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建萍
(楚雄师范学院教务处,云南 楚雄 675000)
外向型专业学生国外就业困境及应对策略
赵建萍
(楚雄师范学院教务处,云南 楚雄 675000)
外向型专业指的是以培养具有较强的外语听、说、读、写、译能力和相关专业知识,以在国外或国内涉外机构就业为主要就业方向的专业。通过探讨外向型专业学生的国外就业困境问题,提出高校需要从加强外向型专业建设、提高外向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搭建专门的就业平台,做好学生学业规划、就业规划、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等方面进行思考和改革的应对策略。
外向型专业;国外就业;困境; 应对策略
外向型专业指的是以培养具有较强的外语听、说、读、写、译能力和相关专业知识,以在国外或国内涉外机构就业为主要就业方向的专业。与非外向型专业相比,外向型专业要求所培养的人才具备较好的目的国语言综合应用能力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服务于国家战略,主要从事国际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等相关工作。因为有出国实践和出国就业的机会,外向型专业一度成为学生热捧的专业,然而,近年来外向型专业学生就业困境逐渐凸显,就业情况呈现出比非外向型专业更加严峻的态势,尤其是外向型专业学生国外就业问题较为艰难,因此,外向型专业学生的就业问题需要引起人们的关注和思考。本文主要从人格维度、认知维度等方面,以两个典型的外向型专业:汉语国际教育及泰语专业为研究对象,对外向型专业学生的就业心理机制及影响学生就业、择业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通过分析,了解外向型专业学生在国外就业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应对策略。
大学生就业心理机制指的是大学毕业生在社会就业环境中,在就业过程中的行为和方式(尤其是偏差行为和负面方式)所表现出的心理结构与特征。大学生就业心理机制主要包含人格维度、认知维度和情感情绪维度等方面,人格维度和认知维度是其中两个重要的方面。[1]
(一)人格维度
人格维度指的是对个体就业活动有推动和定向作用的动力性个性心理因素,主要包括职业需要、动机、期望、价值观等。其中,价值观是核心内容。职业价值观是人们对待职业的一种信念和态度,或是在职业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一种价值取向。[1]近年来,随着学生自主意识的增强、信息获取渠道的丰富以及学生个体在实践中对社会了解的深入,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已经逐渐从纯利他主义的职业价值观向义利统一的职业价值观靠拢,并且在某些外向型专业中呈现出向利己主义发展的趋势。以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和泰语专业为例,从人才培养目标来看,2012版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中确定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为:“本专业培养掌握扎实的汉语基础知识,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具备中国文学、中国文化、跨文化交际能力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与能力,能在国内外各类学校从事汉语教学、在各职能部门、外贸机构、新闻出版单位及企事业单位从事与语言文化传播交流相关工作的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应用型专门人才”。泰语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为:“本专业培养具备扎实的泰语听、说、读、写、译基本技能,掌握对象国和地区语言、文学、历史、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社会等相关知识,能从事外交、外经贸、文化交流、新闻出版、教育、科研等工作的德才兼备、具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也就是说,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毕业生主要应该在国外从事汉语教学或者在国内各职能部门、外贸机构、新闻出版单位及企事业单位从事与语言文化传播交流相关的工作。泰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市场则主要应该在目的语国家(泰国),或者是在使用该门语言的地区从事外交、外经贸、文化交流、新闻出版、教育、科研等工作。然而,在实践中,随着外向型专业学生对本专业就业市场、就业前景、执业能力等方面的了解,学生出国就业的期望值呈现出递减的趋势,学生国外就业的动机逐渐减弱,学生的职业价值观也开始从利他主义向利己主义转变,呈现出年级越高国外就业意愿越低的现象。
为了了解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变化趋势及诱因,我们采取开放问卷的方式对某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四个年级199名学生及泰语专业四个年级135名学生的就业意向进行调查,并对以上两个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进行了后续跟踪,具体情况见下表。
表1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就业意向及国外就业情况
表2 泰语专业学生就业意向及国外就业情况
表上数据说明:以上两个专业的学生在选择专业时,因为该专业有出国学习及出国就业的机会而充满了好奇和期待,尤其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服务于弘扬中国文化,提升国家软实力的文化影响,泰语专业服务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意义重大,所以大一的学生大都表示有出国就业的意向,而随着专业学习的深入,年级越高,拟出国就业的人数越少,拟出国就业人数的比例从一年级时的百分之八十左右在四年级时降到百分之十几,最终,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实际国外就业率为零(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四个年级共17名学生参加汉办志愿者项目,但均已回国,不予计算),泰语专业实际国外就业率为20%左右。从两个专业毕业生的最终就业结果来看:外向型专业毕业生放弃专业相对优势,不愿意到国外就业,转而参与国内公务员、事业单位以及普岗、特岗教师的竞争,无前期就业规划,仓促应战,最终就业情况不理想。
(二)认知维度
认知维度指的是大学生在就业择业过程中对自己、对职业及其对周围社会环境等的认识、了解和就业中对事物的推理和判断。正确的认知要求主体在认识客体时,达到主观和客观的一致。但在真正的认识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主观在反映认识对象时总会出现某种偏差。[1]外向型专业学生在择业就业中的认识偏差主要表现为:1.自我认识偏差。调查问卷中两个专业的学生对未来职业考量因素的重要性递减排序显示:学生把薪水排在第一位,关注点为薪水的高低;工作地点排在第二位,关注点为工作城市地理位置及工作地离家远近;工作岗位排在第三位,关注点为岗位性质、工作内容、工作环境、工作稳定性、工作安全性及个人发展空间;专业相关性排在第四。问卷结果表明:(1)随着网络信息的发达,学生的就业关注点更为细化,学生的择业观日趋成熟,学生可以通过便捷的网络信息渠道主动获取国内外岗位工作内容、工作环境及相关待遇情况,显示出学生对就业择业双向选择的积极心态;(2)学生在择业时把薪水放在第一位,把工作地点放在第二位,把工作岗位性质、工作内容、工作环境、工作稳定性、工作安全性、升职空间等放在第三位,第四才考虑岗位是否与所学专业相关的排序显示出学生在就业择业时重点考虑收入,而把最能体现个体核心竞争力的专业能力放在最后的功利心理;(3)学生在筛选岗位信息时,关注目标为:大城市、好职位、高薪水、工作相对轻松、工作稳定性好、安全性高、有明确升职空间,显示出学生对个人知识结构及能力经验缺乏清晰的认识,对本专业的性质、就业前景和执业要求缺乏认真思考,择业期望值不客观,必然导致其在随后的择业就业过程中受挫。2.外界环境认识偏差。对外向型专业学生进行的专业认知维度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清楚地认识到:(1)本专业的就业岗位国外需求量大,国内需求量小;(2)国内专业相关岗位大城市需求量大,中小城市需求量小;(3)本专业相关岗位总体而言需求量正日益增多。调查结果说明,外向型专业学生并非不了解本专业的就业前景和就业方向,而是出于个体的原因对自己缺乏客观的认识,同时也对外界环境存在认识偏差。对泰语专业四年级39名毕业生的就业意向调查显示,80%的学生首选公务员和事业单位,20%的学生职业规划预期分别为:国企、外企、涉外翻译、导游、国际贸易、文秘、边防、财务工作及公共关系等相关职业,只有不到10%的学生拟选择从事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工作。一方面国家需要大量的外向型专业人才,另一方面外向型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低。那么,到底是哪些因素导致外向型专业学生国外就业动机减弱,国外就业期望值降低,进而影响到他们的职业价值观呢?调查显示:从主观方面来看,学生不愿意出国就业的原因主要为:(1)担心无法适应环境;(2)担心回国就业难;(3)担心在国外找不到适合的工作;(4)担心因文化差异无法融入国外社会;(5)担心收入太低无法保障自己的生活;(6)担心非公民身份对个人发展及前途的限制;(7)担心在国外的安全问题;(8)担心国外的政治局势不稳,社会动荡;(9)担心国外排华势力对中国公民的戕害;(10)担心非国民待遇;(11)担心国外对外籍人员一年一聘体制下工作的稳定性。除了主观和客观的各种顾虑之外,很大比例的外向型专业学生说明不愿出国就业最根本的原因是:(1)不想离开父母;(2)不愿离开家;(3)不愿到离家远的地方工作。说明学生缺乏独自面对生活的担当精神,缺乏国外就业的信心和勇气。
要解决外向型专业学生的国外就业困境,我们需要在现实的国际背景下,既关注学生的就业心理机制,也要从加强外向型专业建设、提高外向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搭建专门的就业平台,做好学生学业规划、就业规划、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等方面进行思考和改革。
(一)加强外向型专业学生学业就业规划,做好就业指导及就业服务工作
外向型专业的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对于学生而言,他们不可能有充足的国外就业信息和就业资源,也不可能了解较为全面的国外就业政策,因此,对于学生特殊的就业面向,学校应该指导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做好大学四年的学业规划,合理安排国内学习及国外学习、国外实习及国外就业的衔接和规划工作,主动为他们搭建就业平台,提供就业信息,组织专场就业推介会,制定特殊的外向型专业学生国外就业服务机制。通过协议培养、联合培养、创建国外实习-就业基地及外向型专业国外就业、创业园区等方式为外向型专业学生国外就业、创业给予政策指导和服务,帮助学生开辟国外就业市场,带动外向型专业学生的国外就业热潮。
(二)加大外向型专业学生就业心理辅导,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学校应该重视外向型专业学生的就业心理机制问题,指导学生正确认识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状况,了解国家大政方针和政策导向,学习国家相关重大战略的具体内容,结合专业实际,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指导学生调整就业心理,制定切合实际的就业方案,设定合理的就业目标,为就业做好充分准备。
(三)加强学校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搭建外向型专业学生就业平台
学校应该加强学校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通过与国外高校、国外教育机构、国外相关企业、国内高校及相关机构的校校合作、校企合作和信息平台共建、人才、信息资源共享工作,搭建外向型专业学生就业平台。通过项目合作,为学生创造工作岗位;通过项目管理,为学生提供持续性的就业服务,通过部门协作,为学生做实事;通过当好后盾,增强学生国外就业的信心。
(四)加强专业建设,增强专业核心竞争力
针对外向型专业建设同质化严重,毕业生缺乏就业核心竞争力的问题,学校应该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在全面提高学生专业综合能力的基础上,加大实践性课程建设力度,结合学校办学定位、学科特色和服务面向,改革外向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通过“语言+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以及“专业+语言”的双学位培养模式,建立同类或相近专业的共同课程组,实现课程资源的统筹、互通和共享,以促进学校外向型专业人才培养水平的整体提升,同时,把好质量关,增强专业核心竞争力。
综上所述,外向型专业是一个特殊的专业群,特殊的专业需要我们探索特殊的教学形式、实践模式和就业形式,他们的存在不只体现国家战略的重大意义,同时也是学校通过外向型专业办学来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开创学校国际声誉,拓展学校教育对外开放新局面的重要机遇,因此,对于外向型专业的学生,学校需要在学生的学业规划、就业指导、就业平台搭建、择业就业观以及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方面做大量的工作。
[1]姚轶蓝.大学生就业心理机制及其偏差归因分析[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4,(2):49―51.
(责任编辑 刘祖鑫)
Employment Abroad of Foreign-oriented Graduates: Difficulties and Solutions
ZHAO Jianping
(InternationalExchangeCenter,ChuxiongNormalUniversity,Chuxiong, 675000,YunnanProvince)
Foreign-oriented majors refer to those majors focus on cultivating students with excellent ability in listening, speaking, writing and translating and relevant professions in order to find jobs abroad or homeland related to foreign affairs. The thesis first discusses employment difficulties abroad and then provides some suggestions, such as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talents cultivation and job opportunities creation. Meanwhile, some countermeasures have put forth to help students design plans on study and employment, and provides guidance and services.
foreign-oriented majors; employment abroad; existing problems; countermeasures
楚雄师范学院教学改革项目“楚雄师范学院外语系对外汉语专业教育实践环节的构建研究”,项目编号:1101。
2017 - 01 - 07
赵建萍(1972―),女,楚雄师范学院教务处副教授,研究方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G913.2
A
1671 - 7406(2017)02 - 0036 -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