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九军++王树芳++李华龙++刘杰++王江涛++孙志同
摘要 潍坊市湿地资源具有类型多、面积大、水系发达和生物物种丰富的特点,而同时潍坊市湿地保护面临着水源短缺、围垦改造、淤积、污染和过度利用等问题,对湿地保护构成严重威胁。详细介绍了潍坊市湿地资源保护管理现状,总结了相关工作措施及取得的成效,在分析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全面推进潍坊市湿地保护管理的对策,以期促进当地湿地功能的正常发挥。
关键词 湿地;保护管理;现状;问题;对策;山东潍坊
中图分类号 X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9-0243-02
湿地是陆地与水域之间水陆相互作用形成的特殊的自然综合体。它不仅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多种资源,而且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防止洪涝灾害、净化美化环境、维持生态平衡、维持生物多样性等多种功能,被称为“地球之肾”“生命摇篮”“鸟类天堂”。潍坊市地理环境复杂,地形地貌多样,是山东省乃至全国湿地类型齐全、数量丰富的市地之一。
1 潍坊市湿地现状
1.1 湿地概况
据2012年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潍坊市湿地总面积215 949.24 hm2,共分5类湿地,包括浅海水域、河口水域、淤泥质海滩、永久性河流、季节性或间歇性河流、永久性淡水湖、草本沼泽、灌丛沼泽、库塘湿地、运河输水河、水产养殖场、盐田等12种类型。其中,近海及海岸湿地80 918.6 hm2,河流湿地面积20 526.26 hm2,湖泊湿地面积798.88 hm2,沼泽湿地3 883.7 hm2,人工湿地面积逾109 821.8 hm2。
1.2 湿地物种
全市现有自然和人工湿地植被面积32 600 hm2。共有各类植物419种(含变种),其中浮游植物117种、蕨类植物8种、裸子植物10种、被子植物284种。湿地中生活着超过全市60%以上的生物物种,是天然的物种基因库。湿地中栖息的珍稀濒危水鸟众多,全市共有野生鸟类298种、两栖动物9种、爬行动物19种、哺乳动物37种,有57种动物被列入我国Ⅰ、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山东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61种;另外,还有陆生野生动物252种,是我国具有科学研究价值、重要经济价值或有益的动物。
2 湿地保护措施
2.1 加大城区三河整治,改善城区环境
自20世纪70—80年代起,随着改革开放经济形势的发展,新建大批工矿企业的工业污水及生活污水的流入,潍坊市境内河水污染严重、相继断流,特别是穿城而过的白浪河、虞河、张面河。从2003年起首先对穿城而过的张面河、虞河、白浪河3条河流进行了大规模的综合整治和湿地生态修复,潍坊三河城区段的治理有效改善了城区生态环境,市民生活环境质量明显提升,整体满意度大幅提高。
2.2 深化“三八六”环保行动,建设人工湿地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全市生态环境问题,保障潍坊永续发展,2013年开始启动“三八六”环保行动,2016年底全面完成了17条河流的河道生态湿地建设任务及污水处理厂排水口人工湿地54处。“三八六”环保专项行动的实施进一步扩大了湿地面积,丰富了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生物多样性,湿地功能更趋完善。
2.3 推进“两河”综合开发,加快湿地修复
2013年潍坊市委、市政府提出潍河、弥河两河流域综合开发,该发展战略连同突破滨海、提升市区这2个发展战略形成了潍坊市新的整体提升发展的重大战略。截至2015年底,区域生态绿化、生态林场和森林公园提升、湿地建设、花卉苗木产业升级四大工程共完成投资10.34亿元,成片造林1.4万hm2,13处生态林场、6处森林公园、12处湿地公园得到全面提升。
2.4 加快湿地公园建设,提升湿地保护能力
根据区域特征和湿地资源分布等情况,全市确定了潍北滨海滩涂湿地区、潍中平原湿地区和潍南山地丘陵湿地区;按照各湿地类型的典型性、代表性和稀有性,建设了一大批湿地公园等湿地保护区,对湿地进行抢救性保护。通过近几年的建设,共建立了23处市级以上湿地公园、4处国家城市湿地公园、1处海洋特别保护区。通过这些湿地公园和湿地保护区的建设,目前潍坊市已经基本建立了多种形式的湿地保护网络,同时形成了湿地景观资源保护与开发并重的建设管理体系。这些湿地公园和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对保护典型湿地生态系统、湖泊和河流生态环境、候鸟繁殖和越冬栖息地等起到了重要作用。
3 主要成效
3.1 保护湿地资源和生物多样性
潍坊市湿地保护管理体系的建立,使得绝大部分珍稀野生动物和湿地物种得到有效的保护,超过1/2的湿地面积得到良好的维护,通过湿地保护管理体系的建立,湿地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得到提升。
3.2 改善湿地水质
污水处理厂出水入河处建设人工生态湿地,做到污水处理厂出水全部经濕地处理,实施河道生态补水、水质生物净化、生态自然修复等措施,增加河道生物种群,形成河道良性生态循环系统,提升河道自净功能,河道水体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1-2]。
3.3 助推湿地生态旅游业发展
潍坊市湿地保护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发展,为人与湿地、社会与自然之间的紧密联系架起了桥梁,进一步丰富了人们社会文化生活,满足了人们休闲、旅游、娱乐等需求。湿地旅游经济日趋繁荣,湿地旅游业优势明显提高,呈现出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寿光滨海国家湿地公园自建园以来,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突出特色,建成了我国滨海地区盐碱湿地资源恢复、保护、示范和盐碱湿地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的典范,实现了湿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同步提升,年接待游客达55万人次,实现湿地生态旅游收入1 690余万元。
3.4 提升城市品位
潍坊市河流湿地观光带和湿地公园的建设与发展,不仅提升了所在城市的品位,重塑了市民的生活方式,而且推动了湿地区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促进了城市人口聚集、产业转型升级和空间的有序拓展,实现了经济社会的内涵式增长以及城市增长从货币财富到大地财富的战略转型。
4 存在的问题
目前,湿地保护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有以下几方面:一是湿地面积日趋减少,淤积和退化严重。当前,潍坊市在沿海、沿湖等湿地由于建设用地、农业生产等原因,被破坏的非常严重,进而导致湿地面积不断减少[3-4]。二是湿地水资源相对不足,季节分布严重不均。受暖温带季风大陆性气候、雨热同季、降水集中等情况的影响,加上生产、生活用水量大等原因,导致湿地水源不足,出现干涸和退化,进而导致湿地生态破坏。三是水质污染严重,自净能力差。由于水污染比较严重,影响了湿地的水体质量,全市近岸海域连年发生大面积赤潮危害。四是湿地重用轻养,资源衰退严重。由于对湿地的开发活动一直没有停止,而保护措施又不到位,导致湿地生物的资源不断退化,北部滩涂由于修建了大面积的盐田、虾池等,对湿地景观造成了严重破坏。
5 对策
5.1 健全管理体制
通过多种形式建立健全湿地保护管理体制,切实加强对湿地保护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由林业部门作为牵头部门,建立“综合协调、分部门实施”的管理体制,通过定期召开湿地保护协作会议,加强各单位之间的信息交流;同时就湿地保护存在的问题进行沟通,避免重复建设,形成各个单位共同参与的湿地保护互动机制。
5.2 完善法规政策
尽快出台全市加强湿地保护管理的办法,逐步健全湿地保护相关法规体系。加强对自然湿地的监管,坚决制止侵占和非法破坏湿地的行为,使湿地面积不断减少及湿地生态功能退化的局面得到有效遏制[5]。
5.3 强化管理制度
在湿地保护工程建设中按照全面质量管理的要求,建立起一整套高效的管理制度。积极推行项目法人责任制,重点项目实行招投标制,并实施合同管理,嚴格资金使用审批,保证工程顺利实施。建立并逐步完善动员、引导、支持公众参与湿地保护的有效机制,包括重要事项向公众公示制度、群众举报投诉制度、信访制度、听证制度、新闻舆论监督制度和社区参与制度等。建立相关利益方共同参与的湿地伙伴关系,调动社会各方力量,以多种方式参与全市湿地生态保护建设工作。
5.4 拓宽投资渠道
把湿地保护纳入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增加各级财政对湿地保护的投入,保障湿地保护恢复工作的资金供应。抓住国家加大湿地资源保护投资比重的机遇,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资金支持,依靠大项目带动湿地保护管理工作。鼓励节约开发利用湿地资源,对湿地保护工程建设在投资、信贷、立项、技术等方面给予政策优惠和支持。通过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等方式,建立多渠道、多元化、多层次的湿地保护投入机制。
5.5 提升监测能力
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要加强湿地资源监测体系建设,建立动态管理平台,组织协调有关部门、科研机构根据具体情况经常性地开展湿地科学考察和专项调查,定期开展生态、资源、环境等各项监测活动,实时掌握资源动态变化,定期向社会公布,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建立湿地保护专家库,整合科研力量,加强湿地保护研究和监测,大力开展新技术试验示范,推广湿地保护恢复的关键技术,为大规模开展重大生态修复工程提供科技支撑,提高湿地保护管理科学水平。
6 参考文献
[1] 黄源.扬中市沿江湿地保护的作用[J].现代农业科技,2005(9):66.
[2] 李春晖,郑小康,牛少凤,等.城市湿地保护与修复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09(2):271-279.
[3] 郑云玉,冯达,温亚利.辽宁省湿地保护现状、问题分析及对策[J].湿地科学,2010(2):204-208.
[4] 彭有轩,刘华,熊汉锋.梁子湖湿地保护与产业发展探析[J].湿地科学,2011(4):382-386.
[5] 王艳霞,鞠美庭.我国湿地保护与湿地产业发展策略探讨[J].生态经济,2008(1):132-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