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珍
(西南林业大学,云南 昆明 650000)
【摘 要】本文主要阐述中国画在中国文化中的的特性性独特,重在指出中国画在高校美育中的重要性;以及通过教学实践提出几种教学方式的探索和参考来研究探讨中国画在高校美术教学应用意义和方法。
【关键词】中国画;高校美育;教育;重要性
一、中国画的审美意义
众所周知曾经有过辉煌成就的埃及、巴比伦、希腊、罗马文化都在历史的长河里中断,唯有中华文化独特连绵不断。虽然元代和清代被少数民族统治,整个国家的还是以汉文化为主导,即使是那些高高在上的异族统治者最后也被渐渐被汉化,可见汉文化的强大生命力。
中国文化影响深远,近到日本、韩国,远到欧洲、拉丁美洲等。随着现在祖国的不断强大,中国文化也在世界得到了不断提升。
中国画作为中国文化视觉艺术精华和核心内容的贯穿始终,呈现出独特的魅力。它以最生动的形式邀请我们在历史时空里自由遨游,传达出过去于现在之间的持续感。不夸张地说中国画是中国文化发展的一本视觉百科图书:首先,以小见大通过美术史看到文化史的宏观图景;其次,以大见小,从文化史的总体画面具体认识美术史的迷人特征。艺术品本身不能告诉我们故事,但是它却联系着上至人生观、宗教,下至经济人土风情,吐露着遥远过去的微妙讯息。
中国画在长期的发展中以寓兴、写意为目的的审美特征,成为中国人缘物寄情,抒发胸臆的艺术载体。中国画所崇尚“虚、白”的意蕴思想根源,可追溯到古老的“白贲”“尚质”的美学思想,景物是实,空白是虚;黑是实,白是虚,若隐若现虚实对比的美感追求。唐张彦远:“以气韵求其画,则形似在其间”。齐白石:“太似媚世,不似为欺世,妙在似与不似之间”都强调中国画既要传达事物的形态,同时表达主体创作情感、情绪的重要性。独特鲜明而个性的审美精神正是中国画的魅力所在,也是其他画种难以企及的。
二、中国画在高校美育中的重要性
毕加索请张大千夫妇吃饭时,曾说:“我不了解为什么中国画家要到巴黎来学画?最高贵的艺术在你们中国。”学习中国画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而且再次比较功利的说在这个知识越来越独立化和专门化的时代里,它的魅力越发明显。我们很多课程中都其实可以鉴戒中国画中得文化精华,例如:珠宝设计中很多的题材和图案都可以从中国画中得到借鉴,龙的造型、花草的搭配等;又或者室内设计中的很多装饰和壁画;环境艺术设计中很多的山水画园林布局的题材和元素都可以加以融会贯通;如今的动漫设计以欧美和日本风格作为统帅,中国本土的动画设计已经很难找到优秀的作品,其实单从线条而言中国画的18描就可以借鉴,又如山水画独有的山石皴法也可以用在动漫设计的背景,动画设计中水墨的元素的借鉴更是人们所熟悉的。
高校美术教学中推进和融入传统优秀文化正被广泛地提及,它顺应了社会发展的趋势和潮流。优秀的传统文化不仅可以让学生通过学习积淀更高的审美修养和眼光,而且也是进行艺术创作收集素材、体验生活的汲取灵感最直接的方式。它能使学生感受和吸收优秀的传统文化元素,切实地体验到中国画的独特魅力。
三、中国画在高校美育中的探索
教师主要通过理论课程和技法实践两種方式引导学生认识中国画丰富性的表现性和内在的精神内涵。然而如何在学生的专业领域融合和应用中国画的传统元素和精华才是重中之重,也是值得我们思考和探索的课题。
中国画包涵包括信仰、知识、道德、艺术、习俗等综合元素,要求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中国画本身的技法语言的简单阐述和初步解读。教师需要有选择地整合好这些散落的、割裂的原始资料,在调查、收集、选择、对比和研究后去传递、传授给学生相关的知识点,能深层次的解读在具体现象背后的文化理念以及意义体系等多种因素。这种多方位、深层次地探讨性的理论教学研究无疑给教师的授课增加了难度和深度,必然面临荆棘和坎坷,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心力和心血,相信同样也会使学生有跟深刻的心得与收获。
不同的中国画因为时代背景、画家个人修养、审美追求等不同,历代画家留下了众多优秀的作品,我们不可能全部融会贯通地加以学习。所以在有效地教学时间内根据学生的专业特征,以及学生本人的兴趣爱好,对这些优秀资源进行针对性、选择性、实质性地利用。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内容,学生有目的的加以选择学习,使学生能在感受、筛选、积累中拓展对中国画的认知。
创造条件公开展示学生的中国画学习成果,可以邀请社会上的其他专业人员、其他院校的学生来参观,并进行交流,艺术的创作活动需要所处的社会文化规则的肯定,最直接的来自于艺术鉴赏者、评论者的评价以及期待,这样也是另一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发扬。通过展览中的交流可以折射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时代创新意识和艺术精神,又增强了传统审美观念的探索和分析,有助于为学生创作提供了一个新的展示平台和自审视角。
同时组织学生走出课堂,有目的地参观美术馆、优秀艺术家创作室或画廊、博物馆、拍卖会等。通过考察、访问优秀中国画画家,从而领略和理解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内涵及独特的绘画技法,将自己所观察到、收集到的讯息通过小论文或者PPT等形式和大家一起欣赏学习。这样的教学比较活泼生动,即拓展了学校教育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可以作为课程资源的不足的补充。它走出教材,走进生活,走进艺术本身,把改变过去学生端坐耳听笔记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贴近生活,更接地气。
四、结语
中国画生生不息根于我国传统文化土壤中,与我们血肉相连,它体现出我们对内在和外在世界以及对自然规律的认识。无论是从它的造型语言、技法、还是它的美学规律和审美内涵都值得我们付出心力为之守候并发扬光大,这是我们无法推卸的历史责任和使命。作为高校在校生,通过中国画的学习对于传统文化应有着独立的思考、独特的感受,最终落实于自身的创作表现表,这正是传统不断发展的和创新的根本所在,也是我们教学的最终目标所在,我们将在这条前人已经达到辉煌的道路上走出新的路途。
【参考文献】
[1]孔六庆.中国画艺术专史花鸟卷[M].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2008.
[2]孔六庆.画之道——创作与学术的互动[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7.
[3]孔六庆.当代中国美术家档案孔六庆卷[M].北京:华艺出版社,2005.
[4]周积寅.中国画论辑要编[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