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生态环境问题是当今社会一项重要研究课题。泰国佛教环保运动在国际上有广泛的影响力,对于我国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要启示。本文从国外和国内两方面对现有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进而探讨佛教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和实践途径。
关键词 泰国 佛教 环保运动 环境保护
作者简介:赵乔乔,山东理工大学法学院社会学专业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B9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6.215
生态环境问题是当今社会一项重要研究课题,关系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生态环境问题的出现引起了国内外学界的广泛关注。泰国佛教环保运动研究是国际佛教生态思想文化研究领域中关注的重要主题,对于我国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要启示。
一、国外研究综述
国外佛教生态思想研究是伴随上世纪60年代西方社会对生态危机的意识和反思开始的。对佛教生态思想文化进行文化人类学与社会学研究是国外佛教生态思想文化研究的重要方面。对佛教与生态环保进行文化人类学与社会学研究,是近三十年日益兴盛起来的。这种研究方式从仪式、习俗、禁忌、生活方式等方面,考察佛教对社会文化、民众心理的影响,探讨佛教环保的方式和策略。这方面的研究是佛教生态思想研究的重要方面,也是研究佛教参与当代生态环保实践方式和路径的重要方面。
斯威勒的《理与诗、地与事:佛教生态学的资源》一文描述了自身亲历的泰国北部民众保护佛教圣地素贴山免遭商业开发的生态保护的修辞和行动策略。作者认为,关于素贴山的文化记忆和文化想象,是激发生态保护运动的一个决定性因素。斯蒂芬妮·卡扎的论文《美国佛教徒对土地的会议:西海岸两所静修中心的生态学实践》,对美国绿峡谷农场和灵岩山两处佛教禅宗静修中心在土地开发、利用、管理以及生活方式等方面进行了环境评估,还就佛教生态实践是受佛教传统所驱使还是受美国环保主义的促进等问题做了探讨,并指出佛教禅修中心要在修行和实践方面进一步关注生态环境问题,需要禪修领导层、关键位置工作人员的创造性工作、教义对环境作用的强调等方面作出进一步努力。杰夫·山内在《禅宗山中心的绿化:个案研究》中,分析了加州南部一处佛教静修中心禅宗山中心的绿化过程,调查了该中心在保护当地的植物群落与动物种群方面所付出的努力与所取得的成就,并探讨了森林防火与森林管理问题。邓肯·威廉斯在《放生、死亡与国家:日本中古时期的放生仪式》一文,论述了中世纪日本佛教放生仪式,及其在东亚和东南亚盛行的情况,文章并揭示了现代放生过程中所带来的导致一些动物死亡的消极后果。《韩国佛教环境21世纪议程》介绍了韩国佛教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在反对开发伽倻山高尔夫球场、反对修建伽倻山贯通道路、举办清净国土联欢会场、创建佛教环境团体等方面的环境运动史略;从佛教生命思想的现代化,制定并实践面对时代课题的佛教方案,为佛教四众弟子开发、普及环境教育课程。妥善保存寺院文化遗产,做好系统管理和正确概念;设置掌管环境专业机构,将环境预算现实化,推展环保、生态和谐型佛事活动,定期召开佛教环境工作会议,培育佛教界环境专家和环境团体等方面做了具体的设计和规划。
关于泰国佛教与生态的研究,有唐纳德·斯威勒的文章、莱斯利·施蓬泽尔与波拉妮·纳塔德査-施蓬泽尔合著的人类学论文,以及苏珊·达灵顿的著作等。
唐纳德·斯威勒在《当代泰国的佛教生态诠释学介绍:佛使尊者与法藏长老》一文中,介绍了关于泰国小乘佛教领域内的两大核心人物——佛使尊者与法藏长老,他们是塑造当今泰国佛教界生态理论与实践探讨的突出特征的领军人物,斯威勒在文中探究他们各自从泰国的佛教经文与传统之中萃取的关于环境方面的教导。莱斯利·施蓬泽尔与波拉妮?纳塔德査-施蓬泽尔合著的论文《泰国僧团促进绿色社会建设之潜在贡献的理论分析》,通过对泰国佛教寺院团体如何参与到促进环境意识之觉知与环保运动的活动之中的人类学调查,而成为斯威勒文章的有益的补充。苏珊·达灵顿在论著《为树做皈依仪式——泰国佛教环保运动》中,探讨了泰国佛教从1980年后期到现在环保运动的演变,探讨了佛教为树授皈依仪式及其他抵制具有破坏性的国家项目的仪式。泰国的僧侣用橙色长袍加树来保护森林,这就是为树授皈依仪式,它本身是一个具有争议性的仪式,已成为小部分非常有影响力的僧侣运动的象征,这些僧侣运动旨在改变环境破坏、不可持续的经济发展以及保护消费者的利益。达灵顿通过探讨僧侣们的动机来展示如何理解佛教教义作为他们行动的基础,她在书中描述了具有代表性的僧侣Phrakhru Pitak Nanthakhun的例子。僧侣们遭遇了很多阻碍,包括对他们的名誉诋毁、监禁、甚至暗杀,这些都揭示了维护社会正义的困难性。
佛教生态思想研究目的是为了促进现实的生态环保建设实践,佛教生态的文化人类学、社会学研究,对于探讨佛教生态思想落实为现实的生态环保建设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二、国内研究综述
我国学术界的相关研究大体始于上世纪90年代末,佛教生态思想的文化人类学与社会学研究是佛教生态思想文化研究的重要方面,2006年以来相关研究成果明显增多,特别是关于佛教影响下的少数民族生态文化的研究较为突出。
相关研究以藏传佛教研究成果居多。突出的有南文渊《藏族生态伦理》,向瑞、赵垦田等《藏民族的文化、生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尕藏才旦《藏族民俗与生态保护》,洲塔《崇山祭神-论藏族神山观念对生态保护的客观作用》,秦茂军、汤明华《迪庆藏区民俗文化与生态环境保护》,李加太《论藏族放生习俗的形成及其生态特征》等等。应该说明的是藏族相关民俗、文化的生态环保意义,并不完全处于藏传佛教的影响,但无疑,藏传佛教在藏族文化、民俗的形成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南文渊《藏族生态伦理》一书从藏族世界观、信仰文化、民俗仪式、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精神追求等多方面论述了藏族思想、文化、民俗、生产生活时间当中体现出来的生态伦理观念,为佛教生态思想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文化人类学材料。洲塔《崇山祭神-论藏族神山观念对生态保护的客观作用》具体论述了藏族文化中的神山崇拜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义。
北方游牧民族、云南少数民族的佛教文化对生态环境的积极作用也有相关研究成果,如齐秀华《游牧民族传统宗教信仰中的生态伦理思想》,韩官却加、辛峰《青藏高原蒙古族自然生态观的形成及演变》,刘荣昆《傣族宗教中的生态文化》,阎莉、史永义《傣族圣境及其生物多样性意蕴》。阎莉、史永义《傣族圣境及其生物多样性意蕴》一文围绕傣族“竜林”的自然圣境与佛教的人文圣境主题,探讨了圣境崇拜在生态保护中的积极意义。圣境其实是指人们由于传统文化信仰而对某些自然环境崇拜,从而由于一些禁忌对其进行保护的兼具自然人文双重性质的景观。佛教人文圣境则是每个村寨都有的佛寺,佛寺生态环境及动植物资源也同样因此得到了较好的保护。
段玉明的《佛教环保技术试析——以峨眉山为例》一文以峨眉山为例,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分析了佛教建设、维护生态环境的宗教策略。该文以其选题新颖,在学术界影响较大。卢云峰、Graeme Lang《华人社会中的宗教与环保初探》一文从社会学的角度考察了华人社会宗教团体的环保参与,并得出一些初步的认识:
第一,宗教可以成为环保运动的同路人,并对处理环境危机做出贡献。
第二,在保护环境动员资源方面,有组织的宗教比那些没有组织的宗教更有效率。
第三,大多数民间宗教在环境保护上也更倾向于地方环境保护。
该文改变了学术界相关研究从宗教立场出发的研究视角,从社会学角度客观研究当代华人宗教参与生态环保的现状及特征,对于我们客观的研究佛教参与生态环保实践的方式和途径具有重要价值。
其他相关文化人类学、社会学研究成果还有王振钰《<护生画集>的创作理路及其现代启示》,以及多篇关于佛教旅游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文章。
目前国内尚无专门的泰国佛教环保运动的相关研究。相关译文及研究成果有:由美国安乐哲主编,中国何则阴、闫艳、覃江翻译的《佛教与生态》一书,通过对唐纳德?斯威勒的章、莱斯利·施蓬泽尔与波拉妮·纳塔德査-施蓬泽尔合著的人类学论文进行翻译,填补了这一项空白。雷晓丽的《佛使比丘“法的社会主义”与环境保护》一文,论述了泰国僧人佛使比丘及其环境保护思想。佛使比丘提出法的社会主义思想,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看,这其实是一种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相互依赖的观点,对于解决当前的环境问题有启示意义。
关于佛教生态思想的文化人类学与社会学研究,相对而言,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成果较多,社会学研究成果仍很欠缺,与此相关,文化人类学研究成果大多停留于文献研究,相应的社会调查也很欠缺。要促进佛教积极参与现实的生态环保实践,相关研究显然是必不可少的。
综合当前的研究成果可知,国内外目前对佛教生态环保的思想研究较多,但多集中于佛教生态哲学、生态伦理思想,以及佛教传统生活方式的生态环保意义研究,从社会学的角度考察佛教群体、佛教民俗的生态环保意义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通过在泰国非常有影响力、在国外相关领域引起较大关注的泰国佛教环保运动做深入系统的社会学研究,对于我们了解泰国佛教文化及其与生态环保的关系、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Swearer,Donald K.(2001),“Principles and Poetry,Places and Stories:The Resources of Buddhist Ecology.”Daedalus 130,no,4(Fall 2001).
[2]杰夫·山内(Jeff Yamuchi).禅宗山中心的绿化:个案研究//[美]安乐哲主编.何则阴、闫艳译.佛教与生态.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
[3]Donald K.Swearer.“An Assessment of Buddhist Eco-philosophy”.Harvard Theological Review(2006).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4]Leslie Sponsel、Poranee Natadecha- Sponsel.泰国僧团促进绿色社会建设之潜在贡献的理论分析//[美]安乐哲主编.何则阴、闫艳译.佛教与生态.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
[5]Darlington,Susan M.1998.The ordination of a tree:The Buddhist ecology movement in Thailand.
[6]南文渊.藏族生态伦理.民族出版社.2006.
[7]洲塔.崇山祭神——论藏族神山观念对生态保护的客观作用.甘肃社会科学.2010(3).
[8]卢云峰、Graeme Lang.华人社会中的宗教与环保初探.学海.2009(3).
[9]雷晓丽.佛使比丘“法的社会主义”与环境保护.法音.2015 (4).
[10]斯蒂芬妮·卡扎.美国佛教徒对土地的会议:西海岸两所静修中心的生態学实践//[美]安乐哲主编.何则阴、闫艳译.佛教与生态.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