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静
【摘 要】近几年,区域音乐文化遗产越来越多地被人们所提及,越来越多的学者投入到区域音乐文化遗产的挖掘、保护之中,人们渐渐认识到,保护和传承区域音乐文化遗产的重要性。本文是笔者结合前人所做之研究对区域音乐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认识与理解。
【关键词】区域音乐;保护;传承;多维视野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0-0080-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一书中提出,“区域音乐文化遗产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各地区人民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出来的”。随着时代的变迁,大量优秀的区域音乐文化遗产面临失传、后继无人的境况,因此积极采取对策对区域音乐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传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研究》一书则主要对其传承发展进行了探讨。《民族区域文化的审美人类学批评》一书是以广西的文化为背景,努力把美学问题人类学化。《当代音乐的理论与实践命题》一书是以当代音乐研究为主介绍了当代音乐研究的历史与现状、辩证思维与传承发展等内容。通过阅读这几本著作,使本人对区域音乐文化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
一、区域音乐文化遗产的内涵界定
中国音乐学院的杨红博士、晋中学院音乐学院的闫钰、武汉音乐学院的蔡际洲等都对区域音乐的内涵进行了界定。结合阅读的几部著作以及众位学者对于区域音乐的界定,本人认为:区域音乐文化遗产就是指,在一个特定区域内人民世代相承的、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传统音乐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
二、保护与传承的“多维视野”
近年来,区域音乐文化遗产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发掘保护的同时逐步将区域音乐文化遗产推向学术研究的舞台,我们必须从一般口头的呼吁到实际的操作、运作和实践中。第一,挖掘、保护、搜集、整理区域音乐文化遗产资源,编写成册。这不仅使宝贵的音乐资源能得以保存和保护,而且也便于其流传和发展,更便于学者积累研究资料。第二,拓展研究的“多维视野”。音乐文化遗产意义的发掘不仅仅是文学、艺术、审美的意义,同时应该有民族学、音乐学、人类学、社会学等学科领域的意义。第三,变革区域音乐文化遗产研究的观念。在当前全球化、现代化、多元化的文化语境中,应立足开辟区域音乐文化遗产研究的新途径,应该在多维视域中选择最有效的研究理论和方法,应确立新的区域音乐文化遗产研究的理念和思路,才能取得区域音乐文化遗产研究的新成果。第四,创作符合时代气息的新作品。强调音乐文化遗产搜集整理的原汁原味是十分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使其在民间、百姓中流传和不断发展创作。这需要为音乐文化遗产创作更多的机会,营造更好的氛围,凸显其特色、优势。
三、“多维视野”保护与传承的实践模式
现代网络能够全方位地覆盖、应用到人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使生活更加便捷,对世界的了解更为深入。那么,如何利用互联网进行区域音乐文化遗产的传播呢?
(一)加强传播意识,树立切确的传播理念。当今,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这为区域音乐文化遗产的传播创造了一个更加有利的平台,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区域音乐文化遗产,进而喜爱它、传承它。
(二)立足校园,拓展传播渠道。传播区域音乐文化遗产,青少年是不容忽视的群体,区域音乐文化遗产传播的重心必须深入到学校中去。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对学生进行宣传和教育,使学生充分认识了解区域音乐文化。
(三)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搭建传播新平台。尽快建立完善区域音乐文化遗产原始资料库,建立区域音乐文化遗产网站。使之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感知、认同和接受。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我国的区域音乐文化异彩纷呈。但是随着时代不断的进步、社会不断的发展,区域音乐文化已经慢慢地被人们遗忘,现在,我们不得不对区域音乐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加以重视,使它们能够得以生存,得到保护,得以传承。希望以后的区域音乐研究工作者能够更好的发掘整理我国优秀的区域音乐文化,使它们的音乐价值能够再一次向中国,甚至向世界展现。
参考文献:
[1]张仲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研究[M].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
[2]张利群.民族区域文化的审美人类学批评[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居其宏.當代音乐的理论与实践命题[M].中国音乐学院出版社,2009.
[4]王文章主编.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
[5]蔡际洲.音乐文化与地理空间[J].音乐研究,2011.
[6]闫钰.对民族音乐学视野下区域音乐研究的反思[J].北方音乐,2016.
[7]蔡兆梅.论区域音乐文化中甘肃民歌的传承发展[J].北方音乐,2016.
[8]杨红.民族音乐学视野中的区域音乐研究[J].中国音乐学院,2010.
作者简介:
骆 静(1993-),女,山东省临沂市人,汉,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区域音乐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