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
咯噔咯噔……
一大早,一串轻快的高跟鞋触地的声音在走廊回响。“是董老师来了。”实验室里,一个学生赶紧上前把门打开。
“董老师,烘箱又罢工了,可能是线路烧了。”一个研究生神情沮丧地问,“下面的实验咋进行?”
董丽敏换上一件工作服,看了一下设备的疑似故障部位,麻利地撸起袖子:“你们往后点儿站,我来试试!”
她的双手小心地越过电线,开始全神贯注地检查设备。没多大一会儿,机器运转起来,实验室的气氛立刻“多云转晴”。
这位爱说爱笑、性情爽快的教授,在学生眼里不但是主心骨,还是个“魔术师”——好多让人闹心的麻烦事到了她那儿,总能迎刃而解。
1999年,27岁的董丽敏硕士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入职两个月,她看到了一本红皮烫金的《哈尔滨理工大学第二届科技工作光荣册》。在钦佩、羡慕前辈们取得的科研成果之余,她问自己:“我啥时候也能上光荣册呢?”
一种奋进的动力在董丽敏的心里萌发。
于是,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董丽敏学着给自己设定科研目标,把大部分课余时间用在查资料、做实验、归纳整理实验数据上。那时,她每晚只睡四五个小时,赶上60个小时的实验,就通宵达旦地泡在实验室里。晚上实在困得不行了,她就躺在办公桌上打个盹儿。
怀孕阶段,董丽敏负责的很多实验本可以安排学生代做,可为了拿到准确的实验结果,她挺着大肚子到实验室,甚至做起了有毒的二氧化硫实验。儿子能下地跑了,整天黏着妈妈,周末还要加班做课题实验时,董丽敏就把儿子带到学校。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般情况下,从讲师到教授的职称之路要走10年,由于教学、科研成果突出,董丽敏只用了6年。
“好多时候,她本可以不这么拼的。”董丽敏这些年付出的超常努力,同系的周宏老师看在眼里、疼在心上,“董老师这人就是闲不住,很多教学和科研以外都记不到‘账上的事,她也惦记着。”
1993年,教育部合并专业目录,将传统的“水泥、陶瓷、玻璃”专业方向合并为“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1994年,哈理工新建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并招生。对于这个“新”专业,社会不熟知、学生不认可,就业成为难题,许多学生对这一专业方向失去了信心。显然,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不解决,传统材料方向就可能后继乏人!
这本不是一个专业教师所能解决的问题,可董丽敏却总想为改变这种局面做些什么。
“能不能先让我们的学生到你那里实习,要是觉得好,你再留下他们?”董丽敏用电话联系上自己的师兄弟和已就业的学生,向他们做诚恳的推荐。她的求助电话,打动了许多人,实习邀请函接踵而至。
自2004年起,董丽敏经常和同事一起带领学生去江苏、湖北、山东等地的新型材料制造企业实习。
推荐学生、跟踪调查、联系反馈,再根据客观需要调整教学计划,力求让学生们更适应企业实际需求。近20年来,通过董丽敏与同事们不断加强校企联系,哈理工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已成为许多国内知名企业认可的品牌专业。每年三四月份,还没等招聘旺季到来,哈理工无机非金属专业的应届毕业生就被用人单位“抢”光了。2016年,上市公司——湖北省武汉烽火集团人事部罗经理来校招聘时明确表态:“董老师的学生态度务实、动手能力强,有多少我们收多少!”
董丽敏对学生负责,不仅体现在知识传授、作风培养、就业推荐上,而且体现在对学生人生发展的高度关注上。每次新生入学,她都把自己的手机、QQ、微信等联系方式告诉学生,热心帮助学生们解决在学习、生活、情感上遇到的各种麻烦。
“董老师,您在吗?”
“麻麻,我想你!”
……
很多学生在遇到困难、情绪低落时,常常给董丽敏发去类似信息。这位慈母般“泪窝浅”的教授无论多忙,都会想尽办法帮助他们走出阴霾。
2012级天津籍学生王青刚入学不久因为意外骨折不能走路,董丽敏听说后与辅导员一起前去探望,并帮助她渡过了难关。这份家长般的关爱,让王青感动不已。本科毕业后,她本想报考董丽敏的硕士研究生,而她的父母则希望女儿报考天津的高校,以便日后在家乡就业,这让王青一时不知如何是好。董丽敏没有因为想留住一个好学生而赞同王青的想法,而是站在王青父母的角度说服王青,让王青再一次感动得抱着“董妈妈”放声大哭。
学生们喜爱这位“董妈妈”是有原因的——每届上百名的本科生,董丽敏都能叫得出名字;对于自己培养的硕士研究生,她曾严厉到把学生批评得直哭,也曾在逛街时给学生买漂亮衣服;其他老师带的一名硕士研究生因意外导致视网膜脱落,她知道后立即帮忙联系医院、医生救治;就连外地的考生家长咨询其他专业考研事宜,她都竭尽所能提供帮助……
有的同事不理解:“管那么多麻烦事干吗?哪儿来那么多精神头儿?”
儿子也问她:“妈,你就不能多歇会儿,我咋觉得你一天到晚像个辅导员呢?”
“学生就是我的孩子,要让他们健康向上茁壮成长,我首先就不能懈怠,我要温暖他们、鼓励他们。在困难面前,不管自己的内心如何波澜起伏,但作为母亲,我都要表现得平静如水,在学生最需要我的时候,我必须给他们以拥抱与力量。”这就是董丽敏的教育观。
著名的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这样一句话:“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輝的职业。”对此,董丽敏感同身受。她和朋友说,自己无法成为一轮太阳,但愿意作为一缕阳光,给学生以温暖,把他们的人生照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