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旭根
【摘要】从教二十几年,在工作中总是发现一个现象:有些教师上课前精心备课,但是在课堂教学时,师生之间缺乏互动,教师的教学过程成为“走教案的过程”.这样的课堂侧重于教师的教,学生在课堂中没有新旧知识的碰撞,缺乏参与性,没有真正融入课堂之中,阻碍了学生个性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新的教学课程改革呼唤新型的师生课堂关系,教师应带着学生走向知识,追求师生在课堂中的互动、生成.
【关键词】课前预设;互动生成;生成性错误
“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学生已经掌握了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所以加强学生的计算练习,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率是我这节课的预定教学目标.根据例题的理解,学生很快列出正确的横式120×4,我就让学生自己在自备本上尝试去列竖式.巡视的过程中有大部分学生都是列这样的竖式:1201×41480,但是也有几名学生列的是另一种竖式:1201×41480.
我就让两名不同方法的学生板演展示进行比较.但是,接下来的情况不仅让我大吃一惊,也让听课的教师惊讶.第二种方法刚写完,就有学生举手说第二种方法是错误的,而且认同的将近有一大半学生,还有的学生不置可否.这个情况是我没有想到的.大部分学生都认为第二种方法因为数位没有对齐,计算就是错的.这个临时出现的情况改变了我对课前的预设:在学生认同接受两种方法的情况下,比较两种方法,理解第二种方法的数理,从而对比优化方法.我临时调整讲解的顺序,学生既掌握了第二种竖式方法的数理合理性、计算的正确性,也在对比中让学生感受到第二种方法的优势.这样的调整,让学生在理解中接受第二种方法的准确性和合理性,也得到听课教师的认可.
新课程重视学生的“合作交流”“师生互动”,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使学生成为数学课堂的主角,促成其与要学习的内容间发生相互作用,就显得尤为关键.那么我们怎样调动学生,让他们在课堂上有话说,敢说话,真正地融入课堂呢?
一、在课堂中需要民主平等氛围,让学生敢说敢想
教师视学生为朋友,平等相待,态度和蔼,教师与学生的思想及情感都受到相互尊重,既不盲从教师,也不迁就学生,彻底打破师传生受的旧框框.还表现为允许、鼓励学生提出各种与教材、教师意见不一致的观点,不要迫使学生钻入教师预先设计的“标准”答案中.爱因斯坦曾尖锐地指出,用强制、恐吓的办法对待学生,是学校中最坏的事,它窒息了真正的科学动力.所以,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的意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设想一下,在我的“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课堂中,如果我在学生判断第二种方法是错误的情况后,我生硬地告诉学生这是对的,那么学生哪来的新旧知识的碰撞,解题方法的多样性、方法的优化就不会得到体现,那么这节课又回到以前的以教师说教讲解为主的老路上去了.
二、关注数学课堂的实践性,让学生有体验就有话说
有一句格言: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了就明白了.强调的是做、是经历、是过程,在参与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体验知识的产生、发展、应用,逐步形成数学素养.例如,我在教学“三角形的认识”这节课时,让学生选择合适的材料做三角形,选择长短不一的小棒拼三角形,在拼的过程中学生直接发现有的小棒是无法拼成三角形的,通过一系列的计算验证之后,他们就探究出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条边的道理.在这一探究发现的过程中,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主动参与,积极探究,使学生最大限度地投入到观察、思考、操作、探究的活动中,使学生亲历“做数学”的过程,使学生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喜悦.
三、教师要把握课堂,发挥适时的引导作用
师生应该成为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力量,教材已不再成为唯一的课程资源.为此,教师不仅要有根据具体情况对各种资源的整合能力,不断地收集各種信息、分析处理信息,对其进行重组、改造、整合,而且能让每名学生都带着自己独特的感受在课堂中进行交流.例如,在教学五年级数学“认识负数”时,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充分地感受到负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内容不仅大致覆盖了教科书的知识点,而且还生成了许多新的课程内容.同时,学生也可以各抒己见,相互启发,数学教学变成了学生间学习经验的汇报、交流.
四、利用学生课内生成性错误,共同分析研究
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独立尝试,使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和错误暴露出来,教师不要急于解决问题,而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错误.教师在教学中要适时把握时机,合理利用学生的错误资源,发挥教育机智.例如,我在教学五年级的“改写成用万或亿做单位的数”时,一名学生在黑板上板演时写出3 796 000 000=37.96 000 000,针对这个明显的错误,我进行了课内互动交流,再次强化在改写过程中要注意的两个问题:① 改写后一定要添上单位“万”或“亿”;② 改写完要根据小数的性质把小数化简.如果我们能充分利用学生容易混淆的误点、偶发事件的暴露点和容易忽略的盲点,就能把它们转化成课堂教学中鲜活的动态生成资源,充分利用,从而促进学生能力提升.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确立课堂中的课程开发意识,把执行教案看作课程实施的一个起点,而不是终点,专心收集、捕捉学生在课堂中的动态反馈来调整教学行为,从而使我们的课堂成为真实自然的师生互动的过程,课堂必将成为发展人才的沃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