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新论(上篇)

2017-06-19 15:33文辕吕国英
军营文化天地 2017年3期
关键词:笔墨境界艺术

文辕吕国英

艺术新论(上篇)

文辕吕国英

逸形入灵大艺立象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院“文艺工作者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发中国精神、展现中国风貌遥”显然,这是艺术家的使命担当,是艺术创作的方向引领,也是艺术作品的审美承载、精神启迪。

如何履行好这种使命、承载好这种审美,是挑战所予,也是作为所期。

艺术,也要讲故事,即所谓艺术须有叙事性。

故事,要进入艺术,即所谓故事需要精彩的艺术表达。

好艺术,是好故事的载体曰好故事,是好艺术的审美支撑。

艺术的根本属性是表达心性,满足审美遥也由此,艺术的至高价值,在于其原创性、唯一性与不可复制性遥好艺术嫁接好故事,好故事的审美价值,即可体现于好艺术之中。

讲好中国故事,诸多艺术形式,诸如文学、戏剧、音乐、绘画、雕塑等皆为好载体,如今均面临“原创性”的挑战。

毋庸讳言,艺术“原创性”的反面是“非原创性”遥这种“非原创性”现象,具有诸多表现形式,突出呈现为抄袭、拼接、拷贝、仿制等。

仅以绘画艺术言,复制、抄袭甚至停滞与倒退之尴尬窘境,并非始自今日,也似一大怪圈步入恶性循环,举目为见的是院既抄古人又抄西人,抄了名家又抄自己遥前者是抄袭古代经典,又者是拿来西域主义,再者是复制名家范式,后者是不断重复自我遥凡此种种,不仅是对艺术母本的亵渎,也是对艺术活动本质特征的反叛。

在艺术繁荣发展的命题与语境中,继承与创新是一直以来的认知、共识,也是别无他途的实践路径遥不言而喻,继承与发展,虽一途两径,但为一车双驱、一个整体,不容割裂,缺一不可遥然而,艺术实践中,被误读、误解乃至误为的现象并非鲜见遥进而言之,继承如无创新,继承往往走向复制、抄袭渊如前所述冤,甚至停滞、倒退曰创新若无继承,创新往往误入荒诞不经、光怪陆离,甚至玩杂耍、鬼画符之歧途。

毫无疑问,没有创新的继承没有价值,而没有继承的创新也无意义遥艺术继承与创新面临的这种窘境,是艺术实践迷失方向使然,是艺术中人看不到艺术目标所致遥简言概之,就是恍惚与茫然艺术的趋势与未来。

艺术的趋势与未来,从艺术初心生发,隐含于艺术传统路径,引领艺术的发展,这个引领所向,就是艺术的大势所趋,就是艺术的繁荣与发展方向,就是艺术的未来高峰。

从艺术史观,艺术文明迄今经历了具象艺术、意象艺术、抽象艺术遥由此,一言概之,一部艺术史,就是关于象的感悟、表达、探索与演变的历史。

同样在这个语境中,若依艺术表渊现冤“象”思维论,具象艺术对位于物象之象,由视物摹表、仿形状貌而来,经历了表象、形象到圆象渊物象冤几个层次与阶段曰意象艺术对位于悟象之象,由寄情于物、蕴含赋形而来,经历了感象、寓象、丽象几个层次与阶段曰抽象艺术对位于心象之象,由抛形离物、夸张与变形而来,经历离形、无形、超象几个层次与阶段遥“三象”之后或由“三象”所延伸的,是三象合一遥因具象、意象、抽象均为寻求物象的艺术之真,意为“真象”,有求真、悟真等层次。

显然,对艺术的认知与实践,艺术文明已经经历了由萌芽到初级、由初级到高级的过程,也必将经历由高级进入更高一级的境界或过程遥循此思路与逻辑,艺术之象已经呈现了由渊自然万物冤表象到物象,由物象到意象,由意象到抽象的过程,最终将由抽象、真象之象进入灵象之象,这是艺术之象的高级形式,也是迄今可以预见的艺术发展的最高艺术形式。

灵象艺术是一种怎样的艺术钥

先解“灵”义遥仓颉造“灵”,原字为“靈”,观其形,上为“雨”,中有三“口”,下方为“巫”遥说其义,“雨”代表上天,“口”表示祈祷,“巫”奉行沟通上天之责遥由是,“灵”为天人交感之效应,是天人合一之境界遥后说“象”名遥以艺术学论,象从物来,象由形移,象悟由心遥中国艺术之象追求无灵不艺,不入“象”无审美,而心源造化是“象”的核心真谛遥简言之,“象”为物渊自然万物冤的心性表达,也是艺术对象的审美形式。

灵,是中国传统文化之经典要义,在人类文明进程中,呈现出辉光灿烂的篇章遥老子论院万物皆有灵性曰庄子道院天人合一曰如来悟院照见五蕴皆空曰顾恺之叹院妙画通灵曰石涛言院山川效灵曰康定斯基说院色彩之美直通人类灵魂曰现代科学语院量子纠缠。

显而易见,灵是一种天人合一的高级精神境界,“象”为艺者通灵渊进入天人合一之境冤的高端审美与艺术造诣的物化与呈现遥灵象,即为灵象合一,也谓灵之艺象,既是多层次天人合一的艺术大美,也是最高级形式的艺术之象。

回过头来,再论艺术之象的生发过程,第一境界是求形,第二境界是寓意,第三境界是由心,第四境界是悟真,第五境界也就是最高境界是入灵遥求形就是绘形写貌,就是描摹物象曰寓意就是情感寄托,就是思想蕴含曰由心就是境由心造,象自心生曰悟真就是透表问质,去伪存正曰入灵就是天人合一,就是大艺大美遥从绘画艺术实践上看,至今仍或基本处于第一与第二境界之间,大部分艺者仍停留在描摹物象阶段,仅有极少部分进入第二境界者曰而进入第三或更高境界者,更是几乎鲜见。

要指出的是,抄写与复制,不管是抄具象、意象还是抄抽象,不管是抄写古典艺术还是现代艺术,也不论是复制韩滉、范宽、八大、黄宾虹,还是复制拉斐尔、梵高、康定斯基、毕加索,皆与求形写貌无异,没有任何艺术价值遥因为,一种艺术风格、范式一旦“定格”,就成为一种客观存在,一种物化形象。

同时,也不可回避的是,艺术在其发展过程中,具有探悟性、阶段性、渐进性、往复性与融合性,呈现出体悟、探索、回归、并置、交互、融合等现象与特征遥但从根本上说,前行是铁律,目标是高峰,重复是停滞,倒退无未来遥换言之,艺术走向最高境界,是艺术审美之必然,更是艺术文明之使命。

绘画艺术如此,其他艺术形式亦然。

方向明了,高峰正现,艺术继承与创新何待不为钥何以不大为钥而好故事有了艺术好载体、好形式,又何虞不入心,直达灵魂深处钥

如气化墨载灵承象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强调院“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善于从中华文化宝库中萃取精华、汲取能量,保持对自身文化理想、文化价值的高度信心,保持对自身文化生命力、创造力的高度信心,使自己的作品成为激励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不断前行的精神力量遥”这是期望所系,也是激励所在,更是规律所循。

如何不负期望、重托,聆听历史足音,踏歌时代脚步,是文艺之责,更是时代使命。

说文论艺,近前中国三大盛事妙传启迪遥一者,量子卫星检验信息“纠缠”传递曰二者,射电望远镜探秘地外文明曰三者,大火箭实现首航飞行。

换言之,大火箭让我们飞得更高,射电望远镜让我们听得更深,量子卫星让我们传得更远遥简单说,高端、独特的工具、载体,让我们实现了更高、更深、更远。

其实,人类文明史,一定意义上,就是一部不断创制工具、发现与应用载体的历史遥科学探索如此,文艺创作亦然。

在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语境下,文艺创作面临不少挑战,最为突出的是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遥究其原因,或涉诸多方面,比如,浮躁、拜金曰比如,“克隆”、抄袭曰还比如,媚俗、功利遥从认知与实践论观点看,在除“疾”祛“病”的同时,找到上质量、攀高峰的“载体”与“工具”,并创制应用之,是获得突破的关键所在。

以绘画艺术言,笔墨渊彩墨、油彩冤是绘画的基本元素,也是构成画面的核心要素渊国画创作尤为如此冤遥从绘画实践观,笔墨境界之高低,不仅决定着作品境界,也左右着艺术审美遥笔墨高致则作品雅曰笔墨谄媚则作品俗遥正由此,笔墨承担着作品载体之使命。

毋庸讳言,当今绘画艺术无质量、缺高峰,笔墨问题首当为责遥这些问题表现形式多矣,突出呈现在陈、俗、脏、假、乱、死“六个字”上遥“陈”就是陈旧腐朽曰“俗”就是谄媚逢迎曰“脏”就是污浊龌龊曰“乱”就是混杂无序曰“假”就是虚情假意曰“死”就是呆板僵硬,毫无灵动遥“死”是问题的根本,也是笔墨问题的“罪魁”。

如何令笔墨进入清新、高格、纯净、融合、朴真与灵动钥或者,高境界之笔墨又该是一种怎样的笔墨钥从笔墨的生发与演变发展中,我们似可寻出端倪。

从绘画艺术史观,笔墨发展演变迄今经历了线墨、意墨、泼墨几个阶段,这已几近共识遥线墨就是工描之墨,与求形状貌相牵曰意墨就是意象之墨,与寄情寓意相契曰泼墨就是抽象之墨,与挥洒心绪相和遥“三墨”之后,或由“三墨”交互、融合、延伸出现的,是“三墨”合一遥在承载艺术新象中,这种“三墨合一”之墨,突破既往笔墨诸法与技巧限制,追求笔墨浑朴天成之趣,呈现朴茂之境,表达朴拙之美,意为“朴墨”遥朴墨具有朴本之真,与朴拙归真相宜。

显然,对笔墨的认知、实践与探究,艺术史上经历了由萌芽到初级、由初级到高级的过程,也必将经历由高级到更高一级的境界或过程,尽管每一时段不尽相同,或出现反复,但向更高方向前行始终是大势所趋遥依此思路与逻辑,笔墨已经呈现了由线墨到意墨,由意墨到泼墨的过程,最终将由泼墨、朴墨进入气墨,这是笔墨的高级形式,也是迄今可以预见的笔墨发展的最高形式。

按笔墨载象论,笔墨之变所带来的是艺术之象的改变,线墨所承载的是具象艺术,意墨所承载的是意象艺术,泼墨、朴墨所承载的分别是抽象艺术与真象艺术,那么,气墨所承载的就是灵象艺术遥简言之,从具象到灵象,艺术之象攀登高峰曰从线墨到气墨,笔墨载体构建“天梯”遥由此,中国绘画史,也是关于笔墨探索与演变的历史。

气墨,是一种怎样的笔墨

先说“气”字意涵遥气之原字始自甲骨文,由“三横”构成,形似“三”字,上方“一”代表宇宙混沌初始曰上方“一”与下方“一”合在一起“二”代表天地曰在“二”之间加一短横代表天地之间的气流遥为区别于数目“三”字,金文与篆书将上下两横分别写成折笔,并强化笔画的流动之态,成为象形之“气”遥由气引申之“氣”,为“气”“米”合并之字,表达人之吐纳与血气、体液运行遥由是,“气”为宇宙元气,亦为人之精气遥再说“墨”字之名遥“墨”从黑从土,仓颉会意造字,古来惟指黑色颜料遥以书画与审美论,立原色之本,矗万色之母曰点墨如漆,深邃遥千古曰独色称雄,淋漓染天下。

气,是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与核心要义之一,是中国哲学的重要范畴,蕴含着宇宙万物的玄妙与秘笈,承载着传承人类文明的觉悟与智慧,在漫长的自然与人文科学发展进程中,不仅为古今哲学所“殚精竭虑”,也为自然科学、医学、景观学、宗教学所“顶礼膜拜”,并为美术学、画学、审美学所“高擎”,始终闪烁着旺盛不竭的勃勃生机与熠熠生辉的精神光芒遥道学论院冲和之气源生万物曰儒学称院血气先天之禀曰释学悟院行深禅境洞彻光明遥“气”也为中国思想文化先贤、学派巨擘与艺术大家所仰论遥董仲舒著院元气一元论曰孟子述院养吾浩然之气曰谢赫思院气韵生动“六法”之首曰刘勰感院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曰陆机念院精骛八极,心游万仞遥黄宾虹言院画以气胜曰吴昌硕语院苦铁画气不画形噎噎

不言而喻,气为天地人本之源,气之交感是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曰墨为色相之本,呈万变之象遥气墨,既为气墨合一,也为笔墨之态曰既为笔墨演变发展的最高级阶段,也是呈现艺术大美的载体遥一言概之,从线墨到气墨,灵象可望“现身”,从具象到灵象,笔墨实现至精。

显然,气墨浸润诗性精神、天地情怀与宇宙境界遥从墨象上说,与灵象艺术相融合曰从墨态上看,如梦似幻、深邃玄妙,进入笔墨的气境情态曰从墨境上言,超越自然、功利、道德层面的经验审美,进入超验意义上的至高境界遥换言之,气墨具有至精至纯、通天彻地、寂静天籁、灵动玄妙的仪态与品格,这些仪态与品格是独有的、惟一的,是笔与墨、天与人、技与艺等诸元素,均入“气”境而至天人合一的笔墨境界。

要说明的是,万物皆有三态,笔墨除各自的自然形态渊固、液、气冤外,在漫长的演变发展中,历代艺术先贤所创造的种种笔法、墨技,也为一态,因早已成“形”定“格”,为后人学步、研习之范,故在技术层面,可称技术状态遥而上面所归纳探研的线墨、意墨、泼墨、朴墨、气墨,是以艺术之态承载艺术之象,可称艺术情态遥笔墨的自然形态、技术状态与艺术情态在最高处汇合,形成天地人的跨时空统一,或许就进入了气墨之境。

同样需说明的是,笔墨在其演变发展中,因政经、社科、哲学、人文、审美等种种因素影响、制约与合力作用,在时空、地域、幅员与呈现、构成、传承等方面或有异同甚至迥异,并呈时段性、渐进性、反复性与交融性,表现出传承与发展、往复与并置、交互与融合等现象与特征,探研性与创造性地呈现出多种形式的排列与组合遥但从认知、审美上,从艺术文明之大势所趋上,前行担使命,目标是高峰,回头必倒退,停滞无未来遥换言之,笔墨走向气墨,是艺术审美之期待,也是灵象艺术之“纠缠”,更是从艺者的使命担当。

如气化墨,方能载灵承象遥载体“盛”象论——要绘画艺术是这样,其他艺术形式同样如此。

有道是,大道至彼岸,光雨见彩虹遥文艺创新发展,明确目标重要,悉心实践更重要遥从高原到高峰,从一座高峰到一座座高峰,路在脚下,峰立眼前,只需前行,惟有攀援遥☆

渊作者系解放军报社文化部主任冤责任编辑院王前

猜你喜欢
笔墨境界艺术
三重“境界” 让宣讲回味无穷
笔墨童年
品“境界”
纸的艺术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慎独的境界
爆笑街头艺术
“人师”的境界
为练笔墨才写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