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永军
【摘要】本文论述教师在生物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引导学生运用抽象、概括、正向和逆向等理科思维,对生物学现象展开探究,并通过实验求证、案例求证等方式,寻求推理依据,感受生物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
【关键词】理科思维 初中生物
概括 抽象 推理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4A-0112-01
所谓理科思维,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运用由现象到本质、由具体到抽象、由定量到定性的思维方式。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运用理科学习思维,能够让学生感受到从现象到本质的知识发展过程。可以借助分析归纳推理等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整合正向、逆向思维,促使学生逐步构建认知体系,并在探究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利用抽象概括思维,引导学生认识事物
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常常利用多种媒体手段,向学生展示生物学现象,启发学生的学习思维。由于生物学现象大多呈现抽象性,教师要从不同角度展开教学引导,让学生通过观察、归纳、概括、整合等学习行为,将抽象的知识以较为直观的形式展示出来,形成自己的学习认知。例如,在教学人教版生物七年级《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一课时,笔者利用多媒体展示了一组图片,并提出以下思考问题:植物为什么需要那么多水?植物吸收的水分都到哪里去了?植物中的水分是如何散失的?随后利用示意图展示了相关内容。学生快速阅读教材,同时展开讨论,并画出示意图,大多都能理清植物生长需要大量的水分支持。有的学生用表格形式呈现,其结构形式与示意图大同小异,都能够将植物参与水循环的过程展现出来。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虽然比较简单,但对于学生来说,有些认知还是比较抽象的,如植物需要水分到底是如何展开循环的,学生并没有亲眼目睹,笔者提出的几个问题,有效引导了学生观察、推理,学生根据观察和推理的结果进行概括归纳,形成了完整的循环构图。
二、借助分析归纳推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分析、归纳、推理是典型的理科学习思维,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时,不妨给出推理思路,让学生展开自主阅读、分析、归纳、推理,科学整合学习信息,从而培养逻辑思维。例如,《陆地上生活的动物》一课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动物,说说它们的运动情况,分析形成原因。学生对生活中的动物有一定的认知积累,于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了归纳推理:“小狗、小猫、小兔子都是四条腿,身体大小差不多,但它们的运动特点却不一样。小猫有较好的爆发力,其速度并不快,耐力也不够;小兔子奔跑速度极快,且耐力最强。从这几种动物的运动特点可以得知,食物构成和生存需要(是否需要抵御天敌)决定了不同动物的运动方式。”接着,教师拿出一片玻璃,并取出一条蚯蚓放在上面,先让学生猜测蚯蚓行进路线,然后观察蚯蚓的外表和运动情况,师生一起分析蚯蚓运动的特点。学生说:“蚯蚓体型是圆柱形,而且体表湿润,便于爬行,蚯蚓行进路线是曲线,能够增强摩擦力。”随后,教师让学生列举实例,说说动物行走的特点,并设计实验,与学生一起展开观察活动,让学生在实验之前先猜想,然后再进行验证。经历这样一个分析、归纳、推理的学习过程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显著提高。特别是三原色色光实验,可以让学生由此及彼展开推理,获得对七种色光的认知。
三、整合正向逆向思维,构建学生认知体系
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是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某个点展开多种思维训练,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逐步建立学习认知。如《空中飞行的动物》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凭借生活认知列举自己熟悉的鸟,并说说其生活习性。有的学生认为,鸟的体型适合飞行,不仅轻盈,而且呈现梭子型,这样能够减少空气阻力;也有学生说,鸟有硕大的翅膀,可以借助气流飞行,也可以自行调节翅膀的宽度、长度,掌握飞行角度和方向。这时,教师提出一个假设性问题:如果鸟的体型、体重、翅膀等因素中有一处出现了问题,结果会怎么样?学生议论纷纷。有学生说,如果鸟没有了翅膀,连鸡都不如,肯定飞不起来;如果鸟的体重过大,肯定飞不远。此时,教师便可以提示这就是逆向思维,凡事可以从反方向进行思考,这样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
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生命现象的科学,其发展历程包含多种理科思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引导学生运用抽象、概括、正向和逆向思维,对生物学现象展开多元探究,并通过实验求证、案例求證等方式,寻求推理依据,感受生物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
(责编 周翠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