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征华
摘 要:文章梳理了虹桥机场陆侧交通管理现状存在的问题,拟定了虹桥机场陆侧交通管理体系,由一个总平台、4大类子系统组成,涵盖机场安检外的人流,以及地面交通、高架交通、路侧停车、停车场管理、多种交通方式换乘,并与多层级多部门实现信息交互。文章提出了互联网+陆侧交通创新应用,在国内尚属首创。相关系统建成后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实施效果,对指导国内陆侧交通系统化管理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虹桥机场;陆侧交通;管理体系;综合管控平台;互联网+
虹桥机场距上海市中心区仅13公里,是虹桥枢纽以及虹桥商务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毗邻虹桥火车站,虹桥机场的陆侧交通设施多样且便捷,与高速铁路、城际和城市轨道交通、公共汽车、出租车的紧密衔接,使得虹桥机场具有强大的区域辐射力,自2010年3月建成投运以来,虹桥机场客流量持续稳步增长,2016年已超过机场规划年旅客吞吐量(4 045万),随着机场东区的改扩建,上海迪士尼、国家会展中心、虹桥火车站等客流量的进一步增长,给虹桥机场的陆侧交通带来新的管理压力[1]。
1 虹桥机场陆侧交通现状分析
1.1 现有综合交通运输方式组织有待优化和提升
现虹桥机场配套有公交、轨交、出租车等陆侧交通方式。T1,T2航站楼均设置了出租车上客点、约750个出租车蓄车泊位,航班高峰时段机场出租车严重缺少。公交在虹桥机场的运营模式较为单一且航站楼距离公交站点较远,公交总体服务水平较低;轨道交通2,10号线在机场航站楼站均为过境站,舒适度较差,且随着虹桥商务核心区地块的建成,舒适度将呈现进一步恶化的趋势;在轨道交通运营结束后,虹桥机场仅有T2航站楼两条公交夜宵线路,机场旅客夜间疏散仍主要依靠出租车,导致出租车系统运能饱和,夜间11点跳长价之前半小时,出租车不进蓄车场问题突出,出租车服务水平不高。
1.2 停车场资源紧缺及停车高峰时间矛盾突出
虹桥机场现有13个停车场,共计514 2个私家车停车位,停车库容量已接近饱和,有待大规模扩容以合理满足航空旅客的停车需求。此外,存在停车场内高峰时段出入效率不高、车辆寻找停车位困难、旅客反向寻车难、车辆长年累月停靠、人员及车辆安全隐患等突出问题。
1.3 周边道路拥堵现象及违章现象突出
出发层车道边拥堵现象严重,航站楼出发层的车道接、送旅客的车辆目前是混行状态,对交通流没有进行合理的组织干预,经常会有大量来机场接人的车辆占用航站楼前车道,造成车道秩序混乱。很多接机车辆为了节省停车费将车辆直接停在高架路侧或斑马线上,违停现象严重,容易引起交通拥堵,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场内外道路信息发布渠道不足或不及时,难以对交通拥堵进行疏导和缓解。
1.4 智能交通管理程度偏弱导致交通体系应对干扰的能力较弱
目前对于虹桥机场区域的交通规划、交通组织、交通诱导、交通控制方面的研究还处于微观阶段,仅针对性地对单点需求进行过研究,缺乏宏观区域交通的管理手段,目前交通行业内先进的智能交通管理手段并未引入虹桥机场区域应用,没有合理地对流入流出虹桥机场的车辆和行人进行干预及诱导,受自然灾害、突发事件、重大活动等的影响较大,交通体系应对干扰的能力较弱。
1.5 停车场盈利水平较低
目前停车场的停车位获取经营收入的模式比较单一,仅依赖旅客付费停车,单位车位的产值不高,并没有开发出其他附加值,通过研究更多范畴的衍生业务,推出多样化的服务产品来提升单位车位的经营收入。
基于以上背景分析,既需要满足在机场客流进一步增长,超饱和运营可能成为常态的趋势下,保障机场旅客迅速进出机场,也要应对虹桥机场为旅客提供准确、实时的交通信息。如何通过进一步挖潜、完善运行管理机制,设计高品质、高效率的虹桥机场陆侧交通管理体系已成为当务之急。
2 陆侧交通总体目标
提高虹桥机场陆侧交通服务水平,为公众打造一个畅通、安全的出行环境,满足多元化的便捷出行需求;提高陆侧交通智能化管理水平和效率,增强指挥调度能力,通过研判预警和应急预案,有效应对各类交通事件,保障人流、车流、物流、设施设备的安全;提高陆侧交通科学信息化管理水平,通过增值信息的深度挖掘,增强机场的决策、施政能力,通过设施设备信息的统一维护,为系统整体功能发挥和资产全面管理提供有力支撑[2-4]。
3 陆侧交通管理体系内容及平台总体框架
虹桥机场陆侧交通管理体系由一个总平台、4大类子系统、7个业务功能模块组成[5],如图1所示。
3.1 陆侧交通综合管控平台
一个总平台,即依托虹桥机场陆侧交通指挥中心,搭建的虹桥机场陆侧交通综合管控平台。平台集成虹桥机场、虹桥枢纽、市交通信息中心、公共运输部门、市政规划部门的各类人流、车流、物流、设施设备信息,形成虹桥机场的陆侧交通信息采集与汇聚中心、交通信息分析与挖掘处理中心、交通信息交换与共享中心、交通信息发布中心、停车信息发布中心、排堵保畅实时管控中心。
平臺基于机场GIS地图,采取信息融合、全面掌握、智能管控、大数据分析等设计理念,围绕“交通信息的汇聚、共享、展示、服务、管控、挖掘”来进行设计与开发,形成全层次、全方位、全周期的现代交通管理与服务体系,具备实时交通信息采集、客流密度检测、停车场智能管理、出租车信息服务、车辆轨迹回放和布控、交通秩序实时管控、突发事件响应、道路管制与施工、交通运行指数发布和信息发布、应急状态下的综合交通联动、节假日或常发性大客流条件下的综合交通调度预案、设施设备运维管理等功能[6]。
3.2 区域交通类子系统
机场区域交通类子系统,具体包括视频监控、出入口抓拍及收费、信息采集、违法行为抓拍、高清卡口、车位检测、GPS/北斗定位等子系统,7个子系统分别介绍如下。
(1)视频监控系统,包括航站楼内外、场站、道路上安装的模拟摄像机、高清摄像机、智能分析设备、人脸比对设备、客流密度分析设备等。
(2)出入口抓拍及收费系统,由出入口车牌识别、道闸、信息屏、收费计价器等组成,收费包括RFID(不停车)、银联、微信、支付宝、二维码、现金等多种快捷支付方式。
(3)信息采集系统,包括道路交通状态及事件检测、蓄车场蓄车量检测、旅客排队长度检测设备等。
(4)违法行为抓拍系统,包括违法停车抓拍、出租车抛车超限时首尾抓拍、违法限行抓拍、超速抓拍、闯红灯抓拍等。
(5)高清卡口系统,包括进出虹桥枢纽节点卡口抓拍、进出虹桥机场节点卡口抓拍、卡口图片中前排人像对比等。
(6)车位检测系统,包括每个停车位状态检测、事件分析等。
(7)GPS/北斗定位系统,包括客货重点车、巡逻车、勤务人员的定位。
3.3 周边道路类子系统
周边道路类子系统,包括周边道路交通状态、交通事件、交通管制、道路施工等信息,此类信息可以通过与上级市交通信息中心、虹桥枢纽交通管控中心进行数据共享对接得到,本系统也可以将有关交通数据、图片、视频信息共享给同级或上级部门。
3.4 公共运输类子系统
公共运输类子系统,包括交通浮动车(出租、公交)、轨道交通、高铁、长途客运车等的班次、发车时刻、实时客流和规律统计信息,此类信息可以通过与市交通信息中心、公交公司、出租车公司、申通地铁、铁路部门、长途客运部门进行数据共享对接得到[7]。
3.5 建设规划类子系统
建设规划类子系统,包括虹桥机场地理地图信息、路政设施信息、区域内管线施工信息等,此类信息可以通过与建设规划部门及机场相关部门进行数据共享对接得到。
4 系统实施效果
以虹桥机场陆侧交通管理体系为管理基础,虹桥机场陆侧交通管控平台实施完成后,能够达到如下效果:
(1)出租车管控—实时采集出租车蓄车量及上客点排队情况,对乘客及司机发布准确、快捷的服务信息,同时通过对出租车备用车道、出租车抛车违法抓拍、出租车加分激励的管理,解决夜间打车难、排队长问题,实现舒适、方便的陆侧换乘,有效预防排队拥堵现象[8]。
(2)停车管控—通过道路上分级停车诱导屏指示停车场方位分布及剩余泊位数,起到均衡停车资源、减少道路绕行的目的;建设出入口卡口视频抓拍识别系统实现自动抬杆;通过快速费用支付(银联、RFID、支付宝、微信扫一扫、Apple Pay等)的个性化服务,提高出入口通行效率;停车场内车位引导、反向寻车服务、车位预计及车位视频共享服务、挖掘经营盈利等手段,综合提高停车的服务能力、保障停车安全。
(3)人流管控—对机场出发层、到达层、换乘点、通道等处的人流进行实时监视、自动分析,可对进出人员数及趋势进行统计分析,人流拥堵时能够进行有效的信息引导,一旦出现人员人员徘徊、越界、遗留、人脸比对布控匹配、人流密度达到某个阀值等情形能够立即报警,启动有关预案,保障人流的安全、有序。
(4)车辆管控—车辆进出必有抓拍记录,对进入虹桥机场的每辆车均可追踪到行驶轨迹信息,包括从本区域哪个通道进入、驶过哪些路段、进入哪个停车场,以及具体的停车位等信息,做到层层布控、不留死角,管控住进出机场的车辆,有效保障机场的安全;通过建设针对卡口抓拍图片中前排人像比对系统建设,达到车辆、人员结合布控,有效提高侦查破案效率。
(5)违法监管—通过高清晰摄像机对严重危害交通安全的违法停车、出租车抛车、违法限行、超速、闯红灯等车辆违法行为进行自动抓拍,并传输至交警违法处理平台进行处罚,通过处罚、警示规范交通秩序,确保机场交通的有序、安全。
(6)出行者信息服务—提高机场出行舒适度和信息化服务水平,为进出机场人员打造一个畅通、安全的出行环境,同时建设基于诱导屏发布的交通信息诱导屏发布系统和互联网、微信、掌上虹桥、车载导航、广播电台、新闻媒体等多种信息发布方式,完善机场交通出行信息服务,提高周边道路运输效率,满足公众多元化的便捷出行需求。
(7)应急指挥—能够实时进行勤务调度,当监控到某处发生紧急情况,能够及时报警并采取及时、合理的指挥处理措施;遇到重大活动、节假日、恶劣天气等应急情况,能够启动相应的预案,通过视频监控、信息发布、指挥调度、汇报决策机制等手段,对事态进行控制,有效应对和处理应急事件。
(8)增值服务—基于大数据的统计分析技术,挖掘出更多的交通增值服务、辅助决策信息,对交通参与者提供更灵活、有效的服务,同时增强机场的决策、施政能力。
(9)其他信息服务—包括资产及设施设备维护管理、客货车行驶路径管控、监管资源调度等其他功能,充分完善平台支撑机场陆侧交通运行管理方面的其他相关需求。
5 研究创新点
(1)目前尚没有类似的综合案例可供借鉴,针对虹桥机场陆侧交通的系统化管理方案定制,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2)围绕虹桥机场陆侧交通管理,综合研究人流、车流的综合管理和相互间衔接,目前很少有这样的先例和成功经验,具有一定的创新型。
(3)虹桥机场陆侧交通综合管控平台,是涵盖机场安检外的人流,以及地面交通、高架交通、路侧停车、停车场管理、多种交通方式换乘,并与多层级多部门实现信息交互的综合性枢纽交通管理平台,在国内尚属首创。
(3)运用银联、RFID、支付宝、微信扫一扫、Apple Pay等最新支付技术,实现互联网+机场陆侧交通的应用落地。
6 结语
虹桥机场陆侧交通管控平台及管理体系的研究,为今后机场陆侧交通管理项目的设计、建设奠定了基础,研究的出发点在于充分完善机场的陆侧交通环境、促进信息共享、规范交通秩序、提高通行效率,推进机场陆侧管理由过去的粗放型、人工化向集约型、科学化的转变,促使陆侧交通和谐体系的构建,对虹桥机场陆侧交通的良好发展和機场竞争力的提升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武君.虹桥国际机场规划[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
[2]吴念祖.浦东国际机场一体化交通中心[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3]上海市交通发展白皮书,2013版[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
[4]汪泓,周慧艳,石丽娜.机场运营管理[M].2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
[5]陆化普,李瑞敏,朱茵.智能交通系统概论[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4.
[6]吴念祖.上海空港[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7]沈培钧.大型机场交通衔接优化要点[J].综合运输,2013(7):1.
[8]颜超.上海市枢纽机场陆侧公共交通管理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