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以组团式发展融入大湾区

2017-06-23 18:49韩静
小康 2017年17期
关键词:组团式镇区中山市

韩静

既逢天时,又得地利,还有足够支撑产业发展的重大平台,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成员之一,中山在对标大湾区建设的过程中是连接深圳、广州、佛山、珠海、香港、澳门等地的枢纽城市,未来它将承接粤港澳大湾区内特大城市的城市功能。

近日,《2016年度广东区域综合竞争力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发布,以广东经济发展权威数据为根据,客观量化了21个地市的竞争力指数和发展后劲。《报告》显示,2016年前三季度,在各城市竞争力指数的排行榜中中山位居全省第五;而中山的发展后劲在珠三角城市中名列第三,在珠中江经济圈中则处于领跑地位,名列第一。

今年一季度,中山经济工作一如既往实现“开门红”。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新登记市场主体、固定资产投资、出口总额分别同比增长7.5%、34.8%、17.5%、24.3%,动能分别高出全省平均水平0.4、9、5、10.8个百分点。

现在,中山市是广东省专业镇比例最高的城市,目前拥有装备制造产业、新能源产业、现代照明产业和五金设计与制造行业等27个国家级产业基地和15个省级“技术创新专业镇”。而专业镇、特色产业集群已成为中山经济发展的最大亮点,专业镇对中山全市的经济贡献率占半壁江山。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传统优势产业遇到转型升级考验,“一镇一品”的专业镇发展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中山当前发展的需求。这样的背景下,中山被纳入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恰恰为当前城市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做实组团发展构建“一中心、四组团”的差异化发展格局,成为中山融入大湾区经济的首选之策。

推进组团战略加快融入湾区经济

去年12月中山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提到,“以镇区为主导的发展模式来落实创新驱动发展难以为继”,中山未来必须推进全市资源统筹,加快实现协同发展、集约发展。具体来说,就是实施组团式发展战略,构建“一中心、四组团”的差异化发展格局。

今年4月25日,中山市召开组团式发展动员会,出台了《中共中山市委、中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组团式发展战略的意见》,作为实施组团式发展战略的纲领性文件;并出台领导小组、组团管委会和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制度——此为做实组团政策制度。

《小康》记者从中山市政府获悉,根据组团发展要求,中山将25个镇区组合为“一中心、四组团”共5个组团,其中,中心组团包括主城区及周边8个镇区,着力打造珠三角宜居精品城市首善之区;东部组团包括火炬开发区等3个镇区,重点对接深圳、港澳,建设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现代化滨海新城、文化旅游度假区;东北部组团包括三角镇等3个镇,重点对接广州、深圳、佛山,建设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重要基地、现代物流枢纽和生态农业功能区;西北部组团包括小榄镇等7个镇,重点对接广州、佛山、江门,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传统产业智能化服务化转型升级示范区、新型城镇化示范区,打造具有全国乃至全球影响力的制造业强区;南部组团包括三乡镇等4个镇,重点对接港澳、珠海,着力打造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重要增长极、智能制造引领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的生态休闲旅游集聚区——此为做实组团空间格局。

谋划“组团式发展”,对于中山来说,意义不仅仅是“建设”,同时也是一种“释放”。所要释放的,正是中山拥有的各项优势中所潜藏的发展动能。经过半年多谋划,中山组团式发展战略取得初步成效。

中山黄圃港外贸业务开通。

一系列组团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已经全面启动。包括编制《中山市域组团发展规划》,初步明确全市空间结构、市域统筹管控的重点内容和各组团的功能定位、空间结构、产业发展方向、空间管制、交通指引、公共服务设施要求等。此外,各组团、各重大平台层面的产业、交通、生态等十多个专项规划编制均已启动。

一批镇区发展瓶颈问题得到梳理与解决。据悉,中山市通过组团式发展机制,共梳理了265项镇区反映需市协调解决的发展难题,通过召开专题会议和征求部门与镇区意见,已有253项解决或明确解决方案,其余12项因不符合法律法规或没有政策支持暂不能解决。目前,尚未解决的问题均已建立督办台账,由市组团办紧密跟踪协调。

一批重点项目得到落实。据统计,五大组团正在推进的省市重点项目有110个,其中,产业类项目61个、交通基础设施类项目30个、公建配套类项目19个,总投资达1947亿元。

未来6年投入1400亿元布局交通

开启“粤港澳大湾区”时代,打通区域内的交通无疑是基础。在粤港澳城市群的连接中,中山在对接广州、深圳、佛山、珠海等城市的布署上,未来6年将投入1400亿元布局大交通。

但是中山缺乏机场、深水港、高铁中心,如何做区域枢纽城市呢?中山巧妙地提出,树立“分享经济、共享发展”理念,借周边高端稀缺资源为我所用,还创造性地提出一个设想:在现有的城际轨道交通服务基础上,把高速地铁和现代高铁结合起来,建设一条连接起广州、中山、珠海、澳门核心城区的高速铁路。

深中通道是连接“深莞惠”“珠中江”两大经济圈的重大战略交通设施,也是中山打造区域性交通枢纽的“王牌”。中山市规划局总工程师翁计传在接受采访时认为,随着深中通道的建设,中山主城区发展格局也在发生变化。整个城市是由江向海,沿着岐江河向东发展对接深圳;而主城区、石岐区旧城一带,则从岐江河轴带向火炬开发区、翠亨新区延伸。这样的改变,主要是为了中山融入珠江口湾区经济区,对接深中通道,对接深港经济圈,这种转变符合城市发展的规律。

接受《小康》记者采访的粤港澳发展研究院教授毛艳华也认为,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中,中山处于地理位置的中心。深中通道、港珠澳大桥、虎门二桥、深茂铁路、环珠三角轨道交通的建成,将极大改善中山的交通条件和区位优势,为中山从城市布局、产业布局、公共服务到社会生活一体化上融入大湾区打下良好的基础。

毛艳华认为,中山需要多与香港澳门等城市加强联系,抓住发展机遇,利用香港的国际资源和中山自身的青山绿水对接大湾区,他建议,中山未来要做好与周边城市的创新资源互动,主动接受深圳、广州等大城市的辐射,同时也要跳出框架寻找自己的特色。

事实上目前中山市已经在完善对接深中通道的高速网,包括中开高速、东部外环高速、西部外环高速等,以便于深中通道的过境车辆向北、向西、向南疏导。另外,中山市发展和改革局正在对中珠澳沿江高速规划方案研究采购项目进行公开招标。该项目谋划起自深中通道翠亨登陆点,途经淇澳岛,沿珠江口西部,终点为港珠澳大桥联检岛,将形成珠江口环状快速通道,连接三大国家级新区和自贸区以及翠亨新区,缩短各大平台的时空距离,这样一来中山與周边各大平台之间的大动脉也将逐渐打通。

此外,在融入大湾区的全盘布局中,中山还把创新摆在重要位置。特别是在今年5月初印发的广东“十三五”规划纲要对中山赋予了4个定位,“区域科技创新研发中心”便是其一。中山将如何演绎好这一新角色?据悉,中山将构建开放型区域创新体系,鼓励创新要素跨市、跨境流动;推动一大批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成长为“小巨人”。例如,根据中山产业集群经济特色和组团发展战略,科学规划各区域创新功能地位和发展重点,形成错位发展、相互支撑、互有补充的创新格局,包括优化东部高新技术创新集聚区、建设中部科技服务业创新圈、打造西北部先进制造业创新集群、构筑南部科技创新增长带。

编辑/张玉荣

猜你喜欢
组团式镇区中山市
易地搬迁学生与镇区学生在行为习惯上的差距及对策
中山市威硕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谈编导在镇区电视新闻工作中的作用
镇区规划用水水资源论证实例分析
放眼大局抓细节——组团式城市的综合交通规划
医疗“组团式”援疆模式应加快探索
深入推进科技人才组团式援藏模式
老镇区道路改造工程方案设计研究
组团式联系服务群众构建服务型党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