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文化艺术人才队伍现状及对策

2017-06-21 13:57孙明霞
戏剧之家 2017年10期
关键词:文化艺术问题对策人才队伍

【摘 要】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文化艺术人才对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加强文化艺术人才队伍的建设不容忽视。这次调研主要以问卷调查、抽样调查、召开座谈会等形式进行。通过调查,了解文艺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分析其中的问题及原因,并对今后山西省文化事业的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文化艺术;人才队伍;文化机构;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J8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0-0238-03

文化艺术人才队伍是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人才战略是繁荣文化艺术事业的根本战略,加强人才资源建设势在必行。本课题通过研究当前山西省文化艺术人才资源建设和发展方向,深刻分析山西省人才队伍及机构的真实现狀,挖掘并剖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力求提出建设性对策和措施。

一、山西省文化艺术人才队伍现状

(一)总体情况

1.性别构成情况

从表1可以看到,目前,山西省文化艺术人才队伍总数为5487人,总体上看男女人数分别为2905人和2582人,分别占总人数的52.94%和47.06%,从总体上看,单女性别比例基本平衡。

2.年龄结构

从表2可以看出,目前,山西省文化艺术人才年龄结构呈正态分布,即30 岁以下和 50 岁以上年龄段比例较少,分别占总人数的19.68%和18.43%,而大部分从业人员年龄集中在 31 岁到 50 岁之间,占比达到了61.89%,占全省文化艺术从业人员总数的近三分之二,这一年龄段人群年富力强,具有创造性和开拓进取精神,是业界的中坚力量。

3.学历结构

从表3可以看出,山西省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人数仅占总数的 12.23%;中专学历人数最多,占比达到了51.80%;中专以下学历占比为11.34%。调查数据显示,山西省文化艺术人才队伍中绝大多数为中专及以下学历,占到了从业人员总数的63.14%。

4.从业年限情况

图1 从业年限情况数量统计图

从图1可知,目前,山西省文艺人才从业年限在11年至30年之间的人数占54.56%; 从业年限在10年以下及31年以上的人数不到一半; 21年至30年的中坚力量达到三分之一,这说明大部分人员从业年限较长,工作经验丰富,队伍稳定。

5.从事专业情况

据图2显示,目前,山西省从事戏曲专业的人数达到3191人,占到文艺人才总数的58.16%,这是山西省的特点。其中,舞蹈、图书专业队伍人数偏少,分别都只占到总人数的2.0%。

6.职称构成变化情况

从图3可以看出,职称人数基本上呈两头少、中间多的山字形分布。其中正高级人数为70-91人,占文艺人才总数的 1.28%-1.66%;初级人数最多,为2291-2313人,占总人数的41.75%-42.15%;员级职称人员为490-811人,占总人数的8.93%-14.78 %。

(二)山西省文化艺术机构设置情况

山西省共有各级各类文化机构 848 个,其中乡级文化馆站有348 个,占全省文化机构总数的41.04%;县级院团馆站共有357个,占机构总数的42.46%;地市级院团馆站有 105个,占机构总数的12.38%;省直院团馆校有18 个,占机构总数的 2.12%。据不完全统计,文化馆(宫)的设置较为普遍,加上图书馆、群艺馆等,其数量达到513个,占机构总数的60.49%;各种剧团,如京剧团、晋剧团、蒲剧团等广泛分布于各地市县,占比为25.94%;戏剧研究所主要集中在地市级以上城市,只占到机构总数的13.55%。

1.馆院设置情况

山西省的文化馆、图书馆、剧团成立较早,群众基础好,基本都有自己的办公场所,固定编制少,兼职人员和临时工较多,人员的专业水平及学历较低,设施较为落后,办公条件东部好于西部地区。

2.戏剧研究所设置情况

山西省“非遗”申报项目多,但保护和传承问题也较多。山西省戏剧研究所主要设在地市级以上城市,分布集中,关键是体制问题,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缺乏机制保障。

(三)山西省文化艺术人才队伍建设民意调查情况

1000份问卷调查显示,在福利待遇、发展环境及机制等方面不及沿海及发达省份。面对目前的文化体制改革,有61%的人心态稳定;有58%的人认为待遇和经费问题制约着文化队伍建设;有71%的人认为提高业务能力应该成为文化队伍建设的重点。

二、山西省文化艺术人才队伍存在的问题

(一)人才数量、机构呈逐级递减,专业数量分布不均匀。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山西省各地文化机构建设不够完善,呈现逐级递减趋势,基层的文化建设总体上滞后于经济发展,设施落后,投入不够,人才短缺。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发展还很不平衡,基层文化生活建设,特别是县乡文化生活仍然比较贫乏。人才种类不够齐全,专业分布不均匀,个别专业人才匮乏现象凸显。各地市,尤其是偏远地区,人才严重短缺。

(二)从业人员年限、年龄结构失衡,后备力量准备不足,文化艺术的传承出现了断层。从全省来看,从业者在20—30岁的年轻人占比只有19.68 %,不到五分之一,说明山西省的队伍建设后备力量不足。文化艺术的发展出现了“瓶颈”,亟待解决。表演艺术人才队伍年龄结构偏大,中青年人才资源不足,现在行当不齐全,梯队不健全,老、中、青三代出现断层现象,不利于人才队伍的持续建设与发展。

(三)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队伍不稳定,人才流失严重。从近几年人才流动情况来看,新增和减少人才总体比较基本相当,个别专业人才增加数量略大于减少数量,新增人员以应届毕业生为主,减少人员除自然减员外,大部分为调出文化队伍或调出山西省,人才流失现象明显。另外,由于在发展环境、福利待遇等方面相对于发达地区缺乏优势,难以满足高层次艺术人才学习、进修和学术交流等需求,无法吸引各类优秀人才的落地生根。

(四)文化场馆的基础建设严重滞后。从全省来看,省城、地市级的各种场馆建设比较齐全,设施完善,条件较好。但县乡级的文化机构存量少,且条件较差,文化活动很难开展。

(五)文化艺术建设方面的投资不足。从调查的数据来看,目前,山西省在资金投入上稍显不足。因此,加大对人才培养和开发的资金投入已迫在眉睫。

(六)文化體制亟待完善。必须优化人才资源配置,认真做好摸底和预测工作,制订科学和适宜的发展规划。

“非遗”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一是保护资金匮乏;二是对传承人的保护亟待加强;三是保护政策有待完善;四是传承人认定问题。

三、山西省文化艺术人才队伍现状调查分析与对策

鉴于目前山西省文艺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采取强有力的应对措施,进行科学管理,加强中青年人才培养,深化体制改革,促进基层建设,为繁荣和发展山西省文化艺术事业提供强有力的人力物力支撑。

(一)科学规划和常态化管理。山西是文化大省,但非文化强省,要把山西省的文化建设搞好,就必须实施科学开发和常态化管理,强化监督考核和监控评估,坚持市场导向,完善人才交流制度。在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上,既要有历史的积淀,也要与时俱进。

(二)加强人才培育。必须制定科学规划,建立人才梯度培养机制。一方面重视发展“传帮带”的传统培养模式,提倡拜师学艺的传承机制;另一方面要将进修和自学相结合,形成学中干、干中学的良好习惯。结合实际需求,培养社会所需的优秀艺术人才。

(三)引进人才、留住人才,建立人才高地。优化人才配置,建立动态化用人管理机制,开辟人才发展“快车道”,制定切实可行的人才引进机制。

(四)加大基层文化建设。我们应该重视基层的文化建设,筹措资金,积极整合基层的文化资源。建立一支基层文化工作者队伍,依托地方文化馆、图书馆、艺术学校等,建立基层文化人才培训基地,夯实基层文化场馆院团的基础。

(五)加强资金投入。加大资金投入,从而加快人才培养的步伐,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进一步促进山西省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参考文献:

[1]胡筝.文化事业管理概论[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

[2]冯佳.重庆艺术人才队伍现状及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2.

[3]隋晓晨.黑龙江省文化艺术人才资源现状及对策研究[J].文艺传媒,2009(12).

作者简介:

孙明霞(1977-),女,山西戏剧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戏剧影视、文化传播。

猜你喜欢
文化艺术问题对策人才队伍
关于培养新时期青年人才队伍的思考
激发人才队伍活力 更好助力追赶超越
新形势下群众文化艺术的发展
城中村改造问题及对策研究
人才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