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2017-06-20 18:09刘佳林闫文晟
职业 2017年3期
关键词:服务业养老人才

刘佳林+闫文晟

摘要:家政人才的培养、培训是一个系统工程。首先,要厘清家政市场人才需求行情,确立培养对象。其次,要分析社会各阶层人才特点,明确人才培养模式定位及职业定位。菏泽家政职业学院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创造性地采取专业嫁接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关键词:养老服务专业阶梯式人才培养专业嫁接

人口老龄化问题不仅是中国的问题,而且是世界的问题。养老服务业的专业化离不开养老服务人才的专业化。要想厘清思路、摸出规律、找到方法,必须用世界的眼光去分析这个问题。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老龄化社会比较早,在这方面的研究也走在了前列。考察美国、英国、瑞典、巴西、奥地利、澳大利亚、芬兰、德国、希腊、新西兰、冰岛等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以及亚洲新加坡、日本等国家的养老情况后,笔者发现,因为这些国家老龄化发展速度与经济发展水平同步,有强大的物质基础,所以他们大都重在政策、资金支持、法律保障、社会保障等方面采取措施。我国人口老龄化是典型的“未富先老”“未备先老”,国家在借鉴外国经验的同时,应结合我国国情,汲取其精华,把国外的养老服务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国化。

2.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我国关于养老服务业人才培养的研究,2004年开始陆续出现。截至2016年5月底,专门研究养老服务业人才培养的文献仅11篇,相关研究文献30余篇,且文章发表的期刊层次不高,多数是一些高职高专教师的总结性、规范性文章,实证的数据也较少。硕士论文寥寥数篇,博士论文则根本没有,这同未来老龄化汹涌的趋势和市场养老服务专业人才的巨大需求形成了强烈反差。总体来看,该领域研究还比较薄弱。具体来看,存在着“三重三轻”的倾向。

一是重呼吁轻落实。国务院在《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国发[2013]35号)中,从国家层面进行顶层设计,在养老服务业人才培养上给出了学历教育和社会培训两条路径,描绘了中长期规划,体现了政府在这方面的重视,也充分说明了开展该课题研究的紧迫性和重要性。相关媒体因此大声呼吁养老服务业人才短缺,如王丹素的《加快我省养老服务业人才培养》、宋爽的《加快养老服务业人才培养》、单超哲的《养老服务人才太少了》、高一村的《有钱也买不来服务》、民萱的《成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加快养老服务业人才培养》等文章,都只是单纯地报道人才供不应求,不能真正改变人们的观念,难以让养老服务业人才培养工作落地。

二是重技能轻价值观培养。如,高昕的《基于我国养老服务业现状的专业人才培养研究》、邹文开的《养老服务业人才培养的机遇、挑战与对策》、张晓华的《养老服务人才培养的路径选择》、张白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培训研究》文章,虽然从学校层面提出了进行学历教育和社会培训两条途径,提出了完善课程设置,加强校企合作和培训机构等方面的具体建议,注重人才硬实力的培养。但对于养老服务业人员职业素养、职业道德、敬业精神等软实力的培养则没有涉及。

三是重理论轻实践。李爱夏的《watson关怀理论在养老养老护理员职业能力培养中的应用》、朱海滔的《养老服务业:金矿待开,人才短缺》,这些文章虽然给出了一些具体意见和建议,但缺乏实证研究和实践经验总结。

二、养老服务业人才培育建议

1.借鉴日本和香港地区的成功经验,修改人才培养方案

为科学制定养老服务业人才培养方案,山东省商务厅组织山东省家庭服务业协会一行12人赴日本和香港地区学习交流家政服务业、养老业经验。在日本考察了ATC老年中心,重点学习了老年人助扶设施,了解了日本介护保险制度。该中心运营情况由第三方评价,政府按一至七级的评价标准拨付养老金,体现了健康护理服务和预防护理服务。日医集团从医疗相关事业咨询、受托、陪护、介护、保育产品等方面,开展相关讲座,结合相关证书培训,开发老人、幼儿用品,体现了该公司优质的服务质量和优良配套设施;香港文化科技集团,集房产、餐饮、养老商品等用用品为一体,围绕老人健康、尊严、魅力的主旨,开发老人衣食住行产品,一站式货架展示和供应,并与香港理工大学老人学专业合作,成立文化村等中心,满足老人的健康需求、心理需求,并开展了老化小区、居家的适老设计和改造。香港家庭服务业协会开展了陪护员、家庭助理、婴幼儿照顾、烹饪师、老年人、病人监护等培训工作,明确了雇佣公司、劳工处、劳资法庭的职业安全管理责任。

根据日本和香港地区养老服务业的成功经验,结合学院实际情况,修改养老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是在专业建设上加强实训设施的投入,老年人扶助用具的使用、无障碍居家的改造和设计,要加强校企合作,深入对接养老机构,改革课程和教学方法,拓宽服务渠道,体现大健康、大家政理念。二是完善菏泽市天使护政公司的经营与运作,创新运营模式。三是充分发挥家庭服务业信息平台作用,线上线下与12343电话服务有机结合,增强社会服务能力。

2.实施“阶梯式”人才培养模式

作为担负高素质技能技术人才培养任务的高职院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模式之前,要明确两个问题。第一,弄清楚养老服务业人才的定位。通过社会调研,弄清楚社会上养老服务行业需要什么类型、什么规格的人才,这是因材培养、按需培养的首要因素。所以,确立人才培养的层次性是人才培养的第一步。第二,人才分类确定了,对于不同类型的人才要明确各自的岗位,根据岗位设置敲定课程设置标准,做到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工作流程对接。因此,对不同的人才标准,要量身定做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是有层次的,而不是一刀切,应该设定精准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是对于在校大中专学生,要采取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生不仅要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而且要到养老服务机构中去锻炼实践技能。二是对于有一定家庭生活经验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城市下岗工人,要采取岗前培训培训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培训中,不仅要培训理论知识,更要培训实践技能,并取得上岗资格证書。三是对于新生代农民工,这一代人独生子女居多,一般没吃过苦受过累,对于他们要重点培养孝道价值观,让他们热爱养老事业。

3.老年服务专业嫁接护理专业

护理专业是笔者学院的优势专业、传统专业和中央财政扶持专业,专业建设底蕴雄厚。老年服务专业是学院特色专业,但是由于受社会传统观念影响,招生不太理想,特色虽然特起来,但亮点没有亮起来。在这种情况下,学院创造性地采取了老年服务专业嫁接护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向山东省教育厅积极申请,并获批设立护理专业老年服务方向。2016年首次招生400多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课程设置上,不仅开设老年服务专业相关课程,而且开设护理专业课程,培养适应老龄化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猜你喜欢
服务业养老人才
人才云
自动化正悄然无声地重塑服务业
养生不是养老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养老之要在于“安”
中介服务业
服务业集聚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