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钟构思一部小说

2017-06-20 08:44许荣哲
视野 2017年11期
关键词:霍格英国伦敦环游世界

许荣哲

1998年,我就读台大农工所(现改名生工所)。那一年,为了从枯燥的硕士论文里逃出来,我到台视编剧班上课,学“编故事”,没想到竟意外改写了自己的人生。

我永远记得,编剧班第一堂课上的是“故事的公式”。当时已经七十多岁、拥有三十多年编剧经验的老师自信满满地说:只要问自己“七个问题”,就可以在三分钟内,立刻说出一个“有开头、有结尾、有冲突、有转折”的完整故事。

三分钟?一个完整的故事?怎么可能?也太神奇了吧!

编剧老师还说,当他教完这个公式之后,每个人都要上台说三分钟的故事,如果说不出来,就直接到柜台去领回报名费,从此不要再来了。

“你想当编剧,我都告诉你公式了,你还不会用,那我们最好不要浪费彼此的时间。”

随后,编剧老师传授我们,三十多年编剧生涯教会他的“七个问题”的公式:

问题一:主人公的“目标”是什么?

问题二:他的“阻碍”是什么?

问题三:他如何“努力”?

问题四:“结果”如何?(通常是不好的结果。)

问题五:如果结果不理想,代表努力无效,那么,有超越努力的“意外”可以改变这一切吗?

问题六:意外发生,情节如何“转弯”?

问题七: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把上面的七个问题简化之后,就可以得到故事的公式:

1.目标→2.阻碍→3.努力→4.结果→5.意外→6.转弯→7.结局

不管小说、电影,还是漫画,只要它的核心是故事,大部分都有类似的戏剧结构。

真有这么神奇?真有这么神奇!不信,我们挑一部耳熟能详的小说来验证一下——科幻小说之父儒勒·凡尔纳的代表作《80天环游世界》。

1.目标:主人公霍格跟朋友打赌,他要在80天内环游世界一周,并以全部财产作为赌注。就这样,霍格从英国伦敦出发,展开追赶时间的目标。

2.阻碍:(一)霍格被误认为银行大盗,所以沿途遭警察各种阻拦。(二)霍格是个软心肠的好人,常出于各种善意而耽误了行程,例如:他从印度婆罗门教徒手中,拯救了一个即将被陪葬的印度女孩。

3.努力:主人公用尽各种方法追赶时间。例如:冒着生命危险骑乘大象抄捷径,走进死亡丛林;搭火车强行飞越底下是滚滚江河的断桥……好几次差点丧了命。

4.结果:环游世界一周,回到英国伦敦。霍格一共花了80天又5分钟,输掉了比赛。

5.意外: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根据出发地英国伦敦的日期显示:霍格只花了79天又5分钟。

6.转弯:情节大逆转——因为地球自转的缘故,导致各地时间不一,形成了所谓的时差。所以当霍格往东走,繞地球一圈,花费的总天数就会减少一天;反之,如果往西走,则会多出一天。

7.结局:主人公不只赢得最后的比赛,还因为好心肠而抱得美人归。

小说家儒勒·凡尔纳当年创作《80天环游世界》时,肯定没学过“故事的公式”,但何以会有如此惊人的巧合?

其实不是巧合,而是隐藏在故事里的内在逻辑,都有一张大同小异的相似脸孔。

(张万寿摘自中信出版集团《小说课2:偷故事的人》)

猜你喜欢
霍格英国伦敦环游世界
狐獴搬家
Hierarchical lichee-like Fe3O4 assemblies and their high heating efficiency in magnetic hyperthermia∗
十八天环游世界
环游世界做冰激凌
波尔图莱罗书店——探寻霍格沃茨的灵感之源
游英国伦敦
迷底大揭秘
英国伦敦中心城区交通政策调整及其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