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宇
【摘 要】《会计基础》是中职学校财会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是与社会联系紧密,实践性极强的基础性课程。中职学生初中毕业后,普遍缺乏对会计方面的感性认识和实践经验。对于初次接触这门课程的学生而言。往往感到抽象、空洞、难以理解,学习有一定的难度,容易出现畏惧、厌学的心理。那么,如何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要研究的主要问题。作者结合中职学生的特点.根据自己的教学经历.谈谈在会计基础教学中的体会。
【关键词】中职学生;《会计基础》;教学体会
一、中职学生的特点
中职学生年龄一般为16-18岁,属于青年早期,是人生认知能力、情感特征形成的关键时期。并且目前的生源,大多是由于成绩、家庭、压力等原因选择中职学校,与普通中学生相比,存在挫折感、对前途信心不足,学习目的不明确,自制力较差等特点。另外,中职生源知识基础比较差,但智力素质并不差,他们的思维敏捷,动手能力较强,对新事物、新观念容易接受,出人头地的梦想很强烈。
二、《会计基础》教学体会
根据中职学生的特点和笔者的教学经历,在教学中有如下几点体会:
(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学号一门课程,首先要对它感兴趣,而兴趣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好奇心和好胜心。怎么让学生对这门课程感兴趣呢?我的做法如下:
1.利用学生对新学科的好奇感,不失时机地将会计在现代管理中的地位和功能向学生一一说明,,变好奇心为求知欲,变枯燥为有趣。
2.引用现实生活中反响较大的经济案例,让学生意识到财会人员身上所肩负的神圣使命,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介绍《会计基础》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专业教学计划,知道在校学习所开的课程,明确在校期间的奋斗目标。
(二)不失时机地设置问题,与学生互动交流
学生不仅是教育的对象,而且是教育的主体,变灌输为启发,变督促为引导,变“我要学”为“我要学”是教学中的艺术。一个教师,如果能在教好一门课的同时,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就不仅是称职的,而且是优秀的。学生大都不喜欢只是一味自己讲、不和学生沟通且自以为是的老师。每讲一笔经济业务,我自己先不急以做答,而是多问几个为什么,让学生思考,或者列出集中答案,让学生选择。如预提车间维修费2000元这笔业务,我会连问几个为什么。会计分录是“借:制造费用 贷:待摊费用”。还是“借:制造费用 贷:预提费用”呢?这笔业务使企业负债增加了,还是资产减少了呢?这2000元企业支付没有呢?学生会想到这2000元沒有支付,只能是负债增加,预提费用增加。回答对问题,我就会鼓励学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让学生作为主体融入教学中,自主学习,主动探究。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课堂形式
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会计基础》教学中,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非常重要,因为本课程具有较强的系统性,课堂中时常要前后贯穿,同时要涉及众多的凭证、账簿、会计报表。用传统的讲授和板书很难表达清楚。利用多媒体课件和电子教案进行演示,步骤清晰,学生容易理解并加深记忆,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加强模拟教学,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会计基础》这门课程的操作性很强,要求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就必须进行模拟训练。因此我们在理论课程中穿插实践操作课,对学生进行模拟训练,给学生发放大量的原始凭证,让学生根据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编制科目汇总表,登记各种总账和明细账,编制各种会计报表、装订凭证,依次完成整个会计环节,教师现场指导。学生只有通过真正的业务操作模拟,才能更好的了解会计核算的程序,深化对各类账簿、表格、凭证的认识和理解,并掌握其正确的填制方法。学生通过模拟训练,不仅增长了许多会计实际工作的基本常识,还提高了实际操作技能。
(五)教学内容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
虽然教材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会计教学方法和一些实际操作会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变化,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不断了解会计的最新动态,在第一时间内将这些新知识传授给学生。因此,教育工作者应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和手段,及时补充教材,将新内容及时融入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学到最新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