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胡杨”的新长征路

2017-06-19 15:33贾丽萍褚文娟
军营文化天地 2017年3期
关键词:南疆班长

文/贾丽萍褚文娟

“大漠胡杨”的新长征路

文/贾丽萍褚文娟

“想想你的父母吧,在部队干如果一事无成,苦就算白吃了遥”说这话的是胡世坚的新兵班长遥当时胡世坚还是个初入军营的毛头小子,犯了错误,班长罚他在“独木桩”上双手撑地倒立半小时,顶着烈日,汗水浸润了泥土,老班长给“新兵蛋子”传授着部队的生存法则,胡世坚越来越撑不住,手在地上直擦滑,被地上的石子儿磨破了皮,看见渗出来的鲜血,他慌忙站了起来,却又被老班长喝令继续撑下去遥老班长随即说出了这句话,也说戳中了胡世坚的“软肋”,两人对视沉默良久之后,都泪流满面遥后来才知道,胡世坚的老班长,十几岁就没了父亲,在部队服役的第二年,母亲也去世了,而胡世坚也是背着家里从闽西来到南疆,他知道,在这条路上,如果不干出点儿成绩,是无法回头的。

古田出发,红色基因浇筑强军梦想

胡世坚生在闽西,长在苏区,古田会议就在这里召开遥这里的红色文化养育了一代代革命红军,也影响着胡世坚的内心世界遥喜欢写作的胡世坚高中三年一直都是校刊记者,上了大学又担任校报编辑和学校宣传部副部长,在他的文字里,总能看到一种胸怀天下的责任和豪情,细腻的笔触也总能流露出他骨子里的龙岩基因遥少年时期,他的文章就多次上报,获奖遥然而,随着自己人生观、价值观逐步成熟,他又发现了趋于安稳的大学生活逐渐磨掉了起初的激情,到底什么才是自己想要的钥难道仅仅是写写不痛不痒的文章吗钥那是一段迷茫期,他带着对未来生活的追求与思考继续向前走着,却又不知道该往何处去,这是他的长征之路上的第一道封锁线。

机缘巧合,学校开启的征兵宣传让他心中那颗埋藏多年的红色种子迅速发芽成长遥看着征兵海报上的绿色军装,胡世坚动心了遥于是,他瞒着父母,偷偷地去报名、体检、政审,直到搞定了一切,才把这个消息告诉了父亲,父亲心疼儿子,但又要做儿子背后坚强的后盾,只是一再叮嘱他院“我和你妈就是怕你受苦,只要不去西藏、新疆就行浴”

命运中总暗藏着深意,几天后在校团委征兵办公室,胡世坚被告知自己分到了南疆遥南疆,神仙湾、天文点、扎西岗、斯姆哈纳、红其拉甫等一批享誉全军、闻名全国的连队都屹立在这里,这里的荣誉是艰苦造就的遥其他五名被分到新疆的同学中,有两名主动选择了退出遥他在心里安慰自己,“那片土地注定是艰苦的,而艰苦的地方,应该会是自己成长成才的好地方吧噎噎”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遥9月14日,是出征的日子遥胡世坚没让父母来送遥在武装部门前的道路两旁,挤满了前来送行的亲人,车缓缓移动,从古田出发,驶往下一站——要南疆。

钢枪在肩,摸爬滚打驰骋大漠荒“

喀什到莎车,一路向南,望着连绵的雪山、一望无际的戈壁,再到茫茫的沙漠,这就是西北边陲,比江南多一丝豪迈,比东北多一丝深沉,就连一沙一石,都流露出那份艰苦环境下独有的坚毅遥胡世坚是想家的,是怀念过去的大学生活的遥眼泪,这个人类最司空见惯的发泄方式,此刻在他身上展现得淋漓尽致。

南疆的生活总少不了“特殊任务”的突袭,胡世坚经历过喀什的维稳驻训,和日喀则的训练演习,既要抵抗恶劣的环境又时刻承担着生命的风险遥在一次实弹演习中,胡世坚被派去现场进行新闻报道,当时他为了抓拍一张炮弹出膛的照片,让司机把车开到离坦克不到10米的距离处遥然而,意料之外的是,炮弹发射的瞬间在空中扬起一大片风沙,卷起的尘土使镜头前一片模糊,胡世坚还没来得及反应,坦克随即变换了阵型,因为没有后视镜,并没有人发现坦克后方胡世坚他们的勇士车,当胡世坚还在奋力补救错过时机的新闻照片的时候,司机突然来了个180度大转弯,这时胡世坚才意识到,上一秒他们的勇士车差一点儿与坦克发生剧烈的碰撞,他抱紧手中的相机,想象一下那幅“壮烈”的场面,吓得一身冷汗。

但这样的经历也给了他对战场最深刻、最真实的体会,他说院“那段很邋遢充满着硝烟味的日子,让我对耶军人爷这两个字有了更为深切的认识与理解遥”

胡世坚常在训练间歇,顺着来时的路看着沙漠的大漠孤烟、长河落日,他觉得南疆的月亮比家乡的更清透、更明净,但南疆的战士们做的所有事情都无关风月,背后艰辛唯有自知。

携笔从戎,列兵变身多面写手

3个月新兵连的磨砺与奋斗,使胡世坚实现了自己长征路上最光荣的转变遥拿到了“优秀士兵”和“先进个人”的荣誉勋章,胡世坚又继续向前寻找路的方向,看着军营战士们火热的生活,他决定再次拿起笔。

胡世坚逐渐在文字中发现了自己在部队的价值,他写战士们的生活、写南疆的寂寞、也写自己对脚下这片疆土深情的眷恋遥他的文章陆续登上《解放军报》《人民军队报》《政治指导员》和全军政工网,使他迅速成为了团里的“多面写手”遥不知是文字成就了胡世坚,还是胡世坚用文字打动了他的读者,很快他就被师机关干部处选调,成为了一名师宣传科报道员。

宣传科科长想让胡世坚写一个团派会的讲话稿练练笔,胡世坚加班到凌晨4点,一点点把稿件打磨至完美,并没有把这个“随意安排”的差事糊弄过去遥科长看了之后,没有再对稿件进行任何修改,因为他认为胡世坚已经做到了最好遥这个列兵扛起了新闻干事的担子,科里的工作到最后已经离不开这位一年兵的“胡干事”,能力越大责任越大,胡世坚认为这段生活给了他最充实的满足。

两年南疆的生活很快就接近了尾声,如果带着各种荣誉和南疆的故事退伍返乡也算是对于两年前的那场“冲动”有了一个圆满的交代,只是胡世坚一直心有不甘,他认为这不是他军旅生涯的终点,南疆的故事还没有“全剧终”,这条路,还得继续往前走。

练习毛笔字的胡世坚

不忘初心,军校再续无悔青春

第一眼看到军校招生简章上的军魂雕塑,胡世坚就无法让自己与画册上的地方失去联系,他说仅仅“南京政治学院”几个红色的大字就给了他一种莫名的亲切和强烈的好感遥而恰巧这里有他最钟爱的新闻专业,前方的道路再一次清晰院成为一名专业的军事新闻人。

在当年整个兰州军区只有两个名额的重压之下,领导和战友都劝他不要冒风险,他自己也知道从一个列兵“晋升”为军官已经是足够难能可贵的机会,只是他非常清楚哪里才是他最终的归宿,他还是执拗地在第一志愿一栏写下了“南京政治学院军事新闻专业”遥经历了十几个月的挑灯夜战,凭借着那份对梦想的执念,胡世坚最终在2015年8月份拿到了南京政治学院的录取通知书,从南疆大漠来到了金陵古都。

在南政的两个月新训,他被领导任命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系的新兵班班长,他遭遇的第一个难题就是解决青年学员对部队的认识问题,他认为,当好一个学员要从当好一个兵开始遥但是班里的青年学员周发祥却整日抱怨院“搞内务有什么用呢钥打仗时还查内务啊钥浴压被子又有啥用呢钥敌人又不能被耶豆腐块爷吓跑了浴”胡世坚听了非常失望,觉得之前做的思想工作没起到一丁点儿作用,怎么才能治服这些软硬不吃的“95后”呢钥他吸取了自己老班长的管理经验院训练时加倍严格,生活中加倍关爱遥所以,当其他班班长遇到“刺儿兵”就“威胁”他们院“再做不好就把你交给胡班长带浴”然而,训练场之外,他又变身“暖男班长”,给班里的弟弟妹妹讲他的老班长,讲南疆的军营故事、也讲他自己当兵的心得遥他还带着几个热爱文字的学员参与了训练基地的报道工作,把寡淡辛苦的“新兵连”过得充实而有趣遥两个月新训结束,这帮孩子都理解了班长对自己真心实意的付出,理解了胡世坚在第一次见面时对他们立下的誓言院“我宁愿让你恨我两个月,也不想让你们日后想起这段岁月,因为没有努力付出过而感到遗憾遥”

生活里是隐含着辩证法的,没有一次次的跌倒爬起、一次次的自我发问,就没有一次次重整行装后的前行遥历史上的长征给了红军战士们突破生命极限的无畏和勇敢,胡世坚亦步亦趋走到今天,也是“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遥他内心里明白,要成长,每一步都有可能摔倒,每一步都有可能流血遥在谈起这一路的羁绊,他只是庆幸院“我是幸福的,因为这一路我都没有偷懒遥很幸运这一路上我一直没有迷失遥”

雪峰依旧,铁锁犹寒遥胡世坚认为,新长征路上,每个人都是探路者遥他说以后的路自己也还在摸索,不知道前方是怎样的机遇和挑战,但是,军人这个职业已经成为了自己内心不可动摇的信仰,正如他喜欢的那首《从军歌》唱的院“好儿好女来当兵,无怨无悔走一程,红军的旗帜长征的路,陆海空天建功勋遥”☆

责任编辑院王前

猜你喜欢
南疆班长
差一点儿当班长
南疆木棉红似火
绝色南疆之大漠与少女
南疆最美是春天
班长的烦恼
南疆水城(外一章)
南疆干部
班长欧叶
做活南疆“棋眼” 取得全盘胜利
每天一个新班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