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父辈50年的苦难历史——《慈悲》
作为70后作家代表,路内曾以“追随三部曲”(《少年巴比伦》《追随她的旅程》《天使坠落在哪里》)获得美国亚马逊亚洲文学排行榜第一、严肃文学最受关注作家前十的地位。
两年前,路内跟70多岁的父亲坐下来聊天。曾是工程师的父亲说起,上世纪50至80年代,他因为能言善道,在工厂里帮过很多贫困职工申请补助,尽管每月只有5块、10块,却让很多家庭在饥荒年代得以活命。
这条信息很窄的往事迅速在路内头脑中徘徊为一个漫长而残酷的现实故事。一个月的思考、三个月的闭关写作,路内最终完成了这部仅以12万字横跨中国50年历史的现实主义小说《慈悲》。
路内以敬畏之心书写小说主人公水生的命运,一开篇,水生的父亲与弟弟就失踪了、生死未知,母亲的死让他成了孤儿,这个平凡倔强的生命在中国最动荡凄惨的50年里艰难地挣扎着,努力存活。
“苏联解体的百科全书”——《二手时间》
“通往领奖台的路很长,几乎有40年那么长——经过一个又一个的人,一个又一个的声音。”这是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白俄罗斯女作家S.A.阿列克谢耶维奇在斯德哥尔摩音乐厅领奖时发表的演讲。
《二手时间》是阿列克谢耶维奇最新作品,與阿列克谢耶维奇以往的作品有所不同,该书不再关注灾难与战争,而是讲述了苏联解体后,1991年到2012年二十年间的痛苦的社会转型中,俄罗斯普通人的生活,为梦想破碎付出的代价。
《二手时间》分为上下两部分,采访了生长于理想之下的俄罗斯人和今天的俄罗斯人,以及阿塞拜疆等前苏联国家的普通人,呈现他们的生活细节,所感所想。作为一本“非虚构写作”作品,《二手时间》的文笔和译笔都很生动,但它绝非“轻阅读”的好选择,真正读懂这本书,除了要对苏联和俄国的历史和现状有所涉猎外,更要有关怀现实的胸襟和拷问苍穹的追求。
充满了暗礁的爱情河流——《霍乱时期的爱情》
五十八岁这一年,马尔克斯,小说界的一位“斗牛士”,携其大作《霍乱时期的爱情》再度出场、再度赢得如潮的好评。三年前,他穿着哥伦比亚民族服装领走了1982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声誉达到顶峰;但他并没有为声名所累。
他曾说过《百年孤独》所带来的声名的威胁,让他特别反感。作为一个文学大家,他那犀利的目光从狭窄坎坷的人性通道中穿过,发现了充满暗礁、充满风浪但又壮阔、浪漫的“爱情”的海洋。这样,经过两年多的默默耕耘,作家奉献给世人一部非常之作。
小说以阿里萨和费尔米纳之间持续了半个世纪的爱情作为主线,不失时机地将其他多种爱情磨练成珠,穿缀于这条主线上。在《霍乱时期的爱情》中,琐屑与高尚、变幻与永恒、平淡与传奇、肉欲与灵欲、理智与激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使人难以给“爱情”以明确定义以及种类之划分,这是爱情的魅力,恰也是小说的伟大之处。
人不是什么了不起的生物——《人类简史》
在赫拉利看来,历史从无正义,人类对自然的征伐和互相征伐,取得了某些无可更改的成就和后果,与其谴责那些灾难,不如平和地承认我们的进步,并正视今天的新机遇和新危险。
《人类简史》希伯来语版于2012 年初版之后,任教于希伯来大学的青年学者赫拉利就声名鹊起,此书迅速译成外文流传,牛津大学毕业的赫拉利还亲自担任了英译。人类学在西方社会是一门通识学科,但西方读者显然认为,这本简史说出了极有价值的东西,它已经与托尼·朱特的《战后欧洲史》、贾雷德·戴蒙德的《崩溃》以及比尔·布莱森的《万物简史》等等一道,并列为最畅销的人文类书籍。
除了人不是什么了不起的生物,赫拉利实际上着墨更多的还是人类已取得的成就,他解释了人类何以在进化的道路上远远甩下了其他动物。书的最后一章“智人的末日”糅合了殷切的期待和深沉的忧虑,期待和忧虑指向同一点:很可能,未来的几十年间,人即将成为事实上的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