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系兵器考释两则*

2017-06-19 19:21张振谦赵
考古与文物 2017年1期
关键词:新泰市河北大学拓片

张振谦赵 敏

(1.河北大学文学院, 河北大学传世字书与出土文字研究中心;2.新泰市博物馆,安徽大学文学院)

齐系兵器考释两则*

张振谦1赵 敏2

(1.河北大学文学院, 河北大学传世字书与出土文字研究中心;2.新泰市博物馆,安徽大学文学院)

不蠶戈,陈黡戈,铭文考释

不蠶戈、陈黡戈是近年来出土的战国时期齐系兵器,其铭文释读还有待于商榷、考证。不蠶戈铭中的后两个字应该分别为“蠶”、“”。“不蠶”读为“不朁”,为一个嘏语词;“”是器主名。陈黡戈铭中的不识之字,应该隶定为“”,为“黡”之本字。

1973年,山东省莱阳市徐格庄出土一件铜戈,戈胡部有铭,作:“不”,作者以为第两字可隶定为“

我们认为,上文对戈铭后两字的考释是值得商榷的。实际上此戈铭为反书,将其反转后,其拓片如B所示,这样后两字的形体就容易分析了。

其形体上部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长长的鬃毛,一般写作三条横线;一是突出马的眼睛,以眼睛的形体代替马头。再看X字,其上部的三条鬃毛是笔划清楚无误的,符合“馬”字的第一个形体特点,但是其头部并不像眼睛之形,中间没有描画眼球的笔划,不符合“馬”字的第二个特点,所以X字的上部不宜释为双“馬”。

其字形的上部向左向右开口方向不定。刘钊认为这些字应释为“”、“朁”,并说“不朁”为“美誉之词”[2],可从。X字的中上部,与上述字形形体相近,应为“朁”字。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在古文字中,“”、“驫”字是常见字,而两个“馬”的字形却从未出现过,故原释文的隶定是不可信的。

1978年10月,山东新泰放城乡南涝坡村出土一件有铭铜戈,现藏新泰市博物馆。魏国认为:“戈内上反铸铭文二行四字‘陳造戈’……此戈应为山东田齐之物……此戈的年代属战国早、中期。”[3]拓片如图C所示:

魏先生对戈的国别、时代的判定是正确的。正如其所说,此铭文为反铸,反转后铭文拓片如图D所示。其第二个字(下称“Z”)反转后写作:,原文无释,陈光田、徐永军释为“”[4],可商。我们认为此字下部为“黑”,上部为“猒”,应当隶定为“”。

齐系文字中从“肙”之字或作:

上述“肙”旁,尤其是最后一个字形的“肙”旁,与Z字的左上部偏旁非常相近。故Z字左上偏旁为“肙”。又齐系文字中“犬”、“獻”二字或写作:

Z字的右上角偏旁的下部已残泐,但与上引“犬”或“犬”旁比较,还能大体判断出应是“犬”旁。故Z字上部的构形为左“肙”右“犬”,也可以分析为从“口”从“肰”,即为“猒”字。《说文》:“猒,饱也。从甘,从肰。”董莲池指出,西汉初年之前的“猒”字均从“口”,不从甘,“篆‘从甘’是从口之讹,许慎据讹体为说,未得其旨”[5]。

Z字的下部偏旁为“黑”,齐系文字中的“黑”及从“黑”之字写作:

引书简称表

玺汇——罗福颐主编.古玺汇编[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1:12.

陶录——王恩田.陶文图录[M].济南:齐鲁书社,2006:6.

[1]王锡平.胶东出土有铭青铜器[J].(台北)故宫文物月刊(十一·九129),1993:111.

[2]刘钊.古文字构形学(修订本)[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1:200.

[3]魏国.山东新泰发现一件齐国铜戈[J].考古与文物,1991(2):109.

[4]陈光田,徐永军.‘陈造戈’考[J].锦州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02(1):33.

[5]董莲池.说文解字考正[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5:185. [6]裘锡圭.文字学概要[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183.

(责任编辑 王 辉)

Bu-can Xiu ge halberd, Chen-yan ge halberd, Interpretation of inscriptions

Bu-can Xiu ge and Chen-yan ge halberds are two important weapons of the Qi state with inscriptions unearthed in recent years. Some of these inscriptions should be clarif ed and restudied again. The authors suggest the last two characters of Bu-can Xiu ge should be read as can ‘蠶’ and xiu ‘’. Bucan ‘不蠶’ is a commendatory term, and xiu ‘’ is the name of the weapon’s owner. The character in Chen-yan ge halberd that has not been transcribed before should be read as ‘’ , which is used as ‘黡’ today.

*本文系2011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汉字发展通史”(11&ZD126)、2015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先秦两汉讹字综合整理与研究”(15ZDB095)。

猜你喜欢
新泰市河北大学拓片
赵浩岳作品
《韦洽墓志》拓片
五代南汉李纾墓志拓片
山东新泰市三秋生产农机准备面临的问题及建议
北宋《曲行殷墓志》拓片
拓片制作中的用墨技巧
山东省新泰市金斗中学
The Application of a Diverse Visual Angles Concept in Eight Broken Plate to Advertising
新泰市设施农业气候资源特征变化分析
An Analysis of the Adventures of Robinson Cruso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