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莉
摘要:幼儿园五大领域中健康这一领域是排在第一位的,这与幼儿的年龄特点紧密联系在一起的。《3-6岁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到幼儿在动作发展方面要具有一定的平衡能力,动作协调、灵敏;具有一定的力量和耐心。但是单纯体育锻炼的枯燥乏味会让幼儿产生厌倦感。将篮球与幼儿结合起来的趣味篮球活动一方面可以促使幼儿大肌肉的发展,另一方面又迎合了幼儿爱玩游戏的天性,将枯燥的篮球运动趣味化,让幼儿在愉快的氛围中锻炼身体,掌握技能。
关键词:幼儿教育;篮球;体育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5-0206-01
1.在幼儿园开展篮球运动的重要意义
篮球运动是美国的詹姆士·奈史密斯博士受儿时"石头上的鸭子"游戏的启发,在综合美式橄榄球、长柄曲棍球、英式橄榄球、足球等球类项目的方法与原则的基础上发明的,属于同场对抗的命中类技能与体能类项目。川篮球运动技术是人用手直接控制球,并与全身协调配合组成的专门动作。手是人体运动器官中最灵活、最精确的部分,用手直接去完成动作时,其在方向、力量、速率、节奏性方面的精确度大大优于其他肢体。可见,在篮球运动中,投中目标的决定因素不是"力量"而是"准确性"。所谓幼儿篮球是在遵循成人篮球运动的基本规则的基础上,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体能发展水平,简化篮球运动技术与理论而形成的一种幼儿体育运动形式。教师将根据幼儿身体素质和身高比例,设计适宜的幼儿篮球运动环境,包括设计适合幼儿使用的篮球场地、篮球架、篮球等硬件设施,并根据幼儿的认知理解能力与心理承受程度,在一定范围内修订篮球比赛规则。篮球运动作为一种全身运动,具有如下显著的锻炼价值:一是有助于培养幼儿团结友爱的集体主义精神和严格的组织纪律性;二是有助于培养幼儿勇敢顽强、机智果断的意志品质;三是有助于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力、判断力和反应能力;四是能够促进人体速度、耐力、灵敏、协调性等多方面素质的全面发展,改善和提高人体器官系统功能;五是开展篮球比赛可以丰富幼兒园文化生活,陶冶全园幼儿情操,促进全体儿童身心和谐健康发展。
2.幼儿园篮球教学思路创新
2.1 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为了增强幼儿的学习兴趣,我采用篮球游戏教学法,让幼儿在趣味中学习,在技能练习中进步。在学习中,孩子们被我的花样拍球吸引着。如:坐地拍球、站高物拍球、拍球转圈、圈内拍球、绕障碍物拍球、拍球抢球等等。重点学习个人技术运球、定点左右手运球,右手直线运球返回换手运球、运球曲线前进,快速运球前进、急运急停运球、让孩子们简单了解篮球运动规则,学习加强步法练习,锻炼幼儿的下肢力量。
2.2 篮球教学的总目标有三点。第一、让每名孩子能够积极主动地与同伴一起投入篮球活动中,对篮球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第二、积极探索与同伴运球的各种方法,具备良好的协调、灵敏等身体素质、形成团结合作、遵守规则、活泼开朗的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第三、丰富篮球动作的技能,提高玩球的多样性。了解篮球比赛规则,学习灵活的运球的方法,能一对一的对抗,在练习中获取得竞争意识。让幼儿在掌握运动技能和进行身体锻炼的同时体验到运动的各种乐趣,产生对运动快乐的体验,并逐步形成终身参加实践的志向和习惯。
2.3 竞争模式,培养规则。篮球活动当然少不了竞争的成分,教师可以通过比赛的形式培养幼儿的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和规则意识,在活动开始前教师要向幼儿讲明游戏规则,比如在一场障碍篮球赛中,幼儿需要带着篮球跨过障碍物,然后投中篮筐,最后运球返回起点和下一个幼儿进行交接。在这个过程中,有的幼儿最后一个环节一个球也投不进去,有的幼儿连着投球,这时教师就需要向幼儿讲明规则:投中一个就可返回起点,投五个也没投中也需要返回起点,这样可以保证游戏的正常进行,否则就会造成总投不进球的幼儿因为挫败感而丧失对篮球的兴趣。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事先对幼儿进行观察,将投球技术不好的幼儿与技术好的幼儿分开,对他们进行差别教育,这样更有利于他们各自的发展。
总之,幼儿园的篮球教学还需创设童趣的运动环境,让幼儿在乐趣的活动中体验,促进幼儿产生运动的兴趣。寻找到一条适合孩子们自愿、主动、积极、快乐的小篮球课程,让我们的每个孩子都成为篮球运动的爱好者,让孩子们的家长成为积极的支持者,让每位老师成为主动地培训者。篮球活动是一个符合幼儿身心特性、迎合幼儿习性的一种教学活动,教师可借鉴这种教学模式,将其应用到其他方面的教学中,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获得"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谭朕斌.篮球运动基本理论与实践研究.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7:ll
[2] 李莉.幼儿园早操活动开展的现状及其改进策略.学前教育研究,2010,(8)