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珍
【摘 要】从现在小学低年级练习现状分析入手,对学生的练习进行了改革,总结出练习设计的几种策略,以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低段数学;练习;策略
数学学习离不开练习,练习是学生巩固学习知识,提高应用能力的重要手段。然而传统的数学练习,过分的注重计算,存在着机械性、重复性和惩罚性的特点。学生做这样的练习,无疑是十分被动的,这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极为不利的,长期如此,学生会背上沉重的负担,产生“厌学情绪”。不仅浪费了学生许多宝贵的时间,剥夺了学生参与其他活动的时间与精力,导致学生视力下降,直接影响了学生的体重与身高,影响身心健康成长。
基于以上小学低段练习现状,笔者对小学低段数学练习设计进行一些改革,以学为本,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练习系统,让学生经历一个实践、探索、体验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提高数学能力。我们主要采用以下几种练习设计的策略:
一、从教师方面
1.明确意图,有效针对
练习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加深理解,巩固所学,从而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收集练习题时一定要明确此次练习的意图,要做到有针对性。例如,在教学二年级上册5的乘法口诀后,教师在设计练习时可以先设计一些基础性的练习,如师生对口令、填口诀、计算、看图写算式等类型的题来巩固基础。同时还应注意练习的层次性,这样才有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有利于促进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提高。这时可以练习一些发展性练习,提高学生的能力,如根据5的乘法口诀画出图、连一连、比较大小等,这样既让一般性的学生“吃饱”,又让优等生“吃好”,从而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
2.避免重复,注重变式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驱动力。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在大脑中产生活跃的状态,引发积极的思维,数学练习的设计要考虑学生们好奇的心理,设计一些新颖、生动有趣的练习。这就提高了练习设计的要求了,练习的设计应追求题型的多样化和练习方式的多样化,这样可以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学得扎实、学得有趣、学得灵活。把学生抄题、做题的纯粹机械动手练习变为动脑、动口、动手等多种感官参与活动的练习。题型可以是口算练习、笔算练习、应用练习、选择练习、判断练习、综合练习、操作练习、竞赛练习、游戏练习等,让学生既要动手,又要动口,还要动脑。而且在练习时既可以让学生集体练习,还可以有独立练习,当然也可以是小组合作练习。
例如,在教学二年级上册的“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这课时,这位教师开始创设了一个情境,让学生做猜数字的游戏来引入新课:教师用扑克牌随意抽出一张,让学生猜猜是几,如老师拿的是7,学生猜的是9。
师:我说一句话,你们再来猜猜。扑克牌上的数比你说的少2。学生会很快地说出是7。
师:你是怎么算的?说给大家听听。
教师这样地反复练了几次,学生当时的积极性很高,在练习中知道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的数是多少,用什么方法计算的。
这位教师就是抓住了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猜数字这个游戏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的数是多少该用什么方法来计算。
3.注重反馈,激发兴趣
新课程改革也非常重视“挖掘课程资源”,课堂上的反馈信息就是一种重要的资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课堂反馈信息对教学进行有机调控,从而使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在一种和谐、民主的气氛中得到同步发展。那么,要实现有效反馈,教师就必须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则必须处于主体地位,成为数学学习活动的主人。
反馈要及时、到位。当学生做完练习题时,教师要及时反馈,在反馈时要让学生多说说自己的想法,而且要让多位学生说,例如在教学二年级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中加减混合时,教师出示图:(车上原来有67人,到站后下车的25人,上车的有28人。)学生看图后马上算出现在车上有70人,这时就要问问学生你怎么知道是70人的,学生肯定会说“原来车上有67人,到站下车25人,就是减掉25,上车28人,就是加上28人,所以列算式67-25+28=70(人)”像这样地说肯定有很多学生会说的。学生会说了,说明他已经理解了,掌握了,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口头表述能力。
二、从学生角度
1.认识起点,有效训练
在练习之前,教师首先要清楚学生的起点,然后再进行有效的训练,这样练习的效果才会更好。例如,在教学二年级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笔算后,对于这种笔算学生都能很快地计算了,然后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笔算时,学生们就能很快掌握了,只要让学生注意个位相加满“10”要向十位进“1”。接着,让学生多训练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笔算的练习,练习的形式多样些,如改错题、比较大小、连线题、夺红旗等不同的形式,来提高学生练习的兴趣。
2.强化计算,持之以恒
(1)改变口算的练习形式,使之经常化,从而让学生在丰富多彩地口算练习中潜移默化地进行记忆能力的训练,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运算技巧。包括二个方面:一是加强视算练习,可以有看卡片口算、接力算等多种形式。二是要重视听算训练,我认为这种“心算”练习对提高短时(瞬时)记忆具有直接的作用。我在教学二年级数学时,班中学生计算时常有像上面所列举的错误,为此采用了“视算加听算”的方法,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通过平时观察,发觉学生有很大的进步,听算对的题越来越多,计算错误率明显下降,说明经过训练,学生的短时(瞬时)记忆有了一定的提高。
(2)鼓励低年级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自主探索应当成为数学计算教学的重要手段。在小學数学计算教学中,我们应抓住知识上的联系,鼓励学生积极思维,自主尝试,大胆探究计算方法,提倡学生有多样化的算法,有所创新,从中锻炼学生的数学运算思维能力和数学计算能力。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一些运算技巧,并加以灵活运用,也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从教材方面
教材中基础练习题较多,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让学生在练习中提高基础知识的能力,但练习的形式和方法尽量要多样化,从而来提高学生练习的兴趣。学生的兴趣高了,练习的效果也就更好了。另外还可以通过实践操作来理解其新知。如在学习《千克和克的认识》后,可以布置练习,让学生回家称量家中物品的重量:一个鸡蛋、一包盐、一袋水果、一袋洗衣粉……;学了《统计》后可以让学生在放学的路上计算路上开过的不同汽车的辆数;在学习了米、厘米以及如何进行测量之后,可以让学生测量身高、教室门的宽度、黑板的长度以及窗户的宽度等,加深学生对厘米和米的理解,巩固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同时,也能使学生获得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见物体的大小数据。又例如:在教学解决实际题时,可以设计一些这样的问题:“一共有多少?还剩多少?现在有多少?已经完成了多少?”等一些实际性的问题,再让学生来解决,学生对于这样的题目也会很感兴趣的。
实践证明,我们的研究打破传统的练习格局,更新教师的教育思想,提高教师素质是确实有效的。我们的研究是深受学生喜爱的,解放了我们的学生,用我们设计的练习题代替了大量重复、机械的作业,减负增效,学生能真正主动、积极、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肖川主编.数学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2]卿雪梅,何宏.《小学数学新课程教材教法》[M]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