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 焦旭祥
推进供给侧改革加快补齐交通发展短板
□浙江省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 焦旭祥
“十三五”时期,浙江将围绕经济发展新常态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补短板扩大有效供给。交通基础设施作为重点补齐的三大发展短板之一,今后几年重点要实施快速交通网络完善工程、综合交通枢纽提升工程、现代航运体系建设工程、都市区轨道交通联网工程、运输服务提质增效工程等“五大工程”,力争基本建成水陆空多元立体、互联互通、安全便捷、绿色智能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率先基本实现交通强省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为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而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也是破解当前浙江经济素质性、结构性、体制性矛盾,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举措。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是“三去一降一补”,补齐短板是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措施之一。2016年4月,省委十三届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补短板的若干意见》(浙委发〔2016〕12号),将交通基础设施作为重点补齐的三大发展短板之一。
交通运输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官。近年来,浙江以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主题,以转变交通运输发展方式为主线,推进大港口、大路网、大航空、大水运、大物流等现代交通“五大建设”,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水平和服务保障能力不断提升,“十二五”末全省综合交通线网总规模达13.2万公里,比“十一五”末增长7.3%,交通运输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保障作用显著增强,基本适应浙江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出行的需要。但对照“创新、协调、开放、绿色、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和交通运输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对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拉高标杆、自我加压的要求,浙江综合交通发展在基础设施网络结构、运输服务水平等方面,均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短板”。
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仍是综合交通体系的薄弱环节。铁路网规模与发达省份相比差距较大,浙江铁路营运里程2500公里,与山东、安徽、广东等省相比差距较大,舟山市尚未通达铁路;都市圈城际(市域)铁路建设刚刚起步,国家批复浙江建设14条都市圈城际(市域)铁路,目前没有建成运营一条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相对滞后,杭州、宁波开通运营的城市地铁仅为155公里,对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状况的贡献率不高。
高速公路需进一步完善网络布局。高速公路密度虽居全国各省区前列,但路网总量仍不足、整体通行能力不强,全省还有省际断头路和扩容路,未实现县县通高速的目标(文成、泰顺未通高速,贵州省于“十二五”末已实现高速公路“县县通”)。普通国省道网络结构不完善、技术等级偏低,二级及以上公路比重仅占82%。
港口等水运建设有待整合提升。港口大而不强,存在信息化程度、综合效益、绿色生态水平“三个不高”问题;岸线码头资源配置不尽合理,公用码头偏少,业主码头偏多;港口低水平同质化竞争依然存在,需加大省级统筹整合力度,优化功能定位和资源配置,提高浙江港口整体竞争力。内河水运发展缓慢,在综合运输中的占比从上世纪70年代的50%下降到目前的11%,三级航道(通航1000吨级船舶)占比2.6%,远低于全国7%的平均水平,京杭运河、湖嘉申等航道“四改三”滞后,杭甬运河“最后一公里”未打通。
机场集疏运体系和通用机场建设亟需加快推进。浙江杭州、温州机场没有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连接,目前仅有公路通达机场。浙江已建成9个通用机场,但真正运营的机场很少(建德千岛湖、嵊泗、平湖九龙山等),且现有通用机场等级偏低、功能单一,尚未形成网络体系,同时受场址审批繁琐、空域尚未得到有效释放、配套通航产业发展滞后等因素制约较大。
图/沈国强
综合交通枢纽及多式联运发展滞后。杭州、宁波是浙江列入国家42个综合交通枢纽的两个城市,存在综合交通枢纽布局不合理、各种交通运输方式衔接不畅、运输服务效率不高等问题。港口集疏运通道建设滞后,特别是疏港铁路建设缓慢,目前宁波穿山港区铁路支线、乐清湾港区铁路支线及金台铁路(含头门港区支线)等项目刚刚开工建设,宁波舟山港集装箱海铁联运比率不到1%,比例远远低于国外大港的海铁联运比率(发达国家通常在30%左右,我国是2%左右)。京杭运河、杭甬运河整治等项目进展滞后,河海联运发展缓慢。
综合交通投融资机制和管理体制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交通项目建设资金筹措比较困难,社会资本进入交通领域的有效激励机制尚未形成,省级交通投融资平台还需要进一步整合提升。交通多头执法现象比较突出,综合交通规划一张图、建设一盘棋、管理一体化的格局有待进一步形成。
2016年以来,浙江认真落实《中共浙江省委关于补短板的若干意见》(浙委发〔2016〕12号)和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浙江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补短板行动方案(2016-2017年)》(浙政办发〔2016〕94号),强化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围绕综合交通发展的薄弱环节,加快高标准铁路、高等级公路和航道建设,突出打通“断头路”和“瓶颈路”,推进运输机场和通用机场协调发展,提升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促进多式联运发展,加快构建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努力打造省会到设区市1小时高铁交通圈和全省1小时空中交通圈。
综合交通规划机制加快形成。省政府印发了浙江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十三五”规划,涵盖了“铁公机水管邮”等综合交通各个领域,明确了推进现代交通“五大建设”、构建“四大交通走廊”、完善“三纵四横、对角贯通、枢纽提升”综合交通骨干网络、加快城乡交通统筹发展、发展智慧绿色平安交通等主要任务措施,提出实施万亿综合交通工程、率先基本实现交通强省的总体目标。同时,在综合交通规划的统一指导下,制订发布海港、公路、机场等若干个行业子规划、“四大经济”交通走廊实施方案、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综合交通规划、义甬舟开放大通道综合交通实施方案,基本形成了综合交通规划“一张图”的格局。
交通投融资改革取得重大突破。以宁波舟山港为主体,完成了甬舟嘉台温等五大港口和义乌陆港整合,实现全省沿海港口和义乌国际陆港的实质性一体化,2016年宁波舟山港成为全球首个货物吞吐量突破9亿吨的大港,国际枢纽港地位进一步凸显。完成了省交投、铁投两大集团重组,新组建的省交通集团,成立了千亿产业基金,发挥了投融资主力军的作用。浙江省政府正着手推进省内机场资源整合,加快组建省级民航发展大平台。杭绍台铁路、杭温铁路国家铁路PPP示范项目有序推进,完成了PPP构架方案编制,杭温铁路还被列为国家混合所有制企业改革铁路领域唯一试点项目。
综合交通建设投资再创新高。2016年,全省建成了打通钱塘江中上游航运复兴“瓶颈”——富春江船闸,浙赣重要经济通道——杭新景高速公路(衢州段),以及萧山机场高速改建工程等一批有影响的重大项目;开工了杭绍台铁路,义甬舟开放大通道的支撑项目——金甬铁路,以及杭绍台高速(绍兴段)等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重大项目。全省综合交通建设投资达1783亿元,同比增长25%,均创历史新高。其中,铁路建设累计完成投资209亿元,同比增长22%;都市区轨道交通建设累计完成投资296亿元,同比增长17%;公路基础设施累计完成投资1055亿元,同比增长28%;水路建设累计完成投资181亿元,同比增长23%;民航累计完成投资42亿元,同比增长23%。
交通补短板项目进展顺利。省政府印发的《浙江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补短板行动方案》涉及交通补短板项目398个,总投资14775亿元,2016年完成投资1560亿元,开工以来累计完成投资4805亿元;建成项目72项,总投资1262亿元;累计投资完成率33%,项目开工率达到94%。杭绍台铁路、金甬铁路、杭温铁路义乌至温州段和杭州至富阳、杭州至临安、杭州至绍兴、杭州至海宁、金义东城际铁路及台州S1线等项目获批并开工建设;温州瓯江北口大桥、文成至泰顺、溧阳至宁德高速公路浙江淳安段等高速公路项目获批;批复建设宁波舟山港主通道和瓯江航道整治工程丽水上游段,安吉、德清通用机场先后开工建设。
“十三五”时期是浙江综合交通建设集中攻坚期、综合交通运输融合发展期、综合交通体制完善期和综合交通发展全面提升期。到2020年,全省基本建成水陆空多元立体、互联互通、安全便捷、绿色智能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十三五”时期是浙江综合交通建设集中攻坚期、综合交通运输融合发展期、综合交通体制完善期和综合交通发展全面提升期。围绕经济发展新常态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补短板扩大有效供给,推动各种运输方式融合发展;进一步理顺交通管理体制,建立多种运输方式深度融合的工作机制;实现建管养运并重发展,提高综合交通发展质量和效益,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实施,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充分发挥交通运输战略性、先导性、基础性作用,支撑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引领经济转型升级。
“十三五”时期,全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超过1万亿元,其中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约5000亿元、公路约4000亿元、枢纽站场460亿元、水路700亿元、民用机场250亿元、管道350亿元。到2020年,铁路营运里程达4000公里、城市轨道交通380公里、高速公路4800公里、沿海港口总吞吐能力13亿吨、民用机场旅客吞吐能力达到7000万人次、综合客运枢纽18个、交通物流基地达到145个,基本建成水陆空多元立体、互联互通、安全便捷、绿色智能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率先基本实现交通强省。今后几年推动交通补短板行动,重点要实施以下“五大工程”:
实施快速交通网络完善工程。着眼打造全省“1小时交通圈”,重点推进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和民用航空发展,加快构建高标准、高品质的快速交通网络。一是推进省际省域高速铁路建设,全面建成九景衢、商合杭、杭黄、金甬、金台、杭绍台等铁路,加快建设杭温、温州至武夷山等铁路项目。“十三五”期间,新增铁路运营里程1500多公里,其中新增高速铁路里程410公里,实现杭州至各设区市1小时高铁交通圈,浙江基本形成主要交通走廊客货分线运输、功能明确、能力充分的铁路运输网络。二是加快打通高速公路省际断头路、消除瓶颈路,实施高速公路“双十双千”工程,即建成10个高速公路项目、新开工10个高速公路项目,新增高速公路里程约1000公里(含拓宽里程),完成投资约1700亿元。重点建设沿海、杭绍甬、龙丽温、宁波舟山港主通道等高速公路项目,规划调增杭金衢至杭绍台高速公路联络线、义东永高速、金丽温高速东延、上三高速东延,开展龙丽温高速至甬台温复线高速联络线与杭州绕城西复线湖州段东延规划前期研究工作。三是完善机场布局,推进杭州、宁波、温州、义乌、舟山机场改扩建,加快嘉兴、丽水新建机场建设,推动宁波、温州机场进入千万级大型机场行列,浙江成为全国率先拥有3个千万级机场的省份。加快通用机场建设,完成东阳横店、建德千岛湖、绍兴滨海、宁海、德清、新昌等一类、二类通用机场建设,优先发展水上机场,建设若干个临时起降点,初步形成通用航空机场网络体系。到2020年,新增民用机场旅客吞吐能力2400万人次,一、二类通用机场达20个左右,全省空中“1小时交通圈”基本形成,推动实现民航大省向民航强省跨越。
实施综合交通枢纽提升工程。加快多式联运发展,建设综合交通大枢纽,加快交通运输物联网建设,更好地发挥综合交通运输的组合效率,降低社会物流成本。一是加快建设提升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和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重点提升杭州、宁波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功能,加快创建温州、金华-义乌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推动建设衢州、台州、舟山、嘉兴、湖州、绍兴等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和交通节点城市。二是着力打造现代综合客运枢纽。按照“零距离换乘、无缝化衔接”的要求,支持四大都市区打造5个以大型高铁车站为主和3个以机场为主的现代化、立体化综合客运枢纽,加快杭州、宁波、温州、金华、台州等地铁路枢纽总图规划修编,重点推进杭州萧山机场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努力将杭州城西交通枢纽打造成为全国示范枢纽工程。“十三五”期间,全省重点建设县级以上客运站27个,其中综合客运枢纽10个。三是积极推进交通与物流的融合发展,加快多式联运和智慧物流发展,完善以多种运输方式和口岸功能的综合交通物流基地(货运枢纽)为主要节点的物流基础设施网络体系。“十三五”时期,新增交通物流基地28个。
实施现代航运体系建设工程。推进大港口、大水运建设,推进港口资源整合,建立完善现代航运体系。一是大力推进全省港口一体化发展,推进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建设,加快形成现代港口经济圈发展新格局。宁波舟山港重点发展梅山、金塘、衢山、岱山、洋山等港区,有序开发岛屿岸线,促进港口泊位规模化、专业化发展,打造全球一流的现代化枢纽港和国际港航物流中心,实现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稳居世界第一、跻身世界强港行列。有序推进温州港乐清湾港区、嘉兴港独山港区、台州港头门港区等重点港区开发建设。“十三五”时期,建成沿海港口万吨级以上泊位50个,新增吞吐能力3亿吨、集装箱吞吐能力1100万标箱。二是深入实施内河水运复兴计划,打造湖州国家级内河水运转型发展示范区。按照“北提升、南畅通、东通海、西振兴”的总体目标,以三级、四级航道建设为重点,重点建设以“两河一江”(京杭运河、杭甬运河和钱塘江)为核心的10条江海河联运主通道和10个内河重点联运作业区。主攻京杭运河杭州二通道和杭甬运河宁波段三期两大节点,消除对接嘉兴港的集装箱运输主通道的瓶颈。加快建设浙西南与航运开发相配套的港区和浙北浙东规模化集约化港区。“十三五”时期,建成内河四级以上高等级航道300公里、500吨级以上泊位超过100个,内河高等级航道里程达到1600公里。三是完善集疏运体系,推进穿山疏港高速公路梅山保税港区连接线工程,推进宁波、温州、台州港口铁路支线建设,加快金华-宁波港口后方铁路通道建设。
实施都市区轨道交通联网工程。推进市域(郊)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建设,加快完善多层次一体化的都市区轨道交通网络。一是加快实施都市圈城际(市域)铁路一期建设规划,编制实施二期建设规划,建成营运杭州至富阳、杭州至临安、杭州至海宁、杭州至绍兴、宁波至奉化、温州S1线、台州S1线等项目。到2020年,建成营运里程300多公里,逐步形成区域中心城市与周边重要城镇、组团之间轨道交通快速通达体系。二是加快建设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加快杭州、宁波城市轨道交通一期、二期建设规划,全面实施杭州三期和绍兴一期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加快嘉兴、湖州轨道交通规划前期工作。“十三五”时期,新增营运里程250多公里,大幅提升城市轨道交通对城市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三是推进城市公共交通治堵。着力解决城市交通拥堵,推进市域交通路网提升、杭州市公交都市创建、全省公共停车场(库)建设等项目。到2020年,特大城市公共交通分担率达到45%以上、大城市达到35%以上、中小城市达到25%以上。加强干线公路、城市道路和交通枢纽有效衔接,缓解进出城市交通拥堵。实施全省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城镇功能提升等项目。
实施运输服务提质增效工程。加快智慧绿色平安交通发展,统筹城乡交通建设,切实提升交通运输服务的品质、效率和总体竞争力。一是实施“互联网+”便捷交通示范工程。以便捷出行、高效运输为导向,全面推进交通与互联网更加广泛、更深层次的融合。重点推进智慧公路、智慧港口、综合交通应急指挥平台、综合交通出行服务等工程,加快完善浙江智能运输服务体系,构建智能运行管理系统。二是加快发展绿色交通。将绿色生态理念贯彻到设计、施工、营运、养护、管理的全过程、全领域。集约利用土地和岸线资源,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大力推广资源节约循环利用新技术,推广可再生能源在交通基础设施中应用;推动科学养护,提高设施耐久性。到2020年,公路单位运输周转量用地面积下降3.4%左右,隧道平均每公里照明能耗下降30%,公路路面材料循环利用率达到90%,交通干线可绿化率达到98%。三是提升城乡客运服务水平,加快构建以城市公共交通、道路客运班线和镇村公交为基本格局的三级城乡客运体系,力争全省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水平4A级以上的县比率达到70%。推进农村客运班线通达工程和镇村公交建设,通过城乡公交、班车、假日班车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实现具备条件建制村农村客运“村村通”,实现农村公共客运服务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