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华
【摘 要】电视化妆就是使人物在电视镜头这一非生活环境中表现出完美的生活状态。不论是电视妆还是生活妆,因人而异、因材而为、去伪存真、去粗取精,还原生命的本真,这种差异化的美才会让人更生动、更绚丽。
【关键词】电视主持人 造型设计 差异化
在大众传播媒体中,电视无疑仍是影响力最大的主流媒体。电视节目主持人是电视节目与观众之间重要的桥梁。因此,针对主持人的特点进行形象塑造,对品牌节目的成功打造意义重大。化妆师要了解主持人,更要理解栏目的定位,使主持人以最佳的形象出镜。本文着重探讨对节目主持人化妆造型设计的差异化。笔者从事电视化妆工作十几年,担任各个栏目、各种大型活动的主持人形象设计工作。多年的工作经历让我体会到,电视化妆就是使人物在电视镜头这一非生活环境中表现出完美的生活状态。有位哲人曾谈过化妆的三个层面,一是外形的化妆,二是个性的化妆,三是生命的化妆。对我自己来说,十几年的不断探索,第一个层面的初试阶段已然可以驾轻就熟。第二个层面的思考也已逐渐贯穿在我的造型创作中,并努力地为之实现。而我所理解的个性化妆亦正是本文要分享的观点:电视化妆要因人而异、因材而为。当然,生命的化妆应是所有形象设计工作者遵循的最高境界了。化妆师要化出差异化的妆容,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不因循化妆,应因人而异
我们知道,循规蹈矩是指拘守旧准则,不敢稍作变动。电视化妆虽然也有一定的准则要遵守,但绝对不应墨守成规,要因人而异。谈到化妆,世界著名化妆师凯文·奥库安说道:“我认为它没有任何规则,除了一些显而易见的常识,如:不要在飞速行驶的车辆上夹睫毛,不要把唇膏涂在眼睛上等等。这些更多的是常识,并不是规则。一些专家到哪都说出一些严格的规则和原理,害得人们认为只有一种化妆方法才是可接受的和正常的。坦率地说,在这个不断变化的世界里,随着全世界的交流与融合,我们应该扩大可接受、正常的定义。”我非常赞赏凯文的观点,化妆的规则应建立在人的基础上。记得去年台里为筹备“春晚”,成立了一档综艺节目《我要上春晚》,同台的嘉宾主持是话剧团的一名演员,定妆前我分析了她的个性与外形特点。首先,她给人的印象十分热情,爽朗大方,极具亲和力。《我要上春晚》是以娱乐性、亲民性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节目,给她做造型,既要符合她个性的端庄大方,又要符合娱乐节目的修饰性和多变化的风格。所以,在造型设计中,不能做太过于明显的化妆修饰,那样会与她自然的外表和内心格格不入。化妆的时候,我选用和她原有肤色接近的棕、褐色调,而不用不适合她的偏暖肤色的冷调色彩。但在粉底的选择上我们有了分歧,她认为她的肤色比较暗沉,所以底色要明亮一些,而我认为,为了不失个性,粉底的底色更应该接近她本身的肤色,这样会更“贴”,更“真”。因为主持人和演员的造型是有区别的,主持人是在表现她自己,她不扮演角色,她个人的风格就是化妆造型的准确定位。个性化的生命,异于其他的独特风采。
二、不单纯以外形条件做造型,应因材而为
外形的化妆是化妆师具备的基本化妆本领,它包括了五官的妆容设计、发型设计、服装设计等,总之,经过了化妆师的精心打造后,看起来很美。但这只是化妆的“面子”,如何与化妆的“里子”相映生辉、相得益彰,我认为,应结合电视栏目的特征及定位,因材而为,才会产生1+1>2的效果。这里的“因材而为”指的是主持人与栏目的关系定位,“材”可以是新闻节目,可以是综艺节目,也可以是生活节目,所以化妆师的“为”就要符合栏目特征来塑造主持人的形象。我在多年的实践工作中,总结出电视节目主持人造型的三个定位,首先以栏目性质定位,其次以个性特征定位,最后再以外形条件定位,这是一个先后顺序的问题,绝对不可以颠倒。如果化妆师单纯以主持人的外形条件来做造型设计,注重个人风格的呈现,很容易造成主持人与栏目性质脱节,那么结果就是主持人的个人风格也丢失了。我台的《鞍山新闻》是一档政论性节目,主持人的化妆造型应定位在职业风格上,任何多余的修饰,都会影响政論性节目的严肃、公正和可信度。2010年,《鞍山新闻》新调入一名播音员,台领导要求我给这位播音员做造型设计。第一次试妆时,着实有些为难,这个姑娘脸型很小很上镜,五官比例也较和谐,但是,她的发型让我很不好办。当时,她留着披肩长发,漂亮的长发在生活中很适合她的清秀,可如果出现在电视画面中,很难接近一个新闻类播音员的要求。因为栏目的性质,决定了她应以媒介要求的公众形象作为自己的造型风格。所以,我建议她改变发型,修剪成齐耳短发,这样,才会使她的外形以职业的、端庄的风貌示人。反之,还是以这位播音员为例,如果她是生活类节目的主持人,那么她的长发恰恰契合了栏目的特性,随意、自然并具亲和力。所以,主持人的造型设计,要“因材而为”。
三、不简单复制,应敢于创新
在上个世纪初,擦胭脂、涂口红是“应召女郎”和街头女艺人的标志性妆容,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文明的进步,人们对美的定义也产生了极大的变化,同样的胭脂、口红,如今却在诠释着不一样的内容,没有什么可以阻挡“美”的脚步。纵观现代妆容发展史,淑女妆、新潮妆、偶像妆、裸妆等等遍地开花,美丽亦不是简单地复制,而是充满澎湃感的激情创造与灵感创新,电视化妆亦是如此。电视妆虽说受到栏目定位的限制,但可发挥的空间还是存在的,在我自己的化妆创作理念中,我一直尝试树立“妆”和“人”和“物”天然合一的感觉,从最初单一地将人化得漂亮、美丽,转向去寻找人的“魂”的韵味。我台每年的电视春晚是台里重头之戏,主持人大多是各栏目抽调上来的,有新闻节目的主持人,也有专题节目的主持人,给他们化妆虽然已经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但妆容仍然需要重新定位。舞台变了、灯光变了,风格也要变。面对变化,我觉得应该大胆地去尝试新的创作,这样才可以给观众新奇,给观众带来新意。主持人的面部底妆我果断地采用高光泽感的粉底来修饰,上斜的睫毛线走向配合眼尾的一抹红色,与唇部的色彩遥相呼应,使整个妆容看起来妩媚动人,与春晚舞台的华丽、绚烂浑然一体、相辅相成。工作中,我喜欢与我的同事一起创造新形象,喜欢面对艺术创作上的挑战,乐此不疲。
每个人都是一个美丽的个体,你可能天生没有光滑的肤色、浓密的眉毛、漂亮的红唇,但你可以通过化妆来塑造甚至改变自己的容貌,不论是电视妆还是生活妆,因人而异、因材而为、去伪存真、去粗取精,还原生命的本真,这种差异化的美才会让人更生动、更绚丽。
(作者单位:鞍山广播电视台)
【参考文献】
[1]张景富.镜头下化妆造型与人物个性相统一的必要性研究[J].大众文艺.2012年07期;[2]温海涤.浅谈品牌节目对主持人形象要求的变化[J].中国商界(上半月).2010年09期;[3]李晨光,郝斌.浅析主持人的形象类型与定位[J].电视时代.2010年03期;[4]滇波.浅谈主持人和记者的化妆造型[J].新闻天地(下半月刊).2011年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