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玲玉
【摘 要】 设计中对于自然形态的转化除去模仿、象征、再现等技術手段之外,最为重要的还在于文化所赋予的内涵,一件设计作品只有在拥有了文化符号之后才可以被称之为艺术品。在世界范围内文化的语境是不相同的,同一种设计作品在不同的文化语境下会产生不同的设计形态。漆艺这一传统的中国工艺,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以其实用性与艺术性传播到世界各地,因而在漆艺所借鉴的自然形态的转化中便赋予了不同的文化符号,中国的空灵,日本的侘寂等文化语境给漆艺的发展带了多样化,同时也将自然形态与漆艺设计更为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关键词】 漆艺 自然形态 造型 文化
在最近几次国际漆艺作品展览中不难发现:当代漆艺创作中对自然形态造型语言的表现多用意向转换手法来体现作品中的自然之道,艺术来源生活,生活源于自然。以自然形态的多样化为基石,用现代的设计语言去表现传统文化元素,传承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以“器物之道”表现“自然之道”,最终完成漆艺在自然中的造型形态呈现。
(一)自然之名
自然在中国文化语境中一般是指道家,道家学说讲求道法自然,崇尚无为而治。道家的自然思想对中国的文化影响颇为深远,在艺术上尤甚,当自然的思想运用到艺术中时主要指两个方面,首先在于艺术中对于自然景物的借鉴,并以此在艺术中营造一个属于自然的境界,这种境界是人工修饰的,但审美意味是自然的,在具体的操作中讲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在漆器的造型中即有大量的仿自然式样的存在,诸如:芙蓉花型漆碗、梅花瓣形漆盘、朱漆菊瓣型圆盒等造型的存在,在具体的制作过程中仿自然之形,借自然之意,达自然之境。
另外一种自然在艺术中的运用则指的是崇尚万物本身的自然,这种自然源于世间万物本身的生长状态,这种状态是非人工而达成的自然,当然艺术是一种人类意识形态的产物,它不可能做到完全的自然,因而在艺术中达到自然的第二种语境则在于对于艺术本身的阐释与艺术构成随机性的阐发。在漆艺的制作技法中即有一种“变涂工艺”是对物体随机性与自然性所能达到的最极致的表达,这种漆器工艺是指在凹凸不平的胎底之上层层髹漆,每层漆均有不同的色彩,每层漆的水平层面上则排布着不同层次的漆层,而后以砂纸在表面进行打磨,这样在器物表面便会随机形成非可控制状态下的拥有众多色彩点缀的美感,一种必然中的偶然、既定中的随机,这便是自然本身之于漆艺的一种运用方式。
(二)空而极简
空的理论源出于禅的意境,金刚经曾有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万法空相即是对此的阐释,在禅道的解释中世间万物为空,空亦为世间万物,因而空并非意味着没有,而在于营造出一种淡然处世的心境,置繁华如过眼云烟。空的理论在艺术中有着大量的运用,这种运用表现在两点,首先是在绘画中的运用,这种运用以“计白当黑”的技法来达到留白处依旧余韵无穷的艺术语境。
另外一种运用方式则是在工艺中的运用,具体到漆艺中则是极简美学在漆器塑造中形体与表面的把握,极简美学的运用在于简约而不简单,它要求一种纯粹的美,这种美并没有抛弃装饰性,但是它抛弃了以繁饰与过度装饰所造成对于视觉印象的吸引,没有炫目的色彩与复杂的设计,追求极端的简洁,在视觉上讲究器物的平衡性和画面的纯粹性,追求器物最佳的比例给人以静、雅、简、美的视觉享受。以众多仿宋瓷所做的漆器则是极简美学在漆器中完美运用的最佳体现,淡雅的色彩恰如其分的比例,置于室内宛若一株梅花般其色不耀目、其香恬淡而不刺鼻,不喧宾夺主,但却有属于自己的位置。
(三)侘寂之素
“侘”这一字源出于汉字,在日本的文化中赋予了它另外的寓意,取其字形:人在屋中,并赋予其冷漠、凄清、孤寂、寂寥之意,取一人独处的心境。而后这一字经过禅学的阐释又衍生出心态安详下所达到的平淡清远的境界,一人独处,而心无旁骛,颇有晋陶渊明审容膝之易安的心态。“侘”在艺术上与日本人所追求的和、敬、清、寂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是在具体的操作上却独有特色。
在漆器中“侘”之为用,多以器具呈现,“侘茶”文化中的漆制茶具颇显其妙。“侘”之于器具多呈现出一个“素”字,素并非无色,亦非极简而在于其不喧宾夺主,“侘”文化主要是针对人的心境进行阐述,是人内心的一种升华,侘文化下的漆艺其目的就在于使人达成“侘”的心境,因而在“侘”的文化语境中,“拙”是漆艺制作中最为重要的运用,所谓大巧若拙,大工不雕,在朴拙的气息中赋予漆器以独特的寓意,藏巧于拙。这样的设计在日本的文化中传承始终,在当下的设计中,源于社会的繁华与忙碌令人身心疲惫,在这样的情境下,对于朴拙、手感的需求成为人们的内心的一种渴望,也是“侘”之于漆器的延伸。
漆器作为一项从传统到当下延续的器,它的身上亦有着对道的传承:漆艺作为一门手艺具有反应人与自然亲和关系的特质。创作漆艺的过程便是人与自然交流、涵咏自然、品味人生的过程。漆艺传达着人对自然的理解,对道的传承,自然之名、空而极简及侘寂之素便不同角度成为漆艺在自然形态转化设计过程中的重要指挥路径。
【参考文献】
[1] 《意境中的哲学基础》李昌舒著 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8.
[2] 《艺术哲学》朴异汶著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3.
[3] 《造物》李立新主编 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