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涛:追逐海天的星光

2017-06-22 22:56戴敏
神剑 2017年3期
关键词:机舱舰船机电

戴敏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绯红的夕阳徘徊在天边,簇拥着几朵流动的云彩,金色的光芒洒满海面,绚丽的晚霞尽情释放着灿烂明媚,让深蓝的世界顿时染成一片金黄。仲涛站在船舷边,欣赏着眼前的一切,余晖映照得他的身影格外的寧静,出海这么多年,身处船舶最底层的他每日值班,难得看到海天落日的美景。

为了舰船劈波斩浪于大洋,作为机电部门的一级军士长,仲涛二十多年来工作在高温强噪的机舱里,日夜守护着船舶心脏,身负船舶安危重任、维系任务成败大局。在海天之间,他默默坚守,用最真实质朴的付出,兑现着青春的誓言,时光一笔一画地记录着他献身海天的忠诚,舍我其谁的担当和那探索星空的智慧。

海天间一艘白色的舰船穿梭在茫茫大洋,甲板上巨大的天线向着天宇散发着道道电波,外太空的飞行器正在接受着指令,调整着运行姿态。而在舰船最底层噪音隆隆的船舱内,各类发动机正在高速运转着,一个熟悉的身影忙碌于机器的海洋,巡视着每台设备的安全运行,渐渐汗水潮湿了蓝色的工作服。此刻,仲涛看了看机舱的时钟,指针定格在凌晨3点钟。这位老班长满脸油污的脸庞露出淡淡微笑,因为他心里明白,这个时候任务应该已经执行完毕,整个动力机舱一切运行正常,保障了任务地顺利完成,他可以放心地交班回去休息补觉了。

没有日夜之分,黑白颠倒的生活是机电人特有的工作模式。船舶的正常运行,离不开机电人的24小时精心呵护,机电部门是舰船船上最艰苦的部门,机舱温度时常高达60多摄氏度,鸡蛋放在主机上都能煎熟;机器噪音最低120分贝,说话都要贴着耳朵喊;设备油味弥漫着机舱,有时让人喘不过气来。然而,仲涛却毫无怨言地在艰苦的环境里工作了近二十年,将年轻的力量贡献于波澜壮阔的海上任务。

也许是仲涛出生在江西革命老区,这里的红色文化养育了一代代革命红军,也影响着他的内心世界。从小就是听着党的故事、唱着党的歌曲、受着党的教育成长起来的,吃苦长大的他对党有一种特殊的感情。这种感情,陪伴着他从一名普通的农家子弟,成长为船舶动力的一级军士长。

回想18岁那年,仲涛怀揣着从戎报国心,慕名来到享誉国内外的某舰船。原本以为投身舰船部队,最美就是出征大洋,蹈海探天。可是仲涛却被分到了单位的码头船修所,在船体车间当了一名焊工,天天修船却坐不上船,天天想海却出不了海。

仲涛在8岁的时候就没有了父亲,十几岁的时候,母亲也去世了,从江西来到了长江之滨,他知道在军营这座大熔炉里,如果不干出点儿成绩来,是无法回头的。庆幸的是,仲涛干的焊接正是船上急需的,带他的师傅也是大家公认的“焊王”。那段时间,他豁出去了,每天第一个来,最后一个走,滚烫的焊渣溅到身上也顾不上疼,衣服烧破了洞是常有的事,至今他的胳膊上还有20多个疤痕。一年下来,仲涛每天烧的焊条是别人的10多倍,每个星期用掉的废料能装满1辆三轮车。

成才皆当勤学苦,由来傲笑需用智。1994年,单位派他到上海锅炉厂学习压力容器焊接技术。让仲涛感到惊喜的是,教授他技能的黄继才师傅,竟然是全国焊接比赛的冠军。珍惜难能可贵的学习机会,平时他总是揣着小本子,将焊接时的握枪姿势、用力角度、手腕摆动等一个个细节都记下来,认真体会,反复揣摩。系统全面地从不同角度学习焊接技术:平焊、立焊、横焊、仰焊,通过扎实的学习,他的技能突飞猛进。在同期进修的30多个学员中,他以第一名的成绩结业。几年之后,仲涛的焊接技术在船修所已经得到了公认,大伙给他起了个“小焊王”的绰号。

机会总是不期而遇。1998年,仲涛所在单位接收了一艘老船并进行改造,需要挑选1名焊工上船。他毫无悬念地从十几个焊接能手中脱颖而出,如愿成为首批船员。

来到这艘新的老船,看着锈迹斑驳的船体,沧桑锈蚀的机器,仲涛感受这艘英雄的舰船曾经的辉煌,但现在必须一切从零开始。

整个船根据任务要求,要进行全面改造,为了节约改造经费,仲涛负责整个船舶改造的切割焊接工作,任务异常繁重,但是他心里却铆足了干劲,为了登上舰船,他整整等待了八年。面对机舱内老旧的机器设备,仲涛依然觉得有太多的难题需要解决。炎热的夏季,闷热难耐的船舱里,仲涛超负荷地忙碌着,汗水一次次湿透了衣裳。焊接时闪烁的火花四处飞溅,焊渣飞溅到他身上,单薄的工作服被烧得星星点点,皮肤被灼伤得生疼 。此刻的仲涛已经顾不得疼痛,在他心里只想着早日能将新船改造完毕,坚定的意念支持着他昼夜奋战在改造现场。在新船连续改造的146天之中,他没有休过一天假,整个工期比预期提前了半个月。

1999年11月19日,初出茅庐的该新船正全速航行在大洋上,执行即将到来的新型任务。仲涛没有想到生平第一次出海,执行的居然是“国字号”的任务,在兴奋的同时不免有些紧张,毕竟机电部门的工作还不是很熟悉,出海以来更是寝食难安。

晚10点多,船开始较大幅度地摇晃。11点,有经验的领导发现情况不同寻常,马上起床叫起有关技术人员,研究“敌情”。航海部门气象员顶着大风,站在甲板上测风向,哪里能测出来,气象员明白了,这是气旋,南极气旋!

“某号舰船,我是北京,我听不到你们的声音。”凌晨,由于新型舰船的船体剧烈摇晃,卫通电流过大,濒于烧毁设备,已无法接收到外部信号,被迫关掉,该船与外界基本失去了联系。风力最大可达10级,风速每秒18米,巨浪从前到后覆盖了全船。

剧烈船体摆动,船上的一切似乎都乱了方寸,全体人员无法安稳地开展工作,不得已只能把身体捆绑固定。饭厅里就餐的人员更是寥寥无几,同志们的意志和身体都极度薄弱,似乎达到了极限。仲涛连续值班已经超过了8个小时,可是他仍不肯回机舱休息,当然这样的夜晚几乎是没法入眠的。

而此刻,距离任务开始只剩下6个小时,技术人员正在甲板上冒着大风浪抢修天线设备。

随即,北京下达指示,因为海况恶劣严重影响船舶安全,该船可以向北撤退避开风浪,退出任务。船上连夜召开紧急会议,船长季永东亲自来到机舱,询问机电负责人吴浩军,电力动力能否正常运行。因为此刻要向总部答复,该船是否还能继续参加任务。

這是仲涛参加的第一次海上任务,机电负责人带着全体机电人立下军令状,机电部门坚决完成任务,绝不后退。有了动力的保证,船党委有底气向北京报告,按计划执行任务。

年轻的战士靠着大无畏的勇气,危难时刻毫不犹豫往前冲。此刻的仲涛,似乎明白了“身在最底层,心系九重天”的意义了。经过全船人员的顽强拼搏,舰船上下井然有序,圆满完成了任务。随后,夜色中的舰船开足马力紧急机动,快速航行有效避开风浪。

2003年1月,执行完任务的舰船准备靠港修整,全船人员都在准备着欢度春节。在海上过节对于远征大洋的人来说太平常了,因为出海的日子根据任务的需要,是无法预料的。但这却是仲涛出海以来过得最特别难忘的一个新年。

就在除夕的夜晚,机舱的报警铃突然响起,巡视员报告:主海水管路因老化锈穿,大量海水泄漏,主机被迫紧急停车。正是万家团圆的大年三十,仲涛接到抢修命令后,顾不上给家人打一个问候的电话。来到机舱,主海水管破了好几个洞,大量的海水从管子里喷射出来,海水混合着机油汇聚在舱室的地面上。仲涛仔细勘察了现场的情况:老锈的主海水管没法拆卸,管子上一共有7个破洞,管道位于机舱的顶部需要使用难度最大的仰焊,使用电焊必须还要避开水源否则可能会触电而亡。

机电部门的战友都为他捏了一把汗,但仲涛似乎没有把个人的安危放在心上,很快投入了维修工作。仲涛带上绝缘手套做好全身保护措施,借助着长梯站在管子的下方,开始了焊接工作。按照传统的焊接方法,他用焊条直接堆焊,可是没想到好不容易将一个地方焊好,另一个地方由于受力不均又破了,十几年被海水浸泡过的管子,比想象中的还要薄。此时仲涛心里明白,如果再按着老方法焊接,需要费时费劲,而且很可能受力不均造成管子更大面积的破损。

维修陷入了困境,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主机已经停止运转,船舶的动力安全正在面临严峻的考验。仲涛经过谨慎思考,决定使用切割薄钢板,进行补修焊接。他首先将质地相同的薄钢板切割成漏洞大小,然后再沿着破损的边缘进行绣花式的焊接。这种焊接方法对焊接技艺要求非常高,要求焊锡分布细腻均匀,在破洞的周边形成一圈严丝合缝的粘力,高温下将薄钢板牢牢地贴合。尽管水阀已经关闭,但管子内遗留的水滴依然具有强大的导电能力。仲涛在焊接的过程中,不时地能觉得浑身有些酥麻,但是经验丰富的他巧妙地规避着导电的问题。

从大年三十晚上的8点开始一直工作到凌晨4点钟,仲涛才顺利完成了所有的焊接工作,从此他成为名副其实的“焊王”……主机再次启动起来,爆发出澎湃的动力,仲涛心里无比的欢快。船长也来到机舱慰问正在抢修的机电人员,并送来了热腾腾的水饺,仲涛满心欢喜地接过来,也许这是他吃过的最美味的水饺了。

这场跨年的抢修任务,让远在万里之遥祖国家乡的妻子牵挂了一整夜。仲涛回到住舱第一时间拨通了家中的电话,听到妻子的声音,他乐呵呵地傻笑。妻子本想埋怨他,但听到爱人开心的笑声,心里也就不再责怪多问了,她知道爱人的岗位辛苦不易,唯有把家里照顾好那才是对他最好的支持。

此时,东方已吐鱼肚白,早起的人们在后甲板吹着海风,悠然散步,谁会想到,除夕夜, 闷热的主机舱里,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刚刚结束……

知识无边界,学习无止境。在机电部门,专业不行,一切为零。上了舰船,成为机电部门的一员,新鲜劲还没过仲涛就傻了眼,机电部门有三大专业、十多个岗位、上百台设备,光光会焊接恐怕是不够的。形势逼人不等人,身为该舰船的第一任船员,就要有第一等担当。他拧紧发条、铆足劲头,白天钻机舱、摸管路、练操作,晚上读教材、看图纸、背规程。紧接着他又联系厂家的师傅来船上,对机器设备进行拆卸组装,系统地学习设备,建立各类机器的技术文件。

有句老话,“春打六九头,穷人苦出头”,正是凭着苦学苦干的精神,无论是搞电焊、做钳工、当电工,还是从事特种作业,仲涛都是第一个拿到最高等级的“资格证”,还率先考取了国际通用的《远洋船舶值班机匠证》,成了名副其实的“机电通”。

多年以来,他一直在自觉学习专业知识,以书本为老师,阅读各方面的相关书籍,不断丰富自己的理论基础。一次值班结束后,同部门的工程师黄朝静去学习室拿资料,却发现在学习室的角落里有一个熟悉的身影,原来是仲班长。他打趣道:“仲班长,下班了还在学习啊!”仲涛笑道:“嗯嗯,没事随便看看,学习无止境啊,我理论基础薄弱,得多加强理论知识水平,才能不掉队啊!”就是这样,仲涛从没停下学习的步伐,他深深地知道:知识改变思想,思想改变行动,行动决定命运,一个人只有有了与时俱进的思想做指导,人的认识才会提高,思想才会进步,行为也才能与时代同步,与社会同步,与发展同步。

2007年,仲涛被调到正在建造的新一代舰船,光荣地被选拔为新一代舰船的船员。新船纵横交错的电线管路、密密麻麻的英文标识,满眼都是新设备新技术,到处都是信息化自动化,简直就是一座“科学的殿堂”。他一下子愣住了,只有函授大专学历的他,能玩得转吗?

“你驾驭不了新船,新船就会把你淘汰!”机电负责人的话使他下定了决心: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绝不能被新船淘汰!仲涛从攻克英语难关入手,买来英汉词典,一个单词一个单词地学,碰到词典里没有的专业名词,就向服务商一个单词一个单词地问。两年来,用这种蚂蚁啃骨头的精神,他认真细致地做了10多万字的学习笔记,和其他同志一道把设备说明书一句一句地翻译成中文。现在,英文“天书”已不再神秘,各种设备他都能熟练操作。仲涛又一次实现融入海天、建功海天的梦想,一步步实现桅杆上的梦想、收获甲板上的荣光。回想自己有幸成为两代船的首批船员,他感到只要拿出当开路先锋的勇气,主动适应,敢于挑战,就一定能担当起肩负的神圣使命。

新船建造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仲涛每天专攻三件事:学英语、钻电路、提疑问,常常跟着厂所专家转,一问就是一大串,一缠就是大半天,有时把他们问得不耐烦了,嘀咕说 “没见过你这么难对付的同志”。两次试航下来,新船的设备操作他已经能驾轻就熟了。

作为高科技船队的船舶技师,不仅要能动手、会操作,更要能动脑、会创新。在新一代舰船的建造过程中,仲涛发现船舶造水机存在设计缺陷,影响了造水效率。于是他主动请缨,与厂方技术人员联合攻关,经过反复试验,提出了改进方案,实现了舰船全天候、全区域海上供水。这几年,凭着这股钻劲和韧劲,他和战友们还共同开发了新船“空调器远程监控系统”“污水处理远程监控系统”,编写了《机电设备操作规程》《故障汇编》等基地机电专业训练教材,完成了《船载液位自动测量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的课题,并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

其实经常出海的人都知道,打捞辉煌的背后有太多的辛酸,要过太多的关隘,既考验智慧,又考验血性。机电动力系统被称为船舶的心脏,一旦这颗心脏停止跳动,船舶随时可能失去平衡、倾覆大洋。

2008年9月,举世瞩目的某国家重点任务拉开了战幕,新一代舰船承载着光荣使命出征大洋。

然而,就在实战前3天,一个意想不到的险情发生了。当时全船官兵都在紧张备战,突然一声刺耳的警报响起,岗位人员紧急报告:主机燃油管爆裂,大量燃油喷泻!这像一枚炸雷炸响在大家心里。燃油管路下面是油舱,这个部位出问题,一个火星就可能引爆4000多吨柴油。

多年的经验提醒仲涛,越是危急的时候越要镇定。当时,综合演练即将开始。险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胜利。“我上!”他主动站了出来,和其他请战的同志组成党员突击队,冒着焊花随时可能引爆油气的危险,开始抢修工作。此时,机舱温度高达60多摄氏度,噪声130分贝,仿佛一切都笼罩在硝烟之中,机电人正在面临一场严酷的考验。仲涛立即关阀停机,小心翼翼地拆卸清洁,冒着焊花随时可能引爆油气的危险切割烧焊。在场每个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每一分每一秒都异常凝重。两个小时后险情成功排除,为参加综合演练和任务实战赢得了宝贵时间。主机恢复正常运转,他手心额头后背全是冷汗,全船上下无人不对他竖起了大拇指。人们常说,世上三大苦,出海、打铁、磨豆腐。机电人身在船舱最底层,工作环境的苦难以想象。医院有个“五官科”,船上有个“五官舱”,就是因为机舱高室温灼脸、高噪音刺耳、高油气呛鼻、高湿热熏眼、高嗓门费喉。长期在这种环境下工作,机电人不同程度的患有职业病,仲涛也染上了耳鸣、眩晕、神经衰弱的毛病。

别看仲涛是一名身经百战的老船员,可是遇到大风浪同样也是晕得难受,恶劣海况来临,有时干脆拿背包绳把自己绑在椅子上,还要随身带个塑料袋,吐了接着干。随船出海的一名央视记者下机舱采访后,对他感慨地说:“以前我只觉得出海很风光,没想到风光的背后,有这么多的艰辛,从你的身上,我看到了军人的担当。”

从2009年以后,船队的出海任务长期呈现“三高”态势,很多年轻人感到太辛苦,有的只在船上工作了一两年就萌生下船想法。随着仲涛在船上工作时间不断增长,年龄不断增大,家人担心他的身体健康,时常念叨让他下船到陆地单位工作。但是面对自己钟爱的海天事业,他又怎么舍得离开?“跟随舰船征战大洋,真是我一生的荣耀!”这是他的一位老船长说过的话,当然他的内心同样是这种热烈而又朴素的情感。

“为什么我的眼中饱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他内心对舰船、对这片浮动国土的“爱”, 让他坚定了信念信仰和人生理想,把“军人”两个字永远镌刻在了心底,更让他下定决心用一生的时间去做好这一份事业。

有人曾问他,出海快20年了,不觉得苦吗?他说,习惯了就不觉得苦,因为有爱,再多地付出也是幸福的。仲涛很小的时候父亲就过世了,靠着乡亲接济、吃“百家饭”长大。到了部队后,他非常荣幸地被培养成一名舰船上的高级士官。他常常想,知恩就该图报,他要用自己的所学所能,去帮助更多的人。

出海航行时,电器坏了、水管堵了,很多船员都不会修,然而维修恰恰是仲涛的强项。于是,他利用轮班休息的空余时间主动上门,为大家处理各种生活不便。一开始只是仲涛一个人干,后来部门的人员被他的举动强烈地感染着,于是自觉主动地加入了服务的行列。作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他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影响带动着身边的人,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主动牺牲值班以外的休息时间,如今“仲涛服务队”已经成为该船响当当的服务品牌。

一日中午,还在宿舍补觉的仲涛被航海部门的陆俊松敲开了房门。看着睡眼惺忪的仲班长,小陆不好意思地说:“仲班长,打扰了,我不知道你在睡觉,那你继续休息,过会再来找你。”仲涛一把拉住小陆,“是不是遇上什么东西需要维修。”小陆低着头轻轻说道:“卫生间抽水马桶已经坏了两天了,昨天找你,就没找见。”仲涛拿上工具,来到小陆的房间。卫生间弥漫着令人作呕的味道,房间的另一位新上船的小伙红着脸解释道:“都是我太马虎,打扫卫生的时候,把一个钢丝球不小心掉进了马桶里。”仲濤拿出工具,二话没说撸起袖子干起来。他不顾污秽的脏污,双手拿着工具伸进了马桶里。两位年轻的船员跟着一边递工具一边清扫。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清理疏通,卫生间的抽水马桶修理好了,小陆和室友过意不去一个劲地道谢,仲涛微笑着转身离去。然而,一周以后,当仲涛再次来到这个房间的时候,小陆和室友愧疚地不敢面对他。仲涛微笑着说:“这次不怪你们两个,是上面住舱的抽水马桶堵塞,连带了你们这层的同位置的房间。”经过两个多小时的修理,上下两个房间的污水管道被彻底疏通。两位年轻的船员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感动,他们向仲技师请求:“我们也要加入仲涛服务队,希望像你一样,为大家热情服务。”仲涛欣慰地点头答应。

牺牲、奉献、舍得、付出……这些高贵的字眼,对于仲涛来说,早已自觉内化于心中,自当用他熊熊燃烧的生命去践行去恪守,在出海的征程中演绎家国情、传播真善美!

这份特殊的海天事业生动地诠释了为国尽忠,勇挑重担的时代精神和一往无前的英雄主义气概,也就是这样的担当,让个体的生命有了历史的坐标,伴随时间和空间不断延伸慢慢积淀出生命的深度和厚度,愈加散发出绚丽迷人的光彩。

为了展示好维护好舰船的建设,机电人从建舱理念、质量文化、精神面貌、环境卫生等各个方面进行全方位打造。任务间隙,仲涛就带着维修班走机舱穿夹缝、刷标语上墙报、整船容记职责,硬是把一个“机械舱”搞得像“商务舱”,把满舱“油气味”搞得满是“书香味”,大家都說他们像大公司的“白领”,从此“白领机舱”的名号就传开了。来船上参观的人多了,都对舰船的文化赞不绝口,印尼副总统布迪约诺由衷赞叹:“中国人了不起,是亚洲的骄傲。”

过去,出征大洋,地方厂所师傅要随船“保驾”,但拄着“拐杖”毕竟跑不快、更跑不远。近年来,为适应未来海天战场需要,船上大胆推行“零保驾”,这意味着厂所师傅不再随船保障了,应急抢修的担子全落在仲涛他们自己身上。

记得实行“零保驾”的第一个航次,就遇到故障报警,仲涛第一时间排查,确定是主配电机柜电源线出现短路,出了问题直接影响主战雷达设备。可是,面对蜘蛛网一般的电缆和插头,如何迅速准确找到故障线路。他们经验不足,急得直挠头。怎么办?没有退路,只能靠自己。他带领着部门的技术人员把300多根线头一个个拆开、一根根筛查,把每一个接点都细测一遍,不仅找到了故障线路,而且顺藤摸瓜定位解决了一根电缆绝缘故障。通过这次应急排障,他们底气更足了、信心更满了,厂所师傅能做的,他们同样能做到。

2013年以来,舰船 “零保驾”全面实行,舰船出航期间船舶、设备安全压力骤增。“厂所专家能行,我们也一样能行”,仲涛视挑战为动力,在“零保驾”情况下,先后带领人员解决主机燃油管路震动大、主机废气门不动作、分油机工作水结垢、舵机液压锁报警、左主机板式造水机渗漏等多起故障等40余次故障的处理与抢修,为船舶圆满完成十多项国家重点任务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并累计为船舶节约设备维修经费200余万元。

有位哲人曾这样问道:小溪流向江河,江河流向大海,大海又流向哪里?对于仲涛来说,这样的问题太过于简单,二十年的鏖战海天的艰辛,早已让大海流淌在他的心间,就如同他曾经的汗、曾经的泪、曾经的血,和那曾经的笑。

那是一个雪花飘舞的冬夜,仲涛第二天一早就要随船出海执行重要任务。寒冷的夜晚,别离的心绪弥漫在温暖的家里,但此刻让仲涛忐忑不安的是妻子生病了。多年的颈椎病突然复发,呕吐难受,头晕目眩的妻子虚弱地躺在床上,偏偏上小学的儿子也患重感冒需要照顾。难道要申请留守,可是任务怎么办?仲涛实在不好意思该怎么开口和妻子告别。他明白自己8岁丧父,母亲也早早过世,因为部队让他从一个农村娃成长为高级士官,妻儿才随他过上了幸福生活,现在任务当前,正是他们一家人回报付出的时候。温柔贤惠的妻子似乎看懂了他的心思,强撑起身子对他说:“没事的,你放心走吧。”次日清晨,仲涛狠了狠心,转身踏出了家门。外面银装素裹,漫天的小雪花仿佛在诉说着人世间的悲欢离合,白色的大地上留下了他那一串串坚实而又不舍的脚印。

对于军人而言,从与大海相遇的那刻起,他们便注定了生命的漂泊,在蹈海探天的世界里,把青春的激情久久地唱响在辽阔的天边。生命的记忆早已深深地烙上了深蓝的印记,可无论经历怎样的酸甜苦辣,洋溢激情的生命始终无法摒弃最真的向往,仲涛深切地知道:前方还有升腾的火箭,还有飞天的嫦娥,也还有对接瞬间的热泪盈眶……

猜你喜欢
机舱舰船机电
矿山机电运输中的隐患及防范措施探讨
船舶机舱镍铜合金海水管系的管理与维护
汽车机电技术维修教学理论与实践探索
机电商报
国产3000吨级护卫舰正式交付
同心共筑“机电梦”
台日舰船对峙内幕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