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珺
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培养学生创新品质的核心。实验研究表明,人的创新潜能只能是在轻松、活跃的气氛中才能得到发挥,课堂活跃的主要表现是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也只有学生主动学习,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才得以体现。诗歌作为高度凝练的语言,直接抒发情感的表达方式,为学生咀嚼语言,展开想象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是语文老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好题材。下面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点滴。
一、读前激情
情感是诗歌的生命,我们无法想象一个没有情感的诗歌教学,同样也无法想象没有情感的诗歌学习,情感是诗歌教学的有力保障,在学习开始我们就应想方设法让学生有学习诗歌的强烈欲望,不读不快的临读状态。如何做到读前激情呢?
1.联系实际,展现场景
诗歌所描绘的场景和学生的生活经验是相通或相关的,在教学时我们要沟通诗境与学生的生活。学生经历过的,他们就觉得亲切,教学就是利用学生的经验唤起他们的亲切感,甚至把题目带进一种朦胧的抒情状态。如笔者在教学《村居》时,开始就出示画面,让学生谈谈对“纸鸢”的认识,由于学生对“风筝”非常熟悉和了解,课堂上学生们都跃跃欲试,踊跃发言,这样激活了学生的情绪,为诗歌的学习作了有力的铺垫。
2.创设情境,制造悬念
有些诗歌描述的生活情境与学生的实际经验还有一定的距离,他们没有亲身经历过,教学前我们应在诗歌教学中创设情境,制造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我的自白书》中所描绘的狱中生活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一定的距离,笔者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创设狱中情景,制造悬念,大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读中悟情
学生有了学习诗歌的热情,仅仅只是有了学习诗歌前的一种良好状态,是学习诗歌的开始。学习诗歌的主要目的就是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孩子们能否领悟到作者的思想感情是学生学习诗歌成败的关键,也是学生是否有持续的学习热情的保证,如何让学生在读中悟情,笔者也偶有心得。
1.适当铺垫,激活思维
诗歌是高度概括反映生活的,诗的语言常常具有跳跃性,容量非常大,有些诗歌学生在学习中领悟非常困难,如果教师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作些适当的铺垫,学生理解的困难就会迎刃而解,课堂气氛也会因此而活跃。如笔者在教学古诗《鹿寨》时,因作者成功地使用了对比手法,表现了空山的深幽、静谧。但是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一则是因为大山、树林学生极少亲身体验过,二则是诗中那种对比手法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不多。笔者在教学“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这种动静对比的诗句时,引用了我们平时所经常用到的动静对比的实例:“教室里静极了,连一根针掉在地上的声音都能听到”。课堂经这么一铺垫,沉闷的气氛被打破,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他们不仅领悟到空山的静谧,同时也理解了作者在“返景入森林,复照青苔上”的诗句中精典的明暗对比,从而体会到了作者在诗歌中对比手法的妙用。
2.咀嚼诗句、体会诗意
所谓的咀嚼就是品味、反复体会。诗的语言容量大,而且诗歌所描绘的是一种情境,要让学生进入这种情境,不能仅希望于解释,而必须通过咀嚼构成诗的要素(诗句)、反复体会来达到。例如笔者在教学《泊船瓜洲》时,要让学生通过咀嚼诗句明白在诗的“京口瓜洲一水间”中的“一”和“钟山只隔数重山”的“只”字是能充分表现作者现在离家很近,很想归家的思想感情。另外从诗句“春风又绿江南岸”的“又”字体会到作者离乡之久,按人之常情更应该回家看看的思想感情,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作者不能回家。从而体会到“明月何时照我还”的那种思家心切又不能归家的思想感情。
三、读后表情
当学生理解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如何讓学生把作者的这种思想感情表现出来,以体验这种感情,感受这种感情,与作者同悲同喜,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感受力和审美情趣?
1.反复吟诵,体验诗情
学生学习诗歌并弄懂了诗意,咀嚼了诗句,最后关键的还需要学生们通过他们对诗的体会来表现诗中的情感,这种表现不是一般意义的读,而是吟诵,即学生进入诗境用语言把题目对诗境的领悟表现出来。这时让学生们进行创造性地读书,因为此时,诗的语言已成为学生理解了的画面,学生吟诵诗句,不仅有作用于他们感官的诗的节奏、韵律,还有浮现于他们眼前的画面,这种画面将进一步丰富学生对诗意的理解,而学生对诗意的进一步理解又使浮现于他们眼前的画面更丰富、更清晰,这样学生就越读越想读。如笔者在教学完《江畔独步寻花》让学生吟诵时,学生中绝大部分都能说出仿佛看到了作者站在繁花似锦的黄四娘家的门前,被眼前眼里景色和自在低唱着的黄莺以及乐而忘返的蝴蝶给迷住了,站在那儿久久不愿离去……
2.展开想象,丰富诗意
诗是包含着丰富想象的。它本身需要学生借助想象来理解,加之诗的语言具有跳跃性,更需要想象来填补诗句跳跃所形成的空白,更为主要的是学生通过想象能穿越时空,把诗中描绘的景象与他们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使他们更容易接受、消化、吸收,同时丰富包涵在诗歌中的思想感情。如在教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后,让学生在音乐的渲染中想象站在长江岸边,黄鹤楼下送孟浩然的是他们自己,当他们看到眼前的孤舟消失,只见茫茫的江水时会想到什么,学生的想象空前活跃,尽管有些学生的想象在我们成人眼里有些滑稽,但这是他们自己想的东西,这不正是我们课堂教学所追求的吗?
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辅之一定的学习方法,就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我班的学生在通过“激趣·悟情·吟诗”的方法进行学习诗歌的训练后,学生学习诗歌的主动性大大增强,而且绝大多数学生能自己悟到诗情、体验到诗意,走进诗境,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诗歌的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