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斯嘉
观萨乌达德剧团《爱情偶遇游戏》
编剧:马里沃
导演:菲力普·卡尔沃里奥
演员:玛丽-皮埃尔·诺芙 菲力普·卡尔沃里奥 埃里克·盖奥 桑德拉·奥诺蕾等
三幕喜剧《爱情偶遇游戏》(又译为《爱情与偶然的游戏》《爱情与偶然的狂欢曲》)是法国18世纪古典喜剧泰斗马里沃(Pierre Carlet de Marivaux,1688-1763)流传最广、上演次数最多的作品。它自1730年在巴黎的意大利喜剧院首演以来,不仅被法兰西喜剧院列入保留剧目常演不衰,还被翻译改编成不同文字登上世界各国的舞台。早在2005年,雅克·拉萨勒跨越时空地将这场“游戏” 整个儿从18世纪的巴黎搬到了当代中国北京。而2017年春第22届法语活动节期间,法国新锐导演菲利普·卡尔沃里奥带领萨乌达德剧团将创排于2009年、在世界巡演超过300场、观众人次高达20万的《爱情偶遇游戏》带到中国多个城市(济南、上海、广州、哈尔滨)巡演。
此次演出的剧情和主旨并未偏离原著。四个错位的年轻人在一系列真假试探之后,在如剥洋葱般层层剥开自己的内心之后,他们终于臣服于爱情,皆大欢喜地收获了既门当户对又称心如意的幸福。这样“轻”“巧”的剧作何以成为经典呢?实际上,马里沃的写作有独到之处,其作品的主题、情节、人物、结构、文风都不同于以往的古典喜剧。普遍认为,马里沃的剧作精巧、细腻、鲜活、幽默而深刻,具有独树一帜的“马里沃式风格”(Marivaudage)。《爱情偶遇游戏》便是典型例子。但该剧之所以能在世界各地频繁上演,并不仅仅是因为情节构思精巧,人物对话风趣幽默,更多的是因为作品里承载着自由、平等的启蒙思想以及马里沃对人心的探查和细究。主仆的对调涉及身份与阶层的改变,这一改变会带给他们新的体验,激发出新的欲望。当仆人以为被主人爱上时,他们满心欢喜,除了虚荣心得到满足以外还有超越自身阶层、改变命运的窃喜和急迫;而当主人以为钟情于仆人时,顿时陷入惶恐,并在感性与理性之间摇摆不定。此时的西尔维娅与杜朗特,正如剧中所说,“自设圈套、自讨苦吃”。在这一场既是对自我又是对他人的残酷考验中,大家逐渐完成了对内心的探索,实现了对自我的认知。这才是这部戏的内核,也是马里沃作品的复杂性和现代性之所在。
卡尔沃里奥如何呈现这样的一部“内心戏”呢?他选择了一种近乎于恶作剧的形式来完成这场爱的考验。大胆、荒诞又充满惊喜的“游戏”发生在旧时巴黎奥尔贡老爷家里一个堆满杂物、类似储物仓的室内。四个交换身份的年轻人在这些零碎、杂乱无序的物件之间穿梭、对峙、追逐、试探、纠结,似是在迷宫中兜兜转转玩捉迷藏,又似躲在储物阁楼里玩角色扮演游戏。剧名中的“游戏”(Le Jeu)一词在法文中还有扮演、表演的含义。在这部剧中,每个人都在扮演,主人扮演仆人,仆人扮演主人,老爷扮演“不知情”,哥哥扮演情敌。
舞台给人以“满”和“混搭”的印象,就在这个略显拥挤的空间里,主人与仆人开始了一场关于爱的大冒险。无论是服装造型、肢体动作还是台词,西尔维娅与杜朗特、丽塞特与阿乐甘两对有情人都形成内敛与浮夸的鲜明对比。前面一对的着装为黑白色系,风格较为现代,妝容素雅,整体给人简约大气、不卑不亢之感;后面一对则是穿红戴绿,浓妆艳抹,从假发到假痣一样不落,俗艳夸张且不伦不类。假仆人们彬彬有礼,谈吐不凡,行为举止较优雅;假主人们则拿腔拿调,故作姿态却又破绽百出,如提线木偶般生硬、不自然,可谓画虎不成反类犬。“仆人们”像是在沙龙里谈情说爱,含蓄、矜持;“主人们”则如干柴烈火般一拍即合放浪形骸。舞台上庄与谐、雅与俗、美与丑的对比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西尔维娅与杜朗特的表演都较有层次。贵族小姐高傲且颇有心机,外省青年诚恳朴实。有了丽塞特与阿乐甘丑角般滑稽、夸张的表演,演出没有落入喋喋不休的对话中,更具喜感和观赏性。奥尔贡老爷和马里奥是这场“游戏”的知情者,两人的表演区域主要集中在左后方门口以及舞台深处以示对全局及事件进展的旁观。他们偶尔进入舞台中心,其目的除了协助“游戏”顺利进行以外,还肩负着把“当局者们”逼入死角、直面内心感受、继而做出遵从于心或者是向世俗妥协的选择的使命。
这一版《爱情偶然游戏》的最大创新是将法国流行音乐史上的重要人物赛日·甘斯布的歌曲旋律《我爱你,我也不爱你》(Je taime...Moi non plus)以不同的风格演绎融入演出。《我爱你,我也不爱你》是甘斯布与碧姬·芭铎热恋期间的作品,从问世起就因其大胆、露骨、挑逗的歌词与哼唱惊世骇俗。歌词的浓烈与马里沃笔下淡雅的爱情并不协调(但歌名则与剧中人在爱和不爱的天平间摇摆的心态相呼应),不过慵懒、迷离、暧昧的曲调倒是符合大众对法式浪漫爱情的想象。用流行歌曲来给古典剧作配乐,这也是一种古典和通俗的“混搭”,具体表现主要集中在前半段演出。从开场丽塞特将白纱顶在头上并沿对角线一步一停地穿过整个舞台起,《我爱你,我也不爱你》的旋律就响了起来。这段背景旋律是用管风琴奏出的,节奏明显放慢,“婚事”这一中心事件、人物对圣洁婚姻的向往也得以凸显。随后杜朗特与西尔维娅初次见面时,这段旋律第二次响了起来。但旋律节奏明显加快,演奏乐器也变成钢琴,旨在烘托出两人表面波澜不惊但内心已如小鹿般乱撞的情绪。当他们有机会第一次单独相处时,这段旋律被改编成提琴协奏曲第三次响起,整个节奏放慢,显得优美、舒畅,正如两人之间的爱情,淡雅而自然。而当假扮主人的阿乐甘从剧场大厅右侧通道沿台阶登上舞台时,电子版的音乐响起。这段音乐突兀、滑稽、不伦不类,像极了阿乐甘的扮相。第一幕结束时,歌曲以原来男女对唱的形式完整呈现出来。这也是这首歌在演出中最长的一次使用。演员们并没有下场,反而在歌曲的伴奏下继续玩耍,以默剧的形式预告着后面的剧情。这段表演的视觉效果非常好,妙趣横生,让人忍俊不禁。将流行文化注入古典剧作,这是此次演出最特别的地方,这一处理也让这场考验变得不那么严肃和更富于趣味性。
(作者为复旦大学外文学院法语系讲师)
[本文是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青年项目 “反思与革新:20世纪以来的中法戏剧交流”(项目编号:14 YJC752006)阶段性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