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文是在告祭死者或天地、山川等神祇时所诵读的文章。体裁有韵文和散文两种,内容主要为哀悼、祷祝、追念死者生前主要经历,颂扬他的品德业绩,寄托哀思,激励生者。祭文是由古时祝文演变而来,其辞有散文、有韵语、有俪语。而韵语之中,又有四言、六言、杂言、骚体、俪体之不同。祭文出现于汉代。
古时的祭文在内容上可分四类,即哀悼死者、祈求降福、驱除邪魔、祈祷降雨,但多用于哀悼死者。因为祭文是哀悼死者的文辞,所以应该以真挚的感情与质朴的风格来写作。祭文是读给人听的,特别是给死者后人听的,所以内容以表彰死者功德为主,并要通俗易懂。旧时写得好的祭文,感情色彩比较浓厚,多为亡亲亡友而作,念起来如泣如诉。如韩愈的《祭十二郎文》。
墓志铭是一种悼念性的文体,一般分为“志”和“铭”两部分。“志”用散文形式写,叙述死者生平事迹,类似于传记;“铭”用韵文形式写,多为赞颂、悼念死者之词,一般是对前面的主要内容加以概括。墓志铭最早甚为简略,唐宋以后发展为精心撰作的文章,成为我国传记文学的重要一支。这类文字往往由死者的家人或门生故吏请当时的文章名家撰写,唐宋八大家生前多受人之请写作此类文字。
当然,古人也有为自己写墓志铭的,其心态自然非同一般。这种“自我鉴定”式的文字,多半是抒发愤世嫉俗之情,有的则是为了剖白心迹以免后人歪曲与误解。从章法上看,墓志铭的志文部分首先叙述死者的世系、爵里,接着叙述死者的一生经历,最后扼要交代死者的后人。
■
(2013年·辽宁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4题。
公讳尧臣,字伯庸。天圣五年举进士第一,为将作监丞、通判湖州。召试,以著作佐郎直集贤院,知光州。岁大饥,群盗发民仓廪,吏法当死,公曰:“此饥民求食尔,荒政之所恤也。”乃请以减死论。其后遂以著令,至今用之。郭皇后废,居瑶华宫,有疾,上颇哀怜之。方后废时,宦者阎文应有力,及后疾,文应又主监医。后且卒,议者疑文应有奸谋。公请付其事御史,考按虚实,以释天下之疑。事虽不行,然自文应用事,无敢指言者,后文应卒以恣横斥死。
元昊反,西边用兵,以公为陕西体量安抚使。公视四路山川险易,还言某路宜益兵若干,某路贼所不攻,某路宜急为备,至于诸将材能长短,尽识之,荐其可用者二十余人,后皆为名将。是时,边兵新败于好水,任福等战死。今韩丞相坐主帅失律,夺招讨副使,知秦州;范文正公亦以移书元昊不先闻,夺招讨副使,知耀州。公因言此两人天下之选也,其忠义智勇,名动夷狄,不宜以小故置之,且任福由违节度以致败,尤不可深责主将。由是忤宰相意,并其他议,多格不行。明年,贼入泾原,战定川,杀大将葛怀敏,乃公指言为备处,由是始以公言为可信,而前所格议,悉见施行。
初,宦者张永和方用事,请收民房钱十之三以佐国事。下三司,永和阴遣人以利动公,公执以为不可。
京师数为飞语,及上之左右,往往谗其短者。上一切不问,而公为之亦自若也。
公在政事,论议有所不同,必反复切劘,至于是而后止,不为独见。在上前,所陈天下利害甚多,至施行之,亦未尝自名。
公为人纯质,虽贵显不忘俭约。遇人一以诚意,无所矫饰,善知人,多所称,荐士为时名臣者甚众。有文集五十卷。将终,口授其弟纯臣遗奏,以宗庙至重、储嗣未立为忧。天子愍然,临其丧,辍视朝一日,赠左仆射,太常谥曰文安。
(节选自欧阳修《王尧臣墓志铭》)
1.对下列句子中黑体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后遂以著令 著:显著。
B.以释天下之疑 释:消除。
C.多格不行 格:搁置。
D.永和阴遣人以利动公 阴:暗中。
2.下列各项中,全都表明王尧臣为人正直的一项是( )
①公请付其事御史,考按虚实 ②不宜以小故置之
③尤不可深责主将 ④由是始以公言为可信
⑤公执以为不可 ⑥公为之亦自若也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⑥ D.④⑤⑥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尧臣军事才能杰出。西北边境因元昊作乱发生战争时,王尧臣通过实地考察,对兵力部署、要塞防卫等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B.王尧臣在陕西体量安抚使任上,当现今的韩丞相因好水之战指挥失当致使任福等人战死而被贬官时,敢于仗义执言。
C.王尧臣居官任职期间,处理政务遇到意见不一致时,一定与大家反复讨论,直到取得共识为止,从不固执己见。
D.王尧臣一生历任多职,为国为民,临终仍挂念国事。皇帝亲自参加他的丧礼,并且停止朝政一天以表达哀思。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饥民求食尔,荒政之所恤也。”乃请以减死论。
译文:
(2)遇人一以诚意,无所矫饰,善知人,多所称,荐士为时名臣者甚众。
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4题。
孙抃,字梦得,眉州眉山人。抃读书属文,中进士甲科,以大理评事通判绛州。皇祐中,以右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制下,谏官韩绛论奏抃非纠绳才。抃即手疏曰:“臣观方今士人,趋进者多,廉退者少。以善求事为精神,以能讦人为风采;捷给若啬夫者谓之有议论,刻深若酷吏者谓之有政事。谏官所谓才者,无乃谓是乎?若然,臣诚不能也。”仁宗察其言,趣视事,且命知审官院。抃辞以任言责不当兼事局,乃止。
在台,数言事,不为矫激。帝欲除入内都知王守忠领武宁军节度使,抃奏罷之。温成皇后葬,以刘沆为监护使,抃奏沆为宰相,不当为后妃护葬丧事。时又议为后建陵立庙,抃率官属言非礼。因相与请对,固争不能得,伏地不起,帝为改容遣之。御史请罢宰相梁适,未听,抃奏曰:“适在相位,上不能持平权衡,下不能笃训子弟。言事官数论奏,未闻报可,非罢适无以慰物论。”宰相陈执中婢为嬖妾张氏榜杀,置狱取证左,执中弗遣,有诏勿推。抃复与官属请对论列,疏十上,适、执中卒皆罢。改翰林学士承旨,帝读《史记·龟策传》,问:“古人动作必由此乎?”对曰:“古有大疑,既决于己,又询于众,犹谓不有天命乎,于是命龟以断吉凶。所谓‘谋及乃心,谋及卿士,谋及庶人,谋及卜筮。盖圣人贵诚不专人谋默与神契然后为得也帝善其对再迁礼部侍郎抃久居侍从泊如也人以为长者。既而枢密副使程戡罢,帝欲用旧人,即以命抃。岁中,参知政事。抃性笃厚寡言,质略无威仪。居两府,年益耄,无所可否。御史韩缜弹奏之,罢为观文殿学士。英宗即位,进户部侍郎。告老,以太子少傅就第,卒。赠太子太保,谥文懿。
(节选自《宋史·孙抃传》)
1.下列对文中黑体词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士甲科,在宋代科举制度中,甲科、乙科都是指进士而言的,甲科是优于乙科的。
B.庙,古代本是供祀祖宗之地,《礼记》说:“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
C.龟策,是指龟甲和蓍草,古人用它来占卜吉凶。古时卜用龟甲,筮用蓍草。
D.户部,为六部之一,掌管土地、户籍、科举、财政等,长官为户部尚书,副长官为户部侍郎。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抃性格笃厚,言辞温和公正。他不认同找别人的事、攻击别人、嘴巴快捷、行事刻毒是谏官有才能的表现,亦是议事不发表偏执的言论。
B.孙抃在职尽责,维护朝廷礼仪。有人建议为皇后建陵立庙,以孙抃为首的官员都说这样做违背礼仪,他伏地进谏,皇帝因为他脸色都变了。
C.孙抃不惧权贵,能够仗义执言。他请求罢免宰相梁适,皇帝不听,他就上奏章告诫皇帝说不罢免梁适不能平息众人的议论,那最终他的请求得到落实。
D.孙抃通晓典籍,解说周详深刻,面对皇帝的质问,他从古人有疑难之事时的做法来解释,即自己的决定加上众人的意见见解,也要用卜筮来询问上天。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仁宗察其言,趣视事,且命知审官院。
译文:
(2)置狱取证左,执中弗遣,有诏勿推。
译文: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盖圣人贵诚不专人谋默与神契然后为得也帝善其对再迁礼部侍郎抃久居侍从泊如也人以为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