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教学中的范例对接须精准

2017-06-23 14:02林世凤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17年5期
关键词:乡下人外貌母亲

写作范例指在选材立意、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等某一或某些方面具有示范性、典型性的例子。课文不仅是阅读的蓝本,也是写作的范例。因此,在写作教学中,须要秉持“精当”的数量,聚焦“精到”的描写,体悟“精妙”的构思,发掘“精巧”的视角,这样才能让范例在写作教学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秉持“精当”的数量

写作范例运用的数量直接影响着教学效率与教学品质。习作教学时范例运用多少堪为“精当”,应该因人而异,因文而异。

1.学段不同,范例的数量也不同

一般而言,低年级以“仿写”为主,范例宜多一些,范例内容少一些,因为他们积累的写作方法较少,阅读的经历也不够丰富,通过范例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悟出“怎样写”,所以范例可多些,兩三个为宜。高年级范例以“唤醒”为主,唤醒相同的经历、相似的场景、相关的事件,因此范例宜少些,但可以长些,内涵丰富些,发挥举一反三的功效[1]。因为范例呈现的意义是强化学生的认知,当接受主体接受到足够的信息刺激之后,才会对该刺激形成明晰的反应,而信息的刺激程度取决于主体的心理需要,因此给不同学段的学生提供范例的数量也不同。

2.聚焦写作重难点选择范例

每个学生都有写好作文的心理需要,范例的选择应从学生当下习作的需要出发,以达到自我实现的需要。如人教版《语文》六年上册第三单元习作要求:“这次习作,我们就来写一写体现人们相互关爱的事情。写之前先想一想,事情发生在怎样的环境里,是怎样发生的,事情发展变化的过程怎样,写时注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要表达真情实感。”这次习作要求较多,有具体环境的描绘,有事情过程的叙述,有人物言行举止的描写,如从这三方面提供范例既有面面俱到之嫌疑,又有泛泛而谈之低效。我们往往希望一篇例文能帮助学生解决方方面面的问题,其结果往往是范例呈现得越多,学生的收获越少。因此选择范例要做到聚焦核心,突出重点。如这篇习作只要提供环境描写的范例即可,因为事情的过程、人物的言行等描写在小学习作中多次出现过,且学生写起来并不困难,而环境衬托在小学习作中只出现过这一次,且有一定难度。以人为本,聚焦核心,放大亮点,这是精当地运用范例的一个准则。

3.一个范例可以多次灵活运用

在导入新课时使用范例,重在“唤醒”,引发学生回忆曾经的体验,意在“写什么”,从而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在指导学生写作时运用范例,重在“仿照”,引发学生模仿与超越,意在解决“怎样写”,或“从几方面写”;在自改习作时提供范例,重在“比照”,意在帮助学生解决“写具体”,或“写形象生动”上。一个范例多次呈现,必须秉持“精当”的原则把范例的功能发挥到极致[2]。

二、聚焦“精到”的描写

语言表达离不开具体的语言情境。先在课文的具体语境中进行语言实践,感悟文本的表达范式和语言智慧;再在习作中运用语用知识和运用能力来表达生活,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这是范例教学的应然价值。因此,范例教学应尽可能给学生搭建一个循序渐进的迁移平台,让学生经历由低到高的思维爬坡,实现从“悟”到“仿”、从“仿”到“创”的蜕变。

1.聚焦最具个性的描写

范例教学必须经历两个过程:一是从语言—思想内容角度,理解文章“写什么”;二是思想内容—语言表达角度,理解作者“怎样写”和“为什么这样写”。极具个性的描写是这篇课文所独有而其他课文所少见的或没有的写法。 如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跨越百年的美丽》中写居里夫人的外貌时,除了抓住居里夫人 “年轻漂亮”“神色庄重” “白净端庄”以及“大眼睛”这些人们常写的 “美丽”之外,还写了“略显疲倦”“略带淡泊”“ 微微内陷”等外表,在小学生看来这些似乎与“美丽”沾不上边,甚至与“美丽” 有些相悖。如果引导学生透过外表看到她日夜操劳、执著追求、淡泊名利的品格,这样的美丽就不难理解了。文中的描写看似“美中不足”,却刻画出富有内涵的美、极具个性的美。

2.聚焦最为核心的表达

阅读教学的核心目标应设定在写作能力的培养上,特别是在一些写作方法独到、特点突出的文本的阅读教学中,更要把写作方法的学习和运用作为最核心的教学目标,从学段来说,第一学段重点在于字词,第二学段重点在于段落,第三学段则在于篇章。例如,《跨越百年的美丽》这篇课文,引导学生体会多角度描写,如“略显疲倦”“略带淡泊”“ 微微内陷”这些细节描写,感受作者入微的观察、准确的用词,这是写作中最为核心的表达方法。范例的价值不仅仅在于“仿”,更多的在于“悟”,从中悟出作者严谨的表达来自细致的观察。还有,这段采取了独特的视野和别样的表达:以丑衬美。这跟以前学习的以动衬静、以乐衬悲等方法形成相同的写作图式,跟以前学过的环境烘托、虚实相生等串起了小学习作学习的侧面描写的写作样式,从而丰富了学生的言语范式,提升了学生的语言智慧。

3.聚焦最能迁移的写法

表达是一种极为复杂化、极具个性化的行为,需要一段磨合期才能纳入范例的表达“图式”。因此,范例首先应成为“练兵场”,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实践语言。如:一位年轻漂亮、神色庄重又略显

的妇人走上讲台,全场立即肃然无声……玛丽·居里穿着一袭黑色长裙略显 ,白净端庄的脸庞显出坚定又略带 ,那双微微内陷的大眼睛略带 , 让你觉得能看透一切,看透未来。”以填空的形式让学生学习范例的表达范式,深度感悟作者独特的表达“图式”,从而促进学生语用能力和语言智慧的提升。其次,表达的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和需要,才能借助语言形式把自己的心境、心绪和心声表达出来,从而实现语言形式与自我情感的交融与碰撞。如用“ 略显(略带、略有、微微) ”句式写一段话外貌描写,写出妈妈的美丽。小学生对妈妈的艰辛与忙碌是耳闻目睹的,对妈妈的感激与感恩也是铭记在心的。在学生已经掌握了范例的表达范式后让他们写妈妈的外貌,此时的表达已是纳入范例表达范式的自觉运用,更是情意领悟后的自然倾吐。

三、体悟“精妙”的构思

构思泛指写作动笔前的思维活动,它包括确定中心、择取材料、安排结构等,拟定文章的结构就像规定了行文所走的路线,因此安排结构显得尤为重要。文章结构安排常见的方法有画面组合法、小中见大法、彩线穿珠法等。如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一文主要运用彩线穿珠法构思的。

1.通过对比发现“精妙”之处

本文的外貌分三次描写:先写远望母亲的身影:“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接着写近看母亲的眼神:“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然后写来到身边细瞧母亲的手指:“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课文运用彩线穿珠法的描写“妙”在何处?一是运用从远到近的特写镜头聚焦,从脊背,到眼睛,到双手,渐进式的描摹,母亲那忙碌、辛苦、疲惫的身影淋漓尽致地呈现出来。二是作者走进母亲工作场所向母亲要钱买书的过程,串起了他的听、说、看、感,展现了母亲在噪声强大、空间窄小、灯光昏暗的环境下工作,母亲的剪影就显得特别令人感到心酸。

2.通过拓展悟出“精妙”结构

这时学生对这样的构思有所了解,但运用这样的构思来写还有一定难度,还须拓展类似的写作范例,让他们逐渐明晰“聚焦人物外貌 + 联想具体事件”的写法。如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春蚕》也是彩线穿珠法分三次进行外貌描写。先写 “我一觉醒来,常常看见母亲拿着烛台去喂蚕,闪闪的烛光照着她那带着皱纹的慈祥的脸”;接着写 “我用簸箕接蚕沙的时候,总看见母亲的额角上渗着汗”;最后写 “我抬起头,看见母亲的两鬓又添了一些银丝”。本课抓住布满皱纹的脸、渗着汗水的额角、又添银丝的两鬓等外貌描写,体现母亲的劳累和艰辛,这是“聚焦人物外貌”的描述。那么外貌与外貌之间插进什么内容呢?先引导学生聚焦《春蚕》:第一处聚焦“皱纹”联想母亲每天清晨采桑叶,每天深夜爬起添桑叶,致使皱纹过早爬上年轻母亲的脸;第二处聚焦“渗着汗”联想母亲每夜要爬起来两次,清蚕沙,添桑叶,非常忙碌、劳累,母亲汗流满面是常有的事;第三处聚焦“银丝”联想母亲用麦秆扎成“山”、摘茧子的艰辛,导致母亲两鬓斑白。这时学生对联想什么事件、怎样联想事件加深了认识,再让学生找出《慈母情深》中描写具体事件的语段,让学生对“聚焦人物外貌 + 联想具体事件”的构思亲历从模糊到清晰的过程。

3.凭借范例试用“精妙”的构思

经历了两次同一主题的拓展,学生愈来愈清晰地感悟到体现人物的艰辛与劳累可以从脸庞、眼睛、额角、两鬓、脊背、双手等角度写,从而丰富了学生的写作视角。同样写自己的父母、身边的人们的艰辛与劳累也可以聚焦外貌,根据表达的需要和实际情况选择部分外貌来写。至于具体的事件,应以外貌描写作为依据,展开合理的联想与想象。学生对父母亲艰辛与劳累的事情本已了然于胸,此时由范例引发他们的自然倾吐,从而形成自己的写作构思, 实现语言图式的建构与丰富。

四、发掘“精巧”的视角

写作视角是指从侧面入手去描述、观察事物的角度,以及反映的事物特征或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角度。如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乡下人家》一文按照房前屋后的空间顺序和春夏秋三季、白天傍晚夜间的时间顺序交叉描写,非常精巧地展现了乡下人家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

1.发掘描写对象的典型性

本文描写乡间人家的景致,看似随手拈来,实则独具匠心。一是乡间景物的典型性。一、二两个自然段描绘的是乡下人家房前屋后的景物,重在静态描写,如瓜架、花草、竹林,植树种花,城市的人重在观赏性,而乡下人家更多是考虑经济效益,因此乡下人家门前架子上爬满的不是紫罗兰之类的藤和各色的花,而是各种瓜蔓和形状各异的瓜果。二是乡间动物的典型性。三、四两个自然段描写乡间人家常见的家禽,如母鸡、公鸡以及鸭子。乡间人家饲养的家禽家畜很多,作者为何只写“鸡”和“鸭”?原来乡下人家的这两种动物是放养的,鸡鸭觅食嬉戏的景象是乡村独有的,也是富有情趣的。 三是乡间人物的典型性。五、六自然段浓墨重彩描写乡下人家所特有的生活场景,如夏天邻里间露天吃晚饭。这对城市里的小孩来说简直是一个“奇观”,令他们顿生羡慕和憧憬。邻里之间把桌椅饭菜搬在一起共进晚餐,分享各家的菜肴,好不惬意!乡下人家的景、物、人,数不胜数,作者做到疏密有致,多而不繁,这是聚焦典型的结果。

2.发掘描写空间的立体感

《乡下人家》作者从远近、高低、上下、内外的空间角度再现乡村独有的景致,给人以立体的感觉。一是极具画面感。房前屋后拉开了距离,其间花草树木、飞禽走兽构成丰富多彩、富有风趣的画面。如房前顺着棚架碧绿的藤蔓爬上了屋檐,屋后翠竹投下浓荫、嫩笋在春雨中探出头来;门前空地上美丽的鲜花依着时令顺序开放,屋后流水潺潺的小河,一群鸭子嬉戏觅食,些许农家妇女捣衣……一幅人与动物、人与自然的和谐画面活生生地铺展在读者面前。二是极具层次感。院里的母鸡率领小鸡觅食和雄鸡耸着尾巴走来走去的自由的画面,与河中的鸭子时而游戏水中、时而扎进水里的画面,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人与自然的画卷,其间弥漫着自然自由的乡村气息。三是极具立体感。如果乡下人家的是一幅巨卷,那么主景是门前共进晚餐的情境:邻里之间谈笔风生,大公鸡在周围大踏步走着,阿猫阿狗在人逢中钻来窜去,周围的花草树木似乎被这样的场景所吸引……背景是蓝天白云红霞,还有向晚的微风和归巢的鸟儿等。作者从水里到地面、到半空、到天上立体式展示,使行文摇曳生姿,让读者的思绪跟随文字飞扬,眼前仿佛浮现立体的画卷。

3.发掘描写时间的全程性

乡下人家的美不会受季节和时间的影响,是全程性的美,是全天候的美。首先是一年中的全程性。春天,红花翠竹,瓜果满架,乡间独特迷人的景象随处可见;夏天,傍晚在家门前共进晚餐,夜晚在石桥畔共叙家常,在树荫下喝茶谈天;秋天,纺织娘的纺织声和歌声如同柔美的催眠曲。可见乡村的风景不会因为季节的变迁而黯然失色。其次是一天中的全天候。白天,跃入人们眼帘的是鲜花绿叶、春笋瓜果的风景图;傍晚,跳进人们视野的是邻里共进晚餐的和谐图;夜晚,飘进人们耳际的是纺织娘的纺织声和歌声如同催眠曲。可见乡间风景时时刻刻都美,正如课文结尾写的:“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什么季节,都是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参考文献

[1]林世凤.范例在写作教学中的應然价值[J].教学与管理,2016(2).

[2]林世凤.写作范例运用的时机应适当[J].教学与管理,2016(8).

[责任编辑:陈国庆]

猜你喜欢
乡下人外貌母亲
奇特的蛇鹫
写好人物外貌
外貌与内在
给母亲的信
悲惨世界
送给母亲的贴心好礼
乡下人与城里人
城里人 乡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