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敏+杨巧玲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可见,只有感情真挚的文章才能打动人心。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过:“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写出了真情实感的文章,方能称得上是有血有肉的好文章。那什么是真情实感?怎样才能写出真情实感呢?
一、关注生活,用心感受
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每一个儿童就其天资来说都是‘诗人,只要在教育方法上‘打开创作的源泉,就能使‘诗人的琴弦发出美妙的乐声。”这“创作的源泉”是什么?不是别的,正是自己的生活。只有热爱生活的人,才能真正写出动人心弦的好作文。
莫怀戚的散文《散步》,暖暖春日,一家三代一次平凡的散步,走出浓浓亲情,散出一片天伦之乐,凝成了一曲真、善、美的颂歌,也让我们的心灵作了一次愉快而高尚的旅行。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但学生不擅长从生活中积累材料,往往让一些事物、事情从身边悄然而过,而不会去观察发现,牢牢抓住。只有让他们学会了观察生活,在生活中取材,文章素材才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我在指导学生写作“亲情”的文章时,引导学生多观察生活,多体验生活。每天晚上妈妈端上的一杯牛奶,每个雨天爸爸送来的一把雨伞;每天放學,老师给予的一声叮嘱;每次遇到困难,同学送上的一句鼓励……都是来自父母、老师、同学的关心和爱护啊!只要细细回味和用心咀嚼,那些看似平凡、细小、微不足道的事物,就能让我们从中获得震撼自己内心的东西。
二、捕捉焦点,抒写真情
生活中其实并不缺少真情,缺少的是一颗感悟真情的心。打开记忆的闸门,从熟悉的人和事中搜寻那些曾经让你鼻子一酸、心灵一震,甚至让你的灵魂受到洗礼的动情点,大胆地说真话,抒真情。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声叹息,一串眼泪,一个背影……都可以写到作文中。
朱自清的《背影》篇幅短小,却具有经久不衰、扣人心弦的艺术魅力。作者不同于一般作品去描写人物肖像、神情、音容笑貌等,而是抓住人物形象的一个特征“背影”,不惜笔墨作生动细致的具体刻画,写出了真挚、深沉、感人至深的父子之爱,激发起读者的共鸣。
我在指导学生写作《定格在记忆中的画面》一文时,一学生写道:“一觉醒来,妈妈正坐在床前,静静地看着我。她的眼睛红红的,布满血丝,还略微有些肿胀,眼神里写满了担心、焦虑,见我醒来,她焦急的脸上闪过一丝轻松,轻轻舒了口气。”小作者选取“妈妈的眼神”这个动情点,写出了妈妈对病中的孩子的殷殷关切之情,令人感动。发现“动情点”,捕捉“动情点”,在写作时让情感流淌得更加真实自然,从而才能更好地与读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三、精于表达,细致刻画
有了鲜活的材料,有了表达的欲望,并不意味着写出来的作文就一定有真情实感。有时甚至自己写得泪雨滂沱,而别人看了却无动于衷。这是什么缘故呢?原来,写作文还需要一定的表达技巧。
第一,要学会描写手法。描写的作用主要是使描写对象更加逼真、更加形象,使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如在《散步》一文中:“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冒起了水泡。” 这“新绿”,这“嫩芽”,这“冬水”的水泡,分明透露着春的气息,它显示了不可遏制的生机,充满了浓郁的诗情画意,为一家人的散步提供了一个美妙的背景。《金色花》一文中:“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我不告诉你,妈妈。”妈妈的嗔怪、惊喜,孩子的淘气、顽皮,跃然纸上,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使每一个读者都不由得深受感染。
第二,语言要饱含感情。那些语言朴实无华、感情真挚而内容深厚的文章,更能打动人心,让人回味无穷。大作家巴金的作品对读者有提魂摄魄的魅力,有人认为他在写作上一定有秘诀,巴金肯定地回答:“我是靠感情动笔,仅此而已。”史铁生《秋天的怀念》一文中:“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朴实的语言,涌动的是浓浓的思念之情、愧疚之意,让人唏嘘不已。
第三,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写作内容。我们写作文时,不仅要学会把自己见到的、听到的生动实在地写出来,而且要学会联想,展开想象,使作文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富有情趣。如泰戈尔的《金色花》,篇幅短小,而意蕴丰赡,写的是一个假想──“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由此生发想象── 一个神奇的儿童与他母亲“捉迷藏”,构成一幅耐人寻味的画面,表现家庭之爱,表现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营造出浓浓的意趣。没有丰富的想象,就没有神奇的作品,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第四,要使文章生动,应展开细节描写。唐代著名诗人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作者正是以“临行密密缝”这个十分感人的真实细节表现母亲对临行儿子的真情。唯有动人的细节,方能使文章生动精彩。因此,在文章中,为了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使作品更具有感染力,不能够没有细节描写。朱自清《背影》一文中,作者细致刻画了父亲爬月台买橘子的背影,“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当时作者想到的一定很多,但是一概不写,只用眼泪烘托这感人的背影。朱自清对父亲的爱、对父亲的怀念和感激,都由这一细节表现出来,让人产生情感的共鸣。
“文以情动人,人因情而动。”只有写出真情实感的作文,才能让读者怦然心动,引发共鸣。品读美文,感悟真情,触发真情实感,让我们的作文充满盎然的活力与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