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辅导员职业生存状态影响因素分析
——以武汉工商学院为例

2017-06-21 12:35刘璐
文教资料 2017年11期
关键词:工商管理机制民办高校

刘璐

(武汉工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0)

民办高校辅导员职业生存状态影响因素分析
——以武汉工商学院为例

刘璐

(武汉工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0)

通过对民办高校武汉工商学院(以下简称“武工商”)58名辅导员进行调研,发现武工商辅导员职业生存状态总体处于中等水平,具体体现为薪酬待遇与责任不太对等,管理机制不尽合理;发展与晋升空间有限、渠道不畅;职业感受内外认可度不高,工作缺乏热情与自豪感。针对上述民办高校辅导员职业生存状态,本文从民办高校辅导员管理机制、辅导员发展与提升、辅导员职业感受等方面进行探索分析,进而从建立辅导员科学管理机制,提高辅导员职业能力与素养,培育辅导员内在敬业精神等方面提出相应的改善对策。

民办高校辅导员 职业生存状态 管理机制 发展与提升 职业感受

民办高校辅导员的职业生存状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民办高校学生的培养质量与民办高校的正常发展。了解民办高校辅导员职业生存状态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对改善民办高校辅导员生存状态、加强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促进民办高校发展有重要意义。

一、调查取样

研究采用定性与定量、问卷调查与深度访谈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武工商58名辅导员为主要调研对象,同时针对武工商辅导员及辅导员的管理者——书记、学工领导等人群设计开放式问卷,采用访谈法进行深入访谈,以更全面、客观地了解基层辅导员真实的职业生存状态,并进行分析与归因。

在文献研究与理论与实际工作结合的基础上,编制“民办高校辅导员职业生存状态调查问卷”。问卷由三个主要版块构成:(1)关于辅导员管理机制调查:主要包括辅导员日常管理、工资待遇、考核机制、激励机制等调查。(2)关于辅导员发展与提升调查:主要包括辅导员能力素质、专业提升、发展空间、晋升渠道等调查。(3)关于辅导员职业感受调查:主要包括辅导员人际关系、职业认可、职业感受、职业规划等调查。

问卷采用五分量表法,1=非常不符合,2=基本不符合,3=说不清楚,4=基本符合,5=非常符合。调研采取面对面发放问卷的方式,共计发放问卷61份,回收有效问卷58份,有效回收率为95%。样本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样本基本情况统计

?

二、调查分析

本研究以已有文献、调查问卷及访谈为原始材料,在辅导员管理机制、辅导员发展与提升、辅导员职业感受三个层面调查民办高校辅导员职业生存状态。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武工商辅导员职业生存状态总体处于中等水平,具体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一)辅导员管理机制层面

图1 辅导员管理机制调查图示

如图1所示,在日常管理方面,武工商67.24%的辅导员需要经常加班,65.52%的辅导员认为日常管理是严格的,67.24%的辅导员基本每周值班(夜间住校值班)2次~3次。

在工资待遇方面,对收入及五险一金、优惠购房、公费医疗、退休保障方面的满意程度,“非常不符合”及“基本不符合”状态占比前两位,分别占比65.52%、48.28%。从问卷调查数据可分析出,武工商51.72%的辅导员工资处于2001元~ 3000元,36.21%的辅导员工资处于3001元~4000元,5001元及以上的占比0%。武工商86.21%的辅导员已婚,已婚辅导员中62%的有子女,其中已经有二胎或有二胎计划的辅导员占比38.46%。在物价逐年上升的社会,面临上有老下有小经济压力的辅导员群体,生活经济压力较大。

在考核、激励等管理机制方面,表示不满意的比例均超过被调查辅导员总人数的1/2,分别占比65.51%、63.79%。其中,“对学校辅导员考核机制是满意的”调查结果显示“基本不符合”及“非常不符合”的占比前两位,分别占比34.48%、31.03%。“对学校辅导员激励机制是满意的”调查结果显示“基本不符合”及“非常不符合”的占比前两位,分别占比34.48%、29.31%。在访谈中,部分辅导员提及在武工商辅导员每月要接受学工部考核,考核合格的基本条件为每月至少到课堂查课19节次、每月至少走访所带学生宿舍19间次、每月至少与学生深入谈心19人次、每月周末班会并打卡4次,均需记录于辅导员工作日志,每月结合监控、电话回访谈心学生予以核查,考核不合格者全校予以公示并作为年底考核依据之一。访谈中,大多数辅导员认为辅导员工作是做人的工作,思政德育、成长培养、心理咨询、学生突发状况等很多工作是工作日志中无法体现的。学校对于辅导员的管理过于机械,并提出通过监控、电话回访作为考核的主要渠道是一种不信任的体现,较大程度上挫伤了辅导员的职业自尊感与职业认可度。

据调查统计,辅导员管理机制调查量表平均分为2.83,整体而言,武工商辅导员认为学校对于辅导员的管理是严格且不人性化的,在工资待遇与权责对等、考核机制、激励机制等具体管理方面满意度不高,较大程度上影响了辅导员职业生存状态。

(二)辅导员发展与提升层面

图2 辅导员发展与提升调查图示

如图2所示,在辅导员能力素质方面,56.9%的辅导员具备沟通、协调、应变、创新等辅导员职业核心能力,60.34%的辅导员具有教师资格证、心理咨询师证、就业指导师证等与专业相关的资格证书。对于辅导员需要定期进行思政教育、日常事务管理、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危机事件硬度、科研方面的培训进修,44.83%及34.48%的辅导员认为 “基本符合”及“非常符合”。

图3 辅导员职业感受调查图示

专业提升方面,对在自身学历、学位上提升没有压力表示“说不清楚”的占比较多,占比32.76%,“非常不符合”及“基本不符合”的占比第二,均为24.14%。会自主担任学生工作以外诸如校内外代课、兼职心理咨询师的“基本符合”占比39.66%,“说不清楚”占比36.21%。

发展空间方面,认为辅导员工作有很大发展空间“非常不符合”及“基本不符合”的占比前两位,占比均为37.93%。晋升渠道方面,认为辅导员晋升渠道是顺畅的“非常不符合”及“基本不符合”的占比为前两位,分别为36.21%及37.93%。关于职称晋升的问题,在访谈中L老师指出了一个在武工商存在的“无解难题”:助教评定讲师职称需有代课经历,思政类课程由公共基础课部老师负责,心理与就业类课程大多交由有教学经历的辅导员,致使缺乏教学经历的辅导员无课可上,评定职称成为“无解难题”,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职业发展停滞与后续动力不足。由此可见,职称晋升渠道不通畅是影响武工商辅导员职业生存状态的重要因素。

据调查统计,辅导员发展与提升调查量表平均分为2.9。整体而言,武工商辅导员具备基本职业核心能力,期望能定期参加学校组织的培训进修,对辅导员职业的发展空间及晋升渠道不持乐观态度。同时需值得注意的是,辅导员自主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不足,每天至少花1到2小时进行科研学习与学术交流的辅导员仅占比14.24%。可见辅导员自我职业成长意识不够浓厚,有待提升。

(三)辅导员职业感受层面

如图3所示,在辅导员职业认可方面,认为辅导员工作能得到学校、领导及社会支持与认可的表示“基本不符合”及“说不清楚”占比前两位,分别为32.76%及25.86%。“非常不符合”位列第三,占比22.41%,“非常符合”位居倒数第一,占比0%。

在职业感受方面,工作充满热情表示“说不清楚”占比29.31%,“基本不符合”占比27.59%,“非常符合”位居倒数第一,占比3.45%。工作没有压力表示“非常不符合”及“基本不符合”占比前两位,44.83%、32.76%。“非常符合”占比0%。认为在工作中能收到应有尊重呈现 “基本不符合”占比32.76%,“说不清楚”占比27.59%。在社交中对自己工作感受非常自豪表示“说不清楚”的占比34.48%,表示“基本不符合”及“非常不符合”分别占比24.14%及25.86%。

辅导员职业感受调查量表平均分为2.51,整体而言,武工商辅导员在职业状态中无论外界对辅导员职业的支持与认可,抑或辅导员自身对职业的认同与自豪感均不高,有其他发展机会会考虑换工作的辅导员占比60.34%,不会考虑的仅占比12%,表明武工商辅导员队伍职业感受不佳,易影响职业生存状态与工作投入度,致使辅导员队伍稳定性较低。

三、研究结论

从以上调查分析可知,目前武工商辅导员的职业生存状态不佳,总体处于中等水平。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辅导员管理机制不尽合理

调查显示,重行政少人性、重制度轻人文、重管理少沟通、重限制少支持的辅导员管理制度是造成武工商辅导员职业生存状态不佳的主要影响因素。武工商DS学院党总支书记指出,“学校辅导员管理制度不健全,机制缺乏灵活性,管理过于粗放,总体上需提高的地方有很多”,作为高校学生工作的主力军,辅导员肩负教育、服务、管理学生等多重重任。尤其民办高校辅导员工作内容繁杂,工作时间与空间拓展性较强,工作见效周期长且成果无形化,严格的行政与量化的管理制度,不利于辅导员积极工作心态与良好职业状态的形成。如详细到组织学生班会次数、日常工作日志篇数、与学生谈心次数等数据化的考核制度,易使辅导员疲于应付刚性的事务性工作要求,且易产生工作不被信任的情绪,致使工作积极性逐渐消极,影响辅导员的工作热情与职业生存状态。

(二)辅导员发展空间有限

目前民办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主要从技术职称和行政职务两个方向努力。技术职称方向,评定职称涉及科研成果与教学课时。因辅导员日常忙于日常事务工作,且相对专业教师而言,缺乏对口学科背景及代课经历,申请代课犹如钻山塞海,致使最终评定职称时显得步履维艰。行政职务方向,因高校行政职务数量有限,辅导员人数与行政职务数普遍呈现僧多粥少的状态。通过调查访谈,有辅导员反映行政职务的晋升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非个人因素影响,无疑进一步加大了行政职务晋升的难度。因此,武工商75.86%的被访辅导员不认为辅导员工作有很大的发展空间,74.14%的被访辅导员认为辅导员晋升渠道不畅。武工商WF学院党总支书记指出,“武工商辅导员目前大多处于职业发展的瓶颈期,晋升制度不够合理,致使辅导员前途发展不明确,缺乏前进的动力”,可见武工商辅导员发展空间有限,发展路径不畅。

(三)辅导员职业忠诚不高

武工商辅导员普遍呈现职业忠诚不高,主要表现为自我职业认可与职业自豪感较低,工作缺乏成就感。武工商51.73%的被访辅导员表示在社交中对自己的工作不会感到非常自豪。60.34%的被访辅导员表示有其他发展机会会考虑换工作。在以教学为第一要务,科研是最高标准的当代高校场域,作为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育人队伍中坚力量的辅导员,时常因工作缺乏专业与技术性被学校及领导甚至社会忽视,在高校的地位明显低于教师,在学生中也缺乏威信,辅导员在高校中存在感较低。加之辅导员权责不明晰,凡是与学生相关的工作都是辅导员的工作,学校各职能部门均可向辅导员安排工作,繁杂的事务工作与低落的存在感致使辅导员群体内心形成较大的心理落差,造成辅导员职业忠诚不高,在较大程度上削弱民办高校辅导员职业生存状态。

[1]王港,魏敏.民办高校辅导员工作生活质量现状分析与思考[J].民办教育研究,2010(5).

[2]胡文斌.提高高校辅导员职业理想承诺水平的思考[J].高校辅导员,2016(12).

[3]潘福中.浅议民办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困惑与解决措施[J].当代教育论坛,2010(7).

武汉工商学院2016年校级科学研究项目“民办高校辅导员生存状态研究”(I2016003,主持人:刘璐)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工商管理机制民办高校
关于软科学质量管理机制的问题探讨
工电道岔结合部联合管理机制的探讨
工商详解网络传销四大新模式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在转变执法理念中彰显工商担当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
适应新常态正风肃纪提升工商形象
落实“两个责任” 构建廉政工商
民办高校“脱困”要多从自身找原因
民办高校大学生人际关系与自我概念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