清凌,3,周启鸣,4,陈汉明,陈宏运

(1.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广东深圳 518055;2.深圳市中科台富科技有限公司,广东深圳 518109;3.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乌鲁木齐 830011;4.香港浸会大学地理系,中国香港 999077;5.深圳市零下五十度集团有限公司,广东深圳 518111;6.台富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广东深圳 518040)



基于信息技术融合的云服务平台在食品安全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

晏 斌1,2,李唯正1,梁 岩1,3,张清凌1,3,周启鸣1,4,陈汉明5,陈宏运6,*

(1.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广东深圳 518055;2.深圳市中科台富科技有限公司,广东深圳 518109;3.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乌鲁木齐 830011;4.香港浸会大学地理系,中国香港 999077;5.深圳市零下五十度集团有限公司,广东深圳 518111;6.台富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广东深圳 518040)

云服务平台技术正越来越多地应用在食品安全监管领域。本文首先介绍了云服务平台在食品安全领域实现应用的技术基础,进一步归纳总结该平台近年来在食品生产加工监控、流通监管、追踪溯源和大数据库建设方面的应用研究现状,并分析其存在的不足之处和优化路径。最后对食品安全云服务平台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信息技术,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云服务平台,食品安全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不再满足于温饱问题的解决,而更多开始关注食品安全和卫生及其是否营养和健康等问题。众多研究表明,病原微生物、农兽药、重金属、真菌毒素等污染物引发的食源性疾病是我国当前凸显的四类食品安全问题[1],也是世界食品安全中最突出的几个问题[2-3]。国外有疯牛病、致命病菌李斯特杆菌和口蹄疫病等的发现,国内近年来的劣质奶粉事件、毒豇豆、甲醛白菜等食品中激素、农药、保鲜剂等残留超标中毒事件时有发生。据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通报数据,2015年,中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食物中毒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下简称食物中毒事件)报告169起,中毒5926人,死亡121人[4]。食品安全事件的频繁发生降低了民众小康生活水平,成为影响社会和谐发展与经济快速增长的障碍。

2016年,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研究项目《中国食品安全现状、问题及对策战略研究》成果发布,认为我国当前凸显的四类食品安全问题,主要归根于农产品产地环境污染严重、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尚未健全、科技支撑发展滞后等因素[1],而全球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也加剧了食品安全不可控因素的增加[5]。因此,一个信息完整和权威的食品安全服务共享平台的建设成为公众的迫切需求。将最新信息技术应用于食品安全领域,可避免监控系统重复建设和数据资源浪费等问题,实现从食品的原料获取、生产加工、经营流通和销售监管等食品各环节的高效管理,增强了食品安全透明度,更有益于为政府、企业、消费者提供科学、全面和统一的食品安全信息,推动我国食品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本文主要介绍融合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云服务平台在食品安全领域的应用,旨在为建设更加完善和可靠的基于三大信息技术的食品安全管理云服务平台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1 云服务平台概况

基于云计算技术的云服务平台在农业、食品行业、农村信息化、电子政务、旅游业等领域已有应用,如智能化专家管理系统、远程监控和遥感系统、智能旅游管理平台、食品安全追溯系统等[6-8]。刘彤等[9]开发的基于大数据食品安全与营养云服务平台架构大致包括数据汇聚层、数据处理层、信息分析发布层与用户应用层。黎建辉等[10]构建的全球食品安全信息监控与分析云平台主要包括分布式基础设施层、分布式计算框架层、信息处理层和用户服务层。概括起来,即构建的食品安全云服务平台应包含:基于硬件设施和互联网资源的食品信息采集;数据的筛选、集成和转换等快速处理;数据的深入挖掘与分析;数据分析的结果服务于用户等四大基本功能,其基本框架如图1。通过信息和通信技术系统(ICT)支撑的云服务平台有助于保障食品的稳定供应和食品产业链的效率提升并应对来自农业及其相关行业的挑战[11]。

图1 食品安全云服务平台基本框架Fig.1 The basic framework of cloud services platform on food security

2 云服务平台在食品安全领域的技术基础

利用网络得到资源及信息技术的服务称为云服务,其实质是一种使用和交付模式,理论上存储能力、计算能力无限,能够更大程度上支持区域内食品安全信息大数据化[12-13]。目前,功能较为完善的食品安全云服务平台的构建是以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为基础,涉及到物联网、本体化、云计算和大数据分析等先进计算机分析技术的集成应用[9-10,14]。构建云平台的底层基础服务,即搭建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物联网使用的传感器和GPS定位设备、连接融合环境和物联网环境的网络设备、本体库数据开发设备、云存储集群设备和云计算设备等[12,15]。底层基础服务的构建作为食品安全云服务平台实现大数据分析功能的技术和资源支撑[16-17]。

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aborator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LIMS)即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采用先进的数据库技术对实验室的各种信息进行全面管理的计算机信息技术[18]。企业通过建立内部Internet体系结构实现大范围的数据共享,为质量管理部门提供决策依据。刘彤等[9]以LIMS为基础,利用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对跨地区、跨部门的海量食品安全与营养监测数据及相关舆情信息进行汇集整合,建立了一个以检测数据为支撑的交互平台——食品安全与营养云服务平台。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技术,即通过射频识别设备(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装置与互联网连接在一起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的技术。通过物联网可以有效地采集食品(食用农产品)生产、加工、储存、流通、销售等环节的信息,实现物品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14,19]。如王晓明[12]提出的物联网和融合环境区域食品安全云服务框架模型,并初步探索其在食品安全监控中的作用和功能。当下物联网技术已在食品工艺参数研究,食用原料种养殖的病虫害和疾病预防、食品生产加工环境监控和食品冷链物流及追踪溯源等方面成熟应用[15]。

在计算机领域中,本体是对客观存在物的系统描述,关心客观现实的抽象本质,可以有效解决分布式异构数据源模式和语义异构的问题[20],增加底层数据库的交互和融合,为上层云计算提供更规范和统一的数据仓库。本体库的建立对于云计算技术实现对源数据信息的分析具有重要的作用。张玉学[15]采用Protégé 2000本体开发工具,在数据源与本体之间构建映射关系,实现不同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和融合及其海量异构数据的挖掘和分析[21]。

云计算是一种通过因特网以服务的方式,从分布式处理、网格计算和并行处理等技术发展而来,包括分布式文件存储和并行计算能力,提供动态可伸缩的、虚拟化的、资源的计算模式,具有扩展性高、通用性强、可靠性高、经济性好等特点。

基于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和物联网技术为基础的食品安全云服务品台,在食品从生产到销售的过程中通过接入不同参数和协议设备实时采集的数据以及历史累积数据具有异构性强、数量巨大和分析难度高等突出特点,导致信息不能交互共享和深入挖掘与分析[22]。通过结合云计算技术,建立具有共享概念统一规范本体库作为数据挖掘的支撑平台,对提高食品信息的数据存储能力和异构数据挖掘效率,实现信息共享,同时也为食品安全预警和突发事件处理等方面提供决策支持。

3 云服务平台技术在食品安全领域的应用

食品安全问题是一个极为严肃的大众性问题,涉及食品(食用农产品)相关的养殖业、种植业、物流运输业、加工业和批发零售业、餐饮业和健康医疗领域等多产业链。市场全球化、城市化进程加速及物流业的发展推动食品的快速流通,其存在的危害因素越发复杂和多样,加上食品还面临新的传染性更强的食源性病菌的出现,食品安全风险日益尖锐化[5,23-24]。开发的食品安全云服务平台在解决食品从农田到餐桌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对提高食品生产效率、改善食品品质和增强食品安全管控及其稳定供应起到重要作用。

3.1 食品生产环节的应用

绿色健康的食品原料供给和科学的食品生产及加工工艺是保障食品安全的前提条件。部分农户或生产商为追求经济效益,频繁喂食激素、喷洒农药、过量施用化肥及滥用保鲜剂等,以缩短畜禽或作物的生长周期和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引发如2013年5月份发生的“毒生姜”事件等各种食品安全问题。传统食品生产原料包括农林产品、畜牧产品等原材料的供应,而现代食品生产中的食品来源、食品安全流通和食用对象等信息也成为食品生产的资源。

全球市场化和城市化趋势加剧形势下,各食品生产和流通信息量庞大、分布范围广且变化迅速,传统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已无法满足现代环境下的食品安全管控需要,而充分使用最新信息技术可在食品的生产、流通和运营上实现科学管控及合理规划。刘光明等[25]开发出一种基于云计算架构的淡水鱼封闭循环式养殖平台,该平台的使用系统转变了传统淡水鱼养殖方式,有效解决养殖过程中抗生素滥用、淡水环境污染等引起的安全问题;Nugroho等[26]开发出一种实时监测蒸发蒸腾的混合土壤水分和生长气候控制的智能云灌溉控制器,通过设置每10 min触发一个可执行的功能来实时监测番茄温室内的环境数据;邓小云等[27]以食品安全检测技术为基础,分析和研究食品安全相关的如农药残留、污染物摄入量等风险因素,提出基于云计算的食品安全监理架构,以期利用信息化手段,形成食品安全监理机制,实现食品安全风险值的降低;倪志宏和俞建峰[8]提出了将云计算技术和物联网技术运用于农业生产环境数据监测和自动控制的方案,系统实现了对农业生产环境的光照度、大气环境温湿度、CO2浓度、土壤湿度、土壤pH传感数据等五类参数的实时监测,同时能够控制设备以调节环境参数,并提供给浏览器和手机终端数据和存储控制指令。研究表明,开发的作物遥感估产应用系统、农产品实时控制生产系统等云服务平台可以智能化管理作物生产,实现农产品/食品原料生产的实时管理,达到精细化管理食品生产,提高资源使用效率,降低食品安全风险[28]。赵青松等[29]提出了云环境下的作物生长模型算法实现方案,并以小麦生长模型上验证了有效性。

3.2 食品供应流通环节的应用

食品的流通过程包括流通的食品本身、运输的工具及流通的方向等三个要素,其中任何一个要素出现问题将影响整个食品产业链的供需安全,因此,实现食品流通环节的完整监控显得尤为重要。在现代食品生产条件下,食品生产及流通已逐步实现以物联网技术为首要使用的自动化管理和智能检测系统[14,30-31],而云计算和大数据分析技术的出现进一步降低了物流成本并推进物流信息化更高层次。

采用物联网技术结合云计算强大的储存和运算能力可以即时获得准确的物流信息,包括食品信息、运输车辆信息和流通方向信息的管理;同时,解决这一海量数据存储及解析障碍问题,提供高效解析技术平台,得出较为科学可行的分析结果,实现农产品流通过程中的监控,解决食品包装难、运输难和仓储难的突出问题;保障食品的新鲜度和实效性,减少流通过程中不必要的环节及损失,降低食品供应链各个环节上的安全存货量和运营资本,实现对食品进行跟踪和安全管控,以利于指导食品安全生产及流通[27,31]。韩福霞和刘宏志[32]利用云服务平台构建了食品安全实时监理架构,可监测食品生产到消费整个过程中如农药、激素残留,环境污染等不安全因素的产生[33]。崔军[34]设计了一个基于B/S模式面向Internet的实时食品监控系统。在对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详细调研的基础上进行系统功能模块、数据库和安全性设计及系统测试,获得了运行良好的食品监控系统。该系统的实时数据传输功能给决策层提供了快速响应和提前预警的便利服务。

云计算服务平台以其拥有大规模计算的优势,在生鲜食品冷链物流方面的作用尤为突出。在冷藏食品包装或运输车中安装食品环境实时监控系统,将实时环境监测数据发送至云中心服务器[35],实现生鲜食品实时存储环境如温度、湿度、CO2浓度等条件参数进行有效监控、库存管理和运输车辆调度的优化[33],提高物流效率。张驰等[36]基于云服务及组件集成技术设计了涵盖生鲜果品、蔬菜、冷鲜肉等领域的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云服务系统。通过完善异构物联网检测设备统一接入、软件资源复利用和快速响应用户需求等方面,使得冷链物流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实现对生鲜食品冷链物流行业的资源进行高度整合以及充分利用,满足不同企业个性化需求,降低企业负担,达到经济效益最大化。

3.3 食品安全溯源系统与大数据平台开发应用

在农业与食品安全信息化过程中,国内外在食品溯源系统和大数据平台建设方面的研究和应用均投入了大量资源。各级政府从政策文件上就给予大力支持。美国于2002年6月12日正式实施了《反生物恐怖法》(USFDA,2002),要求所有食品以及每一批次食品都能被跟踪(从农田到餐桌)和被追溯(从餐桌到农田);中国北京市出台《2008年北京奥运食品安全行动纲要》,首先以蔬菜、猪肉等食品试点,加贴电子标签实现奥运食品全程追溯[37];中国上海市2015年颁布《上海市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办法》,旨在进一步强化本市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

云计算技术在食品安全溯源系统和大数据平台的开发应用起步较晚,但也有不少专家开发出基于云计算技术的食品安全监控的平台。邱荣洲等[38]开发一种食用菌安全生产管理与质量溯源系统,探索出企业“生产有记录、过程留痕迹、质量能追溯、产品可召回”的安全生产管理模式。黎建辉等[10]采用云计算、云存储、分布式计算框架等功能组合搭建全球食品安全信息监控与分析云平台,实现了食品安全信息浏览、食品事件预警、统计分析和报告管理等功能,且成功地在矿泉水水源脏、注水肉、保鲜膜中塑化剂等食品安全问题。肖辉[39]等研究应用物联网、云计算等最新技术建立一个权威的基于食品健康的信息收集、存储、整合、分析和发布的食品安全健康大数据平台构想,以解决食品供应链过程中有关食品供应与健康保障的衔接问题和生产者、消费者、监管部门和医疗机构等相关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实现各个环节上的信息共享,发挥协同效应,提高数据有效供给,保障整个食品健康链的安全,但该大数据平台仍处于理论研究阶段,真正实现应用还需更多关键技术的优化;刁海亭等[40-41]采用云计算、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结合以GIS功能制作的蔬菜质量安全相关空间数据,建立起蔬菜质量安全预警与追溯平台,形象展示了蔬菜从开始种植到最后销售所有环节的信息。陈联诚等[42]设计出包括私有云、追溯和无线传感网络环境信息采集等三大子系统的食用农产品安全追溯系统,获得系统网站性能的增强和网站响应速度提升33%,而企业也可以在该追溯系统上发布产品和溯源查询,实现资源共享及企业信息化成本的有效控制。可见,基于云计算开发的追溯系统平台正逐步在食品生产上发挥重要作用。

基于云计算的食品安全溯源系统和大数据平台,减少了溯源数据库本地服务器存储数据,提高了溯源速度,降低了平台维护成本,确保所建平台具有可扩展性和伸缩性,有效实现食品生产、流通到餐桌及后续饮食健康等一些列环节的监控数据存储、管理控制和大数据分析等功能。此外,大数据平台不仅可为食品安全管理信息化提供理论和技术参考,而且可为食品安全追踪和溯源提供数据和决策支持。同时,还有助于辅助政府、企业等组织实施食品流通的高效管理及进一步方便消费者通过网络和手机客户端了解掌握食品生产相关信息数据,促进信息的互通共享,避免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

4 存在问题和优化路径

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食品安全云服务平台的出现给食品安全领域带来了新的活力,传达了更多的食品安全意识。但该类云服务平台处于理论研究阶段居多,部分已获得初级应用产品,真正实现高效和完整的食品安全信息监控需亟待解决一些技术和管控机制的问题。

4.1 信息采集的快速检测技术亟待更新

中国人口众多,生鲜蔬菜、肉制品、蛋奶类制品消费量巨大,其检测和监控的工作量巨大,迫切需要改进检测方法,满足快速而准确的要求。传统检测方法具有检出限低、准确度高等优点,但同时也有耗时长、仪器不易携带、操作复杂、耗材成本高等诸多缺点。由于食品保质期短、分布广等特殊性,传统检测方法通常无法满足大量、快速、及时、简便的要求。同时,由于激素、抗生素类药物的使用,导致环境中增加了大量药品污染物及其代谢物,目前此类污染物大部分的潜在危害还未知,有可能通过源头环境进入食物链。由于此类新型污染物种类繁多,开发传统检测方法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及财力。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方法(ELISA胶体金检测法)作为新型快速检测方法,与传统方法相比不仅方法研发速度更快、成本更低,还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分析容量大、检测周期短、操作简单等优点,能够满足低成本和高检测量的要求,实现对种类繁多、分布广泛污染物的筛选、方法开发、快速检测和实时监控[43-44]。另外,新的生鲜食品快速无损检测技术——光谱分析技术在生鲜肉营养品质、食用品质、加工品质和安全品质等检测的应用,实现了生鲜食品质量安全检测无需预处理、易操作、无损坏、测试重现性好和在线分析且效率高等功能特点;改进了感官、理化和微生物检验等传统肉品检测方法存在的检测效率低、耗时长、食品损坏大等问题[45]。光谱技术通过与机器视觉和超声波等新型无损检测技术的有机融合,将实现在线检测评价生鲜肉品质安全的目标。由此可知,以ELISA胶体金技术和光谱分析技术为基础的食品安全快检设备是食品安全检测的发展方向。

4.2 信息的融合和本体转化

食品安全信息网中的海量数据分布在不同的数据库中,来自不同传感器、检测终端和不同语义集信息源,如与食品原料生产和流通的温度、激素种类和浓度、光照、湿度、污染源种类和浓度、气体浓度比例、时间和空间信息等众多参数信息组合存在异构数据源模式和语义异构问题,实现该类数据源的互操作是云服务平台建立的基础。在此过程中如何引入不同模型理论、神经算法网络、计算机资源等建立起完善的预测和检测模型,才能实现模型的高效使用和食品安全快速评估功能。同时,基于不同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的检测检验数据源,需要对具体的信息进行统一规范的本体转化,实现对数据库的精准查询,有助于不同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和融合。

4.3 加强食品企业信息化建设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16年2月份经过行业监管部门和工商管理部门登记注册过的食品企业全国约320万家,规模在一个亿以上的企业占比不足1.5%,主要是中小型规模企业[46]。目前,中国有部分食品龙头企业已走上国际化道路,部分产品已为国际市场所接受,但整体看来,中国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基础还比较薄弱,量大面广、技术简单、规模体量小、低层次雷同企业多,普遍存在整体素质不高、生产经营管理不规范、安全隐患多等问题[46]。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除食品企业门槛较低、缺乏高技术人才之外,另一个因素是企业缺乏对食品安全信息化的认识,未能充分利用最新信息技术、互联网等提高食品企业生产和管理水平;再次是,各个计算机软件功能无法实现链接,从而导致信息传递不畅,无法实现信息及时共享[37]。当下情况,大部分企业仍然停留在基础管理的信息化阶段,高水平管理信息化还需要推广到决策支持、质量管理、产品溯源等方面,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用于企业提高产品质量、提升管理决策水平、建立食品安全溯源的重要手段。

4.4 功能完善且安全的云服务平台开发

目前,国内在食品安全云服务领域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部分试用的检测系统、溯源系统或初始设备被证实有部分应用价值[9-10,39],但仍存在很多复杂的问题如运行低效、安全信息发布渠道不畅和数据存储安全及隐私保护等急需解决,并没有功能完善且安全的云服务产品和系统[47-49]。食品安全云服务平台实施监控过程的真实性、一致性和系统性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缺乏有效且不间断的信息传递载体和软硬件计算分析系统;另外,食品安全信息的快速检测和互联网载体的食品安全文本信息的有效抓取及垃圾信息的排除与云计算载体存在多系统整合问题都需获得有效解决。因此,基于物联网和云计算及大数据功能的食品安全云服务平台,需要建立多维(多时态,地理空间,多属性)食品检测参数的实时分析系统,并依据评估指标,综合评估食品的安全性,进一步依据地理信息的时空建模理论,建立食品安全信息的长期历史档案,提供可靠的存储、管理模式等技术支撑。同时,从环境、用户、数据和业务四个方面构建多维信息安全模型,来保障食品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行性。

5 总结与展望

随着社会分工越加明细,食品从农田到消费者饮食乃至后续对消费者健康的影响等各环节日益复杂,在食品供应全球化、人口流通加快、气候环境变化加剧和食源性病菌迅速传播的大环境下,食品被污染的可能性明显增大,导致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成为大概率事件。政府管理部门和食品生产企业在食品安全管理中所承担的任务和面临的问题,无论在广度、深度、复杂程度上都是前所未有[50]。为此,采用新一代信息技术资源,充分发挥空间统计工具在食品安全领域的重要功能应用[51],对食品全产业链各环节乃至餐桌后环节(食品对消费者健康的影响环节)实现自动化信息采集与分析、管理和决策,及时预警潜在风险和发现即时问题,实现食品从生产到餐桌以及餐桌后的每一环节的可监控和可追溯性。

在城市化加速形成、全民关注食品安全及健康的时代背景下,食品安全管控与全民健康保障密切关联。特别是城乡居民生活的转变促使人类与食品的关系更加复杂,在快速城市化的区域实现食品安全需要更全面的了解城市和食物系统之间的紧密关系[5]。食品安全云服务平台集信息采集、存储、分析、发布和溯源等功能,能够解决食品全产业链环节及后续健康医疗过程中的生产者、运营者、消费者、监管者及医疗机构乃至第三方评估机构之间的信息滞后和不对称问题,实现食品的预警和严控、严检、严查、严管和严防,切实保障食品安全和品质。其应用前景广阔,可进一步推广至政务、三农服务、气候环境与海洋监测和高校教育资源等信息化建设领域。随着基础设施的完善和信息技术的进步,食品安全云服务平台将会在食品全产业链信息化建设中广泛应用,这对当前复杂环境剧增的食品安全风险、提前预警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和促进全民健康均具有十分深远的作用和意义。

[1]旭日干,庞国芳. 中国食品安全现状、问题及对策战略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2-3.

[2]Torres C M,Picó Y,Maes J. Determination of pesticide residues in fruit and vegetables[J]. 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A,1996,754(1-2):301-331.

[3]杨小龙,陈朝琼. 食品微生物快速检测技术研究进展[J].河北农业科学,2008,12(12):51-53.

[4]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2015年全国食物中毒事件情况的通报[R].国卫办应急发〔2016〕5号,2016-2-19.

[5]Seto K C,Ramankutty N. Hidden linkages between urbanization and food systems[J]. Science,2016,352(6288):943-945.

[6]Zhao R,Kou Y,Du R,et al. Research on construction of cloud service platform of sci-tech information for agricultural research system[M]//Computer and Computing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VIII. Springer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2015:184-187.

[7]Zhu Z,He Y S. The application research of smarter tourism management platform based on cloud computing[M]. //International Asia Conference on Industrial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Innovation(IEMI2012)Proceedings. 2013:1657-1666.

[8]倪志宏,俞建峰.基于云服务平台的农业生产物联网监控系统[J].工业控制计算机,2015,28(1):45-48.

[9]刘彤,谭红,张经华.基于大数据的食品安全与营养云平台服务模式研究[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5,6(1):366-371.

[10]黎建辉,杨风雷,崔建业,等.全球食品安全信息监控与分析云平台架构研究[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4,31(8):2361-2366.

[11]Satake Y,Yamazaki T. Using food and agriculture cloud to improve Value of Food Chain[J]. Fujitsu Scientific & Technical Journal,2011,47(4):378-386.

[12]王晓明,张龙昌.物联网融合环境食品安全云平台用户模型[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16,26(6).158-162.

[13]Dudin E B,Smetanin Y G. A review of cloud computing[J]. Scientific & Technic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2011,38(38):280-284.

[14]刘东红,周建伟,莫凌飞.物联网技术在食品及农产品中应用的研究进展[J].农业机械学报,2012,43(1):146-152.

[15]张玉学.物联网基础的食品安全数据挖掘支撑平台的设计[J].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14,25(4):18-21.

[16]Vaquero L M,Rodero-Merino L,Caceres J,et al. A breakin the clouds:tow ards a cloud definition[J].ACM SIG-COM M Computer Communication Review,2009,39(1):50-55.

[17]Arutyunov V V. Cloud computing:its history of development,modern state,and future considerations[J].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2012,39(3):173-178.

[18]罗家国.实验室管理系统的开发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25(12):32-36.

[19]Anastasi G. Farrnggia O,Lo Re G, et al. Monitoring high-quality wine production using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C]∥42nd Hawaii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ystems Science(HICSS-42 2009).Waikoloa,Big Island,HI,USA,2009:1-7.

[20]刁丽娟.通用本体学习方法及其应用的关键技术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5.

[21]张晓明,胡长军,李华昱,等.从关系数据库到本体映射研究综述[J].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2009,7(7):1366-1375.

[22]Liu Min,Xie Fangquan,Kang Zhuang Zhuang,et al. RFeel:A RFID of data management middleware[M]//. The twenty-seventh session of the NDBC2010 China database Conference Proceedings:series B,2010:254-256.

[23]Schlundt J. Emerging Food-borne Pathogens[J]. Biomedical & Environmental Sciences,2001,14(21):44-52.

[24]Teophilo G,Vieira R D F,Rodrigues D D P, et al. Escherichia coli isolated from seafood:toxicity and plasmid profiles[J]. International Microbiology the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Spanish Society for Microbiology,2002,5(1):11-4.

[25]刘光明,季延滨,孙学亮. 基于云计算的淡水鱼封闭循环式养殖平台设计[J]. 湖北农业科学,2015,54(11):2755-2757.

[26]Nugroho A P,Okayasu T,Inoue E,et al. Development of smart cloud-based irrigation controller:real-time evapotranspiration monitoring in tomato greenhouse[C]//Kyushu Branch Japanese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Machinery and Food Engineers Meetings. 2015:556-562.

[27]邓小云,刘宏志.基于云计算的食品安全监理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0(4):75-78.

[28]崔文顺,张芷怡,袁力哲,等.基于云计算的日光温室群物联网服务平台[J].计算机工程,2015,41(6):294-299.

[29]赵青松,陈林,孙波,等.基于Hadoop的云环境下作物生长模型算法的实现与测试[J].农业工程学报,2013,29(8):179-186.

[30]蒋龙,王江.物联网技术在食品物流跟踪设计中的应用[J].现代化农业,2011(11):47-50.

[31]马婷,李芳,单大亚.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食品冷链物流跟踪及追溯问题研究[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2013,35(6):557-562.

[32]韩福霞,刘宏志.基于云服务的食品安全监理实时化研究[J].食品科学技术学报,2015,33(3):74-78.

[33]陈雨生,梁 杰,尹世久.我国食品安全认证与追溯体系耦合监管研究[J].经济问题,2015,(3):93-97.

[34]崔军.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控系统设计与实现[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9.

[35]Gras D. RFID based monitoring of the cold chain[C]//Pros. 2nd International Workshop Cold Chain Management. Bonn. Germany,2006:81-82.

[36]张驰,张晓东,王登位,等. 基于组件库的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云服务系统设计与实现[J]. 农业工程学报,2016,32(12):273-279.

[37]胡国瑞,张志强,文连奎.计算机信息技术在食品安全控制中的应用[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10,22(6):567-572.

[38]邱荣洲,林营志,陈宏,等.基于云服务的食用菌工厂化安全生产管理与质量溯源系统开发[J]. 福建农业学报,2014,29(1):94-98.

[39]肖辉,任鹏程,肖革新,等.食品安全健康大数据平台构建[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6,37(5).28-31.

[40]刁海亭,聂宜民.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蔬菜安全预警与追溯平台建设[J].中国农业科学,2015,48(3):460-468.

[41]Diao H,Dong C,Nie Y. Platform Construction of vegetable safety traceability[M]//Proceedings of the seco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echatronics and automatic control. Springer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2015:1173-1180.

[42]陈联诚,胡月明,张飞扬,等.农产品安全追溯系统的云计算技术性能提升设计[J].农业工程学报,2013,29(24):268-274.

[43]王硕,张鸿雁,王俊平.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方法-基本原理及其在食品化学污染物检测中的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154-156.

[44]Alam,M.,Sadique,A.,Nur-A-Hasan et al. Effect of transport at ambient temperature on detection and isolation of Vibrio cholerae[J]. Appl Environmental Microbiol,2006,72(3):2185-2190.

[45]彭彦昆,张雷蕾. 光谱技术在生鲜肉品质安全快速检测的研究进展[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0,27(2):62-71.

[45]彭彦昆,张雷蕾. 光谱技术在生鲜肉品质安全快速检测的研究进展[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0,27(2):62-71.

[46]陈朸为. 中国食品国际化战略分析(下)[N].中国食品安全报,2016-02-04.

[47]Cachin C,Keidar I,Shraer A. Trusting the cloud[J]. Acm Sigact News,2009,40(2):81-86.

[48]Seccombe A,Hutton A,Meisel A,et al. Security guidance for critical areas of focus in cloud computing[J]. Evidence & Cloud Computing the Vmi Approach Poisel Malzer & Tjoa,2009.

[49]周启鸣,梁岩.一种基于云服务的食品和环境安全管理系统及建立方法:中国,CN102930367A[P].2013-02-13

[50]Ni,H.G.,Zeng,H.,Law enforcement is key to China’s food safety[J]. Environmental Pollution,2009,157(7):1990-1992.

[51]肖革新,肖辉.基于空间统计的食品安全研究现状与展望[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16,28(4):409-414.

Advances in application of cloud service platform in the field of food security based 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fusion

YAN Bin1,2,LI Wei-zheng1,LIANG Yan1,3,ZHANG Qing-ling1,3, ZHOU Qi-ming1,4,CHEN Han-ming5,CHEN Hong-yun6,*

(1.Shenzhen Institutes of Advanced Technology,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Shenzhen 518055,China; 2.Shenzhen TF-CAS Technology Co.,Ltd.,Shenzhen,518109,China; 3.Xinjiang Institute of Ecology and Geography,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Urumqi 830011,China; 4.Department of Geography,Hong Kong Baptist University,Hong Kong 999077,China; 5.Shenzhen 50 degrees below zero Group Co.,Ltd.,Shenzhen 518111,China; 6.Triumphant Force Technology(Shenzhen)Co.Ltd.,Shenzhen 518040,China)

With in-depth development of the technologies of cloud service platform,they have been increasingly applied in the field of food safety regulation. This paper first introduced the technology basis of cloud services platform to implement application in the field of food safety,a more comprehensive summariz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application and research status of that platform in food industry during recent years were given,such as monitoring for food production and manufacturing,regulation for circulation,tracking and traceability as well as big database construction,etc. The existing deficiencies and a good route of optimize were also discussed. Furthermore,the application prospects of cloud services platform on food safety were put forward.

information technology;internet of things;cloud computing;big data;cloud service platform;food security

2016-10-28

晏斌(1962-),男,博士,研究员,研究方向:食品/环境微生物与生物信息学,E-mail:yanbinai6017@yahoo.com。

*通讯作者:陈宏运(1984-),男,硕士,工程师,主要从事植物农产品深加工产品的开发研究,E-mail:304031137@qq.com。

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CXZZ20150422152108120);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CXZZ20150504150105135);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A类)项目([2014]No.63.)。

TS201.1

A

1002-0306(2017)11-0385-06

10.13386/j.issn1002-0306.2017.11.066

猜你喜欢
服务平台食品信息
打造一体化汽车服务平台
国外如何进行食品安全监管
江苏省一体化在线交通运输政务服务平台构建
论基于云的电子政务服务平台构建
食品造假必严惩
基于云计算的民航公共信息服务平台
订阅信息
竟然被“健康食品”调戏了这么多年
展会信息
健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