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萍
【摘 要】教学的有效性是学校教学探讨的永恒话题,随着新一轮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教学有效性再一次被推到了教育教学关注的焦点位置。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思想品德修养的关键课程,在小学教学中发挥着独特地、不可取代的教育作用。本文从影响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有效性因素入手,并针对性的提出建设性建议,以期能给各位同仁以启发,总结出更优秀的教学经验,研究出更优秀的教学成果。
【关键词】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有效性;探析
自2001年国家教育部掀起新一轮的教育教学改革以来,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稳步推进,教学有效性再一次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焦点。
由于国家教育部一再颁发文件强调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减少学生家庭作业量,规定小学生在校时间不得超过6小时,其中包括自习课、课间操等时间在内。但是规定开设的教学科目却没有减少,每一学科的周课时量都在缩减。所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势在必行。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虽然不是小学升初中考试的必考科目,但是对于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和思想品德教育却有着重要的地位,是小学生德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小学生思想教育方面发挥这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影响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分析
(一)学校方面
虽然在新一轮教育教学改革中德育教育被越来越重视,但是受传统思想和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学校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还是时有发生。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地位得不到保证,有些学校不能保证品德与社会学科的开设课节,甚至擅自将品德与社会学科的课时直接挪为他用。
(二)教师方面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师专业素养参差不齐,大部分学校都没有专业的品德与社会教师,大都是别的学科的教师担任或兼任教学。教师的专业素养不够,再加上教学参考资料匮乏,导致品德与社会学科课堂教学效率低下,致使品德与社会学科的教育教学作用不能淋漓尽致的发挥出来。
(三)学生方面
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不能对品德与社会学科有清楚地了解,尤其是小学低年级学生更是没有概念,甚至不明白什么是品德与社会。另外,该学科也不是升学的考试学科,所以,学生也就会从思想上不重视该学科。
二、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一)培养专业化的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师队伍
建议师范类高等院校增加品德与社会专业的招生数量和提高培养质量,让毕业生具备该学科的高素质专业素养,促进品德与社会教师专业化、专职化,有利于该学科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还要对教师进行专业化的继续教育、培训,以便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尤其是对于非品德专业的教师更需要后续培训和继续教育。
另外,除了培养教师的专业素养,还要注重教师人格魅力、教学态度等方面的引领,以便更好的为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服务。
(二)转变思想观念,重视品德与社会课程
虽然品德与社会课程不是考试学科,但是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以及学生的人格品质的培养却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无论是学校、教师,还是学生都应该重视品德与社会学科,要转变思想观念,真正从思想上重视起来,才能更加顽强地抵御应试教育、封建思想的侵蚀,才能将学生的德育教育摆在首要位置,才能真正地践行素质教育。
学校对德育教育有了足够的重视,就会加大对品德与社会学科的教学引领和监督,不但有利于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师的成长,还会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可谓是“一举两得”。
(三)优化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效率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和引导者,所以教师的作用不置可否。尤其是教师对课堂教学设计的态度及方法等,都会对课堂教学有效性产生较大影响。教学流程的安排;教学内容的导入;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能容的优化等等都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比如:将德育教学内容和生活实际相结合,学生不但容易理解教学内容,而且还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更深入地讲就是近几年较倡导的“教学内容生活化”。
(四)巧妙利用工具,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现代的社会是高科技迅速发展的社会,我们要学会巧妙利用现代科技为我们的教育教学所用。这样以来不但可以省时省力,还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比如:目前有很多多媒体教学辅助设备,这些设备不但能够提供图文并茂、多种感官的教学资源,还能有效吸引學生的课堂注意力,从而提高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有效性。
(五)多种形式进行德育教育,提高德育教育有效性
品德与社会学科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观念、正确的人生观及世界观。所以,我们进行德育教育不仅限于课堂的形式。德育教育素材在生活、学习中随处可见,所以,德育教育也应借题发挥,随处可行。
另外,我们还可以多组织春游、野炊、体育竞赛等,来创造德育教育的平台。让学生在耳染目儒中自然而然地达到德育的目的。
总之,小学品德与社会在小学教学中占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有利于学生德育的培养,还会对学生的未来,甚至终身都会产生重要影响。所以,我们要足够重视品德与社会,让品德与社会学科在素质教育中发挥独特的教育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苏鸿.高效课堂[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3]韦春江.小学品德课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
[4]李晶.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问题及对策分析[D].吉林大学2013
[5]杨今宁.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开设现状的分析与反思[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1(02)
[6]吴炜.关于思想品德活动课教学时效性的探析[J].广西教育.2009(23)
[7]江美华.浅谈增强品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