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与探索

2017-06-23 11:38王英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17年5期

王英

摘要: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好习惯终身受益,适应新课改和素质教育需要,教师必须从备课、教法、学法等各个环节入手,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关键词:小学语文 高效课堂 教学模式 习惯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凡是好的態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成为习惯,只要熟练的成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表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地应用,一辈子也用不尽。”在低年级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明白怎样做才是对学生习惯的培养,才能让课堂教学具有实效性。

一、提升教师语文专业素养,练好语文基本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为了上好一堂课,你一辈子都在备课。”所以研读文本是我们语文教师的必修课,也是我们一生都必须修炼的看家功夫。

1.课前准备很充分。教师在理解新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应该深入挖掘教材,对教学过程中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作一个心中的预测,多想想学生们需要什么?学生们喜欢怎样学?学生们能不能学得懂?再进行教学二次设计,这样我们的课堂中就做到了有备无患,胸有成竹,满足需要,调控自然了,课前精心设计了,会多一份把握。

2.课中做到绘声绘色。课堂是一个生动的问题情境,教师要让学生活跃思维,要让课堂成为交流发展的智慧场。“水本无华,相荡起涟漪;石本无火,相击发灵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学生的角度考虑教学的各个环节,激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起学生探讨、发现知识的愿望,共同总结获取知识的途径、方法,发展学生的认知水平。

3.课后反思,不断进步。一节课上完,总会有些让自己惊喜或遗憾的地方。教师在课后要认真做好教学札记,及时反思一下在课堂上让自己闪光的亮点,和同事交流心得,可以使我们的教学经验更加丰富。

二、探究教法,从而提高了教学水平。

我们常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这就是说,教学的法则、规律是比较稳定的,而教学的具体方法是变化不定的。

教师要让学生从学习的角色,转换为文中的角色,让他们与这些角色同喜同悲,形成情感上的共鸣,更多的情况下,是学生与学习内容中的角色融合。如在教学《月亮的心愿》时,可以让学生就文中的月亮,亦或是某一个形象,以“假如式”进行思考——“假如你是xxx你会怎么想,怎么做?”一个个贴近学生生活世界和情感世界的“笋芽们”“月亮姐姐”“鹿先生”,出现在学生头脑中。这不是表面上的让学生戴这样那样的头饰之类的东西,而是通过教师的富有情趣的语言,引领孩子走进文中描绘的世界。低年级的孩子,一旦老师真诚地说他们是可爱的笋芽儿,美丽的月亮,说他们是一缕风,一束阳光,那么在孩子的情感中,他就是这个样子。他在体验风,体验阳光,体验小动物,体验形象的过程中,释放了自己的情感,丰富了自己的语言。

三、重视学法的指导,在我们老师的引导下,把课堂交还给了学生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就是为了达到不教。”教师对学生有意识地指导、传授学习方法,使之达到思之有序,行之有法,习而得之,终生受益。一个有教学经验的教师是绝对会在“学法”这方面对学生下功夫的。

1.学会等待,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苏霍姆林斯说过:“教室里寂静,学生集中思索,要珍惜这样的时刻。”教学中我发现许多教师在提问后就马上让学生回答,不给学生时间去思考。如回答不出,教师或是不断重复问题,或是忙不迭地启发、暗示。然而,在极短的时间内学生的思考能进行多深呢?学生为了迎合老师的心里匆忙寻找片言片语作答,表面上气氛活跃,实际上走进了肤浅的一问一答的圈子中去了。教师要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让他们认真读书,深入思考,当学生回答过程中遇到困难时,要鼓励学生深入思考。这个等待的时间虽短,却正是学生思维最为紧张活跃的时刻。

2.引导学生学会质疑问难。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一般都是教师通过自己精心设计的问题引入、展开、延伸教学的。这样的弊端是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把学生当成学习的局外人。其实我们的阅读课应以读为本,读是最重要的学习语文的方法手段。“文章不厌百回读”,读了,体验了,才有理解,有感悟,这种前提下的积累才能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自己的思想。有的课文学生读是读了,但没读出文字背后蕴含的情与意。原因很多:其一,平日语言文字的训练不得法,不到位,课堂上得过且过。其二,学生的心静不下心来,沉不到文字中去。课堂上我们时时刻刻引导学生进行自主体验——概括主要内容要看书;汇报交流要看书;当孩子理解不透、感悟不到的时候,更要引导学生再看书……课堂就应该是手不离书,眼不离书,口不离书,回归文本的进行语感的培养。其三,教师的引导点拨跟不上去,从而丧失了引导孩子思考、探究的良机,丧失了有效生成的契机,精彩的生成与我们的教学擦肩而过。

课堂上没有废话的教学过程,其中恰当的关注度、精当的引导度、有效的组织度,是教师专业成长中的一项急需提高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