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析

2017-06-20 21:04田美晨
成长·读写月刊 2017年6期
关键词:隐私差异化探索

田美晨

【摘 要】随着人们对于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的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成为教育领域的一大难题,大学生个体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同时由于不同的地理环境、生活环境等因素造成的心理问题更不在少数。本文结合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心理健康;大学生;差异化;隐私;探索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

从大学生当前的状况来看,他们正处于充满想象力与竞争力的时期,同时又是我们所说的第二次断奶期,当他们进入大学之后,随之而来的是生活上的自我发展空间的无限扩大,拜托了高中的束缚式管理模式,进入自由且自主的大学生活。但是在这个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进,他们不再能够单纯的享受这个过程,而是出现了迷茫和难以适应的问题。大学是一个言论自由、交流自由,各类信息、文化进行冲撞的时期,一旦他们所面对的与自己想象的不同,或超出了自己的承受范围,就会延伸出一系列的心理健康问题。神经抑郁或交流存在一定的困难的同学,会发现身边的朋友越来越少,难以结交到真正知心的朋友,对于心理调节能力较差的学生就会出现自卑或其他带有伤害性的行为。这只是大学生心理健康中的一个小小的问题。由此看见,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樂观。

二、大学生心理层面中凸显的问题

前几年我国的教育一直处于过度关注学生的知识文化或技能的培养上,对于心理健康教育存在一定的忽视,随着各类事件逐渐进入公众的视野,我们发现,由于心理问题引发的案件不在少数,从云南的马加爵案件到上海中山大学黄洋被毒事件都是发生在大学生身上的。因此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不得不引起重视。除了这些已经引起严重后果的事件,还有许多发生在大学校园的小事同样值得大家的关注,并引起重视。

首先,当前的大学生大多都为独生子女且在家庭中处于4+2+1的格局中成长起来的,家长的关爱已经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溺爱,这就导致大学生自小就万千宠爱于一身,自我、骄傲或者说自私甚至在一定时期内成为了他们的标签。当这种优越感变成他们社交的常态势必会对其产生不良影响。过度顺遂的生活,使之经受不起一点点的挫折,一旦遇到问题要么逃避,要么走上自杀或更加叛逆的道路。其次陌生环境下的适应能力差,造成人际交往障碍,从而引发学生出现抑郁或自卑的心理。过度自我的表现既有自卑也有自大的方面,但是当进入大学这个集体之后,进入真正的独立生活阶段,就会出现一定的问题,使其产生挫败感。第三,爱情被称为大学必修课,但是在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问题上因为恋爱而引发的问题并不在少数,学生的恋爱观念偏差,求爱不得或其他的情况都会影响学生的正常心理健康发展。最后,大学生除了大学生活外,所面临的最为紧迫也最为直接的问题就是就业,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学生难以形成正确的心理疏导之后就势必会引发忧郁症、强迫症、焦虑症等心理问题。

三、培养大学生健康心理建立的途径

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工作要从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教育部门、教育工作者和各大高校要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认识到在大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通过教会学生能够对生活或学习中出现的简单的问题采取相应的疏导手段,做好事先防范工作。在高校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普查工作,将本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有一个基本的掌握,并能够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办法。

其次,从大学生的心理现状出发,由于其正处于心理断奶期的重要阶段,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国恒中可以采取以音乐为辅导的教育模式,通过音乐疗法的课程设置和设施建设,让学生参与到即兴表演或创造的过程中去,让学生从音乐中找到积极的正能量,从而分散注意力没减少学生压力。例如可以播放《小夜曲》等歌曲,让学生从音乐中感受到生活中的幸福和美好,同时利用其学校的校园音乐、广播系统,创建多种途径的心理健康教育渠道,既能够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氛围又能陶冶情操,增加校园文化的格调。

第三,组建起一直高素质的专业化教师队伍,我们既然已经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不能再是纸上谈兵,而是要真正的落到实处去,那么就要从组建高专精的教师团队开始,通过对教师进行合理的培训,或从社会上吸收更多更专业的人才,参与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中来。同时积极推动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模式工作,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覆盖领域,积极推动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建立。

另外,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日常教学工作中去,除了要组建高专精的教师队伍外,要对现有的师资队伍进行培训,实现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到日常生活中去的目标。同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对大学生开展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心理暗示的方式对学生进行鼓励,帮助其树立起信心,从容的面对未来生活和工作中的难题。并帮助其树立起,问题没有出现的时候能够积极的做好预防工作,当问题产生的时候能够积极的应对问题,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能够主动的寻求老师或专业人士的帮助。

四、总结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社会性的问题,为了有针对性的提高大学生的抗压能力,抗挫折能力,势必要求学生能够接受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因此在当前或未来的大学生教育的过程中,除了科技知识文化外更要加强对于心理健康的教育,让学生能够在大学期间掌握相关的心理健康的知识,同时可以对自己或周围同学的表现出来的或潜在的心理问题有所察觉,并能够积极的改正,促进自己三观的正确树立。

参考文献:

[1]肖永春,刘明波,高山川.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现状分析[J].复旦教育论坛,2005(2):50-55.

[2]刘浩,熊奕奕.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浅议[J].青少年研究,2008(1):76-79.

猜你喜欢
隐私差异化探索
大型企业集团差异化管控模式探索与研究
数据安全事件频发 “隐私”何处安放?
县域农村配电网规划建设现状典型性分析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