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军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不仅要求学生学习基础理论知识,还对学生的身体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小学生来说,体育课就成了他们必修的一门重要课程。小学体育教学中提倡合作学习,其对提高小学体育教学的质量有着很大的帮助。因此,教师应对体育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四要素”进行探讨研究,有效落实体育教学。
[关键词]合作学习;确定;落实;调整;变化
[中图分类号]G62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7)18007202
合作学习作为课程改革后大力提倡的一种教学方式,具有团队合作、自主学习、行动自律等特点。因此,体育教学中,教师应采用合作学习的教学形式,为学生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一、确定合作学习课题
体育教学中,教师常秉持的教学理念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体育课程应该是为每一个学生开设的,要保证课堂面向每一个学生”。我们不难发现,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想要在短短一节课中真正做到让课堂面向每一个学生是比较艰难的。而合作学习既实现了教学目标,又调动了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所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理念也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
例如,一个班50名学生,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最多能让20~30名学生参与进来,而参与进来的大多是性格开朗的学生。单一的教学模式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很大的局限性。采用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之后,如我今年所带的班级共有50名学生,我将学生分为10个小组,每个小组5个人,每个人轮流当组长,这节课是A当小组长,下节课是B当组长,每节课保证了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将积极分子和非积极分子嵌套起来,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此外,由于每个学生所擅长的领域不一样,小组学习又可使每个学生发挥其所擅长的才能。将每个优异的个体组合在一起,发挥个人所长,教师教起来轻松,学生学起来愉悦。如具有号召力的学生当小组长,心思细腻的学生当记分员,热爱劳动的学生当后勤人员。这样分组,不仅分工明确,将优等生和困难生放在一起,而且可以让他们学会与他人分享,达到共同进步的效果。由于差等生自己也参与这个过程,他们能在这个过程中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体会成功的喜悦,会增加他们的自信心。
二、落实合作学习目标
在合作学习理念的基础上,为有效落实这一目标,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要培养学生在小组作业中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一子化”现象愈来愈明显,独生子女或多或少都会有点以自我为中心,不愿与他人分享、合作、交流,这对他们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在这种背景下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时,要让学生时刻意识到自己是这个团队的一分子,团队的强大离不开自己的努力和听取同伴的建议,让他们时刻铭记自己肩负着让这个团队强大的责任和义务,要为了这个小集体的荣誉而不断奋斗,不断去改正自己的不足,从而做到与同学愉快地相处。
其次,小组分配应秉持“组内异质,组间相同”的理念来分配,每个小组成员应是优劣势互补、性格互补、性别互补、身高互补、体能互补的结合体。小组之间应做到能力相当,以保证组间竞争的公平性。如在4×100m接力赛中,男生一组,女生一组,先到达终点的队伍胜出。在这样的比赛中,很明显男生在体能方面会优于女生,比赛结果往往就会出现男生一组多赢的情况,女生在接力赛中的信心就会受到打击,这就不利于女生今后在跑步类比赛中的表现,甚至不利于学生今后在体育方面的学习。而且,班级小团体聚集和男女体能差异会加大,有可能还会对学生之间的关系造成影响,这样小组间竞争则没有实质性意义。因此,教师应考虑各种外在因素,男女搭配,体育特长生和体育差等生搭配起来进行比赛,这样才能保证比赛的公平性,也更能激发每个学生的运动热情,让学生真正爱上运动,爱上体育课堂。
最后,应采取恰当合理的评估标准。对胜出的小组大肆褒奖,对战败的小组大肆贬低,这种做法都是不可取的。其实,无论对优等生还是差等生,教师一个肯定的眼神、一个赞赏的笑容、一句“表现得很好”“加油”等都能让他们受到莫大的鼓舞,燃起他们奋发向前的积极心。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当秉持人道主义,以鼓励为主,为学生制定适宜的合作学习目标,并把这些学习目标一步一步融入教学实际当中去,赋予其现实意义,使学生在体育合作学习中收获更大的效益。
三、调整合作学习时空
课堂教学中,发现许多教师执着于单一的教学形式,不根据课题的难易来分配时间。经常会出现一种情况,学生热热闹闹地讨论一番后,待到验证成果的时候却发现一团糟,什么结论也没有。这样的小组形式完全拘于形式,而丢弃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质性内容。在分配小组任务时,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若课题难,则应延长小组的讨论时间。若学生人数多,体育器具少,则应合理分配每个小组的组员,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进来。
文。捕捉这些融合点,在课堂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就会顺理成章。其次关注教材中教学目标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为一体的结合点。如《学习快乐》《不做“小马虎”》《客人到我家》等课文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扮演好自己在生活中不同的社会角色来培养他们的责任心,而“敬业”的核心也正是培养责任心。抓住这个结合点,教师在课堂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才会水到渠成。
二、再现学生生活,价值观根植于心
杜威說:“教育即生活。”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由于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心智发展还没有进入抽象或相对宏观的层面,看得见、摸得着的生活是他们学习的重要内容和方式。品德课上再现学生生活,让学生直面生活、亲历生活、反思生活,不仅利于他们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植于他们心中,转变他们的思想,指引他们的行为。
例如,教学一年级下册《春天在哪里》时,我设计了“找春天”和“我想把春天留住”两个主题活动来引导学生观察春天,感受春天的美。课堂上,学生尽情地讲述着春天里的美景,展示着画笔下的春天、照片中记录的春天。正当学生沉浸在春天的美丽中,我出示了一张草地上丢着纸屑和塑料袋的照片,打开了他们的回忆之门。原来,这张照片拍摄的是学生春游班级营地的情景。蓝天白云下,纸屑、塑料袋在青青的草地上是如此的突兀。这时,我组织全班同学讨论:这样的春天美吗?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让它变美?思想的碰撞,道德的辨析,让学生明白了不乱扔垃圾是文明春游最基本的要求,只有大家都文明,大自然才能越来越美丽。慢慢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明”就这样轻松地走进了学生的心里。
三、设计实践活动,提升践行行动力
“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活动是品德课程的组织与实施方式,品德教师应结合教材精心设计活动,将抽象的“价值观”转变为儿童活动中的“具体行为”,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体验,可以提升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动力。
例如,教学一年级上册《不做小磨蹭》时,我首先开展“看看我的时间表”这个活动,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安排每天的时间,演一演自己早上起床后的活动,辨析自己的行为。活动结束后,学生懂得了作为小学生要有时间观念,要抓紧时间做好每一件事,上学才不会不迟到。接着,我又开展“赛一赛”的活动,组织学生比赛穿衣服、系鞋带,让学生在比赛中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要又快又好地完成每一件事,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起责任意识,为树立“敬业”这一价值观奠定坚实的基础。
又如,教学二年级下册《互相帮一帮》时,我组织学生开展“吃饼干”的游戏,要求学生四人为一个小组,一支手臂伸直拿好饼干,但肘关节不能弯曲,比比看哪个小组学生能最先把饼干吃完。通过实践,学生懂得只有同组同学相互喂吃饼干才能赢得比赛。在互助吃饼干的过程中,一颗友善的种子扎根在学生的心中。正是因為学生体验过了,所以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就更加深刻了,这也促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不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引入社会热点,激发践行内驱力
教育是多角度、多途径的。把握时代脉搏,与时俱进,找准时机,选对教材,在课堂上利用社会热点对学生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利于激发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驱力。
例如,教学二年级上册《国庆大联欢》时,我给学生播放了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的录像,带领他们重温那神圣又庄严的一刻。当学生看到各兵种方队迈着整齐的步伐走过天安门,各武器装备方块队里精良的武器以及空中梯队中各种先进的飞机时,他们都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他们爱国的情感火花顿时被点燃,为祖国自豪,为自己是中国人自豪占据了学生的整个心灵。
又如,教学《英雄的故事》时,我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将目光聚焦到阅兵式上的老兵和支前模范方队,通过播放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的一些纪录短片和采访片,使学生了解了抗战老英雄的故事和事迹。这样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内心对人民英雄的崇敬,还激励他们更加珍惜和平,勤奋学习报效祖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需要从小抓起。通过整合教材资源、再现学生生活、丰富实践活动、引入社会热点等方面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入品德课堂,贯穿整个教学的全过程,同时也走进了学生的头脑,促使学生将其内化为自我追求,外化为自觉行为。习近平总书记曾用“扣好人生的第一粒纽扣”的比喻生动地阐明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对少年儿童的重要性,因此,品德教师更应该在教学中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纽扣”。
(责编蓝祝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