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党军姚昆
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后“8”字缝合鼻中隔面的临床观察
韦党军1姚昆2
目的评价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后“8”字缝合鼻中隔面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在我院接受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患者40例,其中对照组20例,术后以膨胀海绵填塞鼻腔;观察组20例,术后应用3~0可吸收缝线“8”字缝合鼻中隔面,切口用5~0可吸收缝线连续缝合。通过观察两组患者舒适度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术后鼻腔水肿和鼻腔血肿、粘连等临床指标。结果术后12h、24h观察组在V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48h鼻腔通气优于对照组,术后1周内术后并发症观察组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结论“8”字缝合技术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后具有较好的临床意义,可明显降低患者术后痛苦,可以减轻术后鼻中隔黏膜水肿,同时不会增加患者手术后并发症。
鼻中隔偏曲矫正;“8”字缝合;临床疗效
鼻中隔偏曲是耳鼻咽喉科多发病,研究证明鼻中隔偏曲与鼻窦炎有正相关[1],手术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鼻中隔手术方法具有多样性,近年来内镜医学的发展,经鼻内镜下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是目前国内外流行手术方式,术后为了防止出血及鼻中隔术后黏膜有效贴附,需要行鼻腔填塞,鼻腔填塞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痛苦,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我科应用“8”字缝合鼻中隔面技术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后取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现予以报道。
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5月~2015年5月在太和县中医院耳鼻喉科住院的临床诊断为鼻中隔偏曲患者40例,分为为临床对照组和临床观察组。其中对照组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18~67岁,平均40.12岁;观察组20例,其中男10例,女10例,年龄20~73岁,平均43.2岁。两组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病程、性别、年龄等资料手术前比较无差异(P>0.05),临床研究具有可比性。为减少变应性疾病因素的影响,本课题所选病例均将变应性鼻炎患者予以排除。
2方法
将观察组和对照组鼻中隔偏曲患者均在鼻内镜下行鼻中隔黏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手术,术中彻底止血,术中鼻中隔黏膜未出现双侧对穿。观察组在鼻中隔面应用3~0可吸收线缝合从右侧鼻中隔面鼻阈稍后方处近鼻底进针贯穿至左侧中隔面,然后从左侧鼻中隔面向上在鼻阈后方近鼻顶进针贯穿至右侧中隔面,再从鼻中隔右侧面后方近鼻底处贯穿至左侧,最后由左侧鼻中隔面后方近鼻顶贯穿至右侧,拉紧缝线打结。(见图一、图二)。依靠缝线的力量使鼻中隔黏膜贴附和止血,鼻中隔切口用5~0可吸收缝线连续缝合术后3天拆除鼻中隔面缝线,术后5天拆除鼻中隔切口缝线。对照组用双侧鼻腔对称填塞膨胀海绵各1块。术后按照抗生素使用原则应用抗感染药物、止血、营养支持等药物。术后24h拔出鼻腔填塞的膨胀海绵,术后5天拆除鼻中隔切口缝线。两组病人术后都应用0.9%NaCL250ml日两次行鼻腔冲洗,观察组手术后当天即可冲洗鼻腔,对照组在术后抽取鼻腔填塞物后开始冲洗。取鼻腔填塞物后开始冲洗。
图1
3疗效评定
3.1 舒适度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2]评价患者手术过后术后24h内的舒适度(综合有无鼻塞、头痛、睡眠、咽干、咽痛等因素),即让患者分别根据自我感觉在统一制定视觉尺上所标记相应分值进行评分:0分(无不适);1~3分(为轻度不适);4~7分(为中度不适);>7分(为重度不适);分别在患者术后12h及24h记录患者评价的分数。
3.2 鼻腔通畅情况
无鼻塞:术后48h主观感觉无鼻塞,表现自由呼吸;部分鼻塞:术后48h患者主观轻度堵塞,为呼吸轻度费力;完全鼻塞:术后48h患者自我感觉完全鼻塞,呼吸需要经口才能呼吸。
3.3 术后第7天观察有无并发症如鼻中隔感染、鼻中隔脓肿、鼻中隔术后穿孔以及术后鼻腔粘连、鼻中隔血肿等。
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4.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两组数据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两组患者术后舒适度VAS评分比较
观察组术后12h和24h患者舒适度V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3.8198、-7.3129,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12h、24h的舒适度VAS评分比较
2两组患者术后有无鼻塞比较
经统计术后第48小时,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鼻腔通气(鼻塞)具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48h鼻塞比较(n,%)
3术后7天内并发症的比较结果
其中观察组出现2例术后并发症(1例鼻中隔血肿,1例鼻腔粘连),对照组出现3例术后并发症(2例鼻中隔血肿,1例鼻腔粘连)。并发症比较两组患者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术后7天内并发症比较(n,%)
鼻内镜手术技术目前是解决鼻腔鼻窦疾病的首选方法,鼻内镜手术后鼻中隔手术需要填塞膨胀海绵、纳西棉、凡士林纱条等填塞物,这些填塞物无一例外的会导致鼻腔、鼻窦粘膜局部缺血,从而导致头痛、鼻阻,溢泪、口干、咽痛等不适症状。近年来随着材料医学的发展,国内外学者们研究了多种鼻腔填塞材料[3],通过研究不同的填塞物对患者术后造成不同的反应,好的填塞物如“纳西棉”的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的术后痛苦状态,但是新型的填塞物价格昂贵,会让患者花费更多的费用,增加患者就医经济负担,同时无论任何鼻腔填塞物,都是一种异物,填塞于鼻腔,填塞物多少会造成对鼻腔粘膜的刺激,增加鼻腔感染、鼻中隔粘膜穿孔的几率,鼻腔填塞会造成鼻部压力增加,会造成头痛,阻塞咽鼓管周围粘膜,形成中耳炎可能,同时鼻腔填塞必然会导致经口呼吸,从而引起咽干、进食困难,吞咽障碍,睡眠障碍,增加肺脏、心脏负担。鼻腔填塞物抽取时,会使鼻腔内压力改变,从而造成再次出血可能。综上所述,鼻腔填塞会给患者造成较大的痛苦,为有效减轻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后患者的痛苦,近年来国内外医学者对鼻中隔偏曲术后不行填塞进行多种发发研究[4-7]。为了缓解上述不适症状,我们设计了鼻中隔手术后“8”字缝合技术:通过应用3~0可吸收缝合线将鼻中隔面缝合起来,鼻中隔切口以5~0可吸收缝线连续缝合,这样鼻腔就不需要填塞任何东西。患者术后不适症状会明显缓解。通过上述我们发现“8”字缝合术后患者的术后并发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别(P>0.05),“8”字缝合术并没有增加患者术后并发症;通过对两组患者患者主观症状积分和客观指标,上三个表格可以看出,观察组在患者术后舒适度、鼻腔通气均优于对照组,(P<0.05)。
本研究表明,鼻中隔偏曲患者在手术后行“8”字缝合技术,明显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能够有效减轻术后鼻中隔黏膜水肿,同时也能够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如鼻出血、鼻中隔血肿),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具有“便”、“廉”的特点,尤其在基层医院具有积极的意义,由于笔者观察的病例数目有限,该技术值得进一步观察、研究。
1肖世德,胡正国.轻度鼻中隔偏曲的新概念及80例症状疗效分析[J].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01,7(1):14-17.
2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鼻学科组,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委会.慢性鼻-鼻窦炎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0,38(4):73-74.
3谢民强,许庚,李源,等.四种鼻腔填塞材料的疗效比较[J].中国内镜杂志,2003,9(12):19-22.
4李贤斌,吴海丽,李鹤.胶片在鼻中隔矫正术中的应用[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8,22(23):1096-1098.
5张革化,李源,谢民强,等.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后应用夹板固定效果的临床观察[J].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00,6(3):142-144.
6董建平,邱书奇,曾兰芳.鼻中隔矫正术后鼻腔硅胶管填塞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06,14(5):291-292.
7张炳辉,史余明,阚轩,等.黏膜缝合法在鼻中隔矫正术中应用的临床观察[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10,24(17):804-805.
(收稿:2016-04-14修回:2016-06-22)
10.16542/j.cnki.issn.1007-4856.2017.02.021
1安徽省太和县中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36600)
2安徽省阜阳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姚昆,主任医师.Email:yaokun66450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