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永飞
摘 要 翻转课堂从实质上颠覆了传统课堂,是一种创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教育的发展,将翻转课堂应用于小学教学能有效提升小学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基于此,本文就从课前、课中、课后三方面出发,探讨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可供参考。
关键词 小学数学 翻转课堂 微课 互动研讨
0引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日渐深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成为教育界备受关注的焦点。所谓翻转课堂,就是指教师通过信息化平台为学生提供微课资源,让学生进行学习和交流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它实现了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的颠倒,将传统课堂中知识的传授转移至课前完成,知识的内化则由原先课后做作业的活动转移至课堂的学习活动中,真正做到了“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将翻转课堂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有效增加了数学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激发了学生数学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1课前观看微课,自主预习新知
课前预习是保证一节课顺利开展的重要环节,只有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并在预习中发现重点、难点和关键点,才能保证在新课学习时有的放矢,也才能使学习的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在翻转课堂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微课资源,让学生通过观看教学视频初步完成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在观看微课后,学生需要完成课后小测试,这样既可以让学生了解自己预习的情况,又能够让教师根据信息平台反馈的数据来了解学生的预习效果,从而根据检测的结果调整教学设计。同时,学生还可以在研讨空间中进行讨论与交流,讨论的问题可以是教师提出的问题,也可以是学生提出的问题。这样就使学生在自学中丰富了自己的知识,也为下一步在课堂上的研讨做好了准备。
例如,在学习三年级上册“克与千克”时,教师可以安排学生提前观看微课视频,并完成课前作业。微课中主要介绍了三点:质量观念的建立、克与千克单位的互化和解决问题。学生通过观看微课,能够从整体上把握本节的基本内容。本节的课前作业与学生的生活有着密切地联系,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物品的质量,并用手掂一掂,感受质量的大小。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让学生将生活中的一些物品带到课堂,以此来活跃课堂气氛,而在翻转课堂中,学生按照微课和作业的要求在家中就可以完成,从而大大节省了课堂教学的时间,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课上探究交流。
课前的活动不仅能让学生初步把握将要学习的内容,让学生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还能够为课堂学习节省足够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更好地探讨与研究,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2课中互动研讨,内化学生认知
课堂是师生互动、合作交流的场所,在翻转课堂中,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对问题的深层研讨,让学生更加全面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的最大区别在于,教师不再是按部就班、一丝不漏地将知识进行系统地讲授,而是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与研究,让学生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这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最大化地发挥,课堂效果在师生互问互答和总结反思中得到提升。翻转课堂改变的不仅是形式,更重要的是观念,将课堂还给学生,教师只需起到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作用,这样才能讓学生不仅能“学会”,更能够“会学”。
如,在学习四年级上册“运算律”时,乘法分配律既是重点,又是难点,还是数学中的关键点,绝大多数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时就能够记住乘法分配律的意义,所以,在课堂上就不需要再留出时间让学生进行规律的探究,而可以直接让学生用字母表示出乘法分配律,并写在黑板上。为了方便记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总结,如,有的学生总结为“和与一个数的积等于积的和”,这样就能使学生们轻松把握住乘法分配律的结构。在课堂研讨时,学生主要讨论了两个问题:一个是乘法分配律的逆用,另一个是两个数相乘时运用乘法分配律。在学生讨论时,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进行总结与反思,如,乘法分配律的逆用需满足“积的和”的形式,并且两个积中含有相同的因数或可以转化出相同的因数;两个数相乘可以将其中一个因数写成两个数和或差的形式,再运用乘法分配律。这样的总结使学生将知识内化为了自己的认知,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掌握了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并体会到运算律在计算中起到了简便运算的目的。
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互动研讨是翻转课堂的特色体现,有目的、有方向地进行研究,可以让学生由表面现象探究出知识的本质,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良好效果。
3课后培优补差,实现共同进步
教师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但由于学生基础和接受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造成学习的结果也存在着很大的区别。通过课前自学和课中内化,绝大多数学生能够很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但为了让所有学生在现有基础上得到更大的进步,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课堂练习反馈的数据分析每个学生存在的问题,从而对不同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补偿,同时对已经熟练掌握知识的学生,教师也可以设计一些拓展性问题供他们探究,有别于传统教学中作业“一刀切”的不良效果。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分层分类布置作业,并进行不(下转第101页)(上接第92页)同的辅导,真正体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基本理念。
如,在学习六年级上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做题时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巩固与补偿。如,课堂练习时出现运算顺序错误的同学,教师可以给其布置一些需注意运算顺序的计算题,如,+,€?€祝瑎祝⑷醚诩扑阃瓿珊筇峤桓鲜Γ淌Ω葑鎏馇榭鼋幸欢砸坏牡闫篮透ǖ肌6杂诩扑阋丫芄皇炝氛莆盏耐В淌υ蚩梢愿遣贾靡恍┰擞眉虮阍怂慊蛴τ美嗟奈侍猓纾?+,€讇?€鳎瑎?€祝灰豢鹌还鸸仓?2千克,卖出后,剩下的连筐重29千克,问苹果筐重多少千克?这样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激情,让学生通过思考与解题变得更加优秀。
因材施教在班级集中授课的环境下很难实现,而通过课后的培优补差,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则可以让一切皆有可能,通过课后“一对一”的辅导,所有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4结语
总之,翻转课堂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对学习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单一性和枯燥性,把教师放在教学活动的配角位置,确立了小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将“教师教”与“学生学”有效结合在一起,提高了课堂教学实效。在小学数学翻转课堂中,学生通过课前自学自主预习新知、课中研讨内化认知和课后补偿实现共同进步,全方位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从而使得课堂教学更加高效。
参考文献
[1] 苏瑾.小学数学教学中翻转课堂的应用探讨[J].读书文摘,2016(33).
[2] 方玉红.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策略研究[J].新课程·小学,2017(1).
[3] 李为刚.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考试周刊,2017(5):7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