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洪文
(吉林油田公司新木采油厂 吉林松原 138000)
温差法产液剖面测试技术在吉林油田的应用
董洪文
(吉林油田公司新木采油厂 吉林松原 138000)
油藏动态认识是油井开发调整、增产措施的选择重要依据,吉林油田每年措施增产大约在10万吨左右,由于措施前油藏动态认识不清,致使措施后达不到预期效果,甚至造成巨大浪费。常规产液剖面测试技术受测试工艺、井况条件及井下举升工艺限制,测试困难,甚至无法测试。那么针对这些问题,我们研发了温差法产液剖面测试技术,降低测试成本,解决测试工艺限制,弥补动态分析资料不足。
抽油井 温差法 产液剖面 测试应用
1.1 测试原理
井温测井基于井筒周围地层是一个热稳定体的这个假定,自然温度梯度是由地球热扩散造成的,当这种热平衡条件被打破时,井内的温度梯度或径向温度分布就会发生变化。井温测井就是通过测量井筒的局部温度异常变化和温度梯度来反映这些变化,从而根据这些变化来推断井筒可能出现的情况。
温差法产液剖面测试技术属于井温测井的范畴,温差井温仪采用两只高度一致的温度传感器,将两只传感器相距1米放置,对井筒内温度场每米温度梯度变化值Δt /ΔH进行测量,温差信号经由减法电路、仪放电路、滤波电路、信号转换电路运算转换成温差曲线。
1.2 测试工艺
温差法测试工艺是模拟油井正常生产状态下进行测试,采取两种工艺手段,一个是吞吐法,另一个就是抽汲法。吞吐法是采用人工热场法,关井5到8小时之后,让整个井筒处于静止状态后测试静止曲线,然后通过压风机向井筒内打压,在打压达到一定的位置时测试加压曲线,然后再从套管放压,同时测试放压曲线。抽汲法是用捞油车进行捞油形成负压抽汲,使生产层的液体排入井筒,出液位置在局部温度上呈现异常。首先关井,在井筒液面静止温度平衡后,测试静止温差曲线,然后用捞油车进行捞油,捞油后进行产液温差曲线测试,通过温差曲线对比,定性判断油井产层产状。
2.1 解释原理
在测试的温差井温曲线中,有3种基本温度异常变化形式:(1)正温度异常:一般情况下,井内流体温度低于地层温度。当地层产出液体时,由于产出液体携带的热量加上液体流动过程中摩擦作用产生的热量,使出液层段井筒内的流体温度高于其井筒内附近液体温度,在温差曲线上呈现正异常温度显示。
(2)负温度异常:当流体进入地层时,在进液层段,井内流体主要以热传导方式升温;而在未进液井段,井内流体通过非稳态的热辐射传导方式进行升温。由于热辐射交换比热 传导交换速度快,因此进液层段每米温度梯度变化Δt'/ΔH小于每米地温梯度变化Δt/ΔH,在温差曲线上呈现负异常温度显示。
(3)无温度异常:当地层无流体进出时,地层每米温度梯度Δt/ΔH不变,在温差曲线上无异常温度显示。
2.2 解释方法
根据录取的温差井温曲线变化情况、结合测试工艺将测试层段划分为3种情况。
(1)产液层:是指只产液不进液的地层,静止、加压曲线有正温度异常显示或无负温度异常显示,而产液曲线为明显的正温度异常显示。
(2)不产液层(未动层):是指不进液也不出液的地层,在温差井温曲线上均无明显异常温度显示。
(3)漏失层:是指只能进液不能产液的地层。在静止曲线和加压曲线表现为较为明显的负温度异常,产液曲线反映产液不明显。
截止2016年11月底已现场测试90余口井407小层,可行性和可靠性得到充分验证,为油井压裂和其它措施施工提供设计依据。
3.1 应用实例
图1 A井温差法测井解释成果图
A井是2016年3月30日应用温差法产液剖面测试技术测试的一口井,该井准备进行集团压裂,测井目的是进行压前产液剖面测试,判断产层产状,为压裂设计提供技术依据。图1是该井温差法产液剖面测试解释成果图。从图中可以看出4号、5号、10号、11号、13号、17号、18号、19号小层在静止温差曲线和捞油后产液温差曲线上均无异常温度显示,根据温差法解释方法判断4号、5号、10号、11号、13号、17号、18号、19号小层在静止状态和捞油后产液状态下均不出液,定性解释4号、5号、10号、11号、13号、17号、18号、19号小层为不产液层;21号小层在静止温差曲线和捞油后产液温差曲线上均有正异常温度显示,判断21号小层在静止状态和捞油后产液状态下均出液,定性解释21号小层为产液层。根据温差法产液剖面测试结果调整A井压裂方案,对10号、11号、13号小层进行重复压裂,该井压前日产液4.9t,日产液0.8t;压后日产液13.5t,日产油5.1t,日增油4.3t。
(1)温差法产液剖面测试技术能够定性判断产层产状,其测试成果可为油井堵水、增产措施的制定、开发方案的调整等提供必要的依据。同时,也为油藏动态监测提供技术支持。
(2)温差法产液剖面测试技术解决了集流式环空产液剖面测试技术深井电缆易缠绕、无偏心井口及泵挂在油层中部井无法测试等问题。
(3)温差法产液剖面测试技术随动管柱井使用捞油车配合即可测试,弥补动态分析资料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