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传统报媒采编方法

2017-06-22 14:10唐玉
中国地市报人 2017年6期
关键词:昭通版面新闻报道

□唐玉

(昭通日报社,云南昭通657000)

新媒体时代传统报媒采编方法

□唐玉

(昭通日报社,云南昭通657000)

在新媒体传播时代,传统报纸面临发展困境。在一片喧哗声中,如何沉下心来,眼睛向内,重新聚焦报纸主题、创新编辑思想、优化版面设计,已成为未来报纸发展中应思考的话题。

新媒体是继电视、广播、报刊为主体的传统媒体后跻身成为“第四媒介”。是脱胎于传统媒介而形成的一种新型媒介——网络媒介。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报纸作为主流舆论的引导者,同时也是人们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对全力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具有积极作用。但网络和数字技术的兴起,动摇了传统报纸的地位,未来报纸如何发展,成为报人值得思考的问题。

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由于受到各种内外因素的影响,传统媒体已经受到网络等新媒体的冲击,逐渐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发行量低迷、广告收入下降、读者流失是报业发展面临的难题。从采编角度看还表现为新闻传播的时效性滞后。在新媒体环境下,报纸的时效性优势大幅度弱化。在云南昭通市近年来的“两会”报道中,记者把“两会”中捕捉到的内容鲜活、主题生动、场面感人等等内容经过简单编写,当场传给昭通日报社掌上昭通、昭通新闻网、昭通日报微信平台编辑,编辑马上进行整合,立即就将新闻传到了会场。在这场报道中,传统媒体明显体验到了“无力感”,记者虽然也从网络、平台等多个渠道获得了大量的消息和线索,但很多消息还是只能等第二天才刊发出来。

互联网由于传播信息的速度快,不受印刷、传输等中间环节的限制,基本实现了“即时发布、滚动播出”。近年来我国很多重大新闻、突发性事件,都是通过新媒体第一时间发布的。面对信息传播方式的巨变,传统媒体也在不断探索采编的新方略。首先,以读者角度为出发点,读者意识已经充分在新闻报道中有所体现,强化了市民视角与“软化”报道模式,以期吸引更多读者;但是一味地将硬新闻软化处理,出现了重大新闻事件的失重现象,过于迁就读者的审美文化、审美情趣,产生新闻报道内容与读者读报情趣的错位;其次,以市场角度为出发点,报纸在市场经济时代不得不考虑“卖点”问题,加大了新奇性、趣味性的内容比例,期待以更多的软新闻吸引读者,但是这样不仅造成了新闻资源的浪费,也出现了新闻报道庸俗化倾向;再次,以报纸的实践操作角度为出发点,虽然强调了“平民化”风格,但是如果不能正确掌握市场化运作的尺度,则可能将平民化风格扭曲成庸俗化,不利于报纸品位的提升。

随着新媒体的出现,更多年轻人青睐于通过新媒体获取新闻信息。报纸以前都会有一个栏目,叫“热线”,是维系受众的重要纽带。近年来,新闻热线平均每天接到的电话数量非常少,有时甚至出现“零记录”。媒体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只有获得受众认可、受众消费,才能体现价值,报纸的发行量是其发展的生命线。新媒体的发展,动摇了传统报业的受众群,如何争取更多的潜在受众将决定报纸未来的发展。

报纸采编对策呼唤变化,传播理念与新闻内容的变化在当前纷繁复杂的社会发展中,各种各样新闻报道内容浮出水面,只有生动、形象、及时的报道,才能更加精准地体现新闻内容、反映社会动态;新闻报道的内容、问题等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有所变化。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新闻报道的重点已经从过去的宣传教育转变为传播为主,那么在进行新闻报道时不需要刻意修饰或穿靴戴帽,而是讲究自然、朴实;同时,随着政治文明的不断推进,给舆论监督创造了更加宽松的环境,在体制改革、危机事件等较为敏感的话题中,拓宽了报道的范围;对于一些新闻体裁来说,如果仍然采用传统的文体模式,就难以客观反映现实;只有采用灵活多样的新闻文体与手法,才能更好地还原事实真相。受众接受信息行为的变化对于新闻报道来说,其体裁的选择主要是为了满足不同受众的需求;当前,随着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人们用于阅读消费的时间非常有限,很少有专注型受众,多是浏览型;因此,为了更好地满足新时期受众需求,降低新闻阅读成本,在报纸的新闻报道中应遵循“易读”“悦读”原则。在新闻报道中,除了从整体考虑谋篇布局之外,也要注意在创作过程中实现新闻报道的增值,提高报道的阅读率。因此,对于新闻产品的采编人员来说,除了提供必要的新闻信息,如何激发受众的阅读兴趣也非常重要。选择适合于报道内容的体裁,是重要的途径之一。当前,新闻传媒技术越来越发达、媒介手段越来越多,互联网新闻改变了传统新闻体裁中单纯性叙事的模式,应用多种手法,让人们真实地感受新闻、体验新闻;另外,在报道新闻事件时,利用若干不同类型的新闻载体、资料等,出现了整合型体裁。作为传统纸媒也要适应当前受众的阅读心理和阅读习惯,改变新闻话语体系和新闻呈现方式。

随着媒介群体的日益强大,新闻传播领域涵盖了大量的内容,逐渐呈现同质化倾向。受众有了更多的选择空间,掌握了获取信息的主动权。传统媒体必须转变观念,树立受众意识,才能更好地实现自身发展。在传播新闻过程中,媒体要树立受众的核心地位,满足受众获取信息的根本要求,意识到从“大众化”转变为“分众化”的必然趋势。受众定位的要素非常多,如年龄、性别、职业等。只有与读者之间形成了长期性的伙伴关系,才能让读者乐于阅读、忠于报纸。从速度、深度、广度、厚度重磅集约。传统媒体要突围,必须充分利用和放大自身的优势。传统主流媒体具有信息准确、内容权威、表达系统的特点,在内容生产上具有突出优势。因此,缩减和降低已被网络广为传播的消息的数量,在速度、深度、广度和厚度四维空间重新审视,重磅集约。《昭通日报》从2016年就开始实践这一做法,全力集中优势从各个方面对一个热点问题进行深度剖析深度报道。如各种老字号专题、县区特刊、人物、产业等等,并取得了较好效果,受到了各级领导及市民的好评。这种编辑方针,其主要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集中报社记者编辑对突发事件做全方位报道,多位记者采访后各写一段,最后由编辑集大成、统一风格,因而淡化了个人风格和文体。二是许多报纸为了做足做深某个专题,已经走向杂志化,一个专题往往用到几个版面去反映,并在其中推出各种以名记者名编辑署名的专栏,旨在打出报纸统一品牌。

除了突出与新媒体的不同,采用大量版面做足做深新闻报道,造成差异化的印象外,传统媒体也在想方设法争取流失的读者群,通过技术的手段和采编方针的变化,让读者快读悦读。在当前媒介多元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受众的思维注意力有所转移,同时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阅读耐心、阅读注意力弱化。在实现报业持续性发展时,除了保留自身原有的优势以外,更要注重迎合读者阅读新习惯,寻找恰当的表达方式。《昭通日报》在版式上聘请了专业的视觉设计者,对深度的、全方位的报道大量运用图片、插图、彩绘等等手法进行排版,让受众一目了然,读起来简洁,赏心悦目。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增强报纸版面的冲击力、吸引力,满足受众对信息的选择和需求。当前一些报纸编辑中提出了“碎片化”理念,在一个特定的版面空间设置主题,以主线贯穿版面,将新闻文本重新分解与组合,通过梳理内容、整合逻辑,形成一个既独立又有所关联的版面,营造层次分明的版面,增强受众的阅读体验,在保障版面质量的同时,增强阅读的便捷性、愉悦感,扩大报纸影响力。

(编辑:高秉喜)

猜你喜欢
昭通版面新闻报道
拥有猫一样的眼睛
“她时代”新闻报道中的“时代精神”呈现
论新闻报道中的流行语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新媒体不当新闻报道的影响
版面撷英
版面“三评”看得失
文学自觉与当代文学发展趋势——从昭通作家群说开去
小地方文学史的可能与向度——冉隆中和《昭通文学三十年》
值得书写的昭通文学实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