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考核方式改革为手段促进创新人才培养

2017-06-21 12:35赵丽娜
文教资料 2017年11期
关键词:创新型考核过程

赵丽娜

(江苏科技大学 人文社科学院 公共事业管理教研室,江苏 镇江 212000)

以考核方式改革为手段促进创新人才培养

赵丽娜

(江苏科技大学 人文社科学院 公共事业管理教研室,江苏 镇江 212000)

在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的导引下,传统学生考核方式呈现出明显不足。为了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水平,要从考核方式入手进行有效的改革。本文以创新为目标,以考核为手段,在阐述二者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提出如何通过手段的改革推进目标实现的一些方案建议。

创新人才 考核方式 改革

“推进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创新型人才,已成为高等教育工作者的历史使命”[1]。作为系统工程而存在的高等学校中创新人才培养是同时受到教育观念、教育方式等多要素影响的。其中,“课程考核是高等学校教学活动的组成部分,课程考核制度是高等学校教育质量评价的重要制度”[2]。因此教育者在探索培养创新人才的道路上,不断进行考核方式的改革与完善是必要的辅助性工作。正如Struthers对英国一所大学一年级学生的学习进行研究后提出:考试任务与学生的学习活动有很大的关系,学生会采用不同的学习行为对付不同的考试任务[3]。笔者正是在对创新概念及其功能、考核概念及方式分析的基础上,阐释了考核方式与创新人才培养的关系,并解析了在以创新人才培养为目标的前提下如何进行考核方式的改革。

一、创新的概念、特征

(一)创新的概念

为了展开创新与考核之间关系的探讨,必须首先明确“创新”概念。经济学家熊彼特在1912年出版的著作《经济发展理论》中首次使用了创新(Innovation)一词。根据熊彼特的定义,创新是指“企业家对生产要素的新组合”[4]。发展到今天,显然创新已经不再局限于经济领域,其使用外延得到极大的拓展。当前较流行的创新定义包括:创新是对一项发明的首次使用;创新是技术的实际采用或首次应用;创新是开发一种新事物的过程;创新是对一个组织或相关环境的新变化的接受;创新是从产生新思想到行动;创新是运用知识或相关信息创造合引进某种有用的新事物的过程;创新是指新事物本身,具体说来就是指被相关使用部门认定的任何一种新的思想、新的实践或新的制造物;创新是指主体人为了一定的目的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对事物的整体或其中的某些部分进行变革从而使其得以更新与发展的活动[5]。

显然目前关于“创新”的概念没有一致的意见,针对不同领域、不同目的,学者们进行了不同的创新界定。综合以上创新概念和观点,本文对创新做了如下界定:

创新就是对旧有的物质、活动、知识或技术的一种改进或替换。

笔者所界定的创新显然是一个涉及领域较广的概念,同时不仅仅局限于创造全新的事物,这一概念有利于根据学生能力水平的不同,从多层面进行不同水平的创新能力培养。

(二)创新的特征

创新具有如下特点:

首先,创新是一种发展的动力和过程。所谓发展,是指事物、组织由低级向高级进化的过程。其中事物不仅包括工具、武器,还包括大到人类社会小到个体的综合素质。综观人类社会的轨迹,是人的“创新”能力推进了社会由低级到高级的前进。不断的技术更新、知识更新、工具更新使得人类社会摆脱野蛮,走进文明。

其次,创新是一种能力,而这种能力是其载体“人”所特有的,也可以说创新能力是将人与动物区别开来的标志之一。在自然界中,蜜蜂建蜂房、老虎捕猎物都是没有进步的简单模式的维持。但是人却与自然界其他动物不同,人不断地更新自己周围的一切,进而使自己生活得更好。因此,创新是人的一个本质特征。

再次,创新是自反性的循环过程。所谓自反性就是自身的行为或结果反过来又作用于自身。创新显然具有这样的特征。前一阶段的创新成果能够作为推进下一阶段创新的有利工具而存在,其自身的这种闭合循环性可以说为人类社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据此可以说创新本身是一个呈螺旋式上升、进步的过程,在推进事物发展过程中会促进自我发展。

二、培养创新型人才对高校发展的功能

在整体大环境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进行教育、教学方式改革的过程中,高校必须树立以创新型人才培养为教育的宗旨。这并不仅仅是为了跟随大环境,认真思索会发现,在学生的培养中以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为目标对于高校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体现在:

首先,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能够真正实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以学生操作和实践能力的提升为目的。这不仅改变了过去只重视书本知识传递,忽略学生理论应用能力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它切实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将高校的发展引向为国家建设、社会发展培养有用人才为己任的道路上。

其次,就教学过程而言,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必须首先提高自身的创新水平,做到言传身教。因此,对于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有重要功能。在教师整体水平提升的同时,意味着高校教学能力和学校综合竞争能力的提升。

再次,就我国高校而言,将学生培养立足于“创新型”人才,对于提高学校的整体水平有重要功能,促进更多的高校朝着“国际一流的高水平大学”不断前进。总结成功、知名院校的教学经验,我们可以发现,那些培养了具有创造性、实践能力的人往往被列为教学水平高的学校。

三、考核概念与考核方式

“课程考核是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它不仅是一种检测学生课程学习成绩及教学效果的方式,即通过课程考核,评估学生掌握所学课程知识与具有的能力,评价教学质量,而且是课程建设水平乃至学校办学理念的体现”[6]。在这一过程中,将分析考核方式的概念及其特征。要说明的是,这些内容更多的是对多年被教育经历和短暂的教学经验的回顾与反思。在教学中教师的正确理解、解读,而不是人云亦云对于教学过程而言更有意义。

(一)考核方式的概念内涵与特征

对于高校教育而言,课程的考核方式是一个多元化的存在系统。总结以往接受教育的经历和近期的教学经验,本文认为,对于考核方式应当做如下界定:

所谓高校考核,就是通过问卷、口试、教师日常观察等对学生一段时间学习成效的检验,具有客观性和可数量化的特征。同时具有形式多样性和动态可变性的特征。

客观性是由考核过程的公平性决定的。在高校中,教育秉持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而教师对于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也是立足于这一原则之上的。正因为如此,考核得出的结果往往能够客观、真实地反映学生的水平与收益。

可数量化的特征是由高校考核成绩的赋予形式决定的。无论采取什么样的考核工具,最终考核的成绩都是以数量分值给出的。而这个数量化的特征同时决定考核结果的直观性和易评价性。

考核具有形式多样性。表现在高校赋予教师一定的权利自由选择考核的工具、考核的手段。如可以根据所讲课程特征决定开卷还是闭卷。教师可以根据授课过程的需要决定是通过讨论进行考核还是通过纸质卷面进行考核。

考核具有动态可变性的特点。这个特点具体体现在随着技术手段的提高,考试由原来单一的卷面打分转变为以计算机为工具进行考核,以多媒体为工具进行考核。这些都使得考核变得更灵活多样。

(二)考核的类型

考核的类型是多样的,这是围绕抽象的内涵概念而形成的可观测、可使用的具体方式。目前就高校的教学看,考核的外延包括如下一些:

首先,纸质卷面考核。这种考核是目前使用最广、历史最长的一种考核方式,它的功能主要是用来衡量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水平,这是最传统的一种考核方式。由于它在人类有知识水平衡量和比较之初,就已经存在,因此其方式、手段和体系相对最健全。

其次,手工成绩考核。这种往往在工科考核过程中使用比较多。通过进行模型制作、器械加工等,考核学生的具体动手能力和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这种考核方式在我校也有较长的历史,但是它并非主流方式,而且应用范围从目前来看是有一定局限性的。

再次,社会实践效果考核。这种考核方式往往在人文和管理类教学中被使用得比较多。通过组织或学生自发的社会调查,考核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及发现与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这种考核在我校的文科中偶有应用,但是并不普遍,不过我们不能否认其对学生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作用。

最后,赛事考核。这种考核不具有强迫性。往往是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和爱好自发进行的。而他在学校对学生接受教育过程中综合成绩的评价具有参考价值。尤其我校在推荐读研究生的过程中,一些大型赛事的成就会被纳入考核体系中。

四、考核方式与创新人才培养之间的内在关系

考核方式对于创新型人才培养这一目标而言,具有重要的工具性价值。这是一种有效激励学生进行创新与推进创新人才培养的手段。具体二者之间的联系我们可以通过下图加以表示。

图 考核方式与创新人才培养之间的关系

通过上图可以看出,考核与创新之间的关系是二者之间形成一个不断相互促进的闭合循环圈。在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可以从工具性手段“课程考核”入手,通过整理和分析考核结果发现目前学生在创新性方面缺乏一些什么样的能力或缺乏怎样的知识,并通过考核结果发现具有共性的一些问题,进而在以培养创新人才为导向的前提下,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考核方式的革新研究,制定新的考核方式,更有效地调动学生的自主性。显然,对学生能力创新培养的过程,同时伴随着教师对考核的创新与完善过程。因此,创新型人才培养与考核方式改革是齐头并进的双创新。

也就是说,二者之间是可以相互促进的。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我们的目标。而考核是我们的手段,但是手段的有效能够加速目标的实现,并且增强预期的成果。正是鉴于二者之间这样的联系,我们才认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有赖于考核手段或考核模式的不断完善与改进的。

五、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考核模式改进

(一)改变单一考核方式,进行多样考核方式综合运用。多样手段综合运用的改革可以从几个方面着手。

1.对于课程成绩的考核多样化。在这方面,诸多大学已经开始各种尝试与改革,包括目前学校要求本科生教学过程中,最后成绩的评定不能只是一张纸质试卷。目前很多高校在本科生课程的考核方式上严格执行累加式的考核。遵循这一原则,在教学过程中笔者不断探索和完善考核方式,以激励学生认识社会、解读社会问题,帮助学生将社会学专业知识与应用实践连起来。在笔者所授课程中,考核结果目前由三部分构成:①课下作业。这是应用性的分析部分。在这方面笔者会给学生布置具体案例或事件,要求学生结合课上学习的理论知识针对具体事件进行专业分析,并撰写分析报告。②课上主题发言。在这方面笔者的做法是让学生参与课堂,不再仅仅被动地听老师讲课,而且让他们进行部分的讲述,鼓励他们用理论分析现实问题,从而提高具体分析问题的能力。③最后是纸质试卷的考核,这个主要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2.对于综合专业排名评定考核的多样化。这个多样化是指不仅使用课业成绩来评定一个人的专业水平。可以将学生的创新竞赛成绩、创新设计的成品等纳入考核中。而这就面临如何使评定公平,如何帮助学生正确排列课程与课余创新之间关系的问题,从而避免将学生引向一个为了单纯追求创新成绩效益而忽略基础课业的问题。

(二)在多样化的考试模式改革中,要从考核者入手进行改革。即调整考核者的水平与对考核的态度。正如有经验的教师们所讲,教师的态度和教师的水平决定了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得到多大程度的发挥。如果教师秉持的是得过且过的态度,那么不仅影响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接受知识的积极性和接受程度,而且会使得考核模式的改革流于形式。因此,要对教师进行培训,培训教师树立认真、严谨的态度,培训教师多样化考核方式的排列方法,培训教师正确认识针对创新进行的考核改革等。

(三)注重阶段性的考核。只有持续性的考核才能实现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积极性的持续性督促和激励。因此,一方面要多手段共同运用,另一方面要注意各种考核的时间安排。避免各种考核方式集中在一个时间段内,造成学生的心理负担过重,并且产生对考核的抵制情绪。将各种考核安插在不同的时间段内,既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阶段性督促学生的创新成长。

(四)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鼓励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或实践,并将调查或实践结果作为课程的一部分。这样的考核要与方法、理论相结合。尤其在方法课中,鼓励学生运用所学方法分析问题,对于学生来说是稀缺性的机会,提前帮助学生认识社会,并提出创新型的思想,增长创新型的知识。

六、结语

创新人才的培养是当前教育的主要目标,而这一目标的实现离不开有效的考核方式。在教学体系统中,考核方式对于创新人才培养而言具有工具性价值。鉴于以往传统考核方式的不足,有必要进行新的考核方式改革。在改革过程中应当注意建立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并且注重对考核者(教师)的素质提升,同时还要注意考核的阶段性和持续性。相信经过一段时期的探索,高校能够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建立起有效的课程考核体系,以期为社会培养真正的创新型人才。

[1]邢维全,张婧.刍论建立适应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高校考核制度[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0(9):43-44.

[2]彭金波,郭丽.课程考核与高校创新人才培养[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229-230.

[3]闵惜琳,宾宁.以创新思维培养为导向的多层面考试体系在高校课程考核中的应用探索[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21):177.

[4]王垒,曹纪胤,唐一庆.创新:概念、体系与实践[J].新资本,2007(2):40-47.

[5]张武升.教育创新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26-27.

[6]陈立贵.高校课程考核方式之我见[J].科技创新导报,2008(15):203.

猜你喜欢
创新型考核过程
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巴斯夫推出创新型DURA-COLOR抗老化技术
内部考核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高等教育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
家庭年终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