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晚霞消失的时候》中南珊形象

2017-06-21 16:36王鑫
名作欣赏·中旬刊 2017年6期
关键词:人生观女性形象

摘 要:《晚霞消失的时候》作为20世纪80年代初期“反思文学”的代表作品之一,其内容的反叛性和思想的新锐性在当年赢得了很多青年人的赞赏,其中的女性形象也应当引起我们的注意,小说的女主人公南珊由于独特的人生经历使她具有独特的思想。本文通过对小说进行简单梳理,浅析南珊这一女性形象和她单纯而深沉的人生观。

关键词:《晚霞消失的时候》 女性形象 南珊 人生观

在众多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在其众多人物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令人印象深刻。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女性形象是世俗的化身,作为满足人的基本生活的能指而存在,女性始终处在被观察和被否定的位置,其生活受到男性制约。进入“文革”时期,文艺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无一例外地遵循着“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的“三突出”创作原则,只谈阶级,不谈人性,以红色为基调,作品中出现的是没有血肉的典型人物。但是“文革”主流话语体系之外,地下文学不乏手抄本小说,其中有些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也特别值得回味,他们与“文革”主流文学的女性形象截然不同,大都感情细腻,有着善良、温柔和坚强等一系列传统女性的优良品质,怀着对生活强大的信心和对未来无限的希望,由于他们经历的人生轨迹不同,各自拥有独特的理想追求和人生价值。

一、《晚霞消失的时候》概说

《晚霞消失的时候》中的男女主人公分别是共产党和国民党高级将领的后代,小说以男主人公李淮平作为第一人称叙事人,讲述了他在不同时期与女主人公南珊的四次相遇,中间夹杂着他们讨论的有关爱情、历史和宗教等问题,深刻反思了“文革”时期红卫兵和知识青年一代的人生成长轨迹。

小说的叙事结构很规整,分为春、夏、冬、秋四个章节,分别对应四个历史时段,具有充分的历史象征性,象征着李淮平和南珊从“文革”前夕到“文革”结束的十多年里的四次相遇。第一次相遇是在春天的一个早晨。春意盎然的温暖时节让人充满了对未来无穷的美好想象,在这样春暖花开的时节里李淮平与南珊在公园里不期而遇,身穿淡蓝色服装的南珊与李淮平侃侃而谈,南珊问李淮平历史的动力是什么?是文明还是野蛮?李淮平给出的答案是推动历史的发展是野蛮,两个正值青春期的中学生在对历史动力是什么进行追问。第二次相遇不同于第一次那样美好,充满了残酷性。1964年的一个夏夜,李淮平已经成长为一名红卫兵的领袖,带领手下二十多个红卫兵抄了前国民党高官楚轩吾的家,南珊则以造反者楚轩吾的外孙女的形象出现,威严的审判者与痛苦的受難者四目相对,李淮平再次遇到了南珊,面对李淮平的审判,南珊只有低下头沉默不语,二人之间擦出的爱情火花在“文革”这场抄家风波中被仇恨彻底熄灭。事后李淮平知道自己带领抄家的楚轩吾竟然是父亲的朋友,自己青春萌动时有好感的少女南珊竟然是楚轩吾的外孙女,从那一刻李淮平无时不在怀着一颗忏悔的心,从来没有平静过。第三次相遇是在冬天“欢送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火车上,李淮平在送别去内蒙古落户的朋友,经历抄家后的南珊很快成为“旧世家的落难小姐”,地位卑微,生活艰苦,但仍然还有大家闺秀的气质,言谈举止温文尔雅,作为知识青年的她要带着弟弟南琛去内蒙古大草原上插队落户。在火车上李淮平看见了南珊,对南珊将要被下放农村的那种平静感到震惊,偶然听到了南珊一家人的谈话。最后一次相遇是在1978年秋天的泰山之巅,相隔十二年,南珊已经从一个年轻活泼的女中学生成长为一位平静超脱的中年女性,是一位外国上尉的随从翻译,李淮平在应征入伍后成为一名海军军官,泰山上二人第二次正面接触,李淮平终于袒露了多年以来的心声和忏悔,南珊则不愿意再提起往事,提出以后不要再见面。

二、南珊形象

(一)家庭出身

在十分重视“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血统论的“文革”时期,南珊自出生起就有了一种由身世带来的沉重负担。南珊出生在一个国民党高级将领的家庭:外公楚轩吾原是国民党国防部高级专员,兼任国民党第二十五军代理军长;父亲苏子明原是黄伯韬的机要参谋,后出国经商。这样的家庭在“文革”时期政治地位卑微,但经济上还算富裕。南珊从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对生活和理想充满着热爱和追求。但她也常常感到自卑,“我永远也无法知道,我怎么会带着这样一种自卑到世上来,也可能我的心灵带着天赋的残缺,也可能是由于我从小缺少母爱。但蒙昧中的情感已经无可挽回地忘却了。从我能记事时起,这种感觉自己卑小的心情就总在折磨着我的心灵。尤其是当我受到委屈的时候,这种心情就更显得沉重”。南珊从小感受到世界的不公正,尊严受到践踏,产生自卑心理。

南珊家境优越,善良纯洁,深厚的家世背景却掉进卑微的社会现实,温柔知性,一切都太美好,宛若一个美丽的天使,在“文革”的大潮中经历从都市到农村、从社会上层到底层的命运遭遇和精神创伤,但是在外公楚轩吾的儒教传统的宣扬下,南珊被外公身上沉着渊博、宽厚乐观的风尚所感染,使得她在幼小的年龄就一直在努力寻找一种至美至善的人格。

(二)人生观念

中学时期的南珊聪明清秀,活泼大胆,自信娴雅,超凡脱俗,富有教养。家庭出身造成了她根深蒂固的自卑心理,在“文革”中被红卫兵抄家,心灵遭遇创伤,情感受到伤害,原有信仰坍塌,人生理想破灭,个人生活深陷痛苦之中。孤独无助的她不得不寻找精神的新归宿,寻找一种心灵慰藉和生活动力,因而转向信仰宗教,把宗教作为完善自我和修复心灵的手段,用宗教信仰来支撑自己苦难的生活。

南珊在年幼的时候便没有母亲的关怀,接连遭受的劫难一度使善良温情的她走向冷漠寡言,为了寻找心灵的平静,为了今后更好地面对生活,她找到了伟大长者上帝,“我还应该感谢一个不可知的力量……有人说,那是一个神圣的意志,有人则说那是一个公正的老人。我更愿意相信后者。我相信他高踞在宇宙之上,知道人间的一切,也知道我的一切……假如他真的存在,那么当我终于有一天来到他面前的时候,我一定为我自己,也为他所恩赐给我的家庭,向他老人家深深鞠躬,表示一个儿女的敬意。”价值观受基督教影响很深的南珊,拥有对生活的坚韧精神和进取心,被迫带着年幼的弟弟到草原插队,到大兴安岭当牧民,到林场做拖拉机手,最后到外事局当翻译,默默忍受着生活带来的各种磨难,却始终没有改变过自己的生活信念。

小说表面上呈现的是爱情故事,以李淮平和南珊之间的从春天的萌动到秋天的凋零的恋爱悲剧展开,深入探讨爱情,侧面反映出“文革”时期人们对于爱情的渴望。与以往小说以爱情大团圆结局有很大不同的是,当李淮平在泰山之巅向南珊表达爱慕之情时,南珊决定要忘掉过去,拒绝了李淮平,并提出以后不再见面。南珊有着强大的对生命的韧力和对未来的信心,维护着自己的高尚人格和尊严,选择通过宗教改变信仰来自赎,坚守传统道德的自我完善,寻找至美至善至真,追求完美的人生,原谅和宽容之前受到的冤屈,没有心生怨恨,相信人性善,放弃了对现实不合理的批判,通过反省个体性灵来升华人格。在小说最后,李淮平也对南珊的高尚人格表现出了由衷的敬仰:“南珊,她在我心中已经不再是一个名字和一个人,而是一种信念,一种对于我的人生正在开始发生无比巨大的影响力的崭新的信念!”

楚轩吾作为一名智慧的启蒙者形象,是南珊的人生导师,指导青年人该如何走人生的道路,告诫年轻人不宜盲从政治。“在国家命运和社会责任面前,你不可能没有自己的政治见解的。现在有许多不知天高地厚的年轻人动辄以改革为己任……读书,是为了深思熟虑,通情达理,绝不能以自己信奉了什么就投身到将某种意志强加于人的斗争中去。”这段楚轩吾在火车上对南珊说的话,其实也是说给李淮平的,告诉年轻人不要因为相信某些观念就去破坏社会,这是非理性的行为。其实也是作者礼平在向读者解释自己以及红卫兵一代人的人生经历,“文革”的暴动就是青年人在人生的青春期非理性的不恰当的行为。南珊答应道:“我读书,是为了使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更合理,我永远不会因为自己坚信了什么理想就把它强加到别人的意志和心愿上。”因此,对李淮平而言,南珊一家人实际上扮演了一个启蒙者的角色,将他的灵魂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三、结语

《晚霞消失的時候》这本“文革”时期地下文学的手抄本小说,具有现代意识,坚持怀疑和否定的精神,宣扬人性复归,对人的理性进行深刻反思,现在读来仍有重要价值。

南珊的形象代表着历史记忆的呈现与化解。小说中以人物对话的形式道出了关乎人类历史、战争、人生、宗教信仰等宏大问题的追问,关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南珊、住持、国外军官与李淮平都在反思人性与革命,文明与野蛮,哲学与宗教,科学与艺术,每次提出这样的问题,都会以宗教的形式化解掉。李淮平身上体现了一种忏悔意识,知识青年南珊信仰基督教,将人类的历史归结为文明和野蛮的冲突,告诉我们要宽容他人,学会去爱。南珊依靠宗教信仰的力量维护着人格的尊严和对理想爱情的追求,经历了“文革”那样一个独特的时代,生活的重重苦难塑造出一种坚定超脱的气质,成为文学史上光辉的女性形象。

参考文献:

[1] 礼平等.晚霞消失的时候[M].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2000.

[2] 尹元华.生活在别处——“文革”地下文学中的女性形象[J].济南教育学院学报,2000(5).

[3] 谭震.“文革”手抄本小说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11.

作 者:王鑫,内蒙古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2014级在读本科生,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编 辑:李珂

猜你喜欢
人生观女性形象
人生观(一)
浅析隐性课程对中学生道德教育的影响
从一分钱到一元钱的思考
心理学视阈下的高职大学生人生观教育教学实践研究
阿尔比作品《动物园的故事》“厌女”可能性分析
“看”与“凝视”中的美
西方女性摄影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恐慌与愤怒,焦虑与恐惧
新时期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意义
浅析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在商业化运作下的作用
文化视野下日本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