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路+申霞
(1.河南理工大学 安全与应急管理研究中心,河南 焦作 454000;2.河南理工大学 应急管理学院,河南 焦作 454000)
[摘 要] 城市公共安全事件频发,如何保障城市公共安全成为学者们日益关注的重点。从概念、体系架构、存在问题、风险评价、国外启示、解决对策等方面总结了对于城市公共安全的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城市公共安全的未來研究方向,尤其是城市安全文化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城市公共安全;风险;安全文化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05. 113
[中图分类号] D63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7)05- 0208- 02
0 引 言
2014年,我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54.77%,城镇化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面对城市问题频发的现状,学者们在城市公共安全领域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对什么是城市公共安全进行了理论概括,进而对城市公共安全的体系架构、管理问题、评价体系、国外启示和解决对策等进行了一系列详细深入的研究。
1 城市公共安全的概念
对于城市公共安全概念的界定,学者们从不同的学科背景出发,对城市公共安全进行了不同角度的解释。总的来说,城市公共安全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有学者指出,城市公共安全是指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不发生突发事件的状态和能力,并使社会和公民个人在从事和进行正常生活、工作、学习、娱乐和交往时有一个稳定的外部环境和秩序%。
2 城市公共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对城市公共安全的认识不够、意识薄弱、防灾和自救能力欠缺
城市居民不仅安全意识薄弱,而且欠缺应对突发事件的自救能力,接受过危机应对和生存救济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培训的不到10%%。此外,安全意识的缺乏还表现在某些管理部门和行政人员乃至整个社会中。对公共安全问题不重视,或者由于缺乏经验认识不到问题的严重程度,轻视安全隐患,停留在“亡羊补牢”的阶段,没有做到未雨绸缪、提前预防。
2.2 机构设置不完善,职权交叉,缺乏统一长效的协调联动机构
当前,城市公共安全仍然是以分部门、分灾种的条块分割式管理模式为主,城市公共安全工作被人为地分割,各种类型的灾害与突发事件都有各自对应的职能部门来处理。这种管理模式首先使每个职能部门都建立了部门内部的应对机制,增加了管理成本,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极大浪费;其次,一个问题往往由多个部门共同解决,部门之间的措施、资源和信息难以统筹协调、统一调配。
2.3 社会互动不足,难以有效调动社会资源
我国公共管理领域一直存在着“强政府、弱社会”的现象,政府在城市公共安全管理上多采取“垄断式管理”,缺乏对社会问题和公民需求的深入了解。有学者提出,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和社会转型的日益深入,个体化、多元化的利益诉求和矛盾突出,并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3 城市公共安全对策研究
3.1 加强公众安全意识教育
加强公众安全意识和危机意识教育、加强公民自救他救能力培训,可以减少和避免因行为不当而造成的损失扩大,在遇到突发事件时做到临危不乱,听从指挥。此外,对城市居民进行安全教育可以营造一种良好的安全氛围。加强公众安全意识教育的主要责任在政府,政府应该建立自身主导的公共安全宣传引导系统,加强日常对公众的公共安全防范意识、防范知识的普及,强化对公民公共道德、公民义务的宣教,以提高公众维护公共安全的能力和水平。
3.2 完善城市公共安全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
有学者从政府内部关系和外部管理两个角度出发,提出在政府内部构建伙伴型“府际合作”机制的设想,加强行为主体在城市公共安全治理中的深度合作;在政府与社会关系上构建“双维度、多线性”的协同治理型城市公共安全体系的新思路,在完善政府内部治理结构和充分动员社会化力量的基础上,从政府系统内的自循环逐步过渡到政府与社会协同治理的双循环。秦攀博根据政府和公众在公共安全防不胜防时产生的“无力感”,提出建立公共安全风险治理的社会心理疏导机制,改善城市居民内心存在的安全焦虑。
3.3 加强城市公共安全规划
孙明提出城市公共安全规划应包括理论规划和技术规划两个要点,并进行了具体分析。胡志良指出,城市公共安全基础设施是城市健康持续发展的最基本的物质保障,城市公共安全基础设施的体系框架应包括基于综合防灾的城市公共安全基础设施认知、基于过程管理的城市公共安全基础设施时间体系和基于规划需求的城市公共安全基础设施空间体系。
4 评述与展望
当今城市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受到学者们更为广泛的关注。学者们从概念、体系架构、存在问题、评价、国外启示以及解决对策等方面进行了丰富的研究,但其研究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对城市公共安全问题的产生原因需要更为深入的探究。笔者认为,城市安全文化的缺失,也是造成城市公共安全问题的重要原因。未来对于城市公共安全的研究可以围绕两个方面来展开:首先,加强对于城市公共安全体系构件的纵深研究,研究其运行机制,深入挖掘内在机理,从本质上解决城市公共安全问题。其次,加强城市安全文化的研究,城市安全文化作为影响城市公共安全的隐性因素,其蕴含的学术价值需要更为深入的探讨。
主要参考文献
[1]赵跃昕.加强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的重要意义和对策[J].法学杂志,2011(z1):192-193.
[3]董华,张吉光.城市公共安全:应急与管理[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4]郭再富.安全城市内涵及其持续改进过程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2,8(12):5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