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警官兵应对群体性事件需要解决的心理问题研究

2017-06-20 10:35王东方马若飞
法制与社会 2017年17期
关键词:武警官兵群体性事件心理

王东方 马若飞

摘 要 武警官兵在应对群体性事件过程中出现的焦虑、紧张、不安、恐慌等心理问题,若不能得到及时疏导和有效克服,会严重影响遂行任务的完成。本文认为正确分析武警官兵处置突发事件时的心理现状,及早采取合理、有效措施,提高武警官兵的心理健康水平,是全面提升非战争军事行动下官兵战斗力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 武警官兵 群体性事件 心理

作者简介:王东方,武警警官学院政治法律系政治工作教研室,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马若飞,武警警官学院政治法律系政治工作教研室。

中图分类号:D920.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6.266

近年来处置以堵塞交通、上访请愿、冲击重要目标和非法集会游行示威为主要形式的群体性治安事件,已经成为武警部队“处突”中的重要任务。在处置过程中,官兵心理活动十分复杂,如果不注意加强心理防御和控制,不注意加强心理教育引导,很容易出现不利于群体性事件有效处置的心理状态,影响对群体性事件的处置效果,甚至起到反作用。

一、武警官兵在处置群体性事件中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

在对武警某部300名“处突”官兵的调查中发现,处置群体性事件中武警官兵容易出现四个方面的不良心理。

(一)同情和怜悯心理

参与群体性治安事件者多数属于弱势群体,有的甚至连基本生活都难有保障,一些年迈体弱者因长时间饮不上水,吃不上饭造成虚脱昏迷,很容易使一些官兵想到自己的父母长辈,产生同情和怜悯心理。特别是在处置企业军转干部上访请愿事件中,一些企业军转干部公开讲到“我们的今天就是你们的明天,我们的上访请愿争得利益,对你们将来的安置分配大有好处,你们应当支持我们上访请愿,制止我们是你们最大的悲哀和愚蠢”。类似语言对参战官兵心理和情感的冲击力非常大,极易动摇处置决心。调查中,34%的官兵表示对参与群体性事件的群众表示同情。

(二)埋怨和不满心理

处置群体性治安事件,经常需要打疲劳战,官兵长时间的体力消耗,沉重的思想压力,无规律、非常态的饮食生活,高强度的紧张战斗状态,易诱发对群众的埋怨和不满,经常遭受一些群众的辱骂、指责和围攻。特别是有一些无理取闹和别有用心的人,故意煽动群众情绪,挑拨群众和部队官兵的关系,一些群众采用马扎殴打、投掷矿泉水瓶等物品砸向官兵,致使一些官兵受到伤害,易使部分官兵情绪激动,出现过火行为。调查中,28.3%官兵表示有时容易被激怒,有想发火的冲动;22.1%官兵感觉做事冲动而且甘冒风险;12.4%官兵有想摔坏或破坏东西的冲动;31.7%官兵表示有与他人争论的冲动。

(三)恐惧和担心心理

俗话说“狭路相逢勇者胜”,勇气是武警部队胜利完成“处突”任务的重要因素。然而,在现实中,由于种种原因,恐惧在官兵执行任务时普遍存在。它主要表现在异常紧张、胡思乱想、过于敏感和消极退缩四个方面,危害很大。群体性治安事件诱因复杂,涉及问题敏感,很容易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造成事态的不断扩大,时间不断拉长,人员不断聚增,群众激烈的情绪、过激的言行使一些没有参与处置过群体性治安事件的官兵心中发怵;一些官兵担心处理不当会激化矛盾、扩大事态、引火烧身,难以承担引发的政治责任;一些官兵担心控制不住局面,遭受一些情绪激动的群众,特别是一些别有用心的群众殴打和攻击,使自己人身受到侵害,容易产生害怕心理。调查中,14.5%官兵无缘无故地感到轻微害怕;21.4%官兵表示单独一个人时神经很紧张;35.2%官兵表示偶尔对危险事情保持警觉。

(四)逆反和抵触心理

逆反心理是一种常见但又复杂的心理,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从客观方面看,除历史原因和现实社会的阴暗面外,不注重工作的方式、方法,也很易导致官兵的逆反心理。不少群众参与群体性治安事件的目的是获取合法的权益,对此多数部门会想方设法解决问题,最大限度满足群众的合理要求,但仍有部分承办部门不能认真履行职能,努力化解矛盾,而是相互推诿、扯皮,甚至不理不睬、拖着不办,加之一些群体性治安事件的参与者,有意散发不利党委和政府的谣言,容易使官兵受到欺骗,尤其是少数参与处置的工作人员在处置中故意敷衍、态度蛮横的不文明行为,使官兵难以接受,对党委和政府在处理群众切身利益问题上的政策产生怀疑,容易诱发逆反心理和抵触情绪。

二、武警官兵在处置群体性事件中出现不良心理问题的主要危害

群体性事件对官兵思想和心理危害不可低估,其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动摇官兵理想信念

每当有群体性事件发生时,总有所谓“公知”散布反动政治观点,兜售西方普世价值观、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揪住敏感事件恶意炒作、挑拨离间,攻击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如果官兵聽信这些反动宣传,就会造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偏离,动摇理想信念。有的官兵看到群体性事件暴露出的贫富差距拉大、利益分配不公、贪污腐败等问题,从而对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产生怀疑;有的官兵看到群体性事件多发频发,感到社会很乱、问题很多,而且有的问题还很严重,从而对党驾驭全局、应对危机的智慧和能力产生质疑;有的官兵看到群体性事件暴露出一些干部贪污腐败、作风腐化等违法乱纪问题,从而对我党转作风、反“四风”信心不足。

(二)冲击官兵价值判断

群体性事件的核心是利益之争,“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是群体性事件的真实写照,如果不加强正面引导,必然导致官兵利益观念、价值追求错位,集体意识、命令意识、协作意识弱化,过于强调个人利益,忽视集体利益,过于凸显个人价值,没有社会责任。群体性事件发生时,主流媒体一般很少跟进报道,正面回应群众关切,导致官兵听信小道消息和社会谣言,产生片面认识,认为群众为维护个人利益抗争合乎情理。

(三)影响官兵行为方式

有的官兵往往对群体性事件所暴露出的不正常“生意經”、“潜规则”感兴趣,对投机钻营者的飞黄腾达心生羡慕,慢慢认同所谓的“关系哲学”、“等价交换”,不相信靠辛苦付出能取得荣誉进步,不相信素质过硬就能成为标兵,淡化牺牲奉献精神,不愿意冲锋在前,对单位的事漠不关心。个别官兵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自己的事再小也是大事,集体的事再大也是小事。有的官兵家庭涉及群体性事件,面对自身权益受损,工作积极性下降,不安心工作,甚至产生过激行为,影响部队安全稳定和纯洁巩固。

三、武警官兵处置群体事件中出现心理问题的应对措施

做好执行群体性事件任务中官兵心理疏导工作,需要通过教育引导、心理训练、心理管控等途径,增强官兵心理适应、控制能力,为圆满完成任务提供坚强有力的心理支持。

(一)加强心理教育,筑牢心理防线

一是要在处置群体性治安事件前做好动员教育。针对官兵思想活跃、心理易发生变化的特点,战前组织准备阶段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官兵,教育官兵增强政策观念,严守政治纪律,充分认清肩负的职能使命,始终视祖国利益高于一切,随时准备上一线、打头阵,忠实履行职能。对于家庭涉及群体性事件的官兵,要教育他们及时报告,依靠组织解决问题,不卷入、不参与群体性事件的串联、签名等活动,以免被别有用心人员利用和炒作;要规范官兵上网行为,教育官兵时刻牢记网上有敌情、网上有陷阱,对于网上的群体性事件,不擅自发表评论,不围观、不声援;采取多渠道、多层次、多侧面的思想动员方式,激励官兵的斗志,消除官兵的各种不良心理,帮助官兵保持良好的心态。二是要在处置群体性治安事件过程中进行心理教育。针对官兵表现出的惊慌失措、疑心多虑、无所适从等各种心理反映,要适时实施心理防御教育,通过先进典型、宣传鼓动、严明奖惩等方式激励士气,把心理防御教育贯穿战斗的全过程,做到防御教育与完成处置群体性治安事件任务有机结合起来,帮助参战官兵巩固和强化积极的心理态势,保证高昂的战斗精神。三是要在处置群体性治安事件任务完成后进行总结。要总结心理防御的经验,特别要针对作战过程中心理防御存在的各种问题和薄弱环节,深刻反思在开展心理防御教育的时间把握、内容设置和手段方式等方面的教训,找出加强心理防御教育的基本规律和参战官兵易接受的教育方法,在总结反思中帮助官兵坚信心理防御教育,巩固心理防御教育的意识和观念。

(二)加强心理训练,增强防御能力

一是要坚持军事训练和心理训练的一体化训练。把心理训练纳入军事训练的轨道,平时军事训练的环境设置应带有实战的成分,训练过程中要有意设置一些意想不到的障碍,适当进行超负荷训练,增强训练的危险性和冒险性,使官兵在完成军事训练中心理素质得到锻炼。二是要坚持模拟实战训练。有针对性地利用相应的模拟器材和声、光、电等现代科技手段模拟逼真的处置群体性治安事件的真实环境,使受训人员真切地感受到逼真的战场环境,亲身体验各种因素的心理刺激,增强心理调节能力。三是要坚持实战演练。根据处置群体性治安事件的需要,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部队进行近似实战的演练和拉动演习,使受训人员在实战演练中提高心理防御能力。

(三)加强管理控制,保持心理稳定

一是要加强对舆论的有效控制。一方面,要加强参战部队内部的舆论控制,围绕有利于群体性治安事件的有效处置,统一宣传内容和宣传口径,宣传我方能有效处置的有利条件,传播正面信息,鼓舞官兵士气;另一方面,要控制对方舆论的扩散传播,随时掌握对方舆论在部队中的传播动态,进行有效的干扰和驳斥。二是要加强对谣言的有效控制。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故意散布谣言,传播迷惑人心的虚假信息,既容易迷惑参与群众,又对参战官兵稳定的心理状态和战斗意志有极大的危害。必须积极防止谣言侵入,发现不良谣言传播要立即组织批驳,消除不良影响。三是要加强对重点人员的有效控制。对干部骨干和个别明显不稳定心理情绪的人要加强重点控制,防止因为干部骨干的心理不稳定带来部队的心理不稳定,防止因为个别意志薄弱者出现的不稳定心理影响作战集体的心理稳定状态,使集体丧失意志和信心。

参考文献:

[1]刘长龙.当前社会维稳负相关性分析——基于群体性事件生成的群体心理视角.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

[2]王振兴、王连水.军事教育心理学.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3.

[3]杨光.心理学基本原理及应用.北京:人民武警出版社.2007.

[4]张志祥.战士逆反心理的管理对策.中国边防警察.2013(9).

[5]郑宪法.军人心理健康诊所.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5.

[6]管来良、冯小卫、金振兴.武警官兵关注的热点问题释疑读本.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武警官兵群体性事件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武警官兵千锤百炼 虎虎生威
心理感受
加强官兵心理素质 提高部队打赢本事
加强官兵心理素质 提高部队打赢本事
高校学生常见突发事件情况分析
浅析征地拆迁群体性事件的成因、特点及管控
群体性事件应急管理路径优化研究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