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多媒体成为教学中的“点睛之笔”

2017-06-19 19:46顾建春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17年6期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数学教学

顾建春

[摘 要]多媒体技术是数学教学的助推器,但在某种意义上也制约和影响了学生的数学思考与数学探究。教师应避免走进多媒体使用误区,在数学知识的关键处、在学生思维的障碍处、在数学教学的瓶颈处应用多媒体技术,让多媒体技术成为数学教学的“点睛之笔”。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数学教学;点睛之笔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17-0093-01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多媒体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课堂教学中,数学教学也不例外。然而,在当下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停地点击鼠标,过度使用多媒体技术代替了学生的思考,阻碍了学生的数学潜能的发展。如何走出多媒体技术的使用误区,让多媒体技术成为数学教学的“点睛之笔”?笔者在实践中进行了探索。

一、在知识关键处应用多媒体技术

数学知识的关键点是指数学知识的诞生点、生成点、生长点、生发点以及数学知识之间的联接点、整合点、转折点等,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够显现数学知识鲜活的诞生历程。传统的媒体如黑板、粉笔以及投影等只能表现静态化知识,而电子白板、实物投影以及虚拟实验平台、交互式授课系统等设备和软件具有超强的交互、仿真功能,能够展开知识的动态生成过程,有效凸显数学知识形成的关键。

例如,教学苏教版“圆的面积”时,在学生动手将圆平均分成8份、16份、32份,拼成近似的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后,笔者再通过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展示圆被平均分成64份、128份、256份的动态过程。学生在用眼看、用脑思、用手操作的多感官整合中生动经历了“圆的面积”公式的诞生过程,从而理解了圆被分割的份数越多,所拼成的图形就越接近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由此深刻体会到化曲为直、化圆为方的数学思想。多媒体课件将复杂的知识形成过程直观、生动、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使知识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在学生思维障碍处应用多媒体技术

數学是思维的体操。教学中,教师泛滥式地运用多媒体技术会削弱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束缚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教师应在适当的时间运用多媒体技术,如在学生思维的短视处、障碍处、模糊处链接多媒体技术,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与探究的空间。

例如,教学苏教版“三角形的面积”时,对于知识点“同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许多学生难以理解。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测量三角形的底和高,学生虽然也能通过操作进行验证,但是留在学生心中的印象并不深刻。基于此,笔者运用多媒体课件,让两个“同底等高的三角形”的底完全重合,借助多媒体课件的“平移”与“闪烁”的手段,形成两条高重合的视觉效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展开直观、形象的数学思考。接着,让学生在两条平行线之间,以给定的线段为底,运用几何画板,自主创造出许多“同底等高的三角形”,由此为学生建立了清晰的数学概念。

三、在教学瓶颈处应用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技术具有图文并茂、声像俱全的特质,多媒体能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感性材料。在教学中,教师应用多媒体技术特有的声、光、电等效果和优势,给学生带来感官刺激,进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活学生的大脑,唤醒学生的思维,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例如,教学苏教版“认识平方千米”时,由于“平方千米”是面积单位中的一个大单位,学生很难感知。如何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区分“公顷”与“平方千米”,保持解决问题的数学理性,做到“三思而后填”。基于此,笔者运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了九寨沟、鄱阳湖等地的图片,帮助学生建立“平方千米”的概念表象。对于学生感兴趣的地方,如台湾日月潭、杭州西湖等,笔者借助网络,输入地名即时查询,搜索相关图片展现在学生眼前,学生的疑问便一一得以解决。

再如,教学苏教版“圆的认识”时,课始笔者提出问题:“为什么车轮都做成圆形?”由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思考。在学生通过探究得出圆的半径、直径等一系列特征后,笔者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了正方形、三角形、椭圆等车轮行走的动画。在笑声中,学生结合圆的各部分特征感悟到人类将车轮制成圆形的“生命·实践”智慧。

多媒体技术多半是预设性、程序性的,而课堂教学则多半是生成性、互动性的。在教学时,教师应当从学生数学学习实际出发,给多媒体课件预留充足的弹性空间,实现多媒体技术与数学学科的高效整合,促进学生数学学习的良性发展。

(责编 韦 迪)

猜你喜欢
多媒体技术数学教学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初探
基于多媒体技术的初中数学教学探讨
多媒体技术在影视动画后期特效中的应用
数学教学中引发创造性思维的技能探究
例谈数学教学中辩证唯物主义的渗透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浅析多媒体技术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活学活用
多媒体技术在中学英语写作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