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鑫
【摘 要】《原野》是中国首部被搬上国外舞台的歌剧作品。本剧将人性的复杂与扭曲刻画得淋漓尽致,展现了极强的戏剧张力。无论是在文学还是音乐方面,本剧都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啊!我的虎子哥》是歌剧《原野》第二幕第二首,女主角金子的咏叹调。全曲仅33小节,10个乐句。每一个字、每一个乐句都值得反复雕琢、仔细推敲。本文通过对这首咏叹调的创作手法进行分析,发现其艺术特征,并从声乐技巧及情绪表达方面重点阐述如何演绎这首咏叹调。
【关键词】咏叹调;《原野》;艺术特征
中图分类号:J8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0-0066-02
《啊!我的虎子哥》是歌剧《原野》第二幕第二首,女主角金子的咏叹调,作为这部歌剧的重要唱段,被无数艺术家及演唱者广泛传唱。该咏叹调篇幅虽短,却鲜明地诠释了女主角金子敢爱敢恨、大胆泼辣、敢于挑战封建伦理道德的人物形象,在创作手法及歌曲表现力上都堪称经典。
一、《啊!我的虎子哥》的创作背景
剧作家曹禺,原名万家宝。1929年,19岁的曹禺由南开大学转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潜心钻研戏剧。曹禺的戏剧语言极富特色,善于刻画角色的内心世界,并兼有西方戏剧创作的影子。他一生创作话剧作品无数,被公认为中国现代话剧史上成就最高的剧作家。
曲作者金湘,1935年生于浙江。7岁开始学琴,1959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1994年回中国音乐学院任作曲教授。金湘的作品体裁广泛、风格多样,更善于融合西方近现代作曲技法于东方的审美意识和美学传统之中,赢得了广泛赞誉。
该剧创作于中国歌剧繁荣发展的20世纪80年代。在这个年代,欧洲的表现主义开始萌芽,而中国剧作家们的作品也普遍呈现出一种表达人性解放的激情。歌剧《原野》在这种创作浪潮中诞生,并于1987年在中国歌剧院首演,取得巨大成功,同时震惊了西方乐坛,被西方媒体誉为“中国第一部叩开西方歌剧宫殿大门的东方歌剧”。
歌剧《原野》是中国第一部被搬上国外舞台并产生巨大影响力的作品。本剧将人性的复杂与扭曲刻画得淋漓尽致,展现了极强的戏剧张力。
该剧是由万方根据其父亲的同名话剧改编的一部四幕歌剧,由曲作家金湘作曲。讲述了民国初年,女主人公金子与青梅竹马的男主人公仇虎因地主恶霸焦阎王的迫害而分开,被迫嫁于仇人的儿子。她满心的仇恨与激情在与出狱后的仇虎相见时爆发,二人上演了一段充斥着仇恨与爱情的复杂故事。
《原野》与剧作家曹禺以往作品的艺术风格颇不相同,这是他积极探索农民生活的果实,他采用了一些非现实的创作手法来描写农民生活,这是《原野》的一个特殊的创作背景。他充分借鉴了西方的象征手法,或者说“原野”本身就是一种象征。
二、《啊!我的虎子哥》的艺术特征
《啊!我的虎子哥》全曲仅33小节,10个乐句,但变化无穷、难度极大。每一个字、每一个乐句都值得反复琢磨、仔细推敲。而演唱这首咏叹调的金子,也是本剧中最为鲜活和复杂的人物,值得演员用心揣摩人物内心。
(一)文学特征。《原野》是曹禺众多作品中唯一的一部以农村题材为背景的话剧。人物与人物之间的戏剧冲突更为强烈,对人性的深入描写和探讨也更为生动。《原野》是一出悲剧,是一出超越平凡生活的悲剧。因此它免不了一些形式化和不自然。此外,在20世纪的欧洲,一种新的文学形式——表现主义也渐渐萌芽和发展。所谓表现主义,即是以表达主观感受而著称,以挖掘人的内心世界、表现外部世界在人内心上的折射为主旨,竭力反对以描写现实世界的本来面貌的现实主义原则,着意于表现主观感受的精神。在曹禺的《原野》中,我们可以明显看到表现主义的影子。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它具有几个明显的表现主义的特点。
1.强烈的激情。在剧中,不管是仇虎的“恨”,还是金子对仇虎的“爱”,都被作者用各种方式着重刻画。尤其是这首金子的咏叹调,将金子对仇虎满腔的爱与喷薄欲出的激情演绎得淋漓尽致。而这在中国其他文学作品当中是比较罕见的。中国人自古接受的教育,使得中国人的情感是压抑的、内敛的。金子的形象,以及她所表达出的热情,都是中国传统文学作品中鲜而少有的。
2.反抗的意识。在《原野》中,主人公仇虎的“仇恨”贯穿了作品始终。“报仇”成了他唯一的追求。而被迫嫁于焦大星的金子,则日日夜夜渴望与心上人仇虎私奔。而他们最终也做出了反抗。表现主义的反抗意识,在二人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3.强调人物。在左翼表现主义的创作中,人是他们关注的中心主题之一。而《原野》中最让人称道的,就是一个又一个或纠结或扭曲的鲜活的人物形象。尤其是演唱这首咏叹调的金子,更是近代文学作品中最著名的女性形象之一。为此不少学者著书立说,单只研究《原野》中一个个的人物形象,对其进行深入剖析。
《啊!我的虎子哥》的唱段,是本剧对金子的性格刻画最为深刻的一笔。金子是中国近代文学形象中一个非常另类的女性形象。她泼辣热情、性感大胆,又不失善良与痴情、伶俐与智慧。该唱段中第一句“你这野地里的鬼”,就表现了金子泼辣的一面。而第二句“这十天的日子,胜过一世。”则体现了她的热情和大胆。毕竟敢将这种话大声说出口的中国传统妇女,恐怕少之又少。金子虽出身农村,命运悲苦,但渴望自由与爱情,追求自由、敢于反抗。这样一个复杂的形象,对演唱这首唱段的演员来说,无疑是一个考验。
(二)音乐特征。歌剧《原野》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在这个时代,西方音乐创作思维对我国的音乐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以冼星海为首的一批留洋音乐家将西方传统作曲技法引入中国,創作了一大批虽运用西方作曲技法但又不失中国民族风格的具有鲜明时代特点的音乐作品。这种音乐特征尤其体现在歌剧的创作上。《原野》是当时第一部取得巨大成功的中国歌剧,其音乐创作技法在借鉴西方创作形式之余,也结合了我国民族调式的特点、民族和声的手法,体现了我国的民族音乐风格。
1.变化再现的二段体结构。在这部歌剧里,作曲家总体把握将人声与交响乐队紧密结合的音乐设计,同时又注重每个具体的戏剧发展,并借鉴西方经典“分曲歌剧”和瓦格纳“乐剧”的原则,使分曲分幕独立又紧密贯通和联系。而《啊!我的虎子哥》这首咏叹调,首先就具有其独立的基本构思,也不失与各分曲之间的联系。并且,以“爱情”为核心形成的对音乐结构的贯穿,也是作曲家独特的创作技巧。其次,对这首咏叹调来说,结构并不复杂,采用了民族音乐中常见的变化再现的单二部曲式。但在调式上,不管从和声进行还是旋律走向上,都可以明显地判断出属于西洋大调。作曲家紧紧抓住咏叹调进行创作,将唱词结构规整,密切贴合人物表现。在曲式结构上,就很明显地体现了中西结合的创作手法。
2.西洋大调的和声思维与具有民族特色的旋律。在歌剧《原野》中,其普遍特征是作曲家采用二度结构与四、五度结构作为构成和声的核心音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变化、叠置等构成和弦。保留了传统五声调式的音响效果,赋予了西洋大调和声五声性的色彩感,可谓匠心独运。这种手法同时体现在《啊!我的虎子哥》中,在这首咏叹调的和声进行方面,作曲家既以横向的旋律进行为主,又兼顾了纵向的和声形态;既保留了传统民族音乐的色彩感,又借鉴了西方的纵向和声思维,是和声进行方面的一大特点。如谱例1中,这段旋律具有五声性的音响效果,是因为极少使用偏音的缘故。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附加四度和弦和二度叠置和弦造成的具有民族色彩感的和声音响效果。
同时,这首咏叹调的旋律还具有“吟唱式”的特点,做到歌词与旋律的高度结合,并采用女高音,塑造了金子潑辣热情的形象,表达了“爱与反抗”的戏剧主题。
3.“形散而神聚”的节奏。紧拉慢唱是中国戏曲传统中的一种节奏形态。在《啊!我的虎子哥》里,这种中国戏曲的弹性节奏被借鉴,并与常规节奏巧妙结合,加之多次出现的自由延长记号,使歌曲的整个节奏呈现出一种“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如谱例2中的自由延长及紧接着出现的伴奏的连续三连音,这种安排和类似于紧拉慢唱的节奏给人一种“乱中有序”的感觉。
歌剧《原野》是中国歌剧对世界歌剧的重要贡献,在音乐创作上,是我国乃至世界歌剧的新探索。作曲家用娴熟的技巧和高超的才华,融合了古今中外各种作曲技法,并将之高度融合,开创了我国歌剧发展的新篇章。
参考文献:
[1]田本相.曹禺剧作论[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曾翠萍.金子咏叹调《啊!我的虎子哥》的音乐特点及其演唱处理[J].大众文艺(理论),2009(08).
[3]李京玉.《啊!我的虎子哥》的艺术感受及其演唱处理[J].音乐创作,20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