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白芨的繁殖驯化及种植技术研究

2017-06-23 07:43李珊珊伍廷辉唐彬旭祖达严凯
安徽农学通报 2017年11期
关键词:白芨种植技术

李珊珊+伍廷辉+唐彬旭+祖达+严凯

摘 要:该研究通过开展野生白芨繁殖驯化及种植技术试验,分析了野生白芨的繁殖驯化种苗与组培种苗效果,结果表明,野生白芨种苗的种植成活率高达97.8%,而组培种苗的种植成活率仅为70.1%,野生白芨种苗种植的出苗率较组培种苗高27.7个百分点。此外,有机肥7500kg/hm2+复合肥1200kg/hm2和农家肥7500kg/hm2+有机肥3750kg/hm2处理,其产量较对照组提高了69.77%、82.95%和60.53%、75.2%,可见兴农有机肥的施用量与产量有密切关系。从野生白芨种苗和组培种苗种植产量来看,建议大量采用野生白芨驯化种植来获得白芨块茎种苗。

关键词:白芨;繁殖驯化;种植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11-0136-02

白芨(Bletilla striata)为兰科白芨属的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生长缓慢,李时珍谓“其根白色,连及而生,故日白及”。其花紫色或淡红色,且有肥厚肉质的可供药用的块状假鳞茎,性苦、甘、涩、微寒,有收敛、止血、清热利湿、消肿生肌之功效,主治肺结核咳血、溃疡病出血、外伤出血、疮癌肿毒、皮肤毅裂等,兼具较高的观赏价值和药用价值[1]。白芨繁殖通常以分株繁殖为主,但其繁殖效率较低,难以满足规模化种植的需要,现普遍采用组培快繁技术培育组培苗,但是组培苗的种植的白芨品质退化严重,通过野生白芨的驯化繁殖实生苗,不失为一种保障白芨品质的有效繁殖方法。长期以来,白芨的野生资源被过度采集,已濒临灭绝,药源趋于枯竭,同时组培种苗退化严重,因此开展对其野生白芨驯化和人工栽培技术的研究已迫在眉睫[2-6]。本实验选择野生白芨作为实验材料,研究野生白芨驯化种植技术,以寻找最适栽培条件,有利于生产出质量稳定的地道药材,为野生白芨的快速繁殖提供参考,以及为白芨优良品质种源储备提供保障。

1 材料

野生白芨种苗均为盘县保基农民采挖越冬芽无损的根状茎,组培苗为与野生白芨种苗相同种的组培。有机肥采用贵州花溪兴农有机肥厂生产的“兴农牌”有机肥。

2 驯化及试验方法

2.1 驯化繁殖场地 盘县保基乡垤腊村证谊中药材种植协会基地,属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地貌,海拔900m,属河谷湿热气候类型,年平均13.8℃,无霜期为282d;年降雨量为1378.5mm。土质为酸性红壤土。选择半阳半阴、土壤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质、温暖潮湿、排水良好的沙壤土地块,将所选择栽培地深耕或深挖15cm以上,清除杂草和草根等杂物,将土壤整细耙平,整平待种。

2.2 驯化繁殖方法 采用垄作栽培,随机区组排列,按宽120cm、高12cm起畦,然后畦与畦间的步道宽25cm。栽植时按株行距20cm×20cm开穴,深5cm开沟种植。种植前将白芨种苗用6%抗坏血酸水剂浸种30min后种植,种植后在其上覆盖6cm厚的细土。小区宽1.2m,长15m,小区面积18m2,窝距0.20m,6行区、每行40窝、每小区240窝,密度为90000窝/hm2。田间采用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共设8个处理:处理1:有机肥7500kg/hm2;处理2:复合肥1200kg/hm2;处理3:复合肥600kg/hm2+有机肥3750kg/hm2;处理4:有机肥7500kg/hm2+复合肥1200kg/hm2;处理5:有机肥3750kg/hm2;处理6:农家肥7500kg/hm2;处理7:农家肥7500kg/hm2+有机肥3750kg/hm2;处理8:空白对照,即不做任何处理。将各处理的各种肥料在起垄前一次性均匀撒施。两年收获期进行测产分析。

2.3 种植管理 每年在苗出齐后用6%抗坏血酸水剂喷施2次。雨季注意排水,在雨量较多的年份,可以用吡虫啉1000倍液或地虫绝杀1000倍液喷施畦面1~2次,用润苗500倍液或用200倍液生石灰水浇灌畦面,以防止蚜虫、地老虎和根腐病的危害。

3 结果与分析

3.1 野生白芨种苗与组培苗种植成活率比较 种植要求相同的地块采用随机5点取样调查法,每点调查20㎡,调查野生白芨种苗和组培种苗的种植成活率详见表1。从表1可见,野生白芨种苗种植成活率高达97.8%,而组培种苗种植成活率仅为70.1%,较野生白芨种苗种植成活率低27个百分点。

3.2 不同种植方法对产量的影响 2017年2月对白芨进行测产,得到相关数据,详见表2。由表2可以看出:肥力对野生白芨种苗和组培种苗种植的产量影响较大,不同处理之间产量相差较大,野生白芨种苗种植和组织培养苗种植都是处理4、7产量最高,较对照提高了69.77%、82.95%和60.53%、75.2%,处理1相对较高,较对照提升60.98%、52.53%;通过合理施肥,其产量较对照提高较大;通过处理1、4、7可以看出,有机肥的施用量增大与产量有明显关系。特别是处理6的產量一般,但处理7产量却最高,可能是因为兴农牌有机肥中含有有益生物菌,增加了白芨对农家肥的有效吸收,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能一定程度改良土壤性状,增加疏松程度,提高白芨产量,说明白芨的生长对有机质需求较高。同时,从表2可以看出,野生白芨种苗和组培种苗种植空白对照(处理8)的产量相差不大,但其他处理的产量野生白芨种苗种植的要比组培苗高,野生白芨种苗繁育可以大力推广。是否是因为组培苗种质的退化还是因为对肥料产生了依耐性而降低产量,有待进一步研究。

4 结论与讨论

通过野生白芨种苗与组培苗种植出苗率比较分析,野生白芨种苗种植的出苗率较组培种苗高27.7个百分点。从生产成本等因素长期来看,对于产量提升和节约成本来说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从本次试验中可以看出,有机肥单独施用或与农家肥配套施用,增强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强了微生物活动,提升了土壤肥力,增强了白芨对有机质的吸收能力,产量均提升较大。单独使用农家肥效果不明显,可能是因为农家肥未能得到有效分解,不能被作物吸收。而兴农有机肥中含有各种有益生物菌,加速了农家肥的分解速率,作物对有机质的吸收能力大大增强,所以产量最高,说明白芨生长需要大量有机质。同时,土壤有机质的增加对于增加种植效益,提升产品质量,改善种植环境有一定的作用。通过比较处理1、2、4、7各项指标,白芨对于复合肥的需求量较低,少量的复合肥即可达到最好效果,因此通过有机肥与农家肥的共同施用,可以降低复合肥施用量,在当前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形势下,利用有机肥替代复合肥日益受到重视[7],有机肥和农家肥施入土壤后能改良土壤,增进土壤肥力,促进作物生长发育,增加作物产量和改善作物品质,具有低投入、高产出、高效益和无污染等特点,实现作物丰产优质[8]。因此,建议今后大量采用野生白芨驯化种植来获得白芨块茎种苗,同时野生白芨繁殖的块茎种苗将会迎来广阔的市场前景,从而可以获得可观的经济价值。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2]李雨晴,杨嘉伟,王康才,等.白芨种子无菌萌发特性[J].江苏农业科学,2015,43(4):253-255.

[3]周至明,黄程生,彭丽丽,等.白芨人工种植初步研究[J].中药材,2006,29(1):7-8.

[4]张亦诚.白芨的生物特性及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与信息,2007(11):45.

[5]韩学俭.白芨药用及其栽培技术[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4,15(10):31-32.

[6]张金渝,虞泓,张时刚,等.滇重楼与华重楼的野生驯化和繁殖技术研究[J].西南农业学报,2004)03-0314-04

[7]徐恒玉,张天伦,郭昊天,等.用EXCEL对农业试验数据处理统计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3,31(4):645-647.

[8]葛均青,于贤昌,王竹红.微生物肥料效应及其应用展望[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3,11(3):87-88.

(责编:张宏民)

猜你喜欢
白芨种植技术
白芨组培快繁技术体系的建立研究
El regreso triunfal del alforfón
白芨活性成分的抗氧化和对α-淀粉酶的抑制作用
玉米高产种植技术
不同激素配比的培养基对白芨增殖扩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