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琦
【摘 要】发展知识经济需拥有大量的高素质的人才资源,人才资源是知识经济的第一资源,必须建构与之相契合的教育培训机制,必须在教育模式上,教育体制,教育内容方否进行创新,将教育扩展到人的一生,才能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成为知识经济时代合格的劳动者,成为国家建设中的有用人才。
【关键词】知识经济;创新教育;体制
知识经济是指以知识(智力)资源的占用、配置、生产和使用(消费)为主要要素的经济。相对于以往以物质投入为基础的物质经济而言,它是以知识投入为主的经济。知识经济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发展知识经济的关键是要拥有大量高素质的人才资源,因为知识的获取、传递、创新无不以人为载体,离开人就所谓知识。因此,人是知识经济的主体,人力资源是知识经济的第一资源。要造就适合发展知识经济的人力资源,就必须构建与之相契合的教育培训机制。以知识和智力为轴心杠杆的知识经济,对劳动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不仅要求知道是什么样的知识,而且要知道怎样做的知识。在知识经济领域里,人才与知识归于一,劳动者与知识分子合二为一,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差别将逐渐消失,传统产业所构建的白领与蓝领的屏障将为知识经济所破除,因此,知识经济既是对传统产业的挑战,对劳动力构成的挑战,又是对教育的挑战。教育承担着培养知识经济主体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实行教育创新,为发展经济创新,为发展经济造就合格的主体就显得日益重要。
首先是教育模式的创新,变守成教育为创新教育。中国目前的教育模式仍然承袭着几千年的封建教育传统,虽然在教育的内容上已有质的变化,但在教育模式上则一脉相承。科举制所定格的应试教育和守成教育模式至今尚无质的变化。这种教育模式以经济的获取为核心,把学习仅仅理解为博文经济,把能力仅仅理解为记忆力,把知识仅仅理解为是什么的知识和为什么的知识,而对怎样做的知识和是谁的知识则较少顾及。这种忽视知识的守成教育模式,使古代中国在知识的取舍上,明显的倾向于人文伦理知识而忽视自然科技知识。因为人文伦理知识事关道德人伦,较为抽象,较为变化,甚至被认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而自然科技知识则较为具体,较多变化,被认为是变动不居的非本质的知识,甚至被视为“雕虫小技”。这种知识取向虽然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得到一定的纠正,但守成的、忽视创新的教育倾向则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加之应试教育的强化使这种倾向更为强固。这种守成的教育模式是与知识经济格格不入的。因为知识经济的本质上是创新经济,知识创新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原动力。缺少对知识的创新,知识就不可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知识就无法与经济接轨,也谈不上知识经济了。
其次是教育体制的创新,变“一次教育”为“终身教育”。在知识经济社会里,知识老化周期日趋缩短,产品更新换代日趋加快,职业迭替也更超频繁,这一切都给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只靠在学校学习“一次教育”将越来越不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需求,变“一次教育”为“终身教育”将成为时代潮流。终身教育在国外又称“回归教育”、“更新教育”,是指完成了某一教育阶段的人在参加工作之后,重新接受一定形式的、有组织的教育。有人做过调查统计,由于知识老化的加速,在人的整个一生中,即使是在大学阶段也只能获得需用知识的10%左右,而其余90%的知识都要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才能取得。可是,一个大学生无论他所学的专业知识多么“现代化”,若干年后,就会碰到相对应用领域而言的专业知识过时的问题。另外,人们创新能力的培养往往是在他走入社会和走上工作岗位后,在“边干边学”或“边用边学”中获得的。再加上职业更迭的频繁也会使所学的知识捉襟见肘。如已率先获得知识竞争优势的美国,人才平均5年改换一次工作。这说明,只有将教育扩展到人的整个一生,才能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成为知识经济时代合格的劳动者,否则就会被知识经济时代所淘汰成为多余的人。
再次就是教育内容的创新,变“专才”教育为“通才”教育。在知识经济社会里,学科知识将向两个方向纵深发展。其一是高度分化。早期的自然科学,学科门类较为简单,而现代自然科学的学科划分则越来越细,分支越来越多,相互交织形成的边缘学科方兴未艾。社会科学也不例外。当今许多重大突破都是在极“窄”的领域上取得的,如生物技术上的“克隆”技术、各种新材料的开发等。其二是高度综合集成。自然界是统一的有机整体。传统的分析方法所获得的科学技术往往是以对自然的分割支解为代价的。知识经济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它要求从生态平衡和生态伦理的角度来研究自然和人類社会,这就要求采用综合方法。科学技术综合化的发展趋势正是采用综合方法的结果。如系统集成把包括信息获取、信息处理和信息利用的整个智能系统集成到一个或几个芯片上去组成的微型智能机器人就是科学技术综合化的成功创新。
当然,我们这里所说的“通才”并非是与“专才”绝对对立的,它其实包容“专才”的“通才”,它立足于“专才”又超越“专才”,它是指具有某些专业知识而又知识面广博、基础扎实的人才。我们所说的“才”也不仅仅局限于科学知识和专业能力,它理应包括社会知识和其他能力,如社交能力、情绪控制能力、综合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等。因为知识经济又是合作经济,它有赖于人与人、人与物的有效合作。
参考文献:
[1]教育经济与管理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第1版 (2004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