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英
四川省资中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摘 要】国内外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势头再起,规模化养殖场防疫形势异常严峻,如何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来应对禽流感疫情,避免疫情的传入,减少经济损失,是目前的首要任务。通过了解规模养殖场禽流感的防控现状,分析规模养殖场禽流感流行特点、从场址的选择及规划、科学的饲养管理、规范的免疫操作、卫生消毒等方面阐述如何综合防治规模养殖场禽流感的发生。
【关键词】禽流感;流行特点;防控现状;综合措施
禽流感是禽流行性感冒的简称,是由正黏病毒科A 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家禽和野禽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被国际兽医局定为甲类传染病,在我国也被列为一类动物疫病。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低致病性禽流感和高致病性禽流感,目前,在全世界野生禽、家禽中,已分离禽流感病毒上千株,并已证明家养或舍飼禽类在感染后,可呈现亚临床症状、无症状带毒、轻度呼吸系统疾病、产蛋量减少或急性全身致死性疾病。自H5N1到H7N9,禽流感疫情的发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给养禽业带来沉重打击。同时由于禽流感病毒能通过禽类传染给人,特别是近几年我国发生的 H7N9 高致病性禽流感已经造成数十人的死亡,给我国人民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危害[1]。当下,禽流感已经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如何更有效综合防控禽流感,是摆在大众面前的崭新课题。
1.禽流感的流行特点
鸡、火鸡、鸭、鹌鹑、鸵鸟、孔雀、鹧鹄等禽类及多种鸟类均易感。禽流感病毒潜伏期从几小时到数天,最长可达21d。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在冬春季节最多。病毒在禽类的呼吸道和肠道内繁殖并排到外界为重要的传染源;迁徙性水禽是流感病毒的主要贮存者和传播者。病毒传播主要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感染,经禽(野鸟)及其分泌物和排泄物、污染的饲料、水、蛋托、垫草、运输车辆、哺乳动物、昆虫、种蛋、鸡胚、精液等媒介传播,经呼吸道、消化道感染也可通过气源性媒介传播,养殖场之间的人员及设施流动是最主要的机械传播途径,空气传播在邻近养殖场之间可能起到一定作用。
2.禽流感的防控现状
2.1 防疫意识不强
目前,我国规模化家禽养殖发展迅速,但养殖水平却没有相应提高,尤其是防疫观念没有得到明显改变。日常防疫不严格,很多养殖场都达不到卫生防疫的基本要求,一旦场与场或场与居民区距离过近、未配备完善的防疫消毒设施、没有制定及有效执行防疫消毒制度,就很容易将疫病携带入或传入家禽养殖场内,造成禽流感的大规模暴发。
2.2 饲养管理水平落后
在一定养殖条件下,畜禽养殖场的目的是利益最大化,为此,过度增加饲养量,造成饲养密度过高、畜禽拥挤、而日常管理落后,禽舍卫生质量差、空气中灰尘、毒气、病原微生物含量增加明显、空气质量控制不好,再加上低饲养水平等因素导致禽群抵抗力下降,直接影响禽群的生产率,严重时诱发呼吸道疾病。
2.3 免疫效果不达标
一是不能根据家禽品种、母源抗体水平、饲养环境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二是免疫操作不规范,疫苗注射部位不准确或疫苗发生倒流导致剂量不足,甚至把疫苗注射到嗉囊内的现象,达不到应有的免疫效果;三是疫苗质量问题影响免疫效果,包括使用过期疫苗、运输保存不符合规定等。
2.4 不确定因素的影响
一是禽流感疫情的发生与流行规律不明显,加大防疫工作的难度,防疫检疫日常管理出现疏忽就可能导致禽流感的暴发;二是免疫禽群中长期存在强毒株,当发生应激或畜禽抵抗力下降时可引发疫情的发生和流行;三是气温回升缓慢是影响禽流感传播的一个因素;四是商贸经济的高速发展,流动人口多、消费量增加、调运、交易频繁等增加疫情跨区域传播的风险。
3.禽流感的综合防控措施
3.1按动物卫生防疫要求选址和规划建场
3.1.1 选址 建设规模化养殖场要求场址不能位于禽流感、新城疫或其他禽类烈性传染病的疫区或受威胁区内,周围 1 000 m 范围内不得有集贸市场、蛋禽与种禽饲养场、家禽屠宰场等;另外还必须要有充足、卫生的水源,保证肉禽饮用水符合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2]。
3.1.2 布局 一是在场区门口设消毒、隔离设施;二是每栋禽舍门口设有消毒池或消毒垫;三是人员专用通道设鞋底消毒池、消毒液喷淋装置;四是饲料、兽药、垫料等的运输通道与垃圾处理运输通道、粪污道分开;五是饲养区和办公生活区严格分开。具备与生产能力相适应的粪便、污水集中处理设施。
3.1.3 禽舍结构 禽舍要保温隔热,设计建设时应考虑疫病预防的需要,比如舍内安装换气扇,利于通风;禽舍间要有一定距离;窗口、排气口安装隔离网、门口安装挡鼠板,以减少疫病传播的机会;禽舍要建有完善的排水设施,确保及时排除积水。
3.1.4 生产工艺 每个家禽养殖场都应建立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严格空舍时间,每批家禽出栏后空舍时间不得少于15 d,出栏后、进新禽苗前清洗、消毒棚舍、空舍期间消毒超过 3 次。
3.2 科学饲养管理
建立科学的饲养管理体系是为了促进畜禽的健康生长,免受沙门氏菌病、球虫病等相关疫病的关键。如,尽量减少或避免在清扫、消毒、免疫等过程中产生的应激,以及因饲养密度过大,禽舍通风不良等因素造成的应激,使得禽群抵抗力下降,诱发疾病的发生。因此,根据季节变化给禽群喂服抗病毒药和防细菌感染的药物,同时建立全进全出的饲养模式,引进禽种时,首选合格、优质的禽苗;严禁家禽间的混养及野禽、老鼠等进场,有条件的鸡场采取封闭管理,是切断传染源的关键。
3.3建立科学的卫生消毒制度
养殖场应采取封闭式管理,在养殖周期内除畜牧兽医、检验检疫人员外,严禁外人入内,同时要求饲养人员不得出场。为了减少传染和消灭病原微生物,搞好养殖场的卫生和定期消毒就显得尤为重要。规模养殖场应配备完善的消毒设施、设备,定期对饲养环境、禽舍饲养用具以及进出人员、车辆、新进种源等进行消毒隔离,日常管理中可采用物理、机械、化学方法消毒。在大多数情况下,3 种方法结合使用可以取得最好的效果[3]。
病死禽、养禽场被污染的垫料、粪便、饲料和其他物品,必须进行深埋、焚烧、发酵等无害化处理。搞好环境卫生,昆虫与鼠类是一些病原体的携带者、宿主,做好防虫灭鼠工作。
3.4 建立科学的疫苗免疫程序
根据养殖场禽群的实际情况科学制度免疫程序。免疫后需采集血清进行免疫抗体效价检测,确定是否需再次免疫,以便對禽场禽流感抗体的日常监测。另外在规范免疫操作方面需要注意的几点:一疫苗使用前,应提前将疫苗从冰箱取出后进行回温,使疫苗温度达到 25℃左右后使用;二正确选择适合本地区使用的由正规厂商生产的疫苗,而且运输、储藏规范,在保质期之内的疫苗;三免疫注射时应保证免疫剂量;四免疫部位、方法要适合;五对疫苗包装材料、容器等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4,5]。
3.5 完善防控机制,实行长效管理
应切实制定完善相应政策,为禽流感综合防控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落实保障措施,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确保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所需人员、经费和物资储备足额、足量到位,确保各项防控政策落到实处,以充分调动养殖企业、养殖户的防疫、防控工作积极性。同时要健全完善防疫体系和加强兽医队伍建设,实行群防群控,齐抓共管,提高应对禽流感疫情的整体能力。当然,禽流感综合防控工作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要不断完善应急预案,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4.小结
养殖场一旦暴发高致病性禽流感损失巨大,我们应加强对规模养殖场高致病性禽流感综合防控措施的研究。对禽流感的病原学特点、流行病学特点、发病机理、临床症状、鉴别诊断等开展分析,从而正确认识病毒抗原变异,科学评价疫苗作用、规范养殖管理,结合加强活禽交易市场和流通环节的管理,推进禽流感科学防控知识宣传等措施,促进禽流感的科学防控[6]。
参考文献:
[1]李涛,马飞,宿雅彬.规模养殖场禽流感的综合防控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5,14:272.
[2]蔡奕琪,陈均林.东莞地区散养家禽禽流感H5免疫效果调查[J].中国畜牧兽医,2007(2):96-97.
[3]吴胜香,陈芳,吴胜峰.规模禽场禽流感的综合防控措施[J].国外畜牧学:猪与禽,2010(5):77-79.
[4]单卫东.禽流感的诊断及综合防控措施[J].中国畜禽种业,201(1):138-139.
[5]郑飞.养殖场禽流感的综合防控措施[J].上海畜牧兽医通讯,2011(6):36-37.
[6]林志荣.浅谈禽流感综合防控措施技术[J].上海农林科技,2014,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