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与美声演唱艺术的异同及影响

2017-06-21 17:22刘玉洁
牡丹 2017年12期
关键词:演唱艺术吐字咬字

刘玉洁

京剧和美声演唱艺术分别是东西方声乐艺术的经典代表。本文以辩证客观的视角对这两种不同的声乐艺术类型进行比较,分析二者之间的异同,这对于传承与保护传统艺术、推动我国当代声乐艺术蓬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京剧和美声演唱艺术都是既古老又年轻的声乐演唱艺术。京剧是我国目前影响力最大、范围最广的剧种,是我国乃至世界艺术宝库的瑰宝。美声演唱艺术起源于16世纪末的意大利,最终形成了一整套科学系统的发声训练方法和理论体系,并于20世纪初传入我国,对我国民族声乐艺术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辩证客观地比较这两种声乐艺术之间的异同,对于传承和保护传统艺术、助力我国当代声乐艺术实现进一步发展是极为有益的。

一、京剧与美声演唱艺术比较的可行性

比较是重要的研究方法之一,通过将两种及以上具有一定相通性的事物放在一起进行比较,人们可以更加深入、系统、全面地了解该事物。京剧与美声同属于声乐演唱艺术范畴,二者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一是所针对的对象相同。“丝不如竹,竹不如肉。”人类的发声器官是差异性最大、最完美、最神秘莫测的器乐,优质的人声有着无可比拟的艺术魅力。作为东西方声乐艺术中的重要类型,京剧和美声演唱艺术都是理论和实践体系完善的发声技巧和表演形式,在对人类发声器官的运用方面都体现出了高超的艺术技巧性。因此,二者在一定程度上也表现出相应的共通性。

二是多元文化交流融合的外部环境。当前,世界文化多元化的趋势愈加明显,早在近代,美声演唱艺术就已经漂洋过海来到我国,并经历了排斥、接纳、融入的不同阶段,最终成为我国现当代声乐艺术的重要构成部分。在这一大前提下,将京剧与美声演唱艺术进行比较,探求以二者交流为表象、融合为实质的艺术路径,对于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丰富我国当代民族声乐艺术体系,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二、京剧与美声演唱艺术的比较

京剧与美声演唱艺术,都是对人声乐器充分开发和运用的、比较完备的艺术形式,二者既存在相通性,也有着较大的差异性。将二者进行比较,对于京剧以及美声演唱艺术在当代中国的传承发展有积极的作用。

(一)呼吸技术

呼吸是声音之本。京剧与美声演唱艺术都非常重视呼吸的运用。京剧演唱全凭“内练一口气”,要求演唱者在掌握“一吸便提,气气归脐”的技术要求之后,以气来吐字、发声、行腔,能够轻松驾驭高音、低音,确保整个演唱达到“音断字不断、字断气不断”的艺术境界。美声演唱艺术将呼吸看作是决定演唱质量的重要因素,“在气息支持下歌唱”,是美声唱法的第一个重要原则,认为“谁懂得呼吸的奥秘,谁就懂得歌唱”,“掌握不好呼吸,就没法唱出好听的声音,甚至会毁坏嗓子”。但是,基于在舞台演唱时的需要,京剧与美声唱法的呼吸支点位置不同。

呼吸支点是胸腔内的气息在发声时其压力的集聚点:京剧的呼吸支点要高于美声,美声的呼吸相较于京剧则要吸得更深一些。在京剧演唱中,无论是哪一种行当的唱法,都讲究“气沉于底”,才能“贯通于顶”,这里的“底”即所谓的“丹田”。“丹田”有上、中、下之分:两眉之间为上丹田,胃部与横隔膜部位为中丹田,脐下三指为下丹田。因为京剧演员不仅要进行演唱,同时在舞台上还要借助动作来进行表演,所以京剧演员的呼吸支点要高于美声的演唱者,否则就会影响到表演的动作性。美声唱法则没有这方面顾虑,再加之采用“胸腹式联合呼吸”法,呼吸支点虽然比京剧要低一些,但是吸得更深一些。演唱者在进行演唱时,呼吸器官要保持通畅状态,吸气时,整个肺部和腰腹部要充盈饱满,呼吸及声音通道呈管状结构,呼吸稳定、连贯且富于流动性,使声音既深沉、稳定和坚实,又充满活力、灵性和弹力。

(二)咬字吐字

咬字吐字是声乐演唱的重要载体,咬字吐字清晰是声乐演唱艺术中的重要准则,但由于京剧和美声艺术所演唱的主要语言种类——汉语和意大利语,属于不同语系,二者在实现“清晰”这一目标的策略和途径方面有所差别。

京剧讲究“字正”,强调“出字、归韵、收音”,必须把字唱准确、饱满。咬字吐字要遵循“十三辙”,要分清前后鼻音、平舌音与翘舌音、舌尖音与舌边音等。而美声唱法也十分讲究咬字吐字的清晰度,因主要运用意大利语进行演唱,所以非常重视元音的发音,要求所有的元音必须纯正而响亮,强调在保持元音时要消除任何阻碍,确保舌头、软腭、嘴唇呈现放松状态,以能够快速、平稳地形成元音。发音时,辅音要清晰而快速地落在元音上,声音必须连贯流畅;唱高音时必须把辅音发得小且轻、脆而实、圆滑而不拖沓;而辅音与元音之间的过渡要清晰明了,使声音在具有良好共鸣的基础上吐字清晰圆润、字字连贯如串珠。

(三)共鸣运用

共鸣对于声乐演唱艺术来说十分重要,良好的共鸣将使人的嗓音变得清脆、明亮,更富有穿透力。京剧虽然没有“共鸣”的术语,但是同样有“龙音”“虎音”“上膛”之类的表述。也正是因为如此,京剧所提及的“共鸣”并不如美声演唱中要求一致,不同的行当有不同的共鸣要求。例如,老旦为了提高嗓门,主要采用口腔共鸣进行演唱。

美声唱法中的各个声部对于共鸣的要求则是一致的,都十分重视对“共鸣”腔体的充分运用,要求演唱者在发声时全身就像一把即将要演奏的乐器,“头腔、胸腔、腹腔”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协作,声音在其间充分混合、震动,以便能够达到更好的发声效果。这样的声音更加浑厚结实、连贯统一,具有良好的韧性和活力,使得美声唱法能以强大的歌唱共鸣获取足够宏大的音量和极具穿透力的声音,即便是在比较宽阔的剧场中仍然能够凝而不散、传播得更远。

(四)声情关系

声情关系是声乐演唱艺术中的重要内容。京剧与美声演唱艺术都推崇既富于真情实感又能够有所节制的声情关系,这是由二者所产生的文化背景决定的。

我国传统文化以儒家与道家为尊,审美文化也打上了儒道的深深烙印。其中,儒家崇尚“温柔敦厚”“克己复礼”,道家则追求“道法自然”“天人合一”。京剧作为集大成的艺术形式,也以社会所认同审美范式为尊,要求情感应能够自然流露,做到情真意切、真情实感。因此,《唱论》云:“一声唱道融神处,毛骨悚然六月寒”,讲的就是真情实感所产生的感染力。与此同时,情感的宣泄又要有所克制,做到含蓄蕴藉、哀而不伤。

美声演唱艺术则主要源起和发展于欧洲。欧洲大陆经历了非常长的教会统治时期,宗教的教义使其民众更加节制和容忍,整个社会主流审美也表现为相应的倾向。因此,美声唱法与京剧一般,也具有既追求真实又相对克制的特点。

当然,京剧的真情实感更富于生活气息,讲形形色色人物的喜怒哀乐,美声演唱艺术的情感宣泄则更加恢弘大气。京剧的克制更加顺其自然,而美声演唱艺术的克制则略显隐忍,这是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所导致的。

三、比较京剧与美声演唱艺术差异性的积极影响

在久远的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不同民族、不同种类的艺术文化之间始终都进行着对抗与交融的交流活动。京剧艺术是一门体系完备、理论成熟的声乐艺术类型,代表了我国传统戏曲中的最高成就;美声演唱艺术源起于欧洲大陆,其科学性与艺术性得到了广泛认可。美声演唱技法传入我国本土的时间已经很长,与本土的民族音乐已经进行了相应的融合。分析比较京剧与美声演唱艺术之间的不同,对于实现共同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一方面,通过比较来强调京剧艺术的民族性。“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民族性是每一个民族文化艺术类型存在的重要条件。对京剧与美声演唱艺术进行比较,厘清京剧艺术与其他民族艺术相比所具有的民族性特征,并以科学态度,努力对这一民族性进行扬弃,有利于京剧藝术的传承与发展。另一方面,通过比较来促使二者的相互借鉴。京剧与美声演唱艺术具有一定的互通性。基于这一点,借鉴美声演唱中的某些教学方法来提高京剧艺术学习的实效性是一条新路。这对于我国京剧人才培养似乎十分有利。

京剧和美声演唱艺术分别是东西方不同文化在声乐艺术方面的主要形式,具有十分鲜明的个性化特征。随着世界文化艺术交流融合趋势的愈加明显,以辩证客观的视角对京剧和美声演唱艺术进行比较,鼓励在保持京剧原有特色的基础上,积极吸收和借鉴美声演唱艺术的优势,对于传承传统戏曲文化、推动我国当代民族声乐艺术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成都师范学院音乐学院)

猜你喜欢
演唱艺术吐字咬字
勇毅执着的追求 坚实丰厚的建树
——郭克俭《中国豫剧演唱艺术》评介
声乐歌唱语言与咬字的艺术处理探索
孩子吐字不清,可能是舌系带过短
有关声乐教学的咬字
民族音乐演唱艺术的历史变迁探究
孩子吐字不清,可能是舌系带过短
声乐教学中的演唱艺术实践
高校声乐教学中声音“气”、“点”结合与咬字关系研究
用心吐字,为爱发声
“孩子吐字不清如何处理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